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四川省政府相继出台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指导意见,推进和加快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工作的进程。笔者就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从丘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及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丘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丘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提供部分基层工作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2016年在靖州县寨牙乡江口村和新厂镇和平村,依据现代粮油生产"稻—鱼""稻—鸭"种养技术和操作规范,进行了稻田综合生态种养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生态种养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和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靖州县发展稻田综合生态种养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靖州县发展稻田综合生态种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种粮成本逐步攀高,而种粮效益却依旧低下的现实,探索出一种高效生产模式已成广大种植户的愿景。稻田综合种养则以其"一田两用、一水双收",将水稻种植和稻田养鱼(虾、蟹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粮渔共赢、生态高效,成为解决当前种植业效益低下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江苏省泗洪县农技中心以"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为平台,分析稻田综合种养在泗洪县的可行性,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4.
"稻田+"是基于农业综合效益提升而提出的稻田经济创新模式,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稻田+"发展模式的先行者四川省开江县为例,详细解读了"稻田+"产业模式内涵及作用机理,介绍了"稻田+"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打造思路,并提出强化农业品牌、培育农旅融合项目、创建新村建设模式、连锁餐厅营销等"稻田+"的运营模式,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北方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种养技术把水稻单一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稻、蟹(虾、鱼)的复合生态系统,"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分析了北方稻田种养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北方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实践,已发展到40余万亩,主要包括稻田养蟹、养鸭、养鱼等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符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要求,是生产绿色、有机水稻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稻增产增收效果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将种稻和养殖蟹(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发挥水稻和养殖蟹(鱼)共生互利的作用,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稻田养殖蟹(鱼)后,不仅可每亩收获20公斤左右水产品,水产品增收300~1500元,还能促进水稻增产,较水稻单作增产7%~10%,实现了  相似文献   

7.
稻田综合种养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从行政推进、技术跟进、产业促进3个方面对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田综合种养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稻作模式,显著提高粮食产能,提高单位面积稻田经济效益,有效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进一步保障农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广西稻田综合种养资源优异、发展潜力大。建议强化农企配合、部门联合、资源整合、技术融合、农旅结合"五合"支撑,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广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  相似文献   

9.
稻田采用"超级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及超级稻的再生能力,蓄留再生稻,一种两收,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在水稻行间养鱼,鱼食用水稻害虫、浮游生物、杂草等实现稻鱼互利共赢,从而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江苏省盐城市稻田综合种养典型模式与配套关键技术,旨在因地制宜、加快稻田生态循环综合种养、绿色增效技术示范与推广,全力推进"稻田+",充分挖掘水稻"提质、降本、增效"潜力,减少养殖排放,提高渔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海安市水稻种植面积3.7万hm2,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海安市从2009年开始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融入水产养殖,并在"稻田+N"综合种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践,深入研究推动"稻田+N"模式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大提高了稻田种植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殖小龙虾有助于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目标,近年来,该模式在江苏省太仓市应用,可实现平均每667 m~2增收千元以上。为促进该模式在太仓市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从稻田选择、田间工程、放苗前准备工作、苗种放养、水稻栽培、稻田小龙虾日常管理、成虾捕捞等环节,对太仓市稻田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以传统稻田养殖为基础,将稻田粮食种植与水产养殖紧密结合的一种新技术。这项技术可稳定粮食产量,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质量,将"米袋子""菜篮子""钱夹子"紧密结合到一起,深受农民欢迎。农业部将该技术列入2014年农业主推技术。面对即将开始的春耕播种,本期《特别关注》栏目从稻鱼共作、稻虾共作、稻鳅共作3个方面介绍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供广大种养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38-239
阐述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困难,最后提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一些解决方法,以促进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稻田进行的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提升稻田种养综合效益,促进梧州市农(渔)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渔)民增收,助推梧州市精准扶贫和脱贫的有效举措。在这里利用本文,向大家讲述利用稻田养殖本地塘角鱼,使农民在正常种养情况下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在稻田中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开展了"一季中稻+一季虾"与"一季晚稻+两季虾" 2种"水稻+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稻+一季虾"模式产值24.66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10.635万元/hm~2;"一季晚稻+两季虾"模式产值44.67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达19.620万元,2种模式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柳珺 《农家参谋》2012,(9):46-47
浙江省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稻田养鱼在浙江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洪武二十四年《青田县志》中就有"田鱼有红、黑、驳数色,于稻田及圩池养之"的记载。如今,浙江省"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新型稻田综合  相似文献   

19.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稻鳖虾鱼生态种养"三高"技术是湖北省水产主推技术,适合于湖北全省中稻田,其技术依托单位为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要技术负责人马达文。稻鳖虾鱼生态种养"三高"技术利用水生动物摄食与频振诱虫灯综合防控稻田病虫害,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实现修复稻田生态,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实现稻田"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