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们要重视对农民的工作,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是农民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而农民教育的落实取决于农民、社会、政府共同的责任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型农民"概念的内涵出发,通过介绍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浙江现代农业》2009,(3):29-36
所谓职业农民,顾名思义,是指把务农作为一种职业的人,泛指是把务农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与职业农民相对的则是传统农民。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沃尔夫对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的定义,实际上道出了两者的最大差别。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它强调的是一种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型农民"概念的内涵出发,通过介绍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素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高素质的新农民,根本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民教育和农民素质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的基本内涵是减少农民数量,即让农民跳出农门,实现农民市民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新农村视阈下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若干路径,指出立法质量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信仰基础;依法行政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信赖前提;司法权威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保障底线;完善监督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实践保证;发展经济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物质条件;道德建设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伦理支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文化底蕴;基层民主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权利维系;从严治党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希望源泉.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建立 《河南农业》2020,(12):47-48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基础。为此,2019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这是新时代、新任务、新课题。从什么是高素质农民,为什么培育高素质农民,怎样培育高素质农民出发,阐释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性,回答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政策保障,对做好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完成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这是因为农民成为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同时农民成为主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就必须做到:第一、在政治上尊重和维护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第二、在经济上必须保障和增进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三、鼓励和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主体;第四、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关键;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塑造新型农民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塑造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存在的差距及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原因,提出了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收入的增长过程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80--2000年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与结构变化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农民收入的绝对量水平和缩小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两方面考虑。为今后十年农民收入增长设定几种可能目标。要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获得提高,必须扩大农民的土地经营规模。从产权的角度出发,在土地存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流量调整,来加快土地流转和集中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讲 ,农民增收是一个社会分配问题 ,但从其实质上是一个政策和制度问题。因为制度和政策导向规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利益分配趋向。因此 ,研究农民增收问题 ,必须从政策和制度的角度加以分析。拟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对农民增收问题作一些探讨 ,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增长会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会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1983—2009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约为0.3,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按照区域影响强度可将我国农村细分为六大类型,依此类型进行区域调节,有利于缩小我国农村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区域、形式、经营、产业等的结构分析,认为农民收入结构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问题将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扩大内需、国内市场开拓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还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要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就需要弄清农业收入增长的机制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魏淑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904-10906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三农"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笔者选取1999~2004年度影响宁夏农民收入因素的相关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在对该模型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增加宁夏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是建立起稳定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本文在分析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领导机制、科技支撑机制、投入机制、带动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天津郊区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比较了郊区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天津郊区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影响较小;地区和时间差异因素发挥了较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明确农民利益预警调控的思路与特性出发,通过确定农民利益失衡区正、负指标体系以及农民利益预警线,进行农民利益失衡区的分类处理。对农民利益预警调控程序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具体探定农民利益调控预警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保障农民利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子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16-17117
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小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