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白菊花 ,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解毒消肿的功效。药菊的全部类型皆由人工杂交产生 ,品种极多 ,花序变化多端 ,形色尤为奇异。目前 ,常以白菊花 (甘菊花 )、黄菊花 (黄甘菊 )入药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由于产地与加工方法不同 ,药菊的商品名目繁多 ,著名的有 :河南的怀菊 ,安徽的贡菊 (徽菊 )、滁菊和亳菊 ,山东的济菊 ,四川的川菊 ,浙江的杭菊等。除杭菊多呈玉白色或黄色 ,怀菊、川菊多为白色微带紫色外 ,其余多呈白色或黄白色。由于菊花为大宗药材 ,用量大 ,且生产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 ,是一个很有开发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茶(饮)用菊花的引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汉地区研究了引种的4个茶(饮)用菊花品种的生长势、抗逆(热、旱等)性、耐霜能力、散瓣状况、抗病性(抗菊花黑斑病Septoria chrysanthemella)、抗虫性(抗菊姬(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等。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全面分析,最适合武汉地区露地种植的茶(饮)用菊花品种是‘杭白菊’,其次是‘黄山贡菊’。  相似文献   

3.
菊花花器性状在F1代变异及相关联的SRAP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器是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观赏特性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菊花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花器性状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瓣性和花色等组成.由于栽培菊花的遗传背景复杂,存在高度杂合、自交不亲和、近交衰退等现象,给菊花目标性状改良带来了很大困难.张飞等(2008)研究了花器性状在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变异情况;菊花部分性状在杂种一代的变异情况也有相关报道(徐文辉等,2000;陈发棣等,2003;蒋甲福等,2003),但是研究的样本群体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樱花Cerasussp.不同品种在杭州地区的开花物候及适应性,以23个樱花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在杭州地区的花部形态和开花物候,分析各无性系的物候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花径、花瓣长宽、萼筒长等花部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松月樱C. serrulata‘Superba’的花径最大,为55.77mm,安徽野樱C.‘Anhui’的最小;思川樱C.×subhirtella‘Omoigawa’花朵的萼筒最短,红粉佳人樱C.‘Pinklady’的最长,呈长钟形。(2)无性系间的开花物候存在差异,以椿寒樱C.‘Introrsa’开花物候的每个时期均为最早,普贤象樱C. serrulata‘Albo-rosea’的均为最迟;各无性系花期持续4~16 d,无性系间变异系数达36.93%。(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5个花部形态指标和4个花期物候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3.47%,将23个无性系分为3类,分别为早花型、中花型和晚花型。(4)开花物候与温度、气压的关系最为密切,呈显著相关;初花期与初花期前30 d的温度、气压累计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85,0.973。因此,今后可根据多年观测建立初花期预测模型,提早预测最佳观赏期,为樱花花期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紫薇具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等显著不同的花色以及形态、大小和颜色明显不同的2种雄蕊,使其成为花色多态型和异型雄蕊研究的良好材料.对紫薇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系统研究,探究紫薇不同花色植株的繁殖策略以及2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方法]通过野外定点观测,采用传粉昆虫调查、人工授粉以及人工控制套袋试验等方法对紫薇3种花色植株的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传粉式样以及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进行检测.[结果]1)3种花色植株的花期和单花开放进程基本相同(单花花期为4~5天).2)3种花色植株的花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3)3种花色植株的短雄蕊数表现为白色花植株>紫色花植株>红色花植株,花色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色花植株的单花花粉量和P/O值显著低于其他2种花色植株(P<0.05).4)3种花色植株的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花粉寿命与柱头可授期有部分重叠,长雄蕊花粉活性最高时期早于柱头最佳可授期,短雄蕊的与柱头最佳可授期同步;白色和紫色花植株的柱头最佳可授期比红色花植株的长(约2h).5)2种雄蕊在形态、颜色、花粉量、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的结实率和结籽数以及传粉昆虫访花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2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即黄色短雄蕊主要起招引昆虫作用,暗黄色长雄蕊主要起传粉作用;但2种雄蕊在花粉活性、花粉组织化学成分以及人工控制授粉后的结实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二者在生理上尚未分化;去除雄蕊试验表明,雄蕊的排列方式是影响2种雄蕊功能分化程度的重要因素.6)P/O值、套袋试验以及传粉昆虫观察结果表明,紫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交和自交不亲和现象,其交配方式是以异交为主、自交亲和的兼性异交繁育系统.7)传粉昆虫对红色花植株有明显偏好,访问该花色植株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花色植株(P<0.01);人工授粉后,白色和紫色花植株的结实率显著提高.[结论]在自然条件下,紫薇的白色和紫色花植株存在一定的花粉限制.此时,增加对雄性功能的投入、延长柱头最佳可授期是其维持繁殖成效的适应策略;在传粉过程中,2种雄蕊既有分工,又有协作.2种雄蕊花药开裂时间不同步,花粉活力维持时间也不同,花粉的这种装配机制是紫薇提高花粉输出效率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玉兰(Yulania cylindrica)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分布、物种多样性、生活型与生境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黄山玉兰主要集中分布在干坑林区,数量相对不多;群落内共有50种植物(含变种),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百合科(Liliaceae)、樟科(Lauraceae)为主,乔木层优势种是杉木(重要值43.86)与黄山玉兰(重要值25.81),灌木层优势种是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重要值17.06);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物种生活型谱中高位芽占一半以上;群落内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0.897)、Shannon-Wiener指数(3.632),Pielou均匀度指数(1.234)均最高,乔木层的3个指数最低。综上所述,保护区内黄山玉兰资源较为珍稀,虽然目前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但仍存在被群落内其他物种演替取代的可能,建议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鲜花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这是因为鲜花中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缘故。在红色、蓝色、紫红色的花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在碱性溶液中会变成蓝色,在酸性溶液中成为红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在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的花里含有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约有80多种,颜色也各不相同。白色的花儿里不含色素,它所显出的白色是花瓣里的小气泡。根据上述原理,本人对茶花、杜鹃、蟹爪兰、菊花等作过变色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1)让花变红:用粉牡丹杜鹃和深桃宝珠茶花试验,栽在PH值为4.0~4.2的酸性土壤中,花色加深变成浅红色或橙红色、玫瑰红色;或是花前…  相似文献   

8.
单板层积材具有结构均匀、强度高等优点,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等差异对其性能影响显著。以13层22 mm厚全顺纹、2层及3层横纹其余顺纹混合组坯的杨木单板层积材为对象,通过电测法、三点弯曲及拉伸实验,对其主要弹性常数及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顺纹方向的弹性模量下降,横纹方向的弹性模量增加,层积方向的弹性模量先减小后增加,单板层积材的各向异性降低;2)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静曲强度减小,变异性逐渐增大,进行结构设计时需更多考虑材料的性能稳定性;3)组坯方式对LVL抗拉强度的影响不大,适当增加横纹层板可提高抗拉强度;4)组坯方式对泊松比的影响较大,随着横纹层数的增加,泊松比总体降低,采用纵横混合式组坯可能有利于抵抗由拉、压载荷所造成的材料变形。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 (Loniceya japonicathunb) ,又名“忍冬花”、“双花” ,系忍冬科忍冬属 ,栽培药用树种 ,我国特产 ,以山东省平邑县产金银花为最佳。1 形态特征半常绿缠绕藤本灌木 ,老茎木质 ,幼枝草质 ,密生短柔毛和腺毛。单叶对生 ,卵形至长卵状椭圆形 ,两面被短毛 ,花对生 ,生于叶腋 ,呈筒状 ,花冠白色 ,后转黄色 ,故有“金银花”之称。浆果球形 ,熟时黑色。其茎、叶、藤都入药 ,尤以花蕾最佳 ,含酮类化合物、绿原酸 ,挥发油、皂甙等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通络等作用。2 生物学特性根系发达 ,主根粗壮 ,毛细根密如蛛网 ,适…  相似文献   

10.
HPLC分析6种不同花色滇牡丹花瓣中花青素和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牡丹是牡丹野生种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颜色,有白色、黄色、黄绿色、橙色、红色(深红、紫红)、紫色和紫黑色等颜色。采用HPLC和HPLC-DAD-ESI-MS~2同时分析6种不同花色滇牡丹花瓣中花青素和黄酮成分,分析并鉴别出4种花青素化合物和7种黄酮化合物。研究表明:除黄色花瓣,其余5种颜色的花瓣中都含有相同种类的花青素,不同颜色花瓣中花青素的相对百分含量差距比较大。首次从滇牡丹粉色系花瓣中分析并鉴定出矢车菊素双葡萄糖苷(cyanidin-3,5-di-O-glucoside)、矢车菊素单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芍药素双葡萄糖苷(peonidin-3,5-di-O-glucoside)和芍药素单葡萄糖苷(peonidin-3-O-glucoside)。6种颜色滇牡丹花瓣中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几乎相同,仅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