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蓝型黄、黑籽油菜种皮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3对甘蓝型油菜黄、黑籽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种子形成过程中与种皮色素相关的酶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籽种皮的纤维素含量与黑籽种皮差异不大,木质素、多酚、花色素、黑色素含量、PPO活性及皮壳率均低于黑籽。黑色素可能是形成种皮色泽的主要物质,多酚在种皮特征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木质素可能对种皮特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种皮的花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苯丙氨酸的动态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黑籽种皮的花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黄籽,但黄籽种皮的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黑籽,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花色素,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解氨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黑籽的花色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呈正相关,与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呈负相关,说明油菜黑籽与黄籽种皮的颜色差异与花色素含量有关,花色素可能由游离苯丙氨酸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种皮黑色素、酪氨酸酶和游离酪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菜黑籽与黄籽种皮的黑色素、酪氨酸酶及游离酪氨酸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子发育中期,黑籽种皮的黑色素含量逐渐增加,种子成熟时迅速增加,比黄籽增加6倍以上。种子发育后期黄籽种皮的酪氨酸酶活力下降,而黑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种皮酪氨酸酶活力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游离酪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菜黑籽和黄籽种皮色泽差异与黑色素含量有关,黑色素可能由游离酪氨酸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比较甘蓝型油菜同一遗传背景组合分离出的黄黑两个品系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若干特性。结果表明:黄籽比黑籽胚体转绿色快,退化胚珠数少,结籽率高。黄籽油菜种皮转色时期为开花后30天。黄籽种子体积增加比黑籽快5—10天,干物质积累速度在花后35天内显著快于黑籽。黄籽含油率比黑籽高7.97%。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突变体933044产生于甘蓝型黑籽油菜复合杂交第8代。通过933044与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93431和721—1杂交,研究种籽粒色性状遗传。在933044×9343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呈3∶1分离。在933044×721—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黑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比例3∶13。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的黄籽性状受1对显性黄籽基因和1对上位显性黑籽基因互作控制。用Yc—yc和Bc-bc表示2个基因座的2对等位基因,Yc为显性黄籽基因,Bc为上位显性黑籽基因。黄籽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69.88%~86.18%,表明突变体933044黄色种皮性状有较高的遗传能力。  相似文献   

6.
油菜原花色素形成与种皮颜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赢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09,23(5):328-331
油菜黄籽种皮颜色形成分子机理是目前油菜分子育种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油菜种皮的形成和结构,综述了影响油菜种皮颜色的主要物质即原花色素的分布、合成和积累以及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油菜黄籽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油菜黄籽种皮颜色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1号为试验材料,用F2群体中的9株黑籽单株和12株黄籽单株的DNA分别构成黑籽集团和黄籽集团.通过BSA法筛选了96个AFLP引物组合和173对SSR引物,鉴定出与显性黄籽基因连锁的1个AFLP标记E35M52180和1个SSR标记P039230,标记与显性黄籽基因的交换率分别为4.9%和2.5%.此外还发现1个SSR标记P055240与深色种皮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籽油菜的育种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功华  田森林  刘淑艳 《作物研究》2005,19(2):126-128,131
对黄籽油菜的优势、当前育种现状和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黄籽油菜比黑籽油菜具有种皮薄、木质素含量低、油分高、菜油亮的显著优势.通过利用自然或人工创造的黄籽变异材料进行杂交育种和杂种培育,已选育出一批通过审定的黄籽油菜品种、组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黄籽油菜在栽培上应注意区域化种植、适当增加播种量、合理栽培管理、保持黄籽种皮颜色和高油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缺氧对甘蓝型黄籽与黑籽油菜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随机选取甘蓝型黄籽、黑籽油菜各20个品系,将萌发中的种子进行淹水缺氧处理,观察黄籽、黑籽品系耐湿性表现.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相对成苗率、相对苗高、相对苗重、活力指数低于黑籽油菜,单位电导率高于黑籽油菜.无论是黄籽油菜还是黑籽油菜,品种间的耐湿性差异都很大.电导率与活力指数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可用来快速筛选油菜耐湿性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将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RAPD标记(S1130)发展成显性SCAR标记(SCS1130)。比较SCS1130的三种检测方法,包括测定PCR反应物浓度、PCR板EB直接染色和电泳,结果表明EB直接染色是最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可降低成本、省时。SCS1130的发展为开展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造条件,将便利和加快其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