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C揉切机是国内外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红碎茶加工机具,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萎凋叶快速撕碎、强烈扭曲挤压获得较高的叶细胞损伤率。用它制出的茶叶汤色明亮,浓强度高。为进一步提高国内CTC揉切机的制茶质量,本文对明显影响该机揉切质量的齿辊结构参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LTP、CTC、控温CTC和传统制法,得到不同特征的成品茶,适合不同茶叶市场的需要。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工艺对燃料和电消耗的不同。红茶对燃料的消耗主要是萎凋和干燥两  相似文献   

3.
CTC揉切机是快速、强烈的揉切机具,其主要的工作部件是一对形状相同、转速不同的齿辊。齿辊的加工精度、结构参数是影响CTC机揉切质量的直接因素,下面就这些因素及揉切次数对揉切质量的影响情况作一浅析。 (一)齿辊加工精度的影响 CTC机是生产红碎茶的揉切机具。要加工出优质的红碎茶,首先要取得较高的叶细胞损伤率(98%以上)。而CTC机是利用两齿辊的辊齿作用先将萎凋叶压紧在两辊间的间隙中,再利用两辊的转速差撕卷、搓扭叶片以达到损伤细胞的目的,所以,要使叶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湖南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6CZ-30型锤击式揉切机,其中一台安排在涟源县茶场试验,由省、地茶叶公司、涟源茶厂派员,与涟源县茶场共同组成试验研究小组,对该机进行制茶性能及工艺的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的情况整理于后。一、6CZ-30型锤击式揉切机单机作业及产品特点机器启动后锤片随主轴高速飞转,产生强大的气流从机内穿过。投入机内的萎凋叶在1—2秒钟内被击碎,从出茶口喷射出机外,被击碎的茶胚呈大小均匀的片末状,叶色翠绿。其体形的大小与萎凋叶含水量的高低和原料的老嫩程度密切相关。萎凋叶含水量越高,原料越嫩,则被击碎的体形越细小;萎凋叶含水量越低,原料越老,则被击碎的体形越粗大。由于  相似文献   

5.
红碎茶加工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碎茶加工的传统工艺是鲜叶→萎凋→揉切→发酵→烘干。这种工艺的萎凋作业负荷量大,特别是在多雨季节或采茶高峰期往往由于萎凋来不及,以致造成茶叶品质下降,甚至大量烂叶,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为了解决红碎茶加工上这一难题而开展了本项研究,提出了以杀青叶与萎凋叶混台揉切,然后发酵烘干的红碎茶加工新工艺,通过3年多的试验,获得了成功,产品质量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茶叶萎凋叶揉捻的基本目的是破裂叶細胞,使挤出細胞汁于叶表上而为揉捻叶的醱酵創造有利条件。除此,叶子在揉捻机里揉捻成条使能符合于成条外表形狀的要求。茶叶揉捻的机器—揉捻机(除第一次揉捻采用开口式揉捻机外)均用有压力,被应用于萎凋叶第二次和第三吹的揉捻时。通过压力使茶叶揉捻得更好,也就是說要加强萎凋叶的破碎。利用压力的週期—15分鐘,而最先10分鐘施压视萎凋叶萎凋程度和投入量多少而定。萎凋过度的叶子需要較重的压力,相反的萎凋不足就要較輕的压力。最后5分鐘的揉捻則不用压力。  相似文献   

7.
CTC红碎茶加工方法习惯上按揉切机械不同分为传统的和非传统的类型.1.传统的加工工艺:(简称:平盘揉捻/CTC工艺)萎调——平盘揉捻——CTC——发酵——干燥.产品称为传统CTC红碎茶.2.非传统的加工工艺:(简称:转于揉切/CTC工艺)萎调——转子揉切——CTC——发酵  相似文献   

8.
红碎茶制造过程中,因为采用的揉切机具及配套不同,对萎凋叶组织损伤变形的程度、速度以及茶汁溢出的数量也就不同,因而制得的红碎茶品质也不同。本文着重就不同的揉切机具及配套对萎凋叶组织的破损作用及对品质影响作一论述。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处理供试鲜叶为一、二级原料,试验机具为湖南瓮江初制厂的CTC和LTP,涟源县茶厂的6CZ-30型和18型转子机。 (二)试验方法 1.样品制备:将不同机具处理后的在制品,随机取样,一部分立即浸入FAA固定剂中,供制片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正常萎凋和重萎凋叶制成的传统红茶和CTC红茶之挥发性芳香成分(VFC)、咖啡碱,粗纤维、灰分和水溶性固形物总量(TSS).随着萎凋程度加重,发现VFC、TSS和咖啡碱增加,但粗纤维无此趋势.红茶加工中的萎凋过程似乎控制着类萜烯化合物的变化,能改善冲泡茶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不同鲜叶萎凋程度、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干燥温度对多糖水解酶(PSH)制茶效应的影响研究,找出了酶法制茶配套工艺及技术指标。证验结果表明,将酶液在揉切前均匀喷雾加入萎叶,萎叶水分控制在68%左右,茶叶在制品发酵时间比常规制茶工艺延长15~45分钟,干燥采用先高温后低温方式能较好地协调外加酶促反应与茶叶自身内源酶酶促作用,发挥酶法制茶的增质效应,提高红碎茶品质。  相似文献   

12.
萎凋对红茶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凋对红茶香气的形成是很重要的,通常CTC红茶带有青草气,而传统红茶香气要高得多。一般认为这是由萎凋不同所致。用气相色谱分析红茶香气化合物。三种萎凋程度用揉切制法的红茶香气成分中显著不同的是反-2-己烯醛、顺-2-戊烯-1-醇、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红碎茶生产广泛采用盘式揉捻机和转子式揉切机组合的加工工艺。这种工艺中的关键设备揉切机,具有快速、强烈揉切的特点,对红碎茶品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转子是转子揉切机的主要工作件,它在揉腔内转动,以其上面的螺旋(搅龙)连续推动、挤压茶叶,并在揉筋、刀片、棱板、尾盘等零件的配合下搓揉、撕切茶叶,使叶组织破碎,形成紧结的颗粒状外形。为了设计制造性能良好的转子式揉切机,本文试对螺旋的工作原理、参数确定和应用形式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春、夏、秋季三个不同季节辣木叶茶的制作加工技术,主要制作工艺采用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和入库等环节,制作出来的辣木叶茶在茶叶叶色上保持了青绿色,但无青味,茶汤金黄色、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5.
科技简讯     
红茶萎凋节能炉 60年代推广使用的茶叶加温蒌凋槽解决了阴雨天气茶叶萎凋难的问题,深受广大茶农欢迎,目前,安徽祁门乡村茶叶初制厂中仍在普遍使用。但这种萎凋槽燃料利用率低,一般萎凋100kg鲜叶需木柴50kg左右。在保证萎凋需要较大风量的情况下,温度往往上不去,尤其在阴冷多雨的春茶季节,萎凋时间常延至6~8小时。为提高萎凋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安徽祁门县祁门区农技站茶叶科技人员结合直热式、间热式两种热气发生炉的特点,设计了“双进风热气发生炉”。经在灯塔乡先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不少红碎茶初制厂已试用LTP机和锤击机轧切萎凋叶。因这两种机型都是靠高速旋转(2250—3000转/分)的锤片击碎茶叶,因此,一旦遇到夹杂在萎凋叶中的铁器和石块之类,很易击破镶嵌在锤片上的硬质合金钢,使锤片失去锋利。故在轧切之前,必须对萎凋叶进行分选,剔除硬质的夹杂物。鉴于铁器和石块的比重大于萎凋叶,所以可利用风选的原理加以分开。湖南瓮江茶厂为配合好  相似文献   

17.
LTP机具有强烈、快速、充分破损萎凋叶的特点,与滚切机配套后,生产出来的红碎茶在内质滋味的浓度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外形颗粒也较传统产品为优。鉴此,我们湖南省于1981年进一步用锤切机试制红碎茶。其机型有:6CE—30型(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设计,锤片固定式),6CC—56型(湖南平江县瓮江茶厂农机厂仿制,刀、锤片活动式)、6CC—40型(湖南邵东县茶机电机厂改制,刀、锤片活动式)及引进的LTP等四种。通过试验,不同的机型,其产品规格、台时产量、功率消耗、出厂价格、适用生产规模、产品内质各有区别,原料所发挥的经济价值也有差异。在现行的红碎茶收购价格中,花色之间、档级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五十年代初引进了CTC机,后又引进LTP机。口前生产CTC茶主要在中国南方有关省的部分红碎茶厂。用锤击机(LTP)或洛托凡机和齿切机(CTC)相配合进行揉切的制茶流程,习惯称之为“新工艺”,其新制成的茶,称“新工艺茶”。为了便于和国际上取得统一名称,作者认为,新工艺产品命名为CTC茶比较确切。我国已生产CTC茶,说明我国制茶工  相似文献   

19.
郑际雄 《茶叶》2021,47(4):211-213
本文以云南大叶种古树茶单芽及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通过低温长时或加温萎凋技术,轻压或适度重压长时间揉捻,控温控湿定时发酵及理条、整形技术措施,探索出适合云南茶叶主产区古树滇红茶的加工工艺,应用此工艺生产的古树滇红茶系列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及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20.
安溪油柿叶茶加工过程中叶片形态和细胞组织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显微技术,观察安溪油柿叶茶加工过程中的萎凋、杀青、揉捻工序对柿叶形态和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鲜叶对比,经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加工后的柿叶细胞器和细胞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叶片萎蔫揉卷、具有茶叶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