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液培条件下养分组成对叶菜硝酸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培试验研究了养分组成对生菜和莴笋2种叶菜生长、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氮肥用量相等时,增施肥和钼肥,降低营养液NO3^-N与NH4^-N比例及增施氮、钾肥、均降低了2种叶菜的硝酸盐含量;(2)生菜以增施磷肥和钼肥,NO3^--N:NH4^ -N=8:2处理时,使生菜硝酸盐含量减少19.7%,同时获得较高产量及营养品质;莴笋在营养液配方以增施磷肥和钼肥,NO3^--N:NH4^ -N=6:4(柠檬酸叶面喷施)处理最佳、使茎、叶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9.5%、17.0%,改善了营养品质,提高了产量;(3)改变氮肥形态比,产施磷、钼肥,同时增加氮、钾用量,莴笋产量增加36.8%,茎、叶硝酸盐含量降低8.5%,9.8%,营养品质改善,而生菜产量降低16.3%,且对营养品质不利。  相似文献   

2.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1-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增铵而升高;增铵条件抑制了叶片和果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叶片和果实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对果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H4^+-N部分代替NO3^--N可增加番茄产量,提高集约化基地的生产量。  相似文献   

3.
长期地膜覆盖对土壤许多理化性质产生较大影响,但对无机氮和氮素矿化率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文重点研究沈阳农业大学棕壤定位实验站(1987年开始)内长期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无机氮和氮素矿化率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期的地膜覆盖可以增加NO2^--N的积累,并抑制NO3^--N的迁移,但对NH4^+—N的含量则影响不大;而且覆膜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索的矿化,从而加速了NH4^+-N和NO3^--N的释放进释.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比单一施用有机肥更能促进土壤的N素矿化。  相似文献   

4.
长期种植苜蓿对土壤氮素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3年长期施肥和轮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种植苜蓿对N肥、P肥、有机肥的配合施用(NPM)较单施P肥对提高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水平有较好效果;而无论施肥与否,种植苜蓿对土壤深层NO3^-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亏缺。苜蓿(NPM)连作较小麦(NPM)连作土壤NO3^--N利用率高;种植苜蓿对土壤铵态氮(NH4^ -N)分布影响与NO3^--N不同,深层土壤CK、NPM配施处理CK、NPM配施处理NH4^ -N含理明显高于施P和裸地处理,不同作物种植系统中以苜蓿连作土壤剖面中NH4^ -N含量最高。与其他轮作相比,苜蓿连作在提高土壤剖面供N能力方面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铵硝比营养液对生菜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波  沈其荣  赖涛  陈爱群  魏晋 《土壤学报》2007,44(3):561-565
氮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氮素形态有多种。但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植物生长的主要氮源为NH4^+-N和NO3^-—N。由于作物本身遗传特性和营养特点以及环境条件的差异,作物对NH4^+-N和NO3^--N的吸收利用和适宜性也有不同。对蔬菜作物来说,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每月两次采样连续监测太湖地区湖、河和井水水体中溶解的N2O浓度、NO3^--N和NH4^ -N浓度及水温的变化,研究了湖、河、井水体NO3^--N和NH4^ -N浓度对水中溶解N2O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河和井水中溶解的N2O浓度与NO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与水温呈正相关,而与NH4^ -N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结果还表明,浅水型水体高浓度NO3^--N和NH4^ -N的存在均是N2O产生的源;水体反硝化作用和硝化-反硝化均是水中产生N2O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国温室种植蔬菜迅速发展,温室种植中肥料利用率低及蔬菜硝酸盐积累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园林废弃物日益增多,这些木质废弃物的处理也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本文采用城市园林废弃物制成的生物质炭用于温室栽培生产,分析其对温室蔬菜产量和品质以及养分保持的影响,从而探索一种为绿色环保的现代城市农业服务的技术。【方法】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生物质炭添加水平。 C0 (0 g/kg, CK)、 C1(20 g/kg)、 C2(40 g/kg)、 C3(60 g/kg)和C4(80 g/kg)。研究生物质炭对小白菜产量、 植株硝酸盐含量、 土壤氮素含量与形态以及氮素保持效应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质炭均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其中,C3和C4处理下增产幅度达到75%,生物质炭添加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物质炭对小白菜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收获指数显著增加,提高幅度在2.5%~9.5%之间,有随着生物质炭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对照处理小白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达504 mg/kg,各处理植株硝酸盐含量介于161~256 mg/kg之间,显著降低50%以上,特别是C1处理降低硝酸盐含量的幅度达到68%,而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之间植株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生物质炭的添加增加了土壤中总氮素的含量,氮素损失率由不施炭处理的5.6%降低到了3.3%以下,显著降低了42%,同时土壤氮素生产率较对照提高幅度大于35%;与C0相比较,生物质炭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NO-3-N的积累,降低幅度在60%以上,生物质炭用量在4%左右时降低作用最大,达到80%,同时土壤NH+4-N在生物质炭添加下降低了77%,生物质炭对降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累积作用并不与其用量呈正相关,铵硝比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而呈下降的趋势;同时从研究结果看,产量与土壤NH+4-N和NO-3-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全氮呈正相关关系,而蔬菜植株硝酸盐含量与土壤NH+4-N和NO-3-N含量具有相关性,但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温室大棚栽培小白菜的土壤中, 加入不同量的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同时降低小白菜植株的硝酸盐含量,添加量在2%时效果最好;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积累随生物质炭施入而降低;生物质炭显著降低氮素损失率而提高氮素生产率。本研究得出生物质炭通过降低损失、 吸持更多氮素而提高了氮素的持续供应,在增产的同时降低了蔬菜硝酸盐积累,提高了品质。因此,在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生物质炭(本试验下添加2%~4%)可以达到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根际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盆栽模拟干旱试验,测定了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生长情况和根际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开花期玉米根系的生长,减弱了玉米根系的吸收能力。干旱胁追下玉米根际NH4^+-N、NO3^--N、速效P和速效K均发生根际富集现象。其中有效N和速效K含量高于正常供水.而速效P却呈现低于正常供水的趋势。干旱胁追抑制玉米根系生长、减弱根系吸收能力是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双氰胺在四川3种主要土壤上的硝化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在不同浓度双氰胺(DCD)处理条件下,对四川3种主要土壤(紫色土,黄壤,灰潮土的N2O释放量,NH4^ -N及NO3^--N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D对3种土壤N2O释放及土壤NO3^--N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随DCD浓度增加,其抑制效果越显著,DCD同时能推迟NO3^--N含量达到高峰,使土壤NH4^ -N含量在较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DCD在3种土壤上硝化抑制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紫色土>灰潮土>黄壤,同时提出DCD在3种土壤上的适宜添加量,紫色土上为普通碳铵施入量的0.5%,黄壤和灰潮土上为0.3%。  相似文献   

10.
几种蔬菜对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探讨了莴笋、菠菜、小白菜和大青菜 4种蔬菜作物对硝、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以及这两种氮源对它们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独供给NO3-N ,4种作物均生长发育良好 ;供给NO3--N +NH4+-N(NO3-∶NH4+=1∶1) ,生长量均有所下降 ,而单独供给NH4+-N时 ,生长量则大幅度下降。莴笋单独供给NO3--N时 ,其吸氮量显著高于供给NO3--N +NH4+-N的处理 ,大青菜、菠菜供给NO3--N +NH4+-N与单独供给NO3--N相比吸氮量大体相当 ;小白菜同时供应NO3--N +NH4+N时吸氮量最高 ,供给NO3--N时次之 ,供给NH4+-N时显著降低。供给NH4+-N时 4种作物吸氮量均比其它氮源显著降低。 4种作物对NO3--N与NH4+-N的吸收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供给等氮量铵、硝态氮 (NO3--N +NH4+-N处理 )时 ,菠菜、小白菜吸收的NO3-N显著多于NH4+-N ,表现出喜硝性 ,莴笋则与此相反 ,表现出喜铵性 ;而大青菜对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量相差不多 ,表现出兼性吸收的特点。但上述偏向性具有阶段特点 ,即喜硝作物可能在某一阶段表现出喜铵性状  相似文献   

11.
增铵对菠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健  孙兴祥  沈其荣  周毅 《土壤通报》2006,37(2):326-329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NH4+-N/NO3--N比例(100/0,25/75,50/50,0/100)对4个菠菜品种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以及植株不同部位硝酸盐、水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4+-N/NO3--N比例为0/100时,各品种菠菜的生物量最大,而随着NH4+-N/NO3--N比例的增加,各品种菠菜的生物量和硝酸盐累积量均呈递减趋势,而水溶性糖含量则呈递增趋势,说明增铵能提高菠菜品质,但不能增加菠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氮磷肥对黑土浅层土壤氮素累积和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氮磷肥对黑土浅层土壤氮素累积和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对NO-3 -N含量的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弱,并且施用尿素的NO-3 -N累积大于施用硝铵。在降雨高峰期存在NH+4 -N向下层土壤的移动,其移动时间滞后于NO-3 -N。尿素施入土壤后对NH+4 -N的累积无明显影响,对NO-3 -N的累积有促进作用。而不同用量的NH+4 -N肥的施入则促进了NH+4 -N的移动和累积。因此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做追肥时尿素和硝铵相比尿素更易造成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作物拔节前期向土壤中施入氮素,将造成这一时期NO-3 -N对地下水的短期污染。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NH4+/NO3-比为100/0,50/50和0/100)和2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及水分胁迫)下,研究了水稻苗期—分蘖期的生长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苗期—分蘖期水稻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O3-比为50/50处理(NH4+、NO3-混合处理)的生物量最大,比单一供NH4+-N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49.63%和63.25%。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单一供NH4+-N的处理生物量最大,比NH4+、NO3-混合处理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5.76%和484.0%;单一供NH4+-N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比NH4+、NO3-混合处理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11.36%和81.63%,而比非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相应处理高12.39%。此外,单一供NH4+-N较单一供NO3--N的处理水稻有较强的抗旱性,主要与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分蘖数和净光合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种类氮肥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种类氮肥(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氮肥在2种质地土壤中的淋失量均是硝态氮肥>尿素>铵态氮肥,淋失的氮素主要为肥料氮。砂壤土上氮素的淋失量明显高于粘壤土。滴灌施用铵态氮肥,显著增加了土壤中NH4+-N含量,随着硝化作用的进行,NH4+-N的量在培养的第5d左右达高峰,尔后含量逐渐降低。与滴灌施用硝态氮肥相比,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后在培养期间土壤矿质态氮(NO3--N+NH4+-N)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降低的原因可能与N+NH4+-N在土壤中的固定、挥发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顺国  汪景宽 《土壤通报》2006,37(3):443-446
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使表层土壤中NH4+-N含量明显增加,并使各个层次NO3--N含量都有所增加,有效地减少了NO3--N的淋失。研究同时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都能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NH4+-N、NO3--N含量,而施用单一的氮肥则对土壤碱解氮几乎没有影响。因此,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培肥覆膜土壤氮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 -N部分代替NO3--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 ∶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 -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增铵而升高;增铵条件抑制了叶片和果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叶片和果实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对果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H4 -N部分代替NO3--N可增加番茄产量,提高集约化基地的生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介质pH和氮形态对5种不同的水稻(Oryza.sativa.L.)基因型(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旱稻)根部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与不同介质pH对水稻根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以NH4+-N为单一氮源时,低pH(pH.4.5)更有利于籼稻根的通气组织形成,而粳稻和旱稻根通气组织的形成受介质pH的影响不明显。以NO3--N为单一氮源时,近中性条件(pH.6.5)更有利于粳稻和旱稻根的通气组织形成,介质pH对籼稻根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未显示出明显差异。低pH条件下且以NH4+-N为单一N源时,稻根皮层处更易形成通气组织,可能是植物为了减轻低pH条件下铵毒害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18.
控释肥在盆栽棉花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包膜控释肥进行了棉花盆栽试验,并以普通复合肥作对照研究包膜控释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更有效提高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经控释肥处理的棉花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均比普通复合肥有明显的优势。控释肥对棉花的果枝数、桃数在各施肥水平上与普通复合肥相比不显著,包膜控释肥施用纯氮量分别在0.2,0.4 g/kg土时比相同施氮量普通复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相对增产率分别为113.1%和34.5%,而且在施用量减少的情况下,仍能获得高于普通复肥的产量。控释肥比普通复肥具有控制释放,提高产量和降低施肥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