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舍内外温度、湿度和风速以及舍内氨气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猪舍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防暑降温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在猪舍封闭性不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不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不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较好的情况下,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 THI差异极显著(P<0.01).封闭性良好的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封闭性不好的猪舍(P<0.05),且舍内氨气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调查表明,在保障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改善夏季猪舍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防暑降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低温时期对新型发酵床猪舍与普通猪舍室内平均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新型发酵床育肥舍室内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而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小;在冬季中午室外温度较高时新型发酵床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基本能达到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P〉0.05),而在早上和晚上室外温度较低时猪舍室内的日平均温度明显低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P〈0.05)。试验表明,冬季新型发酵床育肥猪舍室内日平均温度具有显著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种养结合型生态发酵床养猪舍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河北省滦南县利民种猪繁育养殖场育肥猪栋舍设计为例,进行了该地区发酵床养猪舍建筑选型和尺寸设计。在归纳总结传统发酵床养殖栋舍形态的基础上,研发了种养结合型发酵床养猪新模式。栋舍暖棚部分、通风口、窗户和檐高等设计充分考虑猪舍温度、采光和通风条件,满足冬季日照满窗,夏季窗口遮阳的要求,为栋舍提供良好的日照和保温条件。同时考虑猪舍内小气候的调节并兼顾冬季补饲青饲料之需要,特意设计了舍内牧草种植区。该建筑模式具有易于推广、生态环保、经济适用等特点,是适合于我国一定区域中小规模养猪场的发酵床栋舍的建造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大棚舍、有窗舍和开放舍三种类型猪舍冬、夏季五项环境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新型塑料大棚规模化养猪舍环境状况与特点。结果表明,新型塑料大棚规模化养猪舍内冬季空气温度为11.3℃,相对湿度为72.3%,气流速度为0.19 m/s,二氧化碳浓度1000 ppm;夏季,空气温度26.5℃,相对湿度为80.2%,气流速度为0.72 m/s,二氧化碳浓度为640 ppm。大棚舍内环境冬、夏季均优于有窗舍,夏季与开放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夏季7~8月份高温季节对南京市六合区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猪场两种不同类型育肥猪舍室内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数据比较分析表明:夏季新型可移动发酵床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而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小;新型可移动发酵床育肥舍在夏季中午高温时舍内日平均温度高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而早上和晚上的日平均温度低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北京地区发酵床猪舍夏季热应激严重以及冬季通风不足的问题,试验在发酵床猪舍改造安装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研究其对冬夏季节舍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在舍外日平均温度33.7℃时,与对照舍相比,妊娠试验舍和育肥试验舍内日平均温度分别低3.0℃和2.8℃(P0.05),有效环境温度(EET)分别低10.0℃和9.8℃(P0.01),猪只处于舒适区域而对照舍猪只处于热应激水平;在高温时刻14:00,妊娠试验舍内发酵床表面温度、母猪的呼吸频率和皮肤温度比妊娠对照舍分别低2.9℃、17.2次/min和1.6℃(P0.05)。冬季在气温较高时段开启小风量风机短时间通风期间,试验舍内温度降低0.4~1.3℃,NH_3和CO_2浓度及细菌总数降低幅度分别为58.1%~71.2%、49.6%~53.5%和21.9%~36.0%;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后舍内PM_(2.5)和PM_(10)降低幅度分别为12.3%~20.0%和11.3%~24.9%,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会增加舍内的粉尘浓度。因此,发酵床猪舍使用湿帘-风机系统既能满足夏季降温通风的需要,还能在冬季潮湿环境中改善空气质量,但冬季在适宜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应控制较小的气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水帘和半封闭蛋鸡舍内微生物、氨气浓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南方高温高湿气候下水帘蛋鸡舍和半封闭蛋鸡舍内微生物、氨气的分布规律,2栋存栏分别为5 000只产蛋鸡的水帘舍和半封闭鸡舍内,人工清粪,分产蛋初期、高峰期与下降期监测舍内空气中微生物和氨气;每栋鸡舍共9个采样区,试验期25周.结果表明,产蛋初期,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在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产蛋高峰期和下降期,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表现为水帘舍显著高于半封闭合,水帘鸡舍中风机端显著高于中部和水帘端.产蛋下降期半封闭鸡舍内平均氨气浓度显著高于水帘鸡舍.提示,在人工清粪(不设粪沟)的水帘蛋鸡舍内,需注意改进清粪系统和加强消毒,以提高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水帘降温系统下猪用发酵床垫料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选取发酵床猪舍为研究对象,在南方夏季高温环境下启用水帘降温系统,根据距水帘的远近将舍内垫料分为A区(近水帘端)、B区(猪舍中央)、C区(近风机端),各区垫料再区分为表层(0~20 cm)、上层(20~40 cm)、中层(40~60cm)、下层(>60 cm)采样,每周采样一次,监测垫料的成分变化,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水帘降温系统没有引起发酵床猪舍内垫料含水率、温度二维空间分布的显著差异;对垫料微生物和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真菌总数与脲酶活性的显著差异,从水帘端到风机端,真菌总数的对数值显著升高,脲酶活性显著增强;对垫料在水平区域上的细菌总数、放线菌数和纤维素菌数、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对垫料有机质降解影响不大,在二维水平上各区(层)垫料有机质含量和C/N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表层、下层垫料温度显著低于上层、中层,表层含水率显著低于下层;从表层到下层,垫料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垫料有机质中层、下层显著高于表层;铵态氮含量表层最高,上层次之,中、下层较低;硝态氮含量表层最高,上层和下层次之,中层最低。研究指出,水帘降温系统没有对猪用发酵床垫料的主要特性与运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特性的差异是床自身运行过程固有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新型塑料大棚规模化养猪舍环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棚舍、有窗舍和开放舍三种类型猪舍冬、夏季五项环境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新型塑料大棚规模化养猪舍环境状况与特点。结果表明,新型塑料大棚规模化养猪舍内冬季空气温度为11.3℃,相对湿度为72.3%,气流速度为0.19m/s,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夏季,空气温度26.5℃,相对湿度为80.2%,气流速度为0.72m/s,二氧化碳浓度为640ppm。大棚舍内环境冬、夏季均优于有窗舍,夏季与开放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发酵床养猪方式冬夏季环境状况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冬、夏两季选取北京某猪场有窗密闭式和塑料大棚式2种样式、漏缝地板和发酵床2种地面形式的育肥猪舍进行环境监测,综合评价不同季节、不同建筑样式下发酵床在减少猪舍有害气体、调节温湿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季用简易热风炉供暖的有窗密闭漏缝地板猪舍日平均温度、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与不供暖的有窗密闭发酵床舍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酵床舍二氧化碳含量较高(P<0.05),夏季时,发酵床能显著降低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浓度(P<0.05),但床面日平均温度、猪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极显著地高于有窗密闭漏缝地板舍(P<0.01),猪的增重明显低于漏缝地板舍,大棚式发酵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又显著高于有窗密闭发酵床舍(P<0.05),有窗密闭发酵床舍又显著高于有窗实体地面舍(P<0.05)。因此,做好冬,夏季发酵床的管理以及选择与发酵床相配套的猪舍类型和环境调控措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秋季发酵床养猪对猪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秋季条件下,测定简易发酵床猪舍和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的环境指标,以研究秋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相比,简易发酵床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均差异不显著,但气流速度显著增加,氨气显著降低了51.54%(P<0.05),细菌数减少了23.50%(P>0.05),舍内无臭味,少苍蝇,表明简易发酵床猪舍内的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分别对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的H2S和NH3浓度进行测定。上午8时发酵床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3.14+0.32)、母猪舍(2.25&#177;0.47)、育肥合(2.31&#177;0.21),NH3(mg/3)浓度为:保育舍(2.54&#177;0.62)、母猪舍(4.61&#177;0.94)、育肥舍(1.24&#177;0.75);传统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5.42&#177;1.63)、母猪舍(6.41&#177;1.73)、育肥舍(7.92&#177;1.46),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4.84&#177;0.87)、母猪舍(7.42&#177;1.15)、育肥舍(8.26&#177;1.3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H2S和NH3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3.
多层楼房式猪舍自动化通风与臭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房式猪舍因其节约土地、方便管理等突出优点,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被采用。由于楼房式养殖的饲养密度更大,所以其通风设计与舍外场区环境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大跨度小单元楼房式猪舍,设计了一种通风与臭气净化相结合的新型通风工艺。夏季采用湿帘-定速风机模式通风降温,保证高效率通风降温;冬季采用檐下通风小窗-吊顶通风窗-变频风机模式,变频风机转速随着氨气浓度上升而相应加大,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通风效果的同时确保最大程度减少舍内热量损失。在出风端,增加臭气净化处理工艺,利用添加生物菌剂的水循环过滤墙将猪舍排出的臭气通过水洗过滤,降低排出气体中的臭味物质浓度,改善养殖场区空气环境。整套工艺采用智能化控制,实现对系统的精准控制,同时节能降耗,提高养殖场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分别对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的H2S和NH3浓度进行测定。上午8时发酵床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3.14±0.32)、母猪舍(2.25±0.47)、育肥舍(2.31±0.21),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2.54±0.62)、母猪舍(4.61±0.94)、育肥舍(1.24±0.75);传统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5.42±1.63)、母猪舍(6.41±1.73)、育肥舍(7.92±1.46),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4.84±0.87)、母猪舍(7.42±1.15)、育肥舍(8.26±1.3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H2S和NH3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育肥猪舍主要内环境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种猪场进行日光温室育肥猪舍主要内环境指标测定,其测定结果表明:春季舍内平均温度为15.78℃,相对湿度为52.11%;冬季舍内平均温度为12.89℃,相对湿度为65.22%。日光温室育肥猪舍的氨气浓度和硫化氢浓度均符合畜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1环境控制 温度。配种舍温度应控制在18℃-22℃之间。在西北地区,为保证温度适宜,4-10月份应使用热风炉加热,5-9月份需要水帘降温,而在4月份和10月份,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需要水帘,晚上需要热风炉,其他地区因地制宜。湿度。配种舍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80%之间。夏季有水帘工作,湿度较大,春秋冬季应做好猪舍的冲洗工作,保证湿度。通风。冬季为达到猪舍温度要求,同时保证猪舍空气新鲜的基础上,设置合适的最小通风量;采用横向通风方式。卫生。每天早上喂料时,清粪1次。每天查情配种后,清洁母猪料槽里的湿料和粉料。排水沟每2天清一次,下水道每星期换水一次,以保证猪舍内空气新鲜。猪舍每两星期至少彻底冲洗一次,同时冲洗猪体。猪舍外环境每星期清扫一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猪舍屋顶热工指标和通风量进行计算,对舍内空气环境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新型大棚猪舍保温隔热、通风性能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猪舍屋顶冬、夏季总热阻分别为0.824 m2k/w和0.864 m2k/w,冬、夏季通风量分别为355.8 m3/h和12 153.4 m3/h,优于有窗舍,且优于或符合设计要求.舍内空气环境,温度冬、夏季分别为11.3℃和26.5℃;相对湿度冬、夏季分别为72.3%和80.2%;气流速度冬、夏季分别为0.19 m/s和0.72 m/s;NH3浓度冬、夏季分别为0.113 mg/m3和0.656 mg/m3;CO2浓度冬、夏季分别为1 964 mg/m3和1 257 mg/m3,优于有窗舍.大棚舍用于育肥猪舍冬、夏季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1环境控制温度。配种舍温度应控制在18℃~22℃之间。在西北地区,为保证温度适宜,4~10月份应使用热风炉加热,5~9月份需要水帘降温,而在4月份和10月份,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需要水帘,晚上需要热风炉,其他地区因地制宜。湿度。配种舍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80%之间。夏季有水帘工作,湿度较大,春秋冬季应做好猪舍的冲洗工作,保证湿度。通风。冬季为达到猪舍温度要求,同时保证猪舍空气新鲜的  相似文献   

19.
新型大棚猪舍环境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猪舍屋顶热工指标和通风量进行计算,对舍内空气环境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新型大棚猪舍保温隔热,通风性能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猪舍屋顶冬,夏季总热阻分别为0.824m^2k/w和0.864m^2k/w,冬,夏季通风量分别为355.8m^3/h和12153.4m^3/h,优于有窗舍,且优于或符合设计要求。舍内空气环境,温度冬,夏季分别为11.3℃和26.50℃;相对湿度冬,夏季分别为72.3%和80.2%,气流速度冬、夏分别为0.19m/s和0.72m/s;NH3浓度冬,夏季分别为0.113mg/m^3和0.656mg/m^3,CO2浓度冬,夏季分别为1964mg/m^3和1527mg/m^3,优于有窗舍,大棚舍用于育肥猪舍冬,夏季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冬季和夏季两批育肥猪的环境状况及生产性能,探讨在新型大棚、单列式和双列式三种类型猪舍中,舍内环境状况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大棚舍内气温极显著高于单列舍和双列舍;相对湿度略高于单列舍,显著高于双列舍;气流速度显著低于单列舍和双列舍;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双列舍,但与单列舍差异不显著;夏季环境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单列舍,但与双列舍差异不明显;冬季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单列舍和双列舍;料重比显著低于两类猪舍;夏季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单列舍,与双列舍差异不显著;料重比显著低于单列舍,与双列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