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大城市经济圈是提高安徽区域竞争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由于建设历史短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战略失误,“大合肥”经济圈城镇化发展滞后,表现在中心城市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劳动力吸引力不足、与周边城市融合度较低、开放程度不高等。在推进“大合肥”经济圈城镇化进程中,应做好经济圈高质量的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良好的吸引投资的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乡融合体制、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培育“大合肥”经济圈创新合作机制等,以发挥省会经济圈在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首次提出,为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增添了强有力的助推器.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首都经济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梳理了适于京津冀地区田园综合体发展种植的部分特色景观作物资源,并对其在规划应用中的模式开展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康美产业是指"无污染、小空间、高科技、资源型、大产出"的新兴产业,就是生产天然生态的品牌农产品,发展养生休闲体验的乡村经济,形成农旅深度融合的健康美丽产业体系。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发展康美产业不足,值得研究。1.发展康美产业的特殊意义(1)康美产业是绿色发展的"定位仪"淳安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美丽杭州实验区以及杭州饮用水配水工程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杭州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类型与特征,提出产业层次低、要素瓶颈多、区域不均衡、集聚度不高等问题,已明显制约了这些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升级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对策,即深化制度改革,破除要素瓶颈;培育产业公地,推进跨界融合;实施宏观引领,优化产业业态;创新发展方式,提升竞争核心。  相似文献   

5.
为给环北京经济圈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对环北京14个县(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北京14个县(市)产业结构雷同现象明显。针对这一问题,从建立环北京经济圈产业分工合作机制;发展产业集群,推动环北京经济圈分工的实现;错位发展各县(市)主导产业,凸显地区特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城市"两小时经济圈"不断扩大,开始包含到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在农村第三产业为依托的背景下,提出同时发展旅游产业和养老产业的新型"两小时经济圈"农村发展模式,并以宁波市双林村为例分析该模式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推动"两小时经济圈"新模式发展的建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设计顶层规划、完善交易平台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7.
依据产业集群理论,论述长吉图区域以大城市经济圈为中心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定位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进而提出了保障长吉图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走向现代生态文明的时代,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玉溪作为"滇中城市经济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为"打造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易门列为"滇中产业新区",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易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滇中产业新区",打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易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屠翰  华永新  叶波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2):2486-2488
介绍了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总结了在政策、资金、生态、产业、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分析了乘数效应、经济发展、建后管理、乡土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杭州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在载体创新、产业发展、融合蝶变、文化软实力、头雁风采、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茉莉花茶是我国独创的茶叶品种,起源于福州,兴盛于福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茶叶品种口味的要求愈发多样化,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该文界定闽中花茶经济圈的区位,探析建设花茶经济圈的产业基础、优势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旅游特色,加大文化宣传等发展思路,致力于提升福州茉莉花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黎兴强  王萍  宋向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111-12113
从介绍海口都市经济圈8市县的发展概况出发,进一步阐明了8市县携手构建海口都市经济圈的战略意义,并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8市县三次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分析,在对8市县产业结构效益的特征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8市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界定闽东白茶经济圈的区位,探析建设白茶经济圈的产业基础、优势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利用白茶独特的药理特性与外销历史优势,大力宣传白茶的独特药理性质、扩大外销、发展内销、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白茶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等发展思路,促进闽东白茶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岩茶是福建闽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岩茶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增加闽北农民的收入,推动闽北的农村经济。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闽北岩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出现了产业化水平不高,收益不显著等问题。该文通过界定闽北岩茶经济圈的区位,探析建设岩茶经济圈的产业基础、优势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武夷山为核心,整合闽北茶业资源,通过茶旅结合、打造品牌及产品多元化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乡村发展环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加速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现阶段,中国苏州的智慧农业模式以数字信息技术带动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杭州的电子商务引领模式以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重塑产业结构、兰考的数字金融模式以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中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急需突破科技创新持续供给乏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水平不高、乡村产业转型资金投入不足、乡村人力资本提质缓慢、涉农法律监管不到位等困境。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英国的订单农业模式和德国的互联网数据共享模式,从政府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实、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信息服务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法律保障等方面可为中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上海市在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力,以上海为中心,将长三角经济圈16个城市划分等级,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经济辐射引力模型,确定上海市在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地位以及对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推动力。方法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分别构建上海市经济地位模型和经济推动力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SPSS等软件求解。结果 16个城市被分成3类:第一类是上海;第二类包括苏州、南京、无锡、杭州、宁波;第三类是绍兴、舟山等。通过城市辐射引力模型评价,可以得出:上海和苏州、无锡2个城市的经济关联强度最大,与舟山、镇江、台州、扬州4个城市的经济关联强度最低。结论上海市在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实力居首位,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最高,上海作为经济圈中心对长三角地区城市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辐射,距上海越近的城市,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相似文献   

16.
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9):215-217
目前,环首都经济圈已经具备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但农产品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发展中占比较小,发展滞后.针对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三对接”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即通过”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效率,通过“农校对接”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科技水平,通过“农企对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81-182
"西峡香菇甲天下"。西峡县在新时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多年香菇产业发展的优势,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与西峡县香菇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西峡县香菇产业发展,同时香菇产业发展又促进西峡县一二三产业融合。肯定了西峡县香菇产业三产融合主要成就,也通过分析,找出了西峡县香菇产业在三产融合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搞好生态促融合、壮大品牌帮融合、撤县设市助融合等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8.
<正>1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概念及发展现状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以下简称"都市农业")是在世界都市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当城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在城市区域范围乃至城市经济圈内产生的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的业态丰富、产业融合、功能多样的农业生产综合体系,是现代农业在大都市地区的特殊表现形式。我国都市农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以来,已经历了20多个春秋,首先在北京、上海、深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红枣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9,(4):686-689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山西省红枣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山西红枣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及其特点,并总结分析了红枣产业融合发展的3种具体模式:红枣产业链延伸型融合、红枣产业与其相关产业交叉型融合、先进科学技术对红枣产业渗透型融合。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管理》2019,(6):75-79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总结形成了产业集聚型、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技术渗透型和产业循环型等典型融合模式,探讨影响产业融合的关键因素,从多层次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业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