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羊腐蹄病是由于坏死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侵入羊蹄缝内,而导致羊蹄质变软、溃烂流脓、坏死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潮湿,腐蹄病的发病率较高,有些羊场可高达20%~30%。已成为东北地区羊的常见疾病,给养羊业带来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制约着养羊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临床症状本病有1~3d的潜伏期,所以感染初期症状不太明显,一段时  相似文献   

2.
<正>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创伤性传染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以侵害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为主。该病的特征为动物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以及角质层破坏。目前,在我国牛、羊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是牛、羊,尤其是奶牛养殖业中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严重者被迫淘汰,从  相似文献   

3.
正羊腐蹄病是一种季节性羊的疾病,一般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者由于养殖环境潮湿所致。羊腐蹄病有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种,患上该病的羊蹄出现坏死组织,严重时因为组织坏死恶臭不止,更严重的是因为膘情下降,影响繁殖,会给羊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对于羊养殖户而言,羊腐蹄病在羊群中的出现不失为一种惊吓,尤其是传染性羊腐蹄病,能够在羊群中间快速传染,影响羊的繁育和生长。羊腐蹄病的并发一般发生在秋季,因为秋季雨水  相似文献   

4.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结瘤偶蹄杆菌感染,引起以蹄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笔者在我县黑山羊项目技术指导工作中,对羊腐蹄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藏羊腐蹄病病料中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显示:坏死杆菌lkt A基因和节瘤拟杆菌fim A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JX678850.1和X52407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5%,表明青海省藏羊腐蹄病病原中有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存在,为今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传染性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腐烂、流出脓性分泌物的一种疾病。患病羊跛行,采食草料量减少,体质下降。该病对羊产业危害较大。夏秋季高温多雨,圈舍潮湿泥泞,羊只极易患腐蹄病;日粮中钙、磷不平衡时引起羊蹄部角质疏松,蹄部被玻璃碴、尖石等刺伤均可使羊只发生腐蹄病。  相似文献   

7.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和结瘤偶蹄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因常侵犯蹄部,故称腐蹄病。  相似文献   

8.
羊腐蹄病是羊群中常见的疾病,由于羊群经常处于放牧状态,使得羊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大,接触到病菌的几率就多,并增加了腐蹄病的传播途径。羊腐蹄病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和接触性,并且发病率非常高,经常会出现恶臭、蹄间的软组织化脓、裂开甚至坏死现象,在治疗的过程中给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当地养殖者治疗情况,对羊腐蹄病的防治进行探讨,对羊腐蹄病的防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为提高羊腐蹄病防治制定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疾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本文主要从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上详细地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通过中医方法治疗羊腐蹄病的方法,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6年辽阳地区雨水多,导致往年不常见的羊腐蹄病爆发流行。给养羊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腐蹄病是由厌氧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羊的蹄部,在蹄部形成溃疡、化脓、空洞,导致羊跛行。  相似文献   

11.
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创伤性传染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以侵害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为主。该病的特征为动物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以及角质层破坏。目前,在我国牛、羊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是牛、羊,尤其是奶牛养殖业中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严重者被迫淘汰,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奶质量,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牛、羊,尤其是奶牛腐蹄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一般为慢性经过,多位散发,有时表现为地方流行性。坏死梭杆菌主要以白细胞毒素、内毒素、溶血素、血凝素和各种蛋白酶起致病作用。节瘤拟杆菌主要通过细菌纤毛和蛋白酶起致病作用,其他杂菌在致病中起辅助作用,所以腐蹄病的主要判定依据是检测到病料中是否有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4个方面阐述了藏羊传染性腐蹄病的防治,腐蹄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是由坏死杆菌入侵到羊蹄缝内,进而造成羊蹄质变软,最终出现溃烂流脓,全面加强对藏羊传染性腐蹄病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羊腐蹄病牧民群众称“唐查”,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羊表现跛行,蹄部肿痛或溃烂流脓,恶臭,严重者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壳脱落,消瘦甚至死亡。笔者在拉加地区用食盐水治疗羊腐蹄病14例,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腐蹄病是藏羊养殖中较为常见且多发的接触性传染病,致病原因较多,其中主要的感染源为结节状菌,若藏羊接触恶性结节状菌很可能会导致腐蹄病的发生。该病的传播途径为被污染的畜圈、交易市场、草场等一系列存在病原菌的地区,且传播的环境的气候多为潮湿而温暖,这种环境能提高藏羊对坏死菌的易感性。鉴于此,本文对藏羊腐蹄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作如下概述,旨在降低藏羊腐蹄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羊腐蹄病是一种侵害羊指、趾间皮肤表皮和蹄基质的慢性坏死性疾病。本文介绍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预防本病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尽早接种疫苗。对于患病羊只,可使用外部处理和非肠道途径给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和结瘤偶蹄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因常侵犯蹄部,故称腐蹄病. 1 发病原因 主要是圈舍和运动场不洁、潮湿,使蹄部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使角质软化;饲料中钙、磷不平衡,致使羊的蹄部角质疏松,经粪尿、雨水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患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损伤蹄部;蹄冠与角质层裂缝感染病菌而发病.  相似文献   

17.
羊腐蹄病     
沈海霞 《兽医导刊》2016,(14):137-138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8.
腐蹄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此病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发生,尤其是高海拔、多雨季节地区容易发生本病,常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其特征是局部蹄间组织发炎,坏死,蹄壳角质层软化,并发生恶臭等,其主要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此外笔者调查发现,还有螺旋体球菌及一些条件性致病菌也是腐蹄病的病因,本病严重影响了果洛地区绵羊生产的发展,由此防治羊腐蹄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腐蹄病是羊养殖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混合感染所导致,养殖生产中可以通过羊只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播。患病羊只主要会出现运动能力受阻,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等情况,严重制约了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诱发羊养殖中出现腐蹄病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羊养殖中饲粮营养供给不足,饲养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等均容易导致羊只蹄部出现组织病变,引起腐蹄病的出现。本文将对羊养殖中腐蹄病出现的主要原因,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腐蹄病的科学防治以及羊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范围广、难治疗等特点。感染该病的羊主要表现为蹄部出现严重坏死、生长发育不良、机体消瘦等症状。该病菌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牛等动物。该病可导致羊跛行、无法随群采食,从而最终只能被淘汰处理,严重危害我国养羊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羊腐蹄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