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传染性疾病的畜禽,粪便中常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卵,如不进行消毒处理,直接作为农田肥料,往往成为传染源,因此,为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切断传染源,在对发病畜禽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对畜禽粪便采取必要的消毒处理措施。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要实现健康养殖,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畜禽的传染病问题。而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最根本元素是传染源,即粪便、尿液、喷嚏飞沫、唾液、眼部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因此,我们要控制传染病,最佳方法就是消除传染源,即构建良好的消毒规程,才能为健康养殖保驾护航。1舍内消毒规程1.1舍内环境卫生1.1.1饲养员每日更换操作间内外消毒盒/桶中消毒液,下班后对胶鞋清洗消  相似文献   

3.
羊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羊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地面、粪便、污水等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4.
<正>1)生活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饲养环境、栏舍、饲养用具等按时进行清洁消毒;2)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采用堆积发酵方式;3)人与畜禽生活用品要分开;4)人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要改变;5)家畜定期进行人畜共患病检疫;6)根据当地动物疫情状况进行相关疫苗的免疫注射;  相似文献   

5.
消毒是畜禽养殖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因此消毒对畜禽养殖场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保障畜禽养殖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1目前养殖场消毒存在的误区误区一:不消毒不能直接见到效果,消毒不同于治疗性药物,立竿见影;有时不消毒也不生病,这是运气好,但终究要生病,有可能是消毒剂质量有问题或消毒方法不对。误区二: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病原体就会经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入侵易感畜  相似文献   

7.
1物理方法 在畜禽场内使用的物理方法就是及时地清除粪便,应特别注意死角中的粪便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畜禽粪干燥。首先应搞好畜禽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其次要妥善处理清除的粪便,及时拉走或堆积发酵处理。畜禽场的废旧垫料和病死畜禽也要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8.
1搞好消毒,注意保暖气温回升后,畜禽粪便会迅速发酵,要及时打开门窗排除圈舍内污浊气体,清除圈舍内的积粪和垫草,对圈舍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9.
1不发疫病不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病原体.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当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而没有严密消毒时,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传播,入侵易感畜禽,引起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消毒药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平 《中国家禽》2006,28(7):32-35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染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生物学消毒和化学消毒三种。物理消毒法包括清洁扫除、日晒、风干和高温处理等;生物消毒法包括粪便、污水和其它废物的生物发酵处理等;化学消毒用化学药物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应根据消毒对象(如禽舍、孵化器等)和病原体的种类(有芽胞的或无芽胞的细菌等)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凡是能够迅速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就叫消毒药。一般常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但也应结合其它消毒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消毒药在家禽生产应用中,往往存在许多被使用者忽视的问题,其结果未达到真正效果或根本无效。因此,在家禽生产中如何正确掌握消毒药物规范的使用措施和方法,有待于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通过消毒工作的实施、有效地控制家禽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针对畜禽养殖场流行病学的特点,以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目的。为提高动物的抵抗能力,特制定以下消毒程序及消毒药的使用方法以供参考。1消毒前做好机械性清除要使消毒药物作用充分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如被消毒的现场存在大量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等有机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会使消毒药无法接触被掩盖的病原而丧失消毒作用。同时,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是与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消毒药物被大量的有机物的消…  相似文献   

12.
养殖户要充分利用畜禽出售完后空栏的有利条件,在补栏前,必须严格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确保畜禽安全生产。消毒对象包括:畜禽粪便物、道路、地场、圈舍、用具、饲槽、水盆、交通工具等。(一)圈舍消毒粪便、垫料(草)等清扫物,沉积压实发酵(最好在离场舍较远的单调处,发掘专用发酵坑密封消毒),  相似文献   

13.
洪水过后,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污物随洪水四处扩散,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大量繁殖,严重威胁灾区人畜健康,因此,发动群众科学地开展畜禽栏舍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确保灾后畜牧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对污染的畜禽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可及时、有效地阻断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预防、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灾后在进行畜禽栏舍消毒时要注意如下几点:l彻底地清洗栏舍及用具进行药物消毒前,首先必须将畜禽栏舍和四周环境积蓄的淤泥、粪便、污染物、杂物等彻底清除,并用清洁水充分冲洗干净2…  相似文献   

14.
一、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污水,应特别注意死角中的粪便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粪便干燥,尽可能做到每天清理1次。搞好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妥善处理清除的粪便,及时拉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内的废旧垫料和病死畜禽也要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5.
1保持环境卫生,严格消毒春季要对饲养畜禽的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1次彻底净化,清理焚烧畜禽饲养场内及周边地域冬季沉淀下来的垃圾废物;对畜禽的粪便进行清理或堆放发酵;对畜禽的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使其无可乘之机,从而控制疫病的流行。规模养殖场每周进行1~2次消毒,其具体的消毒方法与注  相似文献   

16.
一、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污水,应特别注意死角中的粪便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粪便干燥,尽可能做到每天清理1次。搞好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妥善处理清除的粪便,及时拉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内的废旧垫料和病死畜禽也要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羊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包括用具)、地面土壤、粪便、污水和皮毛等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8.
1畜禽传染病防疫措施1.1平时的预防措施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畜禽机体的抗病能力。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减少疫病传播。二是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保证免疫接种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依照特定地区或特定饲养场制定免疫程序,特别是那些速度快、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必须有一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这样才能保证免疫的质量和畜禽的健康。三是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四是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畜禽传染病的侵害对象是群体,一旦发病,能耐否及时作出准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某些流行、致死性强的重…  相似文献   

19.
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与机体相互斗争,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当机体抵抗力相对处于弱势时,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引发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生应具备三个要素是传染源(病源)、病源微生物的传播路径(通过空气、飞沫、尘埃、粪污、交通工具等)、易感染动物(病源微生物易侵袭定居,并能导致患病的动物),但如何保护好健康畜禽,消灭致病微生物,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消毒是切断病源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保护健康畜禽的有效措施之一。消毒技术的利用对阻碍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和对易感畜禽的传染的有效方法,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消毒是综合防制措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一)保持环境卫生,严格消毒 春季要对饲养畜禽的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1次彻底净化,清理焚烧畜禽饲养场内及周边地域冬季沉淀下来的垃圾废物;对畜禽的粪便进行清理或堆放发酵;对畜禽的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使其无可乘之机,从而控制疫病的流行。规模养殖场每周进行1~2次消毒,其具体的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如下:1.带畜禽消毒,采用喷雾消毒,可使用百毒杀等消毒剂。2.空圈消毒,对空圈尽可能进行全出全进式消毒,用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