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氮4项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S型)计算隶属度值,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养分指标权重,确定养分评价综合指数值,进而对大寨典型海绵田土壤养分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解氮含量较为贫乏,有机质含量总体上适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丰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水平主要集中在Ⅱ、Ⅲ、Ⅳ级,大寨海绵田土壤养分处于适量状态。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养分模糊综合评价值由南北中部地区向东北、西南两侧递减,与有机质含量分布一致,速效磷和速效钾随地势增高呈递减趋势,水解氮则呈现出高低值交叉分布的复杂格局。  相似文献   

2.
绿竹不同产地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绿竹12个主要产地不同土壤层次的6项养分指标及其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土壤0~20cm的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cm,更有利于促进笋竹营养生长。6项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在9.7%~112.6%,依大小排列为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水解氮〉pH值,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属强变异,pH值属弱变异,这与绿竹产地土地利用状况有关联。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壤中N,P,K与有机质含量首先综合反映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其次是土壤pH值。将12个土壤综合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组,第1组属浙南地区,综合得分值〉2.0;第2组为浙南、闽西地区,综合得分范围在0.914~0.238;第3组包括闽南、闽东、闽中地区,综合得分范围在-0.337~-0.984。以行政区域为界划分出2大产区:浙江产区和福建产区。  相似文献   

3.
土壤养分含量的协同克里格法插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是农业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空间插值是获取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空间插值方法很多,不同的空间插值方法结果精度各不相同。文章以石家庄城乡交错带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三种养分含量为主变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辅助变量,选取普通克里格法和协同克里格方法,对85个采样点的土壤养分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获取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图。采用交叉验证法对其插值结果精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点数量相同时协同克里格方法的结果精度明显高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利用协同克立格法, 主变量数目在减少至70个,辅助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精度仍高于普通克里格法,且空间分布高度相似。说明在适当减少土壤样本的情况下,协同克里格法仍能保证插值精度,适合土壤养分空间插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测定镜泊湖全新世玄武岩台地土壤化学养分的含量.对土壤养分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先将7个养分指标简化成两个主成分,主成分I代表土壤综合养分水平,主成分II主要反映土壤的速效K和速效P水平,再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样地分为4类,探讨每类样地土壤养分的特征及差异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玄武岩台地上的土壤养分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和速效K的含量丰富,全P和速效P含量较少;不同的人为干扰方式显著影响研究区土壤养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种植农作物后土壤各项养分指标均大幅度下降,放牧增加了土壤的各项养分指标;位于台地边缘裸露玄武岩缝隙中的薄层土壤,有明显养分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果园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叶城县果园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为区域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新疆叶城县果园 782 份土壤样本数据: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5个养分指标,通过SPSS运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个主成分,计算各个样点各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土壤养分综合得分,SPSS运行K-均值聚类过程将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分类,依据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得分分类结果查找样点对应的乡级分布。【结果】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划分极高、高、中、低四类得分区,样本数所占比率分别为2.69%、20.46%、41.94%、34.91%,中及低类得分区样本数比率达76.85%;极高养分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高养分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吐古其乡、依提木孔乡和乌夏克巴什乡;中等养分含量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加依提勒克乡、依提木孔乡、江格勒斯粮种场和恰尔巴格乡;低养分主要分布在夏合甫乡、依提木孔乡、乌吉热克乡、加依提勒克乡。【结论】叶城县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土壤养分综合属于中低水平。第一主成分是全氮和有机质的综合反映;第二主成分反映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养分供给状况;第三主成分是有效磷含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县域尺度对陇东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养分进行评价,为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培肥、粮食产量增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庄浪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为数据源,共采集3 839个样点,且采样点均匀覆盖全县农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成分估计模块分析了陇东黄土区梯田土壤大量养分(有机质、全磷、全氮、缓效钾、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微量养分(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庄浪县梯田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大量养分综合指数处于较低、中等和较高级别的样本数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14.45%,65.89%和19.66%。2)庄浪县梯田土壤有效铜、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为中等水平,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处于中下水平,且有较大面积的土壤缺硼。土壤微量养分综合指数处于较低、中等和较高级别的样本数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32.53%,63.35%和4.12%。3)土壤类型对土壤大量养分空间变异的贡献率达51.81%,海拔影响次之,其贡献率为23.60%。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大量养分综合指数在较高水平样本所占比例相应增加。4)土壤微量养分空间变异性与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海拔有关,土壤类型对微量养分空间变异的贡献率最高,为69.41%,土壤质地、海拔的贡献率分别为17.65%,11.76%。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微量养分综合指数在中高水平所占比例总体降低。【结论】陇东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大量养分和微量养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大面积的土壤缺硼。梯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类型和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浙江宁波市三七市镇1个面积为256.2hm^2的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的C0/(C0+C)〈25%,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碱解氮和有效磷的C0/(C0+C)为25%~75%,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通过Kriging插值并依据养分的分级标准,所得的空间变异图能很好地反映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丰缺状况.几种养分要素中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丰富,而速效钾的含量处于中低水平,有机质和pH的空间变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省乐东县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用GIS技术对2 637个样点0~4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和钾指标进行养分管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乐东县胶园土壤速效氮含量分4、5两个等级,速效磷含量分3、4、5、6四个等级,速效钾含量分4、5、6三个等级,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分区数分别为2、4、3个,速效养分的综合分区包括15个分区类别1 476个分区单元,各类分区的分布均较集中,非常有利于进行土壤养分的区域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延边地区水稻土壤速效养分对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和种植年限对延边水稻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采集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 H值、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年限影响了土壤0~20 cm耕层碱解氮的养分空间分布,开垦年限越长,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越弱,且随开垦年限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不断下降;稻田单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且导致下层速效磷含量增加;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对0~20 cm耕层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但不同开垦年限对稻田土壤速效钾影响不同,开垦时间越长,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越高;稻田施用有机肥有利于速效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在山西省采集的75个典型农田剖面数据,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山西省主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4.15,141.80,63.29 mg/kg,山西省整体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速效养分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土壤速效磷具有从南向北、从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分布总体呈现从南向北降低的趋势;土壤碱解氮则呈现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依次降低的趋势。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荔枣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荔县冬枣产区土壤肥力状况,采集了303个有代表性枣园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硝态N、铵态N、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Fe、有效Mn、有效Zn、有效Cu等指标,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的空间分布图,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枣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H值在各个采样点间的变异性较小,其余土壤肥力指标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并且偏度和峰度>0,属于右偏态尖峰型;整体来看,大荔枣园土壤pH偏碱性,碱解N含量较为丰富,有效P含量中等偏低,速效K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壤碱解N、有机质规律一致,东北区域低、其他区域高;有效P含量北部高南部低;除东北部少数区域外,土壤速效K含量普遍达到丰富或极丰富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机质、速效K、有效Fe和有效P是影响冬枣园土壤肥力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陇县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陇县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基于野外采集的121 份土壤样品,运用经典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数学原理分析了该区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并对该烟区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陇县烟区氮磷钾、有效镁养分含量比较丰富,有效锌、有机质、氯离子含量偏低,pH值偏高,并且土壤养分地区差异较大。土壤肥力指标主要分布于中级和较高2 个等级,其中新集川镇、曹家湾镇的土壤肥力指标较高。以土壤肥力指标为基础,可将陇县烟区分为3 类,第?类包括八渡镇、城关镇;第Ⅱ类包括东南镇、温水镇;第Ⅲ类包括曹家湾镇、天成镇、新集川镇。因此,应按照“控氮、稳磷钾、增碳、补微”的原则进行养分管理,适当增施氯肥、锌肥和有机肥,为烟叶产质量形成提供适宜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3.
连作番茄保护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龙井市近郊的光新村龙池菜队采集了不同连作年限的番茄保护地土壤和与其邻近的露地土壤,共36个土壤样品,分别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番茄保护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模糊线性隶属度函数法,分析不同土壤养分(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及土壤综合指标值)含量的差异及变动与林分针阔比的关系及其对林下灌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林分的针阔比为7∶3时,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均较高,且此时土壤综合指标值最高,土壤养分最好,林下灌木生物量也处于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鄂西烟区的土壤特征与烟叶的品质状况,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①鄂西烟区土壤的pH、有机质较适宜,但土壤氮元素含量偏高、钾元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微量元素除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丰富、交换性钙适中外,其他元素含量均偏低;土壤质地主要以中壤和重壤为主.通过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进行因子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是影响鄂西植烟土壤的第一主因子,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是第二主因子,pH和全钾分别是第三和第四主因子.②鄂西烟区烟叶的总氮含量适宜,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偏高,钾含量和氯含量偏低.通过对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因子分析表明,钾、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是影响鄂西烟叶化学成分的第一主因子,总氮和烟碱是第二主因子,氯含量是第三主因子.③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全氮与烟叶中的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镁离子与烟叶中的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质地与烟叶化学成分未达到显著性相关,与烟叶中的钾含量具有较高的正相关.④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土壤中的pH、碱解氮和全氮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海拔土壤的综合肥力,并揭示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的关系。[方法]对湖北宣恩烟叶产区不同海拔的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该产区的土壤养分总体适宜优质烟叶生产,其中,高海拔地区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丰富,但磷素普遍缺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在高海拔与中、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其他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标值大小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且在高海拔与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高海拔与中海拔、中、低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对该地区烟叶的生产及区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该区烤烟种植区划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研究土地整治中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为判别新增耕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白水、蒲城和富平3县新增耕地为研究对象,每20 ha新增耕地作为一个采样单元,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共采集土样30个,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土样质地等指标,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结果】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土壤质地均为粉壤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69 g/kg、0.67 g/kg、15.79 mg/kg和173.28 mg/kg;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白水县>富平县>蒲城县;全氮含量表现为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有效磷含量表现为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有效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全氮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与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和粉粒含量呈负相关。参照黄土高原养分分级指标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进行分级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结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采样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存在地区差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通海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处于偏低、缺乏状态;全N含量比较高,速效P属于极缺乏水平.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pH值基本上代表了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速效K、C/N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对土壤肥力为逆向负荷.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雄安“千年秀林”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影响林区土壤碳储量及碳通量的主要因素,对雄安后期城市森林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测定林区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容重、微生物量碳等15项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肥力状况,利用ArcGIS10.2绘制土壤肥力分布图;使用土壤呼吸仪监测林区土壤碳通量,明确土壤碳储量、碳通量及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下土壤肥力状况差异较大。生态基础林林区土壤综合肥力最高,西南部近自然林土壤等级最低。土壤碳通量表现为夏季高,春秋低,现存碳储量与原始储量差异不大;林区土壤碳通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碳储量仅与有机质及蔗糖酶活性极显著相关。从提升林地土壤综合肥力、提高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角度来看,多彩花林景观是“千年秀林”最适宜建造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