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油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北方冬油菜病毒病的防治,提出“调整播期、重视苗期治蚜、隔离毒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抗病栽培”的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病毒病是蚜虫传播引起,其防治应着重于早期防治蚜害。1980年以来,我们在研究此病流行规律的同时,进行了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2.
油菜蚜虫是油菜的主要害虫,它不仅对油菜造成直接危害,而且还能传播病毒,使油菜发生病毒病。田间油菜蚜虫发生数量多少,与油菜长势、生育期和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毒蚜虫、气象因素、油菜品种抗性和防治水平等方面探讨了赣抚平原油菜病毒病发生轻重原因,并提出预防苗期发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油菜种子包衣剂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种油菜种子包衣剂进行筛选和综合评价。结果透明,25%种衣剂油菜2号,卫福,ZSB-RP、HN-3种衣剂对油菜的发芽,出苗及生育期没有不良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油菜壮苗,对油菜苗期的地下害虫,蚜虫和病毒病都有一定防治效果,能有效地控制蚜虫危害30d左右,其中25%种衣剂油菜2号综合性状较佳。  相似文献   

5.
近年大白菜病毒病有所回升 ,为害加重 ,究其原因 :一是大白菜苗期高温干旱 ,有利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 ;二是套种大白菜面积增加 ,带毒杂草和前茬蔬菜 ,传毒蚜虫数量多 ,增加了大白菜感染发病的机会。一、病毒与症状大白菜病毒病是由3种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一是芜菁花叶病毒 ,通过蚜虫或接触传播 ,危害最重 ;二是黄瓜花叶病毒 ,传播方式同上 ;三是烟草花叶病毒 ,通过接触或土壤传播。大白菜苗期至包心期均能发病 ,菜苗六叶期前为病毒的敏感时期 ,也是蚜虫传播的重要时期。苗期发病 ,心叶叶片透明或沿叶脉失绿 ,呈淡绿相间的花叶 ,或叶片…  相似文献   

6.
1980—1985年,在江苏省太仓县进行试验与调查,得出油菜病毒病的主要流行规律是:病害与油菜播种期、夏季气温和秋季降雨量呈负相关;与秋季传毒蚜虫迁飞量、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发生量呈正相关;油菜不同品种发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油菜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油菜受害后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卷缩变形,传播病毒病,严重受害田往往成片枯死,对油菜生产影响极大。 油菜蚜虫主要有罗卜蚜(Lipaphis ery simi [Kaltenbach])、桃蚜(Myzuspersicae [Sulzer])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据调查,干旱年蚜害明显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270个甘兰型油菜品种32项性状与病毒病的关系。经Ridit测验,有八项性状与病毒病关系密切。苗期叶色蓝绿,长柄叶短而宽,顶裂片宽大,叶面平整,苗期匍匐生长,生长势强,后期为上生型分枝,生育期长,成熟晚的品种,病毒病感染轻。  相似文献   

9.
油菜种子包衣剂防治病虫保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种子包衣剂防治病虫保苗效果的研究*李永红何振才(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大荔715105)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由于连作面积增多,菌核病、病毒病、地下害虫、蚜虫等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田间病虫指数及死苗率逐年升高。我们于1994~1996年进行了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北方冬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提出了“调整播种期,重视苗期治蚜,隔离毒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抗病栽培”的综合防治方法。就其方法而言,与长江流域区具有共同性。但侧重点和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这是由北方冬油菜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1.北方冬油菜区秋季气温下降迅速,病毒病的为害程度与油菜播种期关系非常密切,调整播种期是预防油菜病毒病的一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雷国明 《植物医生》2003,16(1):40-42
据近年来在长江流域的调查和观察 ,油菜田主要发生“五病、五虫、五草” ,即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病毒病、生理病 (花而不实 ) ;潜叶蝇、蚜虫、菜青虫、黄条跳、猿叶虫 ;看麦娘、猪殃殃、稻槎菜、牛繁缕、婆婆纳 ,为了综合治理好这些病虫草害 ,特将其治理措施 ,作如下讲座 :油菜“五病五虫五草”的防除治理 ,必须从播种至收获 ,根据“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结合健身栽培、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同步进行 ,在综合防除治理的策略上 ,应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改善和优化油菜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增强本身的免疫抗逆能力 ;根据虫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冬油菜区10省12县(市)13个地点,经过3—5年调查与试验得出如下主要结果: 1.秋季冬油菜苗期油菜田内的迁飞蚜虫主要是油菜蚜虫,在三种油菜蚜虫中,以萝卜蚜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冬油菜区都是优势种;桃蚜分布也很广泛,但数量比萝卜蚜要少很多,他主要发生在北方冬油菜区,是该区的优势种之一,其次是云南高原,其他产区较少;甘兰蚜主要发生在云南高原区,是该区优势种之一,其他产区极少或没有发现。除油菜蚜虫之外,其他蚜虫在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和北方冬油菜产区也有相当大比重,特别是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3.
川西平原位于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比较,油菜病毒病的流行,在与品种抗病性,与油菜播种期,与传毒蚜虫迁飞量,与秋季油菜苗期气候等因素的关系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但从病害发生程度而言,一般不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以什邡县1981—1985年的调查资料为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6.5%,总平均为2.6%明显轻于中下游地区(以芜湖为例,同  相似文献   

14.
秋季大白菜是京津最主要蔬菜,蚜传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流行是影响大白菜生产的重要病虫害之一。而苗期感病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芜菁花叶病毒是蚜虫口针带毒型(stylet-borne)病毒,传毒所需时间极短,一般化学农药治蚜起不到防病的效果。秋菜苗期感染病毒病主要是带毒有翅蚜从田外侵入造成的,本田发生有翅芽扩散迁飞了成为病毒病的再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5.
1998~1999 年度宜昌市油菜蚜虫超历史大发生,发生为害时间长、范围广、面积大、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同时严重诱发油菜病毒病发生.大发生主要原因是1998年秋冬长期干旱及冬暖,药剂防治效果差以及天敌控害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6.
油菜病毒病农民又叫油菜花叶病,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重病田减产可达20%~30%,油菜发病愈早,损失愈重.苗期发病后,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破坏,植株矮化,皱缩畸形,逐渐枯死,不能开花结荚.受病较晚较轻的能部分开花结荚.  相似文献   

17.
桂林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与华南冬油菜区分界处,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但以后者所占比例为大;病毒主要通过蚜虫迁飞而传播;传毒蚜虫主要是萝卜蚜和桃蚜;病害流行受油菜品种抗病性,毒源作物发病量,栽培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这些与长江流域冬油菜病区具有相似性。该地处于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油菜苗期蚜虫偏重发生。其中,在1998年发生特点是:1.发生时间早。全县9月上中旬油菜育苗,10月上旬初油菜蚜虫已发生,比常年早3~5天。2.发生面广,危害严重。11月21日在我县白庙、九龙、花园等地调查,发生蚜虫的田块数占调查田块数的69~95...  相似文献   

19.
甘蓝蚜危害油菜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用一种衡量蚜虫危害的新尺度——“累计蚜量(头/天)”,对油菜不同生育阶段的单株损失及补偿作用分别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苗期、苔花期、荚果期都存在着一个造成损失的临界危害量(C)。苗期 C 为360~440(头/天),苔花期 C 为13500~16500(头/天),荚果期 C 为2700~3300(头/天)。危害量与损失率的关系符合 logistic 曲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害株”的概念,既有蚜虫而又影响产量的植株。并结合蚜虫消长规律及累计蚜量的计算原理推导出确定“有害株”蚜量标准的公式B=C/(1/2)T(1+Q~n)+ITQ(1-Q~(n-1))/(1-Q)经比较,认为“危害株率”是蚜虫防治指标理想的尺度,它不仅明确可靠,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
正油菜是锦屏县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之一,当地群众常年种植。近年来由于品种更换频繁,温、湿度偏高,油菜病虫害发生为害重,对油菜产量影响大。1发生特点1.1常发性病虫为害重锦屏县油菜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生理性病害和蚜虫、潜叶蝇、菜青虫等。近年以霜霉病、潜叶蝇对油菜为害最重,其次是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