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山楂锈病菌的形态特征及致病性,初步鉴定为梨胶锈山楂专化型(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 f.sp.crataegicola)。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后1小时萌发产生担孢子,24小时达到最高萌发率。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5℃,适宜温度10℃~35℃;担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5℃,适宜温度15℃~25℃。两种孢子在有水膜的情况下才能萌发,不需要补充营养。冬孢子角在室温下能存活60天左右,5℃冰箱中可存活4个月左右。单个的冬孢子及担孢子不耐干燥,1~2天便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
莱阳地区梨锈病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莱阳地区,梨锈病菌冬孢子角自梨花现蕾期开始陆续成熟,成熟的冬孢子角遇1.5 mm/d以上的降雨,萌发产生担孢子。经2~3次降雨后,冬孢全部萌发,以后不再产生担孢子。梨树初花后35 d内对锈病最敏感,即为防治期。若该期内降雨量大于1.5 mm/次、叶面结露时间长于7 h/次,担孢子即可侵染。其侵染量与梨园周围越冬菌原的数量、降雨持续时间和品种抗病性等因子有关。田间试验表明:担孢子侵染后至病斑显症前(约7 d)是内吸性杀菌剂防治的有效时期。病斑显症后只有少数杀菌剂能抑制病斑扩展,20.67%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在病原菌侵入前喷施能有效地抑制担孢子侵染,持效期约7 d;担孢子侵染后喷药能有效抑制病斑显症,因此,要特别关注梨树初花时第1次降雨后梨锈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根肿病是重要的十字花科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为专性寄生的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 Woron.,属根肿菌目芸苔根肿菌属,主要侵染寄主植物根部形成根肿症状。根肿菌侵染包括根毛侵染和皮层中柱侵染2个阶段,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释放的初生游动孢子侵染寄主根毛并形成游动孢子囊产生次生游动孢子,次生游动孢子再侵染根毛或者是成对融合进而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膜置于不同植物组织表面,在膜上接种致病疫霉游动孢子,观察游动孢子的静止、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入。发现不同植物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静止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对游动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侵入的影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马铃薯块茎和叶片对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日本桔果实等只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附着胞形成、侵入无明显影响;而洋葱鳞茎和葱茎,即使在有马铃薯组织存在下也明显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纤维素膜技术是研究致病疫霉侵入前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是内蒙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经济作物。随之向日葵锈病也普遍发生,成为内蒙古西部区向日葵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经过两年三个地区的试验观察,现基本明确:向日葵锈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五月份后,遇适宜的环境条件,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向日葵幼苗,形成性子器。性子器经过约10天的发育,转变形成锈子器,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侵入寄主后才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多次再侵染造成锈病的流行,使作物招致损失。通过调查研究,整理了1983—1986年五个地区的锈病流行情况。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是内蒙古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向日葵锈病随之而发生.经两年试验研究,基本明确了五月中下旬和六月中下旬的降水量是影响向日葵锈病流行的主导因素.五月中下旬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冬孢子萌发及担孢子侵入寄主的数量;六月中下旬的降水量则影响锈孢子侵入寄主,形成第一代夏孢子的数量.从而影响病害的流行程度.在降水量正常的年份,七,八月份的降水量相对不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8.55mg/L,与对照药剂三环唑的EC50(17.30mg/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活性代谢产物不仅影响孢子萌发,也显著降低附着胞的形成。浓度为10mg/L的活性代谢物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及附着胞的形成;浓度为1.25mg/L时则明显延缓孢子萌发及附着胞的形成,处理48h后的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62.17%和38.46%。以浓度为1.25mg/L活性代谢产物处理的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离体大麦叶片,病原菌孢子在大麦叶片表面能部分萌发形成附着胞,但侵染栓形成延迟,致病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小麦稈锈病菌冬孢子的萌发受許多因素的影响。試驗証明:在田間直立过冬的麦稈上的冬孢子比在麦垜上的冬孢子萌发好,尤以晚播小麦在秋季低温下形成的冬孢子萌发更好;萌发方法以水滴正放为最优;用化学药剂处理方法对克服冬孢子的休眠期没有明显作用;冬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9°—20℃,最适温度为12°—16℃。  相似文献   

9.
影响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熟过程中的稻曲病菌孢子球表面桔黄色的厚垣孢子萌发率很高,后随孢子球老熟其萌发率急剧下降而进入休眠期。在26℃和高湿条件下处理老熟孢子球20天以上就能打破厚垣孢子的休眠,促其顺利地萌发并产生小孢子,萌发率可达30%。这两类厚垣孢子萌发方式差异较大。适温高湿处理10天后的厚垣孢子其呼吸强度明显增强。打破休眠后的厚垣孢子萌发时仍需足够的水分和氧气,其萌发盛期长达35天以上,处理约60天后孢子球开始解体,萌发率急剧下降。日光、荧光灯、紫外线灯等光照对厚垣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但抑制小孢子的形成。偏酸至中性有利于萌发和产孢,过酸或过碱(pH3.0和10.0)则明显地抑制孢子的萌发和产孢。1%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甘露糖有利于萌发和产孢。  相似文献   

10.
以向日葵锈菌330生理小种为材料,研究了夏孢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和培养载体。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10~25℃,最适温度15℃。15℃下在琼脂薄膜上1h即可萌发,12h达到萌发高峰,萌发率最高可达97%。孢子在无菌水中萌发最适浓度为20mg/L,萌发率随浓度增大而降低。光照在前5h均抑制夏孢子萌发,但7h后光照对夏孢子总萌发率基本无影响。新鲜夏孢子萌发率较高,在室温放置270d后基本丧失萌发能力。最适条件下,在供试的6种不同萌发载体上,夏孢子萌发率、芽管长度及萌发形态显著不同,琼脂薄膜载玻片、尼龙纱网、玻璃纸较适宜夏孢子萌发,萌发率超过90%;在PVDF膜和亲水滤膜上可观测到芽管内部黄色物质转移和特殊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玉蜀黍赤霉对小麦品种致病力的测定方法和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 Petch]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对麦穗的致病力相同。以1-2个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接种麦穗即能引起穗腐,将孢子的接种量增加到10个以上,侵染效率也能达100%。菌丝体接种的侵染速度要比孢子快。小麦扬花期离体接种小穗,记载病原菌侵入小穗轴和主穗轴的程度,是鉴定小麦品种抗扩展的可靠方法。
根据对在小麦感病品种矮秆早或抗病品种苏麦三号小穗接种测定的结果,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56个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不同。从强菌株F69分离到的37个单子囊孢子菌株其致病力有显著差异,但致病力的强弱不稳定。从同一个子囊分离到的单子囊孢子菌株,它们的致病力也有分化。菌株的致病力虽然有不稳定性,但不同品种的抗性还是明显的。试验证明玉蜀黍赤霉是同宗配合的,因此关于它的变异问题有待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84—1986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定西县鹿马岔流域的定位研究资料,对半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存在问题,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该农业生态系统采用的调控对策以及所产生的相应效益提出了开发该区农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部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射阳县1973-1984年蚕豆赤斑病流行系统。结果表明菌源、4月中旬雨日数、上年11月至下年1月的雨日数和4月上中旬露日数是影响蚕豆赤斑病流行势的主导因素。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证明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是正确、可靠的,该结论与客观实际一致。从而否定了"菌源不是影响蚕豆赤斑病发生的主导因素,,的观点。因此,在预测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时,首先务必考虑上述主导因素。这种新的数学方法比其它任何方法都更简易、方便和有效。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其它植病流行系统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真菌和菌物译名的真实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Fungus(复数Fungi)一词含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狭义的,即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Eu-mycota)的真菌(True fungi);另一种是广义的,即历来包含许多真菌和假真菌,类真菌和共生菌的生物,例如粘菌、卵菌、地衣型菌和菌根菌等,在这一场合,应该翻译成"菌物"比较确切。为此作者认为:1995年第8版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 ARY OF FUNGI应该译成《安、比氏菌物词典》。  相似文献   

15.
应用楝科植物防治柑桔害虫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楝科植物(印楝、川楝、苦楝)种籽油及其抽提物对柑桔木虱及其他害虫进行一系列的忌避拒食及触杀作用试验,证明印楝油有明显的忌避及拒食作用。印楝油对柑桔潜叶蛾有良好的防效。印楝、川楝及苦楝油对柑桔红蜘蛛也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应用楝科植物杀虫剂可兼治几种害虫,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害虫天敌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试论萨赫勒(Sahel)地带沙漠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萨赫勒地区沙漠化原因的分析,指出了造成萨赫勒地区沙漠化的根本原因不是气候因素,而是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的结果,并分析了该地区沙漠化的典型性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核盘菌侵染循环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核盘菌科7个种21个代表菌株的研究结果表明,核盘菌分4种侵染循环类型:1.土传病害类型:包括人参菌核病、细辛菌核病和向日葵小菌核病菌,其特点是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作用,以菌丝体为初侵染源,病健株接触构成再侵染。2.子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油菜、黄瓜、大豆、莴苣、萝卜、红花和紫云英菌核病,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3.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黄瓜、油菜、葡萄和大葱灰霉病,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未见有性世代,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侵染,以分生孢子和健病株接触构成再侵染。4气传、种传、土传病害兼有型:包括向日葵菌核病,其特点是子囊孢子从花或茎侵染造成盘腐和茎腐,菌核、带菌种子萌生菌丝体侵染造成苗腐和立枯。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  相似文献   

18.
小麦对根腐病菌毒素的抗性与电阻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阻法测定不同抗性的小麦叶组织对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ativum)毒素制备物的电阻变化,可以获得与在自然条件下用病原菌孢子接种鉴定一致的结果.它与通常表示膜伤害程度的电解质外渗密切相关,并能与小麦叶片可见的病害症状和小麦品种间的阶段抗病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姜瘟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栽培的姜上发现有几种细菌为害,分别引起叶枯、软腐和蔫萎等症状,而一般所谓"姜瘟"是指为害最严重的萎蔫型细菌病害。根据江苏和山东两地姜瘟病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长适温、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的测定,并与番茄的青枯病细菌进行比较,证明引起姜瘟的细菌是青枯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Smith) Smith)。初步交互接种试验证明,姜瘟菌株与番茄青枯菌株的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姜瘟菌株对番茄的致病性很弱;而番茄青枯菌株则不能为害姜。  相似文献   

20.
毒麦的籽实具有毒性,这是早已証实了的。因此,毒麦籽实中菌絲的发現,常被认为与毒性有关。有人肯定其毒性是由于真菌的存在,积存有麻醉性的毒麦碱的緣故。大多数人认为毒麦之有毒,可能与真菌的存在有关,但还不能予以証实。早在1897年曾有人鑑定毒麦籽实中的“有毒真菌”为“Endoconidium temulentum Prill.etDelacr.”;1933年,Günnewig鑑定其菌为“Chaetomium kungeanum Zopf.”;又有人定名为“Stromatinia temulenta Prill.et 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