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圈养野生动物的福利水平,丰容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改善动物福利的方式。圈养条件下,动物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活动场所的环境与天然生境也不尽相同。丰容可以最大限度的模拟动物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激发动物表达各种自然行为,从而提高动物福利。本文介绍了社群丰容、认识丰容、动物生活环境物理要素丰容、感知丰容及食物丰容这五种丰容方法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供野生动物饲养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物福利的实验动物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物福利包括实验动物福利、农场动物福利、野生动物福利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被应用到科学研究当中,实验动物福利也受到了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在实验动物管理中,环境调控、日常饲养管理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皆应考虑动物福利,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噪音、空气质量和光照等;日常饲养管理包括动物的饲料与饮水、运输、人员培训等;动物实验方面应遵从3R原则。我国实验动物的福利事业已经展开,《实验动物的法律保护》的建议稿已于2010年提出,鉴于国内外动物福利的现状分析,我国建立实验动物福利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饲喂使用一种独特的可持续生产的,有机认证的蛋白原料的无鱼粉日粮,海虾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增重高达23克。这一生产系统包括低饲养密度,自然手段调控微生物食物链,改善环境和动物福利。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生产的有机产品的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4.
试论如何改善中国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的福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丹  华彦 《野生动物》2009,30(1):34-36
国外部分媒体对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业关于动物福利问题的片面报道,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动物福利问题有可能成为影响中国人工养殖野生动物产品面临的更为严峻的国际贸易壁垒。因此,提出要实现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动物福利是十分必要的;并从保证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在饲养、运输、利用环节如何提高动物福利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在管理上,国家应完善立法,加强管理,使整个产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1.动构福利问题日益引起重视 早在30多年前,英国等西欧国家就提出了人类必须保护动物权利或动物福利的概念,要求惩罚那些残忍对待动物的人,随之发展成为要求善待动物,建立可以保证动物福利的饲养方式和管理体系。近几年来,要求“善待动物”、“人道养殖”的呼声不断高涨,对动物福利问题日益重视。许多国家成立了保护动物福利的组织,出台了保护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杨辉 《饲料广角》2014,(5):47-51
<正>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要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的——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我国中小饲料企业而言,通过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迫切的话题。1中小型饲料企业的管理特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  相似文献   

7.
正一、新时期推动动物福利面临的有利形势推动动物福利,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环保意识的增强、健康理念的树立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行。二、动物福利范围广泛1.动物福利。动物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当中应当具有、享有的必要和必须的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健康心理、正常生理等需求。2.动物种类。动物种类包括实验动物、娱乐动物、伴侣动物、野生动物、工作动物、农场动物。3.农场动物福利。农场动物福利包括整个饲养、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肉牛业正处于积极向上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肉牛产业化生产中充分重视动物福利要求,提高牛肉产品的质量,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是肉牛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肉牛生产中存在的系列动物福利问题进行剖析和阐述,具体包括初生犊牛护理、育成牛和架子牛的饲养、育肥牛场的管理、出栏牛的运输和屠宰问题。继而针对该系列问题,提出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化生产中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措施,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动物福利意识,促进肉牛生产中动物福利工作的开展。为我国肉牛业从容应对国际动物福利贸易壁垒,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未来的野生动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红菲 《野生动物》2002,23(4):32-33
野生动物管理是保护发展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使人类获得最大效益的理论和技术。其管理范围包括野生动物物种管理、生境管理和人的管理;营理手段包括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技术性措施及行政管理、社会教育和立法等方面。 现代的野生动物管理起源于美国,其标志是1933年美国的野生动物管理之父  相似文献   

10.
动物营养与动物的生长、繁殖、疾病息息相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动物健康的基础,也是衡量动物园动物福利的内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动物园行业内圈养野生动物营养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从野生动物对营养物质需求、饲料原料的选择及营养对野生动物繁殖与疾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及饲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动物园中动物的行为也反映出动物与相应的由人为提供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在动物园圈养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动物展现出的有关动物行为如领域行为、攻击行为、交配行为、学习行为、摄食行为、警戒行为和体温调节行为等,以及由这些行为导致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动物管理中相应的防范措施与解决办法。在动物园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熟知动物行为的目的与意义,观察动物行为,及时发现动物的不适与异常,充分掌握与安全有关的动物行为并及时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对动物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给动物提供更舒适安全符合动物生物学特性的环境,同时也是提高动物福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截止到2010年1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先后命名2批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70个,推荐到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4个。2009年7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印发调查表,对命名的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工作状况进行调查。本论文以调查数据为依据,从这些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的地区分布和类型、管理属性情况、科普活动情况进行了汇总与分析,提出了关于加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淮安市樱花园(苏北野生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1对猞猁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日粮组成、饲养环境、日常管理、常见疫病防治及繁殖育幼情况的初步小结,以期为今后猞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饲养、繁殖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ildlif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based in knowledge of stakeholder understandings of key issues tend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We conducted focus groups in five stat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o evaluate how laypersons conceptualize wildlife health and wildlife disease management. Based on insights from the focus groups, we identified building blocks of layperson mental models for wildlife health. From the layperson perspective, wildlife health was associated with absence of disease; balanced, sustainable populations; healthy animals; habitat quality; and ecosystem health. Wildlife disease was commonly viewed as a natural phenomenon. Factors influencing support for wildlife disease management included the specific methods used, cost, predicted consequences of management, level of uncertainty,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threat. Knowledge attained from these focus groups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of beliefs and perceptions that influence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agreement with wildlife diseas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Baiting and supplemental feeding of wildlife are widespread, yet highly controversial management practices, with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cosystems,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potentially human health. An often underappreciated threat of such feeding practices is the potential to facilitate intra- and inter-specific disease transmission. 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baiting and supplemental feeding on disease transmission risk in wildlife, with an emphasis on large herbivores in North America. While the objectives of supplemental feeding and baiting typically differ, the effects on disease transmission of these practices are largely the same. Both feeding and baiting provide wildlife with natural or non-natural food at specific loc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which can result in large congregations of individuals and species in a small area and increased local densities. Feeding can lead to increased potential for disease transmission either directly (via direct animal contact) or indirectly (via feed functioning as a fomite, spreading disease into the adjacent environment and to other animals). We identified numerous diseases that currently pose a significant concern to the health of individuals and species of large wild mammals across North America, the spread of which are either clearly facilitated or most likely facilita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supplemental feeding or baiting. Wildlife diseases also have important threats to human and livestock health. Although the risk of intra- and inter-species disease transmission likely increases when animals concentrate at feeding stations, only in a few cases was disease prevalence and transmission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populations. Mostly these were experimental situation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limiting direct scientific evidence that feeding practices exacerbates disease occurrence, exposure, transmission, and spread in the environment. Vaccination programs utilizing baits have received variable levels of success. Although important gaps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exist, current information is sufficient to conclude that providing food to wildlife through supplemental feeding or baiting has great potential to negatively impact species health and represents a non-natural arena for disease transmission and preservation. Ultimately, this undermines the initial purpose of feeding practices and represents a serious risk to the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ecosystem functioning, human health,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Managers should consider disease transmission as a real and serious concern in their decision to implement or eliminate feeding programs. Disease surveillance should be a crucial element within the long-term monitoring of any feeding program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vailabl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limit disease transmission and spread.  相似文献   

16.
王玉军 《野生动物》2011,32(3):173-177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杭州野生动物养殖业,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对杭州市野生动物养殖业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现,杭州市野生动物养殖业具有范围大、种类丰富、珍稀保护物种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因此,建议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野生动物养殖业,进一步完善对养殖业的管理,使各地野生动物养殖业更趋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养殖技术,实施深加工战略,开展社会协作,加强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关系所持的不同看法,提出对种群中超过环境容纳量的老、弱、病、残个体进行适当的利用;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查获野生动物产品的管理;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从而达到既保护野生动物,又能合理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狩猎业发展迅速,各国成立了不同的部门来管理狩猎业。非洲的狩猎业极其发达,狩猎收入在开展狩猎的国家GDP中均占有一定份额,也是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欧洲的运动狩猎不仅是重要娱乐活动,也被视为文化的传承,其狩猎制度非常完善;美国的狩猎是一项全民化的大众娱乐活动,美国渔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每5a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渔猎大调查,以便掌握钓鱼、狩猎及野生动物相关娱乐活动的翔实数据;澳大利亚有着狩猎的传统,当地土著一直就以狩猎作为重要生产方式,现今澳大利亚北部仍旧保留这项传统。而运动狩猎在澳大利亚经过20多年发展,已摸索出其特有的可持续狩猎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种质基因库。提升此类保护区能力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从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对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建议从提升依法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理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好本底调查和编制好总体规划、加大对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内部管理及资源监测和评估力度、努力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以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依法依规管护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