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遂如 《养猪》2011,(6):105-110
目前,规模化猪场细菌病常年不断发生,特别是猪群中发生各种病毒病时,往往会出现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猪群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当前猪群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病原体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2.
万遂如 《养猪》2006,(4):59-62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不仅造成猪群采食量减少,饲料报酬降低,种猪生产性能下降,母猪分娩率和产仔数减少,育成猪生长速度缓慢;同时由于夏季高温应激,猪群整体免疫力低下,而导致一些细菌性疾病、部分病毒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夏季对猪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减少夏季常发疫病的发生,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1夏季猪群常发主要疫病1.1猪链球菌病1.1.1当前流行形势与特点链球菌主要存在于污染的环境、粪便、灰尘及水中,经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创伤(如断脐、断尾、去势、打耳号、剪牙及注射等)感染,吸血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养猪业所占比例较大,但目前猪的传染病发生的数量和频率较高,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日益明显,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而导致抗生素治疗无效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治细菌病,成为当今困扰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其中猪大肠杆菌病就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猪大肠杆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病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养猪业所占比例较大,但目前猪的传染病发生的数量和频率较高,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日益明显,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而导致抗生素治疗无效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治细菌病,成为当今困扰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其中猪大肠杆菌病就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猪大肠杆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病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万遂如 《养猪》2011,(4):108-112
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的疫病主要表现为多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同时又广泛存在免疫抑制,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滥用抗生素造成"超级细菌"出现,霉菌毒素危害加重,以及饲养环境恶劣和不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等,致使疫情常年不断,临床上呈现病原多元化、病症复杂化、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不仅给猪病防控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导致动物长期低剂量采食抗生素,使体内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数量大幅度上升,由耐药菌引发的疾病也显著增加。有的甚至加至治疗量,导致一旦猪群发生细菌性疫病即到很难找到有效治疗药物的地步。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而导致抗生素疗效下降,细菌病危害加重。专家指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而且耐药菌产生之快、传播之迅速、耐药率与耐药水平之高是以前少有的。如果说以前抗生素的神奇功效令我们对许多传染病信心百倍的话,那么进入90年代已经出现了令我们手足无措的困境。特别是近两年,医学和兽医临床上又出现了超强耐药、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危害更加严重,几乎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的重要因素,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春季是猪群易感各种细菌性疾病的季节,因此应做好猪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猪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以及致死率,以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益。1猪细菌性疾病的特点猪细菌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消化、神经以及循环等各个系统组织,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饲养管理水平和环境因素相关,在环境以及管理不良等应激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动物出现生理以及代谢机能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猪细菌病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的疫病主要表现为多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同时又广泛存在免疫抑制,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滥用抗生素造成"超级细菌"的出现,霉菌毒素的危害加重,以及饲养环境的恶劣和不重视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等,致使疫情常年不断,临床上呈现病原多元化,病症复杂化,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不仅给猪病的防控工作带来许多新难题,  相似文献   

9.
在猪群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呼吸道疾病,本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致使本病治疗非常棘手,不仅延误病情,还给猪群带来巨大损失,在此将防治猪群呼吸道疾病的中西医方案介绍如下,希望给养猪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包括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等;病原发生变异,呈现多样性,并出现了新毒株和新病毒,如猪博卡病毒、杯状病毒及猪输血传播病毒等的感染;滥用抗生素引发细菌耐药性增加;种猪群中病原的隐性带毒,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因素的广泛存在;霉菌毒素危害的加重及饲养环境的严重污染等,致使疫病发生的危害性与复杂性增加,也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正春季的温湿度以及综合天气情况极容易导致大量病原菌以及病毒的滋生,使猪群感染各种细菌性疾病。因此在初春季节,要做好猪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猪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收益。1猪细菌性疾病的显著特点猪细菌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消化、神经以及循环等各个系统组织,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饲养管理水平以及环境因素相关。在环境以及管理不良等应急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动物出现生理以及代谢机能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上接2014年第11期疫病防治)5更新理念,开辟猪病防控新途径后蓝耳病时代临床猪病趋向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随之而来的是对养猪业的危害更加严重。主要特征是病毒病更加猖獗,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占据主要地位,常见的条件性致病细菌也能够导致疫情的发生,普通病的危害地位不断上升。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养猪人需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开辟猪病防控的新途径。牢固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3.
万遂如 《养猪》2012,(6):121-126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国宝。在当前猪病防控中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严重的兽药残留,带来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诱发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造成“超级细菌”的出现;加之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新病毒(如博卡病毒、杯状病毒、嵴病毒与猪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等,给猪疫病的防控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为此,建议在兽医临床上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改变养殖观念与用药习惯,大力提倡使用中药制剂与细胞因子制剂。本文就当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在猪疫病防控中的科学应用作一简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军 《中国猪业》2009,4(6):42-44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猪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猪场时常出现一种以发生胸膜肺炎和关节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的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临床特征、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综合分析,确诊该传染病主要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同时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  相似文献   

15.
目前,猪群中发生的疫病,由于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加之病原不断发生变异,毒力增强,免疫抑制因素广泛存在;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造成霉菌毒素中毒;滥用抗生素,诱发病原体抗药性的增高;不合理不科学的乱打疫苗,造成免疫失败;以及饲养环境的污染与病死猪只的流动等,致使猪病的疫情越来越严重,病情越来越复杂,发病率与死亡率至高不下,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对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猪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临床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临床上难以诊断,其控制难度越来越大,许多养猪场搞不清本场猪群感染了什么病,虽然用了很多药物,但疗效不明显,虽然按免疫程序注射了疫苗,但仍发生该种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猪群普遍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所致,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肺炎支原体病(MH)又称猪喘气病。这三大疾病在猪群中的存在,导致猪群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抑制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造成多种疾病混合感染。1猪群混合感染PRRS、PCV-2、MH现状通过…  相似文献   

17.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曾发生于世界各地的猪场,造成养猪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在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本病的感染,曾经发生过暴发流行。目前在猪群中主要呈零星散发,但更多的见于猪场发生病毒性疾病及免疫力低下时往往继发本病,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养猪场在正常生产中如何防控本  相似文献   

18.
当前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流行形式上虽已由急性暴发型转为慢性型,但隐性感染带毒猪只增多,发病仍然不断。由于猪群中持续性感染的长期存在,加之猪价低,对猪群饲养管理不重视,饲料营养标准降低、饲养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本病常与其他病毒病和细菌性疾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母猪流产、产死胎和弱仔增多,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对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危害养猪生产的细菌性疾病和血液原虫性疾病很多,有些可引起保育猪和生长猪大量死亡,如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肺疫和弓形体病:有些细菌性疾病在猪群中常见,虽然不会引起猪群的高死亡率,但是对其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如支原体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猪痢疾、回肠炎和附红细胞体病等;还有些细菌性疾病通常被人们忽视,但发生时却对养猪生产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如猪丹毒、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尤其是败血性大肠杆菌在近年来流行的"猪高热综合征"中屡次被分离到,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 目前在各年龄段的猪群中猪瘟仍然是常发病.从而造成其他病毒病和细菌病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