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苜蓿根蘖性状发生与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振生  程渡 《草地学报》1995,3(2):126-134
苜蓿的根蘖性状对于培育根蘖型及放牧型苜蓿新品种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结合根蘖型苜蓿新品评选育研究实践,系统地研究了苜蓿根蘖习性发生与生态适应性。通过三个地区种植和无性扦插两种繁殖方式探讨了苜蓿根蘖发生及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根蘖性状的表现,分析了边际效应对根蘖表现的影响。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根蘖苜蓿植株地下水平根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均有根膨大部位和根蘖芽的形成。根蘖型苜蓿品种的根蘖植株表现在第三、二年较多,第一年和第四年以后均表现较少。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根蘖苗伸展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在1×1m株行距稀植条件下根蘖植株单株枝条数、伸展范围和单株产草量均明显优于非根蘖植株。边际效应对根蘖型苜蓿品种根蘖苗的发育和根蘖伸展范围有影响,边缘行根蘖株百分率略高于内侧行植株,边缘行根蘖苗伸展范围明显高于内侧行植株。在半干旱草原淡栗钙土地区(内蒙古图牧吉牧场和吉林省白城牧场),及气候相对湿润的粘性黑土地区(吉林省公主岭)和潮土地区(北京),根蘖型苜蓿均能表现根蘖习性。在粘性黑土地区根蘖发生百分率较低。半干旱草原地区最适于根蘖型苜蓿生长和根蘖性状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根蘖型苜蓿引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蘖型苜蓿是适应于半干旱地区改良天然草地或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豆科成分。根据从加拿大引种的六个根蘖型苜蓿在内蒙东部三年观察研究证明,大部分品种均具有明显的根蘖表现,最高的根蘖株率可达85.5%,品种间差异悬殊。越冬率一般为60~80%,种子可以成熟。引入品种中,以Spreader出蘖率最高,Heinrichs丰产性和根蘖性均较好,Rangelander抗寒性稳定。这些都是优良的育种材料。研究证明,根蘖性与抗寒性和抗旱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10年积累的两次调查59个根蘖型苜蓿无性系资料,分析了根蘖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根蘖与非根蘖植株杂交F1代群体事,亲枉双方均为有根蘖习性的植F1代4年生植株发生根蘖的比率较高;亲本单方为根蘖植株的F1代4年生植株根根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根蘖型苜蓿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种植密度对根蘖性状的表现有影响,过分密植(100.00株/m~2)使得水平根减少,根蘖株率下降。单株根风干重与密度呈直线负相关;群体根风干重与其呈曲线回归。低、高密度的根量明显小于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根蘖型苜蓿的种植密度以25.00株/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5.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5/16、6/25、8/9、9/21)测定了根蘖苜蓿和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中的酯酶同工酶及根系不同组织部位中五种内源激素(Z、ZR、IAA、GA3和ABA)含量,并比较、分析根蘖植株与非根蘖植株酯酶和内源激素动态及根蘖植株根蘖芽的形成和生长与激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带数明显不同,根蘖苜蓿植株明显高于非根蘖苜蓿植株2~4条谱带,这说明苜蓿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可能与苜蓿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有关。根系中内源激素分析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颈和根组织中(Z+ZR)、IAA、GA3含量均在植物生长发育旺盛时期(6/25、8/9)最高。ABA含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呈上升趋势。根蘖植株的(Z+ZR)、IAA、GA3和AB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趋势与非极蘖植株不同,而来源于根蘖型品系中非根蘖植株与当地品种主根植株的变化规律相似。根蘖苜蓿植株根系中IAA/(Z+ZR)低于非根蘖植株。苜蓿植株根系中内源激素(Z+ZR)、IAA、GA3含量与苜蓿根蘖芽形成和生长有关。根蘖植株根系内不同组织部位内源激素分布不一致,根蘖苜蓿植株水平根膨大与内源激素GA3含量显著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梁慧每  夏阳 《草业学报》1998,7(4):55-60
测定了根蘖型和直根型苜蓿根、茎、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类根系苜蓿同工酶谱带数目的变化均与季节温度变化相一致,但根蘖型苜蓿的数值明显大于直根型苜蓿,说明前者抗寒越冬力强于后者。变温处理后,4种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品种同工酶谱带数目及活性下降的顺序是:根蘖型苜蓿<陇东苜蓿<晋南苜蓿<猎人河苜蓿。根蘖型苜蓿和直根型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谱明显不同,说明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可能与控制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根蘖型苜蓿能在水平根上形成根蘖,进而形成枝条的苜蓿。对国内育成的公农3号、图牧3号、图牧4号等苜蓿品种,进行根蘖性状及持久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根蘖苗在距主根40~80cm处匍匐根分生组织最活跃,单株根蘖苗数达144.2~185.8个,比加拿大Heinrichs、Spreador根蘖型品种(对照)增加19.57%~91.74%,以逐年产草量来衡量,国内育成品种产草量比对照增产16.02%~29.41%,持久性能亦较好。  相似文献   

8.
郭云  王铁梅 《草业科学》2016,33(1):75-85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蘖性状的发生机制,对根蘖型苜蓿的根蘖与非根蘖根部进行RNA-seq转录组文库构建,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分别提取品系"BL-101"的根蘖型苜蓿根蘖与非根蘖部位总RNA,利用磁珠法分离m RNA后通过PCR扩增构建RNA-Seq转录组文库,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5 978条,本研究重点分析下调基因,通过生物过程分类,发现与根蘖性状发生有关的表达下调的基因为5个,经生物学信息分析确定,其中2个属于Lon蛋白酶家族,其余分别属于植物肌动蛋白酶家族,硫氧还蛋白和脂氧合酶,其与植物抗逆性相关,且与植物激素ABA的调控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探讨苜蓿根蘖性状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研究揭示出凉山光叶紫花苕具有稳定的根蘖性状,根蘖产生期主要在生长的47—79d;根蘖与株重、一、二级分枝数、根蘸长关系密切,根蘖遗传率(h^2B)为强遗传率,并与相应株重、一、二级分枝数、分枝高度、根颈粗、根蘖长分别的rG、rE和rP为正相关,看出在提纯复壮、保种繁殖中宜采用混合选择,建立遗传相似的不同品系进行选育,是保持根蘖特性和提高相应性状的选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蘖型苜蓿组织培养的研究郭景文(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系730070)根蘖型苜蓿是一种具有大量匍匐根,并在良好的条件下通过其根蘖特性从母株产生一级、二级至多级的大量分株,从而使单株的复盖面积比普通紫花苜蓿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苜蓿类型。它具有垂直而粗壮的主...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根蘖性状的表现有影响,过分密植使得水平根减少,根蘖株率下降,单株根风干重与密度呈直线负负相关;群体根风干重与其呈曲线回归。代,高密度的根量明显小于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根蘖型苜蝗种植密度以25.00株/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选择国外根蘖型苜蓿Heinrichs,Spreador,Drylander,Ramlber,Trek,Roamer和国内育成的“中图”3号、4号根蘖型苜蓿进行营养动态及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育成的根蘖苜型蓿在抗旱在耐牧,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上均优于国外根蘖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选择国外根蘖型苜蓿润布勒 (Rambler)、兰吉兰德 (Rangelander)品种和国内育成的综合种 4号、5号、6号根蘖型苜蓿 ,进行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国内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在抗旱、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上均优于国外根蘖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国外根蘖型苜蓿Heinrichs、spreador、Drylander、Rambler、Trek、Roam、Kane、Rangelander品种和国内育成的“中图 3号”和“中图 4号”根蘖型苜蓿 ,进行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研究表明 ,国内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在抗旱耐牧、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上均优于国外的根蘖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5.
根蘖型苜蓿具有较强的耐牧性,是苜蓿育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建立高效的苜蓿再生体系有助于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试验以公农4号苜蓿的子叶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建立了根蘖型苜蓿的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2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4 mg/L激动素(KT),子叶愈伤诱导率达100%;最佳分化培养基为:UM培养基+1.6 mg/L KT,愈伤组织分化率达50%;移栽小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引进国外根蘖型苜蓿Heinrichs、spreador、Drylander、Rambler、Trek、Roam、Kane、Rangelander品种和国内育成的"中图3号"和"中图4号"根蘖型苜蓿,进行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研究表明,国内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在抗旱耐牧、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上均优于国外的根蘖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存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采用3种不同放牧强度(每只羊1000、1333.4、1666.8m^2)对根蘖型苜蓿 羊草混播人工草地,进行分区轮牧试验。研究表明在中、低度放牧强度下,牧草的根蘖(分蘖)率、产草量和细毛羊增重都有明显的增长,对根蘖型苜蓿的耐牧、高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正> 根蘖型苜蓿(Creeping rooted alfalfa)是一种具有大量匍匐根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其根蘖特性从母株产生大量一级、二级乃多级分枝,从而使单株的覆盖面积比之非伸展性苜蓿大几倍甚至十多倍的植株类型。它与普通紫花苜蓿相比除有具垂直而粗状的主根外,在主根上还生出许多侧生水平根,侧根上有距离不等的膨大根蘖节,这些根蘖节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北方半干旱牧区生境特点和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需要,育成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新品种--中图3号和中图4号。研究表明,按放牧前后植被特征和产草量比较,育成的新品种均优于加拿大根蘖型苜蓿Heinrichs和Trek品种,适宜在天然草地补播或混播和建立人工放牧草地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筛选新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品种综合种4号、5号、6号共三个品系,建立人工放牧草地,第二年进行2次放牧。按放牧前后植被特征(盖度、密度、株高、根蘖发生率等)和产草量来比较,综合种6号、5号、4号均优于加拿大兰吉兰德根蘖型苜蓿和公农1号紫花苜蓿,并具有耐牧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