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50拖拉机驾驶员耳旁噪声的测试方法和耳旁噪声频率特性及对其对比分析,为今后降低该拖拉机驾驶员耳旁噪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机具之友》2004,(6):47-47
拖拉机:上海-50拖拉机、上海-504拖拉机、上海-654拖拉机、江苏-50拖拉机、江苏-504拖拉机等。  相似文献   

3.
以对某款轿车进气噪声优化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以改变进气管长度的方式,衰减进气谐振器都难以消除的50-100Hz的进气口低频噪声,并通过GT-POWER模拟计算进气系统的插入损失,得到调整进气管长度对进气噪声影响的规律,最后进行实车验证,车内噪声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4.
在小型轮式拖拉机噪声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型轮式拖拉机噪声源分析,并对各噪声源测试试验,从而评价发动机、排气系统、进气系统、传动系、冷却系统等噪声源对驾驶员位置噪声和环境噪声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小型轮式拖拉机驾驶室主要噪声源依次为发动机、传动系、排气系统和进气系统;拖拉机对环境噪声影响最大的是排气噪声。因此应将发动机、排气系统和传动系确定为噪声控制的主要对象,并针对主要噪声源提出了噪声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台修复后的上海—50型拖拉机,因空气滤清器内机油过多,高速运转时发生飞车。 柴油机高速运转时,进气速度加快,对空气滤清器中机油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上海-50系列拖拉机,是指其前身丰收35、上海-50原结构、上海-650、654,包括后来的上海-700以及SNH700等拖拉机。可以说是我国中功率拖拉机的"常青树",在国内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保有量,尤其是山东、  相似文献   

7.
上海-50型拖拉机和东方红履带拖拉机的飞轮壳上,都有一个可插入定位销的孔,但其作用却完全不同: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定位的是Ⅰ缸上止点;而上海-50型拖拉机却是Ⅰ缸供油正时定位。一些不太了解情况的使用者和修理者,往往会用这个孔来定位调整上海-50型拖拉机气  相似文献   

8.
吉安市禾埠乡驾驶员王某驾驶上海-50型拖拉机,盲目起步驶上海-50型拖拉机,盲目起步把1人挤压成重伤,直接经济损失0.6万余元。 1.事故经过 1998年4月15日本市禾埠乡军民村拖拉机驾驶员王某驾驶江西10146号上海-50型拖拉机,到河东镇云江村尧云坑石场装片  相似文献   

9.
张佃菊  吴海霞 《农业机械》2013,(16):124-126
拖拉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剧烈振动,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面不平,二是发动机、箱体内的传动系、前桥转向系中作用力的变化,三是车轮的径向摆差和不平衡。拖拉机的噪声主要是由发动机产生的,在拖拉机整机噪声中,以排气噪声最为突出,此外,还有进气噪声、燃烧噪声、覆盖件嗓声、轮胎噪声以及气门、齿轮等引起的噪声。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分析了拖拉机变速箱振动与噪声产生的原因,实验研究了影响它们的因素,并对上海—50型拖拉机变速箱的减振降噪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空气滤清器作为进气系统的部件之一,不仅可以过滤空气,更能降低进气噪声。利用Sysnoise软件分析某轿车空气滤清器的降噪性能,提出优化方案,再进行流场特性模拟并进一步优化结构设计,最终改进后的空气滤清器的降噪性能与流场特性均有很大改善,为后期的空滤器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柴油发电机组噪声源的分析,采取隔音、吸音、消音、减振等措施对云内YN25型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发电机组噪声源分布特点设计了静音箱、进风罩、消音器、进气管、减振器等结构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发电机组噪声从90dB降低到30dB,验证了计算和设计的合理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较大的降噪量,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柴油发电机组降噪减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内燃机简易工程测量法对由南通柴油机厂2135AD发电用柴油机改装成的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机组工作过程中进行了噪声测试分析,在标定工况下对双燃料发电机组进行了1/3倍频程噪声频谱分析,并与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物制气对柴油的替代率最大时,双燃料发电机组的噪声要高于原机,且负荷增大,差距减小;发电机组的主要噪声为发动机的噪声,而发动机噪声中,进气噪声影响最大;在低频段,原机噪声较高,在高频段,双燃料发电机组噪声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YJP-Q系列车用加热器用燃烧器性能,通过台架试验对燃烧器做了外筒至热交换器壁面不同距离、燃气回流罩至导流体不同距离和燃气回流罩缩口不同直径对比试验,还做了导流体上轴向进气孔不同孔径及喇叭筒前端进气槽不同进气面积对比试验,以及燃烧器单内筒、单外筒和双筒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器外筒至热交换器壁面15~30 mm为宜;各种直径的燃气回流罩均在距导流体100 mm处热功率和热效率最大,但排放中HC较高;回流罩缩口直径以功率论102 mm为最好,89 mm略次,但89 mm综合性能较好;燃烧器使用单内筒或单外筒,因热辐射有短路损失而较双筒燃烧器热效率低7%左右;燃烧器喇叭筒进气槽和导流体轴向进气孔直径过大时,易影响火焰的稳定性,使燃烧噪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YN33共轨柴油机螺旋气道-气门-气缸的CAD模型,划分螺旋气道的进气口为不同进气截面,并通过在各个截面分区进气,以及时序分区进气实现缸内的充量分层。研究表明:变截面进气时,进气截面下半部进气量比上半部进气量多7%,而右下区的进气会在缸内形成较为均匀的分布,其它区域进气则会形成浓度场各异的分布特性。三段时序进气条件下,4个区域进气对缸内进气总量贡献的差异由前段进气与后段进气所决定,且后段进气影响更大;在分布特性上,进气截面右上区和右下区的前段进气会在缸内形成明显的上稀、下浓分布特点,而后段进气均会在缸内形成上浓、下稀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分析柴油机螺旋气道几何结构以及气道敏感区域对气道流通性能的影响关系,确定了构建螺旋气道的关键结构参数。提出了一种以气缸盖结构为约束条件,涡流比为设计目标,再进行流量系数优化的螺旋气道数字化设计方法,建立了螺旋气道参数化数学模型,开发了一款柴油机螺旋气道数字化建模软件。针对一款自主开发的卧式两缸柴油机螺旋气道的设计要求,采用螺旋气道数字化建模软件建立了螺旋气道数字化三维模型,进行了模型光顺性分析和流通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螺旋气道数字化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通用性,只需提供气缸盖结构、流通性能(涡流比和流量系数)的设计要求,通过该数字化设计方法和建模软件就能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螺旋气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电控汽油机瞬态进气量的计量方法,总结了汽油机进气量的精确计量对空燃比的影响。针对汽油机进气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基于汽油机进气通路动态模型,给出了进气压力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卡尔曼(kalman)滤波的应用特性,提出了基于扩展的卡尔曼(EKF)滤波的汽油机进气量估计算法,通过非线性系统的简单线性化,得到了进气量估计的实时递推方程,对于给定的不同的负荷变化率,计算了汽油机瞬态工况下的进气压力,得到了不同的进气量计算值,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测量值具有实时跟踪性能好、偏差小等特点,取得比较满意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18.
侧堰式田间进水口设计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畦田较宽,采用一般进水口哨由于未考虑水流横向扩散作用而容易造成灌水不均或深层渗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侧堰式田间进水口”这一概念。通过建立明渠恒定变量流模型,研究了该进水口的设计原理,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设计实例验证了设计方法和该进水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明渠岸边横向取水是一种常见的取水形式,在明渠主河道与横向取水口衔接处,横向取水易产生旋涡引起取水效率降低,其影响因素及机理有待进一步探明.基于水气两相VOF方法,以中国南方某横向取水工程为例,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并对横向取水过程中引起的旋涡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其产生机理.同时定量分析了衔接段圆弧半径、主河道及取水流速3个因素对旋涡的影响,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横向取水衔接段由于河道突然扩散,导致水流脱离边壁,极易形成旋涡.同时衔接段圆弧半径、主河道及取水流速均会对涡带的生、消和形状产生重要影响.当衔接段圆弧半径变大、主河道和取水流速变小时,单个旋涡半径变小,存在时间也会有所缩短,整个涡带的存在范围也有所缩小.研究进一步深化了横向取水的水力学机理,为横向取水口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对四气门柴油机在两个进气道单独和同时开启的情况下,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进气门出口全圆周速度分布,并通过动量矩流率的计算,分析了两个进气道气流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进气过程中,两个进气道之间的气流相互影响,造成了两进气门出口速度的再分配,进而导致了缸内气流绕气缸轴线动量矩流率的变化。动量矩流率的总量与两气道单独开启时相比有明显减少,这是两气道的组合涡流比小于单独气道涡流比的主要原因。两进气道之间的干扰程度与作用结果取决于气道本身的结构形状和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