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辽宁市级水情分中心的水情信息传输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分中心信息传输工作而设计的。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人工信息向遥测信息过渡的问题。目前,分中心即将采用以遥测系统为主的信息传输方式(汛期),有必要对现有传输体系进行改进,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该文通过对现有传输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市级水情分中心的水情信息传输体系改进的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精准农业的本质和核心,对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主要从农田信息获取的传感器技术、“3S”空间技术、开展农田信息空间变异研究的地统计学技术、智能化变量投入技术和多种技术的集成研究等方面阐述了精准农业研究的现状,探讨了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是当今的农业发展热点,借助物联网来采集处理数据在农业环境监测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针对当今对精准农业的需求,通过ZigBee对农田的光照、温度和有害气体数据进行监测和传输,在Labview中将参数信息传输到中国移动物联网中,该系统在设施农业中得以应用,可以有效地掌握农田的环境信息,初步测试的结果验证了此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张建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1):106-107
通过对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总结,讨论了空间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等问题,特别对于精准农业实施中的信息、技术和管理3个关键要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为例,分析新时代传统农业大省发展精准农业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禀赋。结果表明,中国在航天、航空、通信等领域的发展成就为精准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产业环境;河南省发展精准农业具有地形平坦、机械化基础好等有利因素,也面临信息化水平低、农民文化水平低等不利因素。应从农业生产规模化、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融入、经营者文化水平、精准农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着手,合力推进精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科学化、精准化生产的道路上跟进。1精准农业收割的要求精准农业收割是一种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理念,要求农作物收割机安装有先进的农作系统,充分利用传感技术与GPS技术来自动记录农作物的产量及其他信息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  相似文献   

7.
精准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精准农业的研究概况,包括精准农业理念的形成、技术体系的发展、研究动态及在有关国家的应用情况等;总结了我国精准农业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于在规模经营和分散经营条件下如何应用信息等高新技术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精准农业中,田块内的作物状态及其生产环境的空间差异是进行农业精准管理的关键。遥感可在不同的电磁谱段内周期性地收集地表信息,已成为人们研究、识别地球和环境的主要方法。遥感信息为精准农业所需空间信息差异参数的快速、准确、动态获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阐述了红星农场开展卫星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与示范的进展,总结了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国家精准农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精准农业发展背景,分析了美国、以色列及越南等国家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及方向,这3种不同类型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体现了不同的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准,各自适合了本国的国情及生产条件。对中国而言,要认识到精准农业模式的多样性,发展精准农业要符合国情,可以分层级、分阶段进行,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精准农业是以信息为基础,利用传感器及现代先进的监测技术,完整、准确、及时的了解土地和作物的详细数据,结合精确时空统计分析,及时迅速的做出决策的一种农业管理系统。在介绍精准农业的内涵及其基本技术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现今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资金缺乏;(2)适用精准农业上的专用品种及肥料的开发滞后;(3)由于其他方面的制约,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并由此指出中国精准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精准农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为第一阶段为引进、试验、示范阶段;第二阶段将试验示范工作扩展到大型国营农场和小型农户,即抓一大一小,大小并举,特别要主要在小型农户中实施精准农业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规律和积累经验;第三阶段在多点试验示范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模式”,并在部分地区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遥操作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玉柱  陈勇  王红星  胡娜  沈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80-3083
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操作机器人的农田信息采集方法,设计了新型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并制造了移动机器人样机.主控计算机与车载网络摄像机构成无线局域网,实现视觉图像传输.在遥操作模式下,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导航软件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实现遥控导航和信号采集,可为精确农业提供原始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工作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的重点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向阳坡生态园区的农业物联网建设为着力点,针对温室、塑料大棚和大田,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温室农业物联网立体交叉综合应用模式。该模式强调节点和多样化的终端应用,尝试提出了大田分布式物联网节点的布局模式,初步搭建了大田种植区耦合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空间信息平台;并突出农机和农艺建模的融合,指出了农业信息建模是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研究应用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为进一步推广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温室和大田精准农业模式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The relevance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oduced a growth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ver the years. However, a structured analysis of the published material is still missing. Thu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global scientific output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researches pu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2000–2016. By using a science mapping approach, mainl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analysis tools, it was possible to investigate pivotal aspects of this research field such as publication trends, research topics and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Using the Scopus database 17,756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hosen period.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creased after 2006, highlighting the vibrancy of the field. By authoring 35% of the publications, U.S.A. and China were the most active knowledge producer countries. Moreover, the generation of time resolved maps allowed us to identify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agriculture studies as three main research areas characterizing precision agriculture panoram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topics at global level, among European countries and in Italy. Overall, this analysis represents the first holistic view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research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farmers, policy makers and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农业管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农田管理工作量,完成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着重讲解了系统总体结构、硬件设计和部分软件设计。该系统能够快速、可靠地对农田信息进行远程采集和传输,对精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As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evolved into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began to be adopted by producers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information about precision agriculture emerged in a variety of forms.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was initially available only in industry guides and popular press articles, such as Successful Farming and Farm Journal. Today,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both producers and advisors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has emerged, including books,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s, Extension bulletins, newsletters, industry guides, and multimedia modules. Recently, the Internet ha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The Internet has been a particularly valuable mod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due to the rapid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because many of the early adopters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technologies were also early adopters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6.
精准农业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准农业是保证作物产量和农业环境质量双赢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水肥精准管理和病虫草害精准管理的生态环境效益,精准农业通过节省资源投入、减少资源损失、提高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和水体环境的污染。但目前的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资源投入、残留损失、利用效率以及水土质量方面;其次,由于田间变量信息的获取途径不一致、模型预测和田间应用效果的差异、土壤质地以及作物种类的不同等原因,导致精准农业的环境效益评价结果不确定性较大。未来研究应建立精准农业技术田间定位试验,进行长期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研究,为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精细农业中田间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处理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MapObjects的农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在VB开发环境下利用MapObjects和DGPS实现了农田信息采集功能;利用MapObjects的图形处理功能,实现了对已有农田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和管理的功能。该系统的使用,为精细农业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理解农业信息的内涵,本文从农业信息关键技术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结合精确农业实施模式,阐述了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9.
精准农业技术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综合性最强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实时采集、处理空间差异。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主的地理信息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本文在分析了丘陵山地精准农业五大技术环节构建丘陵山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农田信息获取、农田信息管理和分析、决策分析、决策的田间实施基础上,对丘陵山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地理信息技术在丘陵山地精准农业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农业基层结构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述,指出计算机、信息 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3S 技术、生态化信息框架技术、精准农业等,对计算 机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融合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