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培育出四个兰花新品种,并于近日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成功登录。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是世界上唯一的、权威的兰花新品种登录机构,只登录首次育成的兰花属间和种间杂交种。上述四个兰花新品种分别为红宝石、云之君、蓝精灵和白蝴蝶。其中,蓝精灵由中华火焰兰和小花万带兰杂交而来,白蝴蝶由菲律宾火焰兰和五唇兰杂交而来,均是属间的杂交种。据介绍,杂交不亲和是兰花杂交育种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科研人员利用胚拯救技术(早期胚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有效地克服蝴蝶兰属间杂交障碍,提高属间杂交成功率,从蝴蝶兰近缘属种质资源、属间杂交育种情况、属间杂交存在的问题和克服属间杂交障碍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蝴蝶兰属间杂交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与蝴蝶兰属间杂交成功的近缘属种质资源主要有21个;2)蝴蝶兰属间杂交组合最早于1931-01-01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上正式注册登录,截至2020-12-31,在RHS上登录成功的蝴蝶兰属间杂交组合共有546个;3)从研究报道可知,蝴蝶兰与近缘属的杂交效率不高,属间杂交成功率在2.78%~12.50%,且主要以蝴蝶兰杂交种为主要亲本;4)通过扩大蝴蝶兰亲本杂交范围、重复授粉、正反杂交和胚拯救等手段能有效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性。因此,开展蝴蝶兰属间杂交能够为蝴蝶兰育种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观赏石斛育种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观赏石斛育种的目的和意义,综述了近10年来石斛兰育种的主要途径,包括种质资源保护、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结合石斛兰育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萝卜品种配合力分析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杂交育种是萝卜育种的重要途径,而亲本的选择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增加组合选配的预见性,本试验对5个萝卜亲本的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以供萝卜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1989年以来以大红袍(F)、灯笼红(A)、王兆红(E)、磨盘(S)和花叶农大红(花)等品种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半轮配法,配制10个组合,1989年秋选择母根进行窖贮,1990年4月中旬种植母根杂交制种,7月20日播种于露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双行区,小区面积6  相似文献   

5.
濒危石斛兰开花与授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14个石斛兰野生原种的开花特性与部分野生种的自交亲和力,结果表明:石斛兰不同种间单朵花期长短差异较大、为8~34 d不等,其中有4个种的单朵花期超过21 d;多数野生种的温室群体花期比原生地提前1~2个月,最早可提前到1月份;14个原种的平均单朵花期和显蕾期均为18 d,其中石斛兰的显蕾期较长:开花期间对6个石斛兰野生种进行自交,结果多数株间自交结实率高于株内自交,如鼓槌石斛和兜唇石斛的株间自花授粉结实率均超过80%,并显示,大苞鞘石斛的自交亲和力高、晶帽石斛的自交亲和力低.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京津唐稻区水稻育种进步,分析了2005-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适宜京津唐稻区种植粳稻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情况及其品种系谱。结果表明,审定的26个品种包括19个常规粳稻、7个杂交粳稻,涉及45个亲本。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是京津唐稻区的主要育种方法。以喜峰衍生常规粳稻品种10个,以农林8号衍生常规粳稻品种5个。审定的杂交粳稻品种全部为BT细胞质三系杂交粳稻,所用6个不育系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屉锦A;7个恢复系中,以湘晴为骨干亲本衍生3个,以C57为骨干亲本衍生4个。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开展蝴蝶兰杂交育种研究,至2007年累计配组杂交组合近700对,种植杂交后代超过120万株.经过10年的努力,已完成蝴蝶兰杂交育种体系的构建,并选育出一批蝴蝶兰新品种(系)及育种中间材料,其中首批推出的汕农凤凰、汕农金凤、汕农鹦鹉、汕农香妃和汕农玫瑰5个新品种已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前4个品种还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获得国际兰花新品种登录,成为我国大陆地区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蝴蝶兰新品种.现介绍汕农凤凰和汕农金凤两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培养大量的优良品种。铁线莲品种杂交育种的研究,对于亲本的筛选和提高育种效率很有意义。本次试验选取31个铁线莲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共有55个杂交组合,其中有52个杂交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果实,占杂交组合数的94.5%。  相似文献   

9.
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培养大量的优良品种。铁线莲品种杂交育种的研究,对于亲本的筛选和提高育种效率很有意义。本次试验选取31个铁线莲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共有55个杂交组合,其中有52个杂交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果实,占杂交组合数的94.5%。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云南省烤烟杂交育种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就烤烟杂交育种中育种目标的制定、亲本选配、杂交组合数确立、杂交后代选择等育种策略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石斛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石斛属6组28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如下:顶叶组、石斛组、叉唇组、黑毛组和草叶组叶片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剑叶组刀叶石斛叶片两面表皮均有气孔;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以多边形为主;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毛状体。研究结果表明:对石斛属植物而言,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及密度都属于比较相似的性状,难以作为属下分类的依据;气孔大小及形状、毛状体类型及分布表现出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组与种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园林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山茶属红山组植物种类较多,共13种1变种,约占国产数的23.6%,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四川省.笔者在实地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其为优良的乡土木本花卉,观赏价值高,园林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大力推广.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其园林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山茶属红山组植物种类较多,共13种1变种,约占国产总数的23.6%,居全国第2,仅次于四川省;作者在实地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湖南省山茶属红山组植物的树形、叶、花、果的观赏特性,认为其为优良的乡土木本观花植物,观赏价值高,在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产野生蔷薇属植物的遗传背景,为其品种演化、系统分类提供分子学依据,也为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为进一步开发我国丰富的野生蔷薇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50份蔷薇属植物样本、42个种或品种为研究对象,运用SSR标记及单拷贝核基因GAPDH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MAC-PR理论预测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的SSR基因型。结果在29个SSR位点上共计检测出382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413 9至0.934 0之间,平均值为0.798 9。计算Bruvo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邻接树,解决了SSR标记在不同倍性样本之间应用困难的问题。同时基于GAPDH基因序列片段构建了50个样本的贝叶斯树。基于SSR标记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50个样本聚成了6个分类群,月季组、桂味组样本聚类效果较好,而其他种类与现有分类系统差异较大。通过测序及克隆成功获得了所有样本的GAPDH基因序列片段,其中,比对后的序列长度为841 bp,变异位点数164个;基于GAPDH基因的聚类结果与现有的分类系统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蔷薇属植物基于遗传关系的分类体系与现有的植物学分类系统有较大的差别。月季组、合柱组间遗传关系十分紧密;芹叶组、桂味组没有形成单系类群,这两组间可能存在着基因交流事件;小叶组中两个种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RSAP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境内分布的33种野生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方法]建立石斛RSAP-PCR反应体系,从45对RSAP引物中筛选出33对多态性引物,对33种野生石斛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这33对引物共扩增出2 04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 044条,多态性比例99.8%,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1.9条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81-0.442,说明本实验所测试的材料具有较广的遗传基础。根据RSAP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3种野生石斛分为6类。结果表明剑叶石斛和滇桂石斛之间亲缘关系最近,而华石斛与喇叭唇石斛、细叶石斛之间亲缘关系最远。[结论]石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可为石斛属的分类、育种及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分子水平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药用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药用价值。通过分析石斛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对其改良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建立石斛种质资源基因库;进行花粉保藏和培养研究;制定合理的杂交育种方案,重视优良亲本的选择;结合生物技术手段创育新种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芍药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从历史和现状两个层面上概述了中国芍药的分类学研究进展.芍药科系单属科,由芍药属从毛茛科独立而来.芍药属内划分为3个组,即牡丹组、北美芍药组和芍药组,其中芍药组系属内最大的组,约含22个种,组内又有全缘羽叶亚组和多裂叶亚组之分.在中国芍药种质资源的分类史上曾先后提名过13个种,但目前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却主要有8个种(5个变种),皆隶属于芍药组.中国芍药品种资源众多,其分类历史悠久,按照花型演进规律目前已形成日趋一致的花型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亲本条锈病的抗性评价预测F1代杂交种的抗病性,增强杂交小麦抗病育种的可预见性。【方法】以CYR23、CYR31、CYR33、CYR34 4个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生理小种作为供试菌源,感病小麦品种铭贤169作为阴性对照,通过成株期混合接种,对13份恢复系(父本)材料和21份不育系(母本)材料及其F1代杂交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利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等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或基因标记对其可能携带的抗条锈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同时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在亲本及部分F1代植株的成株期进行条锈菌侵染量测定。【结果】所有材料均未鉴定到Yr5Yr10Yr15,Yr26多存在于四川品系,Yr9Yr17多存在于北方品系,本研究所有恢复系材料均未鉴定到Yr18。亲本抗条锈基因在F1代杂交种得到了聚合,符合遗传规律,表明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杂交小麦抗病辅助选育。来自四川的恢复系及其F1代杂交种整体表现优良抗性,推测其具有纯合显性的抗条锈基因,同时,这些小麦材料可以用于我国小麦抗条锈育种。F1代的实际鉴定反应型趋于亲本反应型的平均值,二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和F1代的反应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2=0.812)。来自四川的恢复系及其F1代对新毒性小种CYR34表现优良抗性,但亲本中未检测到Yr5Yr15,推测其可能含有未知的抗条锈病基因。利用半定量PCR方法对所有恢复系、不育系和部分F1代杂交种分别进行了供试条锈菌生理小种的菌量测定,结果显示所有亲本及其杂种中均未检测到CYR23,恢复系15CA50、不育系17L6078和15L7128有少量CYR31侵染,恢复系川13品6、MR1101和川麦98及其F1代杂交种未检测到CYR33、CYR34。同时发现,对不同生理小种抗性互补的亲本能有效提高F1代的抗病性。【结论】根据双亲对条锈病的反应型可以预测其F1代杂交种的抗性水平,双亲的抗病水平越高,其F1代杂交种的抗性就越好。同时可以选用具有不同条锈病生理小种抗性互补的亲本来提高F1代杂交种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究亲本与F1代杂交种之间的抗病规律,同时为杂交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自交和杂交亲和性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自交和杂交亲和性的生物学机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铁皮石斛自交、种内杂交后柱头性状和花粉管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自花授粉1 h后,花粉粒萌发,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接近子房处,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8 h后停止生长,72 h后子房萎缩,花粉管消失,不同的亲本间略有差别。种内杂交后的花粉管能够顺利进入子房,发育良好。由于铁皮石斛自交花粉管进入子房后停止生长,导致子房萎缩,可以认为铁皮石斛属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的自交不结实机理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也为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保育、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柏是优良的用材树种,遗传改良和发展利用很有必要,但其育种群体尚未建立。该研究利用127株福建柏优树开展20 a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估算生长性状育种值,结合群体遗传多样性构建福建柏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以期为交配创新种质提供亲本材料,提高优良品种选育效率。结果表明,优树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介于0.214 7~0.308 5,分别有19.75%、32.38%和28.56%的遗传变异源自家系间。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比值介于0.464 1~0.587 5,后向选择优树能获得稳定的生长遗传增益。依据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和EST-SSR分子标记特征值迭代筛选出41株优树构成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观察杂合度0.359 8,Shannon信息指数1.322 8,等位基因数6.545 5,有效等位基因数3.306 9。核心育种群体的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是第1代育种群体的1.63倍,并保留了第1代育种群体73.58%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