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象甲科,中异名:稻根象、美洲稻象甲。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我国为对外检疫对象。稻水象甲的寄主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灯心草科等20余种,水稻是其主要寄主。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水稻根系,稻根受害后,常腐烂变黑,稻株矮小,分蘖率降低,成穗率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成熟期延迟。严重时稻株遇风易倒伏或飘浮在水面。水稻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田块减产50%~70%。成虫只危害水稻嫩叶,在叶片上留下狭长条斑,一般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是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水稻,造成水稻严重减产,一般损失达20%-30%,严重达70%-80%,甚至绝收。自从发生稻水象甲以来,在疫情监测与防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永  蔡恭民 《农技服务》2011,28(7):996+1104-996,1104
稻水象甲是为害水稻的毁灭性害虫,属国际性检疫生物,孤雌生殖,繁殖快,杂食性,主要为害水稻,其成虫食叶,幼虫食根。水稻受害减产20%~7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总结了稻水象甲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成虫危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是危害水稻的地下害虫,重要的检疫对象。1988年我国唐山、天津稻区始有发现,其危害性已被广大稻农认识。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重发生年减产60%以上。我们依稻水象甲成虫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应用田间自然种群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不同食害叶片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关系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其防治成本与产量损失金额相当时的经济阈值,确定了稻水象甲的防治指标。这项研究国内尚无报道,可为稻水象甲田间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稻水象甲田间调查与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是我国对内、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水稻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自1991年传入辽宁省以来,目前已在全省13个市、56个县(市、区)、413个乡(镇、场),发生面积约35.5万hm2。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水稻,成虫取食叶片,幼虫啃食根部,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分蘖,严重时造成漂苗。一般危害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70%,甚至绝产。对辽宁省水稻生产、稻田养殖和水稻产品出口构成严重威胁。本文着重介绍了稻水象甲的田间检验和调查方法,旨在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指导农民适时防治,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防止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  相似文献   

6.
<正>稻水象甲又名美洲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稻区。主要为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小麦、大麦、牧草、禾本科杂草等。成虫食害叶片,而幼虫为害稻根最重,水稻受害后植株黄化枯萎。一般产量损失10%~20%,严重田块减产40%~60%,少数田块基本无收。一、发生规律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性昆虫,该虫分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型。我国发生的稻水象甲均为单性生殖型。成虫在稻草、稻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林带、沟渠、荒  相似文献   

7.
《四川农业科技》2011,(8):60-60
稻水象甲是我国对内、对外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其繁殖能力很强,且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一般造成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甚至绝收,对水稻生产安全极具威胁。近期四川省在内江市隆昌县等地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农业厅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发生市、县(区)地方政府和农业等部门针对突发疫情,迅速行动,积极应对,科学处置,全力防控稻水象甲。  相似文献   

8.
对40%福戈WG进行了防治稻水象甲中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福戈WG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良好,以8、10、15g/667m62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对成虫防效分别为93.6%、96.40%、96.69%。表明该药剂可以有效防治稻水象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绝收。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发生危害,下面对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白茅、稗、芦苇、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杂草及其他植物。成虫啃食叶片,沿水稻叶脉啃食叶肉,一般从正面取食,被取食的叶片仅存透明的下表皮,故在叶片上形成白色长条斑。幼虫咬食  相似文献   

10.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一种检疫性害虫,黑龙江省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已有多年,为了进一步探明东宁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分别选取两处调查地点,对其稻田、田埂、沟渠、邻近山坡或林带等生境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调查。研究表明,稻田边林带、山坡是稻水象甲成虫越冬的主要生境,其次是沟渠,田埂及稻田间无分布;土质疏松的土层,并且0~5 cm土层中相对湿度在10%~30%适宜稻水象甲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11.
针对赫山区2011年以来稻水象甲危害水稻生长,不及时防控,给粮食生产带来损害性减产,从而进行的一项疫情调查。包括稻水象甲危害水稻现状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水稻,成虫食稻叶。幼虫食稻根。以幼虫危害为主。成虫在动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根系被害后还常变黑并腐烂,由于根系损坏,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抽穗成熟推迟,造成减产。一般减产在15—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稻水象甲是世界性检疫对象,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受害田块一般减产 10%~ 20%,重的减产 50%,甚至绝产。目前,我市生产上用于防治稻水象甲的药剂近 20种,大部分是喷雾性的药剂,而稻农为了省力多数撒施,效果不理想。为了筛选出防效好、施用简便的药剂,我们进行了 2 6%杀螟灵颗粒剂防治稻水象甲的试验。   1试验材料与方法 2 6%杀螟灵颗粒剂 (主要成分为对硫磷、二氯苯醚菊酯 ),分 4个处理:每 667平方米 250克、 500克、 750克、 1000克; 20%稻乐丰乳油 (主要成分为马拉硫磷、氰戊菊酯 )每 667平方米 50毫升; 20%三唑磷乳油每 667平方米 100毫升, 40%新克乳油每 667平方米 60毫升;并设空白对照。试验 2次重复每小区面积 266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田间管理方法相同。施药在稻水象甲发生高峰期即 6月 8日进行,为确保杀螟灵颗粒剂撒施均匀,每处理药剂分别掺入 2公斤细砂后扬撒。其它几种乳油对水后用手动喷雾器喷雾。   施药前 1天,施药后第 2天、第 8天分别对各处理标记好的百穴进行成虫数量定点调查,计算防治效果。 7月 17日进行幼虫随机调查,方法是取出稻株及...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展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稗等禾本科植物,以成虫取食嫩叶、幼虫咬食根部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减产50%左右,对我县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正稻水象甲是国际性重大检疫性害虫,我国二类检疫性害虫,也是国内水稻植物检疫的主要防控对象。稻水象甲幼虫食根、成虫食叶,严重危害水稻生产,被害水稻一般减产20-30%,严重达70-8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稻水象甲疫病综合防控主要措施包括检疫控制措施和防治技术措施两大部分,防治技术措施又由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三部分组成,其中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配套技术,核心技术为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Ⅷ.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孙富余赵成德田春晖赵文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稻水象甲是重点检疫性害虫,它一旦侵入新区就可能很快上升为水稻的主要常发性害虫。因此,对稻水象甲防治应在加强检疫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即根据其种群发...  相似文献   

17.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一种国际性的植物检疫害虫.此虫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复杂,寄主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稻水象甲在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均有分布.目前,已蔓延到朝鲜慈江道的满浦市.该发生区与吉林省接壤,地理纬度及温度等条件与我省接近.本文从此虫的分布与危害,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环境条件等方面,探讨了稻水象甲传入我省的危险性以及传入后生存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强进口植物检疫,在边境地区定期开展疫性调查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三种农药防治稻水象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锐劲特SC25ml/666.7m^2.,35ml/666.7m^2.,45ml/666.7m^2,20%三唑磷EC110ml/666.7m^2,40%辛硫磷EC75ml/666.7m^2防治稻水象甲,其中5%锐劲特45ml/666.7m^2药后5d、10d对成虫的防效分别达100%和90.0%,药后25d控制幼虫的效果仍有75.0%,而40%辛硫磷EC对应的防效分别为91.43%、73.33%,对控制幼虫的防效为63.16%。建议这二种农药可以作为防治稻水象甲交替使用的农药。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最初发现于美国的东部地区,而后蔓延至日本、朝鲜各个国家。在1988年第一次发现稻水象甲在河北省唐山市,其后迅速使我国许多省份成为严重灾区,2010年贵州省首次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稻水象甲在水稻种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点被国际上认同,本文将详细对稻水象甲的特点及防治进行剖析,让各位水稻种植的朋友提前进行防治,达到将稻水象甲对水稻产量危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稻水象甲是一种新传入我省的水稻害虫。在1996年用20%三唑磷乳油500和600倍液对稻水象甲成虫施药后1天,3天,7天的防效均达80%以上,其中药后3天达到92%以上。与40%水胺磷乳油1000倍液相比效果略好且持续期更长。1997年用3%呋喃庆亩用1.5和2公斤对稻水象甲幼虫施药后3-7天防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