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马铃薯病毒病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病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一直是马铃薯研究和生产者的追求。通过研究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对马铃薯Y病毒(PVY)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生理反应,进一步明确和比较了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在PVY或PLRV胁迫下的一些生理变化。以未感病和分别感染了PVY、PLRV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为研究对象,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所取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在块茎膨大期测定株高、茎粗、地上鲜重,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植株生长受抑制,块茎产量降低、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升高、总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感染了PVY或PLRV后块茎产量、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变化量表明‘陇薯3号’的受损程度较‘LK99’严重。以块茎产量作为评价标准,则PVY对马铃薯的危害程度较PLRV更为严重。马铃薯植株对PLRV的应激性反应比对PVY强烈,表现为酶活相对增强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相对增量高、总叶绿素含量相对减量高。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一种喜钾作物,但是增施钾肥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钾肥水平下的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表现.增施钾肥可以延迟花期,促进植株早熟;降低主茎数及单株块茎数;增加单株块茎重,平均块茎重和商品薯率.增施钾肥'尤金'产量提高17.17%,10个品质指标均有所提升.增...  相似文献   

3.
脱毒马铃薯生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脱毒马铃薯生育规律的研究,指出:一、早熟种脱毒与否,其物候期差异不明显;中熟种脱毒薯的出苗、现蕾、开花及成熟期均晚于未脱毒薯。二、早熟种脱毒与否,株高差异不大;中熟种脱毒薯植株高于未脱毒薯。早、中熟脱毒薯茎叶鲜重及块茎鲜重均显著增加。三、早熟种脱毒薯,后期生长显著旺于未脱毒薯。中熟种脱毒薯茎叶生长高峰晚于未脱毒薯,其生长显著优于未脱薯毒。四、早熟种脱毒薯的平衡期早于未脱毒薯。因此,可以早期供应市场;中熟种脱毒薯平衡期延长,适当晚收,可以高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早熟马铃薯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的马铃薯品种缺乏问题,从不同地区引进8个早熟马铃薯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生育期、植株及块茎的形态特征、产量等综合性状比较分析,结合俄罗斯人的饮食消费习惯,从中筛选出了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的早熟马铃薯品种为‘尤金’、‘费乌瑞它’、‘东农303’和‘中薯5号’。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将种薯分成(20±5)g和(30±5)g两组,分别按5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70cm,株距分别为12.5、15.0、17.5、20,0和22.5cm).试验结果表明,在哈尔滨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大种薯(30±5)g播种可以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在本试验中,种薯重量为(30±5)g、株12.5和15.0cm时,获得了较高的块茎产量和较多的块茎数.通过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分析,表明高密度群体具有发育快、生长旺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 (GA ,Gibberellins)广泛存在于马铃薯植株体内 ,不同部位和发育时期的GA种类、含量及活性变化受块茎形成时环境条件的影响。GA通过参与马铃薯块茎形成时细胞分裂及细胞骨架的调整、光周期诱导块茎形成时的信号传递、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代谢时多种酶活性的影响等对马铃薯块茎形成进行调控。外源添加GA能促进马铃薯茎、叶和匍匐茎的生长 ,而抑制块茎的形成。添加GA生物合成抑制剂可降低植株体内GA水平和活性 ,促进块茎形成  相似文献   

7.
低温组织培养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端分生组织培养巳成功地用于获取无病毒植株。利用这种方法巳获得了不带(对马铃薯危害最严重的)病毒F、M、S、V、X和BCJIK的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再生植株。由于温度是影响块茎形成的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子,所以确定无菌培养中微小块茎形成最适宜的温度参数很重要。低温能刺激马铃薯块茎的形成,高温则延缓甚至完全抑制块茎的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在二倍体马铃薯中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9个二倍体马铃薯品系(Solanum phureja-S.stenotomum杂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蛋白质在茎、叶、块茎中的分布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以干、鲜重为基础的叶片蛋白质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块茎和茎秆,茎秆含量最低;以干重为基础时,叶片与茎秆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鲜重为基础时,叶片与块茎和茎秆蛋白质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磷元素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在块茎增长初期,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磷素浓度均为一生中的最高值,此时是马铃薯对磷需求最多的时期,块茎形成后,则大量的磷(P2O5)向块茎转移。马铃薯对磷素(P2O5)吸收速率较低。在整个生育期内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增长期。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反映了其生长势的强弱,马铃薯生育期间各器官氮素浓度的变化始终表现为叶片>地上茎>块茎,叶片中的氮素浓度高低反映了叶片光合活性的大小。马铃薯对氮的吸收与营养生长和块茎的增长密切相关,植株对氮的需求量受其生长状况所控制。而且,氮在植物体内很容易流动,块茎形成后,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和营养贮存。马铃薯植株在淀粉积累开始后,各器官中氮素加快了向块茎的转移,使叶片和地上茎的衰老进一步加剧。因此,在马铃薯高产栽培实践中,须注重氮、磷、钾的适量与配合施用,使之既能满足块茎的形成与生长的需要,又可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或后期发生早衰。本试验表明,在因素中量(适量)组合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纯N2 65kg。  相似文献   

11.
旱作马铃薯块茎产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20个马铃薯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块茎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块茎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块茎数>块茎大小>根数>根系拉力>根鲜重>冠层鲜重>商品薯率>出苗天数>冠层覆盖度。提高块茎数和块茎大小是增加块茎产量的主要途径。选择根系发达的材料,是提高块茎产量的重要途径。商品薯率通过块茎大小,冠层覆盖度通过块茎数进行间接选择,亦可提高块茎产量。出苗天数的增加可导致块茎产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20个马铃薯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块茎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块茎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块茎数>块茎大小>根数>根系拉力>根鲜重>冠层鲜重>商品薯率>出苗天数>冠层覆盖度。提高块茎数和块茎大小是增加块茎产量的主要途径。选择根系发达的材料,是提高块茎产量的重要途径。商品薯率通过决茎大小,冠层覆盖度通过块茎数进行间接选择,亦可提高块茎产量。出苗天数的增加可导致块茎产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CIP晚疫病水平抗性优良品系395049.62、西南山区大面积栽培品种Mira、目前推广品种鄂马铃薯3号在冠层覆盖率、块茎鲜重、商品薯率、经济系数等性状的变化差异。Mira在冠层覆盖率达到最大值后,只维持了较短时期即开始缓慢下降,鄂马铃薯3号表现出与Mira相似的趋势,但进入急剧下降的时间比Mira推迟7d左右。395049.62则相反,保持最大冠层覆盖率的时间可达1个月左右;Mira的块茎鲜重增长速率较鄂马铃薯3号和395049.62快,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鄂马铃薯3号和395049.62提早15 d,鄂马铃薯3号和395049.62基本相似,在后期的增长速率较快,说明两者的块茎主要是在后期膨大的,尤其是395049.62在成熟前一周左右增长速率明显加快;395049.62的商品薯率最高,鄂马铃薯3号次之,Mira最低;而经济系数则以鄂马铃薯3号最高,Mira次之,395049.62最低。  相似文献   

14.
试验比较了硒肥施用时期、方法、浓度对冬闲田早熟马铃薯富硒的影响,研究了硒肥浓度与马铃薯产量、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硒肥的喷施时期显著影响富硒效果。在开花期叶面喷施1次硒肥,块茎硒含量为0.204 mg/kg,即可达到富硒水平。在开花期叶面喷施硒肥,块茎硒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根部喷施时的硒含量;而在结薯期施硒肥时,喷施在植株根部和叶面的富硒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硒肥浓度(1 500、750、375、187.5倍)水平下的块茎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块茎中硒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硒含量随着硒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生产富硒马铃薯时,需根据马铃薯富硒标准来调整并确认最佳的硒肥浓度和施硒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2016,(5):277-281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种植于磷矿复垦地马铃薯植株不同器官中镉(Cd)、铅(Pb)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磷矿复垦地土壤Cd、Pb含量高于土壤无机污染物的二级标准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中Cd、Pb含量都超过安全食用标准;马铃薯植株中不同器官Cd、Pb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块茎、根、茎、叶的含量差异显著,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片是积累2种重金属含量最多的器官,块茎含量最低;随生育期延长,成熟期马铃薯根、茎、叶中的Cd含量较现蕾期略有增加。马铃薯各器官对2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不同,对Cd的富集作用明显大于对Pb的富集作用,因此即使在低Cd土壤中种植马铃薯也需要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器官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叶面积、叶干重以及块茎干物重和块茎体积的变化动态均符合三次曲线变化 ,地上茎干重、茎粗、株高符合S型曲线变化 ,其中 ,叶干重的峰值早于叶面积的峰值 ,块茎体积的增长则在出苗后 5 5~ 70d内最快。马铃薯地上茎的生长主要是伸长与充实 ,但伸长较充实缓慢、持续时间更长。匍匐茎与块茎的形成是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前提条件 ,二者的建成与植株其它器官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匍匐茎和块茎的形成与叶片和地上茎形成时期并进 ,所以 ,马铃薯块茎的建成与地上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存在着光合产物的竞争 ,但地上部器官的建成依然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发育的习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日照长度和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长日照和高温能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推迟植株的成熟和茎杆的衰老,还能延缓或阻止块茎的形成。而短日照和低温的影响会导致植株营养体生长减缓,促进块茎的形成和植株的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增产机理,我们开展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薯皮光滑,块茎大小整齐,出苗率高,株高和叶片数较多,中、后期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分枝数多、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高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华  杜珍 《中国马铃薯》2003,17(5):316-316
1 症 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可发生在植株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 ,表现出多种症状 ,主要危害地上茎、实生种子和块茎。被侵染的植株初期症状表现为分枝减少 ,叶片与主茎成锐角向上耸起 ,叶片变小 ,顶叶皱缩卷曲 ,有时顶部叶片呈紫红色 ,后来逐渐出现叶脉坏死 ,植株严重矮化。感染纺锤块茎类病毒的种子不饱满 ,比重轻 ,发芽慢 ,长出的苗子细弱 ,叶片耸立 ,上部叶片向上卷 ,植株矮 ,生长缓慢 ,叶片灰绿。感病严重者 ,块茎呈纺锤或梨型。染病的块茎症状是由圆变长呈纺锤型尖头状 ,芽眼变浅 ,芽眉实起 ,形态不规则 ,可能裂纹。2 病 原马铃薯纺锤形…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早熟品种选育的实生籽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中原二季作地区马铃薯生产需要选用早熟或中早品种 ,中、晚熟品种在这一地区产量非常低 ,甚至没有产量。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品种生长期长 ,结薯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比较严格。在中原地区 ,春季马铃薯播种出苗后日照时数逐渐增多、气温逐渐增高 ,不利于中、晚熟品种结薯。 6月中旬以后高温雨季到来 ,结薯和块茎膨大受到影响 ,同时植株开始感病 ,不等植株正常成熟就已死亡。因此 ,在品种选育上应根据这一地区的特点选育早熟、休眠期短、结薯对温度、光照长短不敏感、秋季播种耐高温的株系。中原地区在利用杂交实生籽育种工作中 ,由于受长日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