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翟宏 《中国种业》2006,(9):28-29
对于主营玉米杂交种的种业公司而言,确保玉米自交系的种子质量,是企业技术工作的头等大事之一。玉米自交系种子质量的保障,主要体现在自交系种子的贮存和繁育过程中。贮存和繁育的目标,是为杂交种的生产提供优质、足量的自交系良种。这里,数量目标相对容易完成,而保证质量是技术人员必须严肃对待和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三圃制”的不足,国内一些专家研究提出了“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一圃制”等农作物良种繁育新技术,这些方法繁育生产各级种子的起点均是育种家种子。本文论述了育种家种子的概念、特点,并对不同作物生产和保存育种家种子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农作物的良种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物学会于八月下旬在山西太原召开玉米杂交育种及良种繁育参观座谈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省市代表六十余人,包括玉米育种方面的科学工作者和部分农业生产领导干部。会议期间,全体代表会到晋南的翼城、绛县、曲沃和晋中的祁县参观玉米双交种的制种和示范情况,了解了社队农民的反应,群众繁育制种的经验、存在问题,种子质量的纯度,以及技术骨干的培养和成长等。在现场参观的基础上,经过座谈讨论,明确了我国玉米育种方向和良种繁育制度;对如何使玉米杂交种在全国范围内迅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亲本种子是生产高质量杂交玉米种子的基础.亲本种子纯度越高,其异质基因频率越低,表现型就越趋于一致,配制的杂交种质量就越好,优势也就越强,产量就越高.而亲本种子纯度除决定于制种技术以外,主要受源头种子育种家种子纯度的影响.只有用高质量的育种家种子加上采用科学的繁育措施,才能繁育出高质量的制种亲本.本文分析了影响亲本种子纯度的原因,论述了如何从育种家种子抓起,提高玉米亲本种子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玉米区域试验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玲 《种子科技》2010,28(2):38-39
<正>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是良种选育和繁育推广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是客观评价优良品种特征特性并确定适宜区域的最好办法。玉米是主要农作物,玉米种子采用的都是杂交种,玉米区域试验历来更被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品种审定委员会、广大种子使用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6.
良种繁育与种子产业化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济南250100)刘嗣元李龙凤种子产业化主要内容之一是改变目前良种选育、生产、经营推广脱节状况,实现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其核心是种子生产,也就是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种子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个新选育的玉米品种通过审定以后,就要做好繁育工作,直到被更换为止。良种繁育是育种工作的继续。没有良种繁育工作,育种工作的成果就不能在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在“六五”期间,我国广大玉米良种繁育工作者研究出一批繁育方面的新技术及新成果,有些新技术及新方法已被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所采用。  相似文献   

8.
1 建立健全种子繁育体系 采取由科研育种单位建立“三圃”田、原种田繁育原原种、原种,或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原种,由具备种子生产资格的单位建立小麦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扩繁良种销售给农户,按照这个繁育体系生产的小麦种子就能有效地保证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9.
四、玉米自交系的繁殖和保纯山西省常年玉米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以单交种为主,每年杂交种种子生产任务基本稳定在2500万公斤。由于没有实现种子生产的企业化,良种繁育体制和检验制度不健全,种子生产的专业技术还不普及,大量  相似文献   

10.
施贵明 《种子科技》2012,30(6):37-38
随着种子体制改革及现代种业的迅速发展,玉米育种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玉米自交系是玉米育种的基础,一个优良自交系可以育成一批优良品种。因此,玉米自交系的水平决定了杂交种的水平,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是玉米育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根据苏联《玉米与高粱》1987年3期介绍,美国卡尔基勒·利米杰德良种繁育公司育种专家育成了在美国生产条件下70—75天即可成熟的早熟矮秆玉米杂交种。其单产比生长期相同的普通高秆玉米杂交种高20—30%。近几年该杂交种在加拿大和美国许多地区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12.
早熟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匮乏,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利用现状及主要种质基础,对于指导黑龙江省玉米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根据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的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十五”、“十一五”期间每年种植面积在超过3.33万hm。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和血缘,研究了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闻     
《新疆农垦科技》2012,(8):I0002-I0002
农业部明年良种繁育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农业部日前印发《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努力加大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示范项目的投资力度。该项目主要安排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原种扩繁基地、畜禽良种繁育、水产品苗种繁育及养殖基地等8类项目。2013年重点加强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兼顾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根据制种优势区域布局,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全面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4.
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针对新疆、兵团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落后的现状,本文作者在介绍了小麦良种繁育工作发展历程、两种技术路线之后,对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主要方法作了综述。分析了“三圃制”方法的主要弊端,介绍了“株系循环法”、“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法”、“一圃三级法”等小麦良种繁育新技术。当前应把以“株系循环法”为技术的保种圃种源保存方法,逐步过度为保种圃与低温低湿库并重的双重保种技术,最终实现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革新,使其技术路线、生产程序、种子类别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260万hm^2。其中基本是玉米杂交种。因此,玉米杂交种的质量对我省玉米生产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既是玉米遗传育种科学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杂种优势利用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种子产业中的主要环节,同时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南繁可以促进早代育种材料的快速稳定.加速育种进度,缩短育种年限,还可以扩繁上年紧缺优良材料种子。随着各地区各单位间玉米育种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育种单位意识到南繁育种工作的重要性。笔者简要介绍自己多年在海南从事玉米育种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广大玉米育种工作者南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杂交育种是棉花育种的热门课题。由于杂交种在高产、多抗、早熟性等方面的优势,种子杂交化是种子生产发展的趋势之一,许多地区杂交种已在种子领域占居了统治地位。如美国玉米95%为杂交种,加州马铃薯工业也基本上是杂交马铃薯的天下。  相似文献   

18.
李其义 《种子》2007,26(11):100-104
3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工作“十五”以前,我省杂交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基本上遵循的是“省提、地(市)繁、县制”的原则,常规农作物良种的繁育实行的是以县为单位,自繁自用的办法。《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原来的国有种子企业一家独揽,垄断经营的局  相似文献   

19.
异地培育理论的创立与"南繁”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异地培育,即利用我国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将农作物育种材料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南北交替种植,一年繁殖2~3代,加速世代繁育,缩短育种年限,加快农作物的育种和繁育过程。异地培育理论的创立和实践,促成了我国农作物南繁规模扩大,对发展我国农作物育种和种子繁育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农作物异地培育理论的研究和创立是从玉米育种开始的。以往选育一个玉米杂交种,至少需要7~8年。20世纪50年代初,河南农学院吴绍骤教授在地处中原的郑州主持玉米育种工作,他的学生程剑萍在地处亚热带的广西柳州进…  相似文献   

20.
@@棉花良种繁育田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给大田生产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是棉花良种繁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和推广的展示基地。优良品种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植棉技术进步和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精河县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管理部门以及种子生产企业,致力于棉花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发展到现在良种繁育田面积每年稳定在1400hm2左右,优良种子产量达到200万 kg,繁育的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每 hm2子棉产量达到6750kg 以上,高产田可达到7800kg。棉种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种以及棉花的单产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棉花良种繁育田已成了博州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窗口,为推动当地种子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生产实践和技术指导,现将棉花良种繁育田的管理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