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简称病毒性腹泻(BVD)或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全球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该病目前在我国也呈流行趋势,对牛群的危害与日俱增,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BVDV的天然宿主包括牛、羊、猪和多种反刍动物,可引起易感动物发热、黏膜糜烂、腹泻,严重影响牛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VDV)引起的。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分类上与猪瘟病毒(CSFV)和边界病毒(BDV)在同一属,同源性较高,抗原性有交叉。该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  相似文献   

3.
<正>梅花鹿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牛、羊、鹿均可以感染本病毒,主要症状有腹泻和黏膜糜烂等。该病于我国广泛分布,严重制约吉林省养鹿业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BVDV首次被发现是在1946年的美国纽约州,并于1957年首次成功分离得到。1980年,李佑民在我国首次分离得到该病毒。在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牛病毒性腹泻(BVD)是引起牛发热、蹄甲糜烂、口鼻黏膜溃疡、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白细胞减少、剧烈腹泻的一种传染病。1病原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为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直径50~80 nm,呈圆形。一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BVDV对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病毒  相似文献   

5.
采用CHO细胞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1型(BVDV1)E2蛋白,采用杆状病毒重组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2型(BVDV2)E2蛋白,采用MDBK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培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收获蛋白表达产物和细胞培养物,经纯化、灭活后与605佐剂混合,制备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1型+2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3型)三联灭活疫苗(E2蛋白+C1株+HB01株)。将疫苗免疫健康易感牛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免疫效果良好,免疫牛IBRV和BPIV3中和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77以上;BVDV1和BVDV2 E2蛋白琼扩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32以上;免疫牛攻毒保护率均可达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BVDV感染牛的典型症状是牛病毒性腹泻、急慢性黏膜病、发热以及随后的产奶量下降。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从而可导致怀孕母牛的流产和死产,产下存活的小牛可出现免疫耐受,并会终生排[1]  相似文献   

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BVD- 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引起牛的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呈全球性分布 ,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在自然条件下 ,可感染家养和野生的反刍兽 ,主要侵害 6~ 1 8月龄的幼牛 ,患牛表现为发病急 ,体温突然升高至 4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作为一种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疫苗来防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依然是重要的方法。直至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熟的BVDV疫苗,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BVDV疫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国内BVDV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病原,感染后可造成牛腹泻、流产、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症状,且急性BVD致死率较高,对我国乃至世界养牛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BVDV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结构蛋白方面,对于在BVDV复制、转录、翻译中起重要作用的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较少,缺乏对BVDV非结构蛋白的功能进行系统的总结。论文对BVDV非结构蛋白功能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以期对今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致病机制、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简称BVDV),又称牛黏膜病病毒(BMDV),与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BDV)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BVDV除引起牛病毒性腹泻及急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母畜流产、早产、死胎外,还可引起羊、鹿和猪及其他反刍动物感染发病。BVDV是各国奶牛和肉牛常见病原之一,20世纪80年代国内首次报道该病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先  相似文献   

1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并且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1-2],其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员,可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研究证明:BVDV会引起牛的急性感染、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PI)和黏膜病(Mucosal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简称BVDV),又称牛黏膜病病毒(BMDV),与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BDV)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BVDV除引起牛病毒性腹泻及急、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VD-MDV)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腹泻、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繁殖障碍、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综合症为主要特征。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印度等国家。1983年我国李佑民等首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宁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摸清辽宁地区BVDV感染情况,本研究首次对辽宁省14个市27家规模化奶牛场共793份样品进行了BVD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BVD平均阳性率为74.0%.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BVD抗体阳性率存在养殖场规模和地区差异,该研究结果将为辽宁地区BVD的防控和净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免疫耐受与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1946年Olafson等[1]在美国首次报道本病,之后世界各国均有该病报道.我国也于1980年首次报道分离出BVDV,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南京等地均有本病报道.近几年来,河北省奶牛群中也有该病的发生,BVDV平均感染率高达42.6%[2].为有效地控制奶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从河北省奶牛场采集腹泻及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样品分离本病毒,用分离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经临床应用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以持续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其临床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特征,主要导致牛的不孕、流产、死胎、腹泻、免疫抑制、犊牛体质减弱和发育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以持续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其临床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特征,主要导致牛的不孕、流产、死胎、腹泻、免疫抑制、犊牛体质减弱和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上海嘉定、崇明地区奶牛病毒性腹泻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BVDV除感染牛外,还可感染猪,也会感染鹿、羊、骆驼、兔及其他野生动物,宿主相当广泛。近年来也有人感染BVDV,以及从生物制品中分离出BVDV的报道。病牛临床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病,持续性感染与免疫耐受,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本病世界广泛流行,自1980年李佑民首次报道BVDV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一种动物来源确定、个体差异较小、经济成本低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选择3个批次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灭活疫苗(Ⅰ型,NM01株)分别免疫牛、豚鼠,并在免疫后7d、14d、21d、28d、35d、42d采血,用微量血清中和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中和抗体。通过比较牛与豚鼠免疫血清BVDV中和抗体效价,评价用豚鼠替代牛进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牛和豚鼠接种疫苗后BVDV抗体水平结果相关性较好,证明该替代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