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退耕还林为四川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机遇 1998年9月四川省率先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禁伐、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个重要的方面。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的目标是治理因为森林植被破坏、陡坡地开垦种植造成的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破坏。“天保工程”本身就是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的力度,实施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以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积极拓宽引资渠道。先后引进了世行贷款和亚行贷款项目。2000年.又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外资项目、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均取得了显的成效。建设质量和发展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3.
尹平 《林产工业》2005,32(4):49-50
四川省在我国是最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1998年开始,随着天然林的禁伐,四川省的人造板产业遭受了全面的原料危机,绝大部分人造板企业纷纷停产、关闭,或转让生产设备。禁伐近6年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四川省的人工林和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以非规格小径材为主体的木质原料供应来源,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人造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问,四川省南江县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狠抓造林绿化工作,使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将在未来5年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确立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初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发展目标。七届党代会以来,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突破。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507万亩,荒山造林301万亩。今后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规划任务基本完成,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空气质量和出川水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进展,资源综合利用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四川省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夯实基础。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巩固“天保”工程成果,依法管护好天然林资源;把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和政策切实落到实处,抓紧发展替代产业;加速绿化荒山、荒坡、荒地;搞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资源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川省未来五年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6.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生态明显改善,野生动物数量显增加。由于天敌的滞后效应,鼠、兔危害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植被恢复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造林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康定县自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暨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与培育后续资源并重,实行“封、飞、造、管”相结合,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步实施、梯度推进”的原则,狠抓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使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广泛宜传,提高认识 该县成立了专门的宣传机构,划拨了宣传经费,确定了“让情歌的故乡山更清。水更美”的宣传主题,结合《森林法》、《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山西省天然林保护与退耕林区自然状况和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对这两项工程建设的要求。提出了结合退耕还林实施天然林保护的意义和原则。对如何结合退耕还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统一规划、合二为一;合理施工;利用监理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尹平 《四川林勘设计》2005,(3):36-39,46
四川省在我国最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998年开始,随着天然林采伐的停止。四川省的人造板产业遭受了全面的原料危机,绝大部分人造板企业纷纷停产、关闭。禁伐近六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四川省的人工林和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以非规格小径材为主体的木质原料供应来源,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禁伐区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首先在于发展原料生产。增加原料供应,开发新的原料种类和来源。  相似文献   

10.
《四川林业科技》2009,30(4):I0002-I0002
自2000年以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相继在船山区实施,截止2008年底,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9.6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5.92万亩;完成天保人工造林1.93万亩,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十年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天保工程通过十年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省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天保工程实施两年来,公益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率已达95%以上,然而还存在着一些单位领导对作业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据此提出了今后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试点情况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我国开始对江西、湖南、福建、浙江、云南、辽宁等6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试点工作。介绍了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特征和财政补贴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试点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现行政策仍然存在着诸多缺失,由此引发了退耕还林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对现行政策及其缺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政策调整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2006年天保工程效益监测和“十一五”编限结果为基础,初步分析了锦屏县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的公益林建设成效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天保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德合作云南省I期造林项目于1995年启动,项目区包括滇东北3个地州市的6个县。1997年由西南林学院计算中心完成了“中德合作造林项目数据管理系统”,并于1998年投入应用。通过几年的应用,发现存在许多问题,据此,对该数据管理系统进行了改进,其思路是: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并制作了管理系统过程图、数据流向图。改进后的GIS监测和管理系统除具备原有功能外,还具备直观、双向查询的优点;可以输出图形、表格,还能制作造林项目专题图;实现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展9年来取得的成效,如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了社会和谐进步。剖析了当前工程建设中还面临着的问题和困难,如工程区布局不均衡,投入标准仍偏低,低效生态林、中幼林急需改造抚育,林下经济需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1)考虑工程建设布局、扩大建设范围;2)适度增加投资标准;3)对低效生态林、中幼林进行改造抚育;4)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后续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工程总承包(EPC)作为政府积极推广的一种工程建设模式,其本身具备诸多优点,但在现阶段和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沁河二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梳理,指出了甲方、施工方及设计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问题的解决途径,特别是作为设计方,除了在项目前期加强与甲方的沟通和选...  相似文献   

19.
郴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应很好地坚持和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以长期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稳定农村经营方式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工程进行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工程自1998年相继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落实,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区的森林资源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植被快速恢复,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工程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地方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报告针对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政策缺位、资金安排缺项或不足、返贫等问题,提出了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弥补缺位政策,调整工程预算项目,修正资金配套方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科学看待林农间种等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