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A_N值法测定了吉林省三种主要土壤(白浆土、黑土、淡黑钙土)上和14个大豆品种在黑土上的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量。查明大豆从空气中固定的氮量占植株全氮产量的50—70%,以黑土为最高,淡黑钙土最低。在黑土上,每公顷约可固氮98公斤。在施用大量有机肥条件下,淡黑钙土上的固氮百分率也显著提高。说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根瘤固氮起重要作用。不同大豆品种的固氮量差异很大,在45公斤—100公斤/公顷之间。说明选育高固氮品种的潜力很大。除固氮外,大豆可通过根、叶,每年向每公顷土壤归还氮素26公斤,针对重玉米轻大豆的现状,通过和玉米比较,从粮食品质、产品价格、节约化肥(能源)、培养地力等方面,讨论了发展大豆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白浆土地区大豆面积恢复到30%,黑土地区20%,淡黑钙土地区10%,1990年前全省增加大豆440万亩。由固氮和节约氮肥共计相当标准氮肥15.1万吨。可获总经济效益近两亿元。  相似文献   

2.
花生根瘤菌的应用技术及其肥效(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根瘤菌固氮作用的因素 1、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据试验证明,凡是加强光合作用因素都能提高固氮作用。例如提高CO_2量的同时增加光照,增加叶片数,减少生殖结构等措施会提高根瘤中固氮酶的活性,哈迪(Hardy)等用大豆进行试验,当CO_2为大气含量三倍时大豆的固氮量从7.5公斤/公顷提高到85公斤/公顷,由此可见如果长期阴雨,植物光照不足加之土壤中含氧量降低影响根瘤菌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肥管理对毛豆共生固氮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不同基因型毛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氮肥管理对毛豆产量及其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时间对毛豆的产量及固氮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二对复叶始期(V1.5),每公顷追施50公斤尿素和在种子形成中期(R4.5)每公顷再追施25公斤尿素,两个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饱荚产量及最大的固氮量。四对复叶期(V4),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与毛豆的固氮率呈正相关,但在开花期和种荚形成期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每公顷仅施25公斤尿素不能满足毛豆丰产及最大限度利用其共生固氮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固氮甘蔗品种RB72-454田间肥料敏感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巴西引进被称为固氮甘蔗品种RB72-454(桂引5号)在南宁、百色和隆安三人试验点进行5种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完全不施氮肥的处理在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其它高施氮肥的处理,而其它4个不同施氮水平从施尿素150公斤/公顷到750公斤/公顷之间的蔗茎产量差异极少,未达到5%显著水平;使用固氮醋酸杆菌分离培养基LGI对该品种的根、茎和叶分别进行固氮菌分离,均分离到一些细菌,能使含溴百里香草酚蓝的LGI培养基由原业的绿色变为橙色。试验结果支持甘蔗品种固氮的理论。本文还初步评价了该品种在广西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黑土中土著大豆根瘤菌和不同大豆栽培品种共生固氮活性,在大豆苗期较低,逐渐增加,到结荚鼓粒期达高峰,固氮活性一般为C_2H_46—10μmole株~(-1)小时~(-1),最高C_2H_442μmole株~(-1)小时~(-1)。在不同大豆栽培品种上的结瘤数也是苗期较少,逐渐增加,到鼓粒期达最多,根瘤数目的增加,主要是侧根上根瘤数目的增加。固氮量初测有低肥地比高肥地为高的趋向,高肥地57.1~125.2公斤/公顷,占大豆所需全氮的48~67%,低肥地为66.8~151公斤/公顷,占71~85%。大豆植株中全氮的分布结瘤大豆在花荚中占44.8~56.38%,不结瘤大豆占20.8~49.0%。  相似文献   

6.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国际半干旱所的淋溶土壤上进行,前茬玉米,1982年2月12日播种,重复6次。无根瘤花生施用100公斤N/公顷化肥处理作对照A,排列在区组中心,其他处理在其四周排列。固氮处理的供试品种是:不接种根瘤菌的J-11,Gangapuri(西班牙型),PI-259747(瓦棱西亚型),NC-17,ICGS-22和Robut33-1(弗吉尼亚型);接种根瘤菌菌株NC-92的Robut33-1。各处理均施用10公斤N/公顷化肥。无根瘤花生施用200公斤N/公顷化肥,作对照B,以便检查氮肥用量增加是否影响评价土壤有效N的结果。行距75厘米,株距10厘米,每小区6行,长6米,面积27米~2。  相似文献   

7.
昌邑县龙池乡属滨海潮土。1989年植棉266公顷,平均每公顷产1.3吨(89.3公斤/亩);1990年植棉457公顷,每公顷产1.4吨(92.8公斤/亩);1991年植棉702公顷,每公顷产1.6吨(105.1公斤/亩)。获得了667公顷连片盐碱地棉花1500公斤/公顷(100公斤/亩)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脱叶磷、乙烯利、原砷酸和百草枯等化学剂喷射棉株对棉铃开裂、籽棉产量和种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1978、1979和1980连续三年在密西西比州用 DES—56棉花进行了大田研究。试验处理分为:不处理的对照,脱叶磷1.3公斤/公顷,乙烯利2.2公斤/公顷,脱叶磷1.3公斤/公顷 乙烯利2.2公斤/公顷,原砷酸4.4公斤/公顷,百草枯0.2公斤/公顷。原砷酸和百草枯的处理在9天前曾用脱叶磷1.3公斤/公顷处理过。当某一小区约有65%的棉铃吐絮时进行喷施。试验设计按完全随机区组,6次重复。对所  相似文献   

9.
土耳其茶叶单产已达每公顷1902公斤,超过主要产茶国印度(1509公斤/公顷)、肯尼亚(1335公斤/公顷)、苏联(1494公斤/公顷)、日本(1615公斤/公顷)。其茶叶种植面积从1968年的26120公顷扩大到1979年的53601公顷,位于世界十大产茶国之内。茶叶总产亦名列五大产茶国之列,到1979年总产达101955吨,比1968年提高近4  相似文献   

10.
1987~1990年,我团1333公顷(2万亩)棉花连续4年均在1635公斤/公顷(109公斤/亩),实现了高产条田的攻关目标。1986~1990年,5年累计有204公顷(3060.3亩),产量为2250公斤/公顷(50公斤/亩)的高产条田。1989年10月,中国农学会棉花学会和新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剖析1、营养元素失调。以1989年为例,全市皮棉每公顷产994.5公斤(66.3公斤/亩),市棉区监测点测定结果,形成上述经济产量,每公顷共需氮肥829.5公斤(55.3公斤/亩),磷肥388.5公斤(25.9公斤/亩),钾肥243公斤(16.2公斤/亩),但每公顷实  相似文献   

12.
在钠质土(PH9.2,碱化度32)上,从1974年开始进行田间试验,12年(1974/75—1985/86)的水稻—小麦连续轮作,无肥区(对照)的有效N、P、K分别从初始水平的225,33.6和358公斤/公顷降至120,17.9和318公斤/公顷。连续单施氮肥(120公斤N/公顷)或配施P、K,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N。对轮作中水稻和小麦之一或二者均施用P22公斤/公顷,从1979年起水稻明显增产,而小麦仅1985/86年增产,且土壤有效P大量积累。单施N肥,有效P、K分别从初始水平33.6和358公斤/公顷降至8.7和280公斤/公顷。对两种作物或任一作物施用K42公斤/公顷,对产量无影响。施用N、P、K可增加作物体内这些元素的浓度和吸收量。12年连作使PH由9.2下降为8.5,碱化度由32下降力8.0,在这一点上各处理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1968—1969年以花生品种C—51进行的试验,施用N20公斤/公顷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2.09吨/公顷,与之对比的无氮区为1.85吨/公顷。随着施用P_2O_5从0—50公斤/公顷,产量相应的从1.75吨/公顷增加到2.21吨/公顷,进一  相似文献   

14.
夏棉中棉16的产量由以前的750公斤/公顷提高到现在的1125公斤/公顷,高产田块接近1500公斤/公顷。中棉16较中棉10号普遍增产42%,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涌现出了麦棉双丰收的高产乡、高产村、高产  相似文献   

15.
3414田间试验旨在获得针对嫩江县大豆生产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优化施肥数量,构建作物施肥模型,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嫩江县中心科研所进行大豆"3414"田间试验,结果初步认定最佳施肥量:尿素75.3公斤/公顷,重钙207.9公斤/公顷,硫酸钾46.8公斤/公顷,与最佳施肥量相对应的产量为1987.6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16.
1968—69年在喜萨尔半干旱条件下的花生试验,于开花和果针形成期两次灌溉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1.36吨/公顷。而于开花期灌溉1次的各小区为1.03吨/公顷,未灌溉的为0.99吨/公顷。每公顷从施用15公斤N 15—60公斤P_2O_5与单  相似文献   

17.
小观井位于内蒙磴口县马兰布和沙漠境内。常年降雨量119毫米,≥10℃的活动积温为3222℃~3489℃,无霜期144天,全年日照时数达3300小时,昼夜温差14.2℃。1991年试种棉花5.24公顷(79亩),人均植棉0.58公顷(8.7亩),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50公斤(50公斤/亩),高产试验田为1.9吨/公顷(125公斤/亩)。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设立小区进行了两个试验,以研究稻草和肥料处理策略对小麦吸收土壤氮和标记氮的影响.第一个试验以~(15)N标记硫酸铵,施用量折合氮素113公斤/公顷,稻草按以下4种方式处理:①焚烧,免耕;②小麦播前6周,稻草混入土壤;③小麦播种时,稻草混入土壤;④稻草置于地面,免耕.结果是:处理①使小麦吸收氮量增加47%,吸收水稻茬地残留氮(~(15)N示踪)的量从1.2增加到2.1公斤/公顷.处理④使水稻茬地残留氮吸收量增加到2.5公斤/公顷.第二个试验设120个小区,其中60个施氮100公斤/公顷;另外60个不施氮.施氮小区的稻草产量为21吨/公顷,不施氮小区为11.5吨/公顷.这两种稻草产量水平与5种处理方式(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加上焚烧后翻耕处理)组成联合因子试验.~(15)NH_4~(15)NO_3在播种期或分蘖期一次全量施用,或两期各半施用.不论是否焚烧稻草,翻耕比免耕减产0.7吨/公顷,土壤氮吸收量减少了12公斤/公顷,化肥氮吸收量减少了10公斤/公顷.小麦播种时,将稻草混入土壤的处理,对小麦长势明显不利,但却增大了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延迟施肥亦可增大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在稻麦轮作制度下,不论是否焚烧稻草,免耕都可促进小麦吸收土壤氮和化肥氮的活性,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应用Simazine(西马嗪)3或6公斤/公顷、Tenoran(枯草隆)4或8公斤/公顷和Cotoran、Prometrxne(扑草净)和Diuron(敌草隆)各2或4公斤/公顷萌前控制禾本科杂草效果好,除枯草隆外,所有除草剂应用高浓度对宽叶杂草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在山西发展粮棉两熟,从技术上必须解决棉花晚熟、操作难和倒茬难的问题。我们试图在原有种植技术基础上,通过筛选适合两熟栽培的品种,研究解决棉花促早熟高产技术,使小麦稳定在4500公斤/公顷(300公斤/亩),棉花达到1125公斤/公顷(75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