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崔家营航电枢纽为代表,运用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枢纽下游河道冲刷趋势,数学模型预测成果表明航电枢纽修建后坝下游河道最大累计冲刷量与河床冲刷厚度均不大.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下游河道来水来沙和河床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丹江口水库运行后下游河道发生了长时段、长距离的冲刷侵蚀,河床已较丹江口水库建库前有较明显的下切和粗化.另外因枢纽抬高水位不大,枢纽的兴建不会导致坝下游河床发生较大幅度调整.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可以为航电枢纽相关方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位于崔家营库区,该河段为典型的鹅头型分汊河段,并在北汊有支流唐白河入汇。本文针对崔家营库区特点,考虑分汇流情况,运用一维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工程前后库区泥沙淤积情况及其对洪水位的影响。计算成果表明,因崔家营电站为低水头径流式航电枢纽,库区淤积变形不大,且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对库区泥沙淤积以及洪水位的影响也不大。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可以为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的防洪论证以及工程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拦河闸下游河床下切、河道水位下降,会造成其下游消能工无法正常运行,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本文根据广东省流溪河大坳拦河闸、东江水利枢纽左河汊拦河闸、乌石拦河闸、潮州供水枢纽西溪拦河闸等四座拦河闸下游消能工除险加固的水力模型试验成果,介绍了拦河闸下游河道水位下降后的下游消能工改造优化方案及运行情况,供类似工程设计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陡坡河道洪水过程中常伴有强烈的泥沙输移,导致河道行洪断面缩小及水位的异常激增,但洪水过后泥沙往往被冲刷输往下游,在河道中难以发现泥沙的踪迹。泥沙造成洪水漫溢仅在洪水过程中发生作用,使得人们通常认为洪水发生的根源是强降雨,而忽略了泥沙的附加致灾作用。为了探索泥沙在洪水灾害中的影响,本文在变坡水槽中研究了在上游来沙量突变为零时床面前期淤积泥沙的冲刷发展及水位变化规律,解释了非超标洪水条件下,河道洪水位畸高而又未见明显的断面萎缩异常灾害的现象,探明了泥沙与洪水灾害的因果联系。试验结果表明上游来流量、加沙强度和泥沙粒径越大,冲刷水深越大。上游来流量、加沙强度和河床比降越大、泥沙粒径越小,冲刷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5.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内陆水运通道之一。近年来,人类活动(梯级水库建设和人工采砂)严重影响了长江上游河道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分析长江上游2005至2017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比长江上游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前后(2012年前后)发现,梯级水库群下游年内水文过程与泥沙输运量受水库群运行的影响较大。梯级水库拦沙作用使长江上游河段年均推移质和悬移质较水库群建成前分别减少了87%和98.5%,水库群下游泥沙补给大幅减小引发河床冲刷、粗化,河床表层床沙中值粒径较水库群建成前明显增大。人工大面积采砂破坏长江上游河道河床粗化表层,形成局部挖沙坑,造成河床形态异常演变。总体来看,梯级水库清水下泄与采砂监管将使水库群下游河道表层粗化层更加稳定,河床演变逐渐趋近稳定。  相似文献   

6.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于2013年建成,建成后的前4 a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河床下切剧烈,导致兴隆-泽口河段枯水位明显下降,威胁潜江、天门等沿江地市的岸线稳定、防洪安全及闸站引水安全等。基于兴隆-泽口河段的历史和近期演变现象,以及兴隆蓄水以来坝下水位实际下降情况,预测未来河道演变趋势;通过分析坝下水位下降成因及强烈冲刷带下移机理,根据库区淤积量成果估算坝下年均输沙量,再基于年输沙量与兴隆坝址断面年均冲刷面积、年均水位下降值的经验关系,预测2030年兴隆坝下枯水位下降值为0.53~0.74 m;根据兴隆水位下降值与泽口水位下降值的相关关系,预测2030年泽口枯水位下降值为0.29~0.41 m,从而为沿江防洪、引水及其他涉河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坝上水电站大坝溢洪道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质限制,以及大流量、弱水跃、坝后式电站枢纽布置紧凑等问题,使大坝泄洪消能设计复杂。经分析计算及水工模型试验,设置了T型墩+消力戽联合消能工。经五年多的运行泄洪消能验证,戽内消能充分,下游河床及两岸均未发现明显冲刷,证明了T型墩+消力戽联合消能工对低弗氏数的中低坝的消能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钱塘江河口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化的实际情况,从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运动方程、不平衡泥沙输移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建立了钱塘江河口平面二维动床数学模型。以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的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潮位、流速、含沙量及河床冲淤变形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动床物理模型及地质详勘的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动床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预测成果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最大冲刷深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钱塘江河口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化的实际情况,从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运动方程、不平衡泥沙输移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建立了钱塘江河口平面二维动床数学模型。以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的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潮位、流速、含沙量及河床冲淤变形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动床物理模型及地质详勘的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动床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预测成果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区闸坝由于河道比降大,汛期泥沙含量高,设计一般采用护坦形式与下游河道衔接。依托某水电站的物理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闸后反弧护坦和直线斜坡护坦两种衔接形式。从水流流态、流场分布和下游河床冲刷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反弧护坦在水流流态和下游冲刷方面明显优于直线斜坡护坦,具体为消除护坦左侧回流,最大冲刷深度减少38%;但在下游低水位时两岸的岸边流速较直线斜坡护坦大,其中右岸岸边流速平均增加12.5%。综合考虑,若两岸山体较为完整,采用反弧护坦可取得较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必然对下游河道均产生一定影响。在对建库前、后实测地形和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对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前后赵山渡下游河道的地形(江道冲淤、河势)、水文(潮水位、流速、泥沙)等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为飞云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类似水利工程工程对下游河道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枝城-杨家垴河段发生了自上而下的剧烈冲刷。但是三峡水库不同调蓄方式对该河段冲淤变化的影响尚不清楚,而且现有的研究手段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三峡水库不同调蓄方式对于长江中游枝城-杨家垴河段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现有的调蓄方式下,河床变形以全局冲刷为主,并且预计10年末河道地形接近冲刷极限地形,河道将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在不同中小洪水调度方式下,河道处于整体冲刷的趋势定性上一致,仅在定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HEC-RAS模型,计算分析了下游拦河闸建设后,河道行洪时,闸门在全开、无法开启及溃决3种不同运行工况下,上游铁路桥桥址处河道水位、流量、流速的变化情况,进而计算出各工况下桥址处冲刷深度。结果表明,与建闸前相比,建闸后上游桥址处水位均有一定程度升高,其中闸门无法开启时水位升高最大,较建闸前升高10.7%;闸门溃决时,桥址处最大流量增加11.34%,最大平均流速增加11.11%,河槽和河滩部位最大冲刷深度均有增加,但都在允许冲刷深度范围内,拦河闸不会对上游铁路桥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可对河道类似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对崩岸规模进行预测,根据崩岸的类型和机理,利用泥沙运动力学和土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预测崩岸规模的数学模型。此模型考虑了水流的侧向冲刷和底部冲刷,两者冲刷量取决于河岸土质、河床特性、水流的作用。通过算例表明此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杭州三堡排涝泵站是国内规模最大排涝泵站之一,工程充分利用京杭运河作为排水通道,实现已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必须处理好排涝与航道安全两者的关系。通过建立泵站上游河道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上游代表水位站点拱宸桥水位在1.6~3.6 m,泵站排涝流量为50~200 m3/s间的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流速情况,建立了拱宸桥水位、排涝流量与河道沿程典型断面近底层流速关系,并对主要河段河床质取样进行颗分试验,分析河道典型断面河床冲刷情况。通过计算分析认为在已有河道条件下,水深是影响河床冲刷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需要按不同水深控制泵站排涝流量,以保证河床稳定和河岸安全。  相似文献   

16.
河流随机水质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流域污染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二维随机水质数学模型,该水质模型把一维水质随机降解模型和二维迁移扩散模型相结合,同时考虑了各水质参数K1,K2,K3和河道横向扩散系数Dy的随机性影响,该模型适用于各种水力复杂条件和排污范围的水体,对于平面二维的任一个计算点,它都能给出该点水质浓度随机变化的概率分布,用该模型对三峡建库后的香溪河库湾水质进行预测,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及规划治理提供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泊渡水库枢纽工程是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的水源工程,主要任务是灌溉、供水及人畜饮水。库首右岸岩溶发育,经坝线、坝型和各建筑物方案比较后确定枢纽布置,大坝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对大坝、溢洪道、库首防渗帷幕灌浆及导流建筑物等进行了优化,充分利用溢洪道开挖料上坝,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狭窄弯曲型河道,泄水建筑物末端布置传统的连续式挑流鼻坎,出挑水流直冲对岸,既威胁岸坡安全、水舌也难以平顺归河。通过RNG k-ε紊流模型和Tru-VOF法,对扭切式挑流鼻坎出坎水舌及空间形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扭切式鼻坎的大角度挑射使出挑水舌竖向拉开明显,左侧边墙的偏转能够保证出坎水流发生横向翻卷,使水舌落点导向右侧河床,在有效适应下游河谷地形变化的同时,能够减轻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并改善雾化现象。模拟成果还表明,扭切式鼻坎出口附近最小空穴数σ=0.60,空蚀破坏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折冲水流作为闸下常见不良流态之一,会对下游河床和河岸造成严重的冲刷破坏.基于结构对称的大扩散比多孔水闸模型试验,在对称来流和出流条件下,采用LSPIV技术采集下游表面流场数据,研究扩散比和弗劳德数对闸下折冲水流表面流场偏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河道横断面流速呈"S"型分布,折冲水流动力轴线沿程偏折显著,并按折冲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