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放线菌Lj20发酵液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抗生素类药剂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辣椒根部分离得到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研究其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朱砂叶螨成螨及产卵的杀虫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原液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率、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5.45%9、7.84%,处理48 h后分别为81.55%、96.51%;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54.51%,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降低。发酵原液和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朱砂叶螨都具有较强的产卵忌避活性,处理24 h后原液的产卵忌避率高达90.24%。[结论]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2.
Lj20和St24发酵液粗提物对番茄体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植物内生放线菌对植物体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以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和St24发酵液粗提物处理番茄植株,测定其根、茎、叶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测定结果表明,用Lj20和St24粗提物处理番茄植株后,除SOD处理和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外,CAT、PPO和POD酶的活性都有所增强,但酶活性随时间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其中Lj20粗提物处理的番茄茎和叶中PPO的活性增加最明显,在测定时间内呈直线上升趋势。这表明Lj20和St24的代谢物不仅对病原菌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而且可通过提高植物体内防御性酶活性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两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在植株体内定殖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抗药性标记法对两株植物内生放线菌进行标记,并测定其在黄瓜、小麦、白菜以及番茄四种植物体内的定殖能力[1],发现在四种植物的茎中都检测到Fq24菌株的存在,在小麦、番茄根茎和黄瓜茎中发现有Lj20菌株。并且发现两种内生放线菌对四种植物种子的根、芽萌发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只对番茄和小麦苗期的根茎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鱼腥草内生放线菌的杀菌生物活性。[方法]以新鲜鱼腥草为材料,从其根、茎和叶部共分离得到7株内生放线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对7株内生菌发酵产物进行杀菌活性筛选。[结果]这7株内生放线菌均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编号为K3和K15的2株内生菌发酵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禾谷镰刀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抑菌活性,其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玉米小班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90%以上。进一步研究K15和K3菌株的抑菌活性可知,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3.71和14.97 mg/ml;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均表明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保护和治疗效果均高于70%,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7.46%和66.55%。[结论]K15和K3菌株发酵产物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特别对小麦白粉病菌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山西各地的番茄等植株中分离到的15种内生放线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植物上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不同,番茄上数量最多,占总数的60%.从植物不同部位分离的情况看,根部数量较多.同一寄主番茄中,从中杂8号上分离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品种.同时测定了15种内生放线菌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其中10种放线菌对60%以上的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表明这些内生放线菌抗菌谱较广.其中Lj20和Fq24菌株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对其进行拮抗筛选和生物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三尖杉根部分离得到2株内生放线菌ECA023、ECA045,通过培养观察与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放线菌.采用滤纸片法和MTT法研究了菌株发酵液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2株内生放线菌对4种病原菌和K562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ECA023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现出较强的拮抗作用,ECA045对K562细胞的平均抑制率达56.83%.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菌株FTY2的分类地位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采用改进的CTAB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从云南榧新鲜茎叶上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放线菌FTY2进行分子鉴定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FTY2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放线菌,其发酵液对小麦雪腐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淡色生赤壳菌、腐皮镰刀菌、尖孢炭疽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等6株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5.90mL/L、9.48mL/L、11.56mL/L、227.19mL/L、12.35mL/L和61.87mL/L;在121℃下处理30min后,对尖孢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开始大幅下降,抑制率从93.79%(4℃)降至26.73%(121℃);不同pH处理发酵液的抑菌率基本不变,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8.
小白菜内生菌的分离及菌核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凤  周天  王颖  韩寒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76-2679
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茂名市郊区种植的成熟小白菜植株进行内生茵分离,共得到3株内生细菌、5株内生真菌、2株内生放线茵.细菌分属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黄色杆菌属,真菌主要为曲霉属、毛霉属,放线菌分属链霉菌属和诺卡茵属.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2株内生放线茵及1株内生细菌对植物茵核病菌有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红树植物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11株分属于1目3科7属,其余不产孢的20株暂归属于无孢菌群,还有1株属于担子菌纲.采用滤纸片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白骨壤内生真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有6株、占18.75%,对茄科雷尔氏菌有抑制活性的有4株、占12.50%.并首次发现白骨壤内生真菌BZ-21(青霉属)和BG-14(地霉属)发酵液的提取物对茄科雷尔氏菌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对三江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三江平原3个主栽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18、垦鉴稻6)对生长季节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规律、源/汇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的CO2、CH4和N2O平均通量范围分别为405.5 ~ 647.2、9.6 ~20.5 mg·m-2·h-1、4.1 ~6.3 μg...  相似文献   

12.
优质白糯玉米柳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糯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以自选系Lx618—1为母本,Lj2000—2—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白糯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综合抗性较好等优点,一般鲜果穗产量13500.0kg/ha,果穗品质达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级标准,适宜在广西鲜食糯玉米生产区种植。2009年5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小麦TaGA20ox2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克隆小麦中的GA20-氧化酶基因并进行遗传定位,为深入研究小麦中的GA20-氧化酶基因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同时为改良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结合BAC文库筛选的方法克隆基因,利用中国春缺失体以及国际作图群体对该基因进行遗传定位。【结果】从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分离得到TaGA20ox2的gDNA与cDNA序列,利用中国春缺失体材料将TaGA20ox2定位于3A、3B、3D染色体上,序列分析表明分别位于3A、3B、3D染色体上的TaGA20ox2-A1、TaGA20ox2-B1和TaGA20ox2-D1与水稻GA20ox2为直向同源基因,具有GA20ox2家族保守结构域;利用国际作图群体W7984×Opata85将位于3D上的基因TaGA20ox2-3定位于xfba330与xgwm664标记之间。【结论】分离获得小麦中分布于第三同源群的GA20ox2;分子标记结果结合QTL作图信息可以初步推测TaGA20ox2-3在小麦中可能是控制株高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枝孢样枝孢霉野生株Z20与突变株Zt在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上的差异,将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于PD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7 d,每天观察菌落形态及长势。将菌株Z20和Zt在沙氏液基上培养4 d后用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的菌丝体多糖含量。运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定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对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菌株Zt的生长速率高于Z20,菌落颜色较浅,孢子数量减少。在透射电镜下,野生株Z20的菌丝壁厚度和菌丝宽度显著大于突变株Zt,且菌丝的含糖量也显著高于突变株Zt。药敏试验中,除灰黄霉素外,枝孢样枝孢霉Zt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Z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分析22份新疆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在不同试验点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划分参试材料,为新疆红花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在新疆乌鲁木齐县、奇台县进行试验,记载红花生长发育时期,初花期利用LA-S(万深)植物叶片分析系统,测定参试材料的叶面积、叶色,利用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 ChlorophyⅡ Meter、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及光合指标,在成熟后测定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划分参试材料。【结果】 不同试验点材料生育表现差异较大,奇台试验点生育期明显增长,全生育期平均132 d,乌鲁木齐试验点全生育期平均94 d;同一材料在不同试验点花色表现一致,叶型差异较大,奇台试验点材料平均周长大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平均长/宽小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叶片颜色较深;材料单株产量试验点间差异不显著,但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他主要性状试验点间、品种间、试验点×品种互作差异显著。初花期材料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奇台试验点均高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初花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率奇台试验点明显高于乌鲁木齐试验点,而乌鲁木齐试验点的叶片蒸腾速率明显高于奇台试验点,不同类型材料之间白色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红色花,白色花材料气孔导度在0.013~0.033,红色花材料在0.114~0.196,红色花的叶片气孔导度是白色花的5~8倍。20B040、20B050、20B051叶片光合水分利用率在奇台试验点分别为50.64、58.34、67.67,且均属于白色花类型,而红色花类型在2个试验点均较低,其中乌鲁木齐试验点为0.67~2.37,奇台试验点为2.03~4.71。参试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其中第3大类材料,20B050、20H006、20B007、20H046、20B040,红色花2份,白色花3份,综合性状、生态适应性较好;第4大类20H009、20B051、20B025、20B001、20B008、20B062,其中红色花1份,白色花5份,综合性状较好。【结论】 新疆油药兼用红花资源适宜在海拔600~1 600 m区域种植,生育期在130 d左右,植株高度在77.33~116.67 cm,初花期叶片颜色较深。红色花20H009、白色花20B051、20B025、20B001、20B008、20B062光合特性因子得分最高,且综合性状较好,可以作为优良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The Citrus tristeza virus(CTV) uses 3 silencing suppressor genes, p20, p23 and p25, to resist the attacks from its Citrus hosts. Inactivating these genes is therefore obviously a potential defensive op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urrent control strategies including aphid management and the use of mild strain cross protection. In this study, we cloned partial DNA fragments from the three genes, and used them to construct vectors for expressing hairpin RNAs(hp RNAs).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hp RNAs, the constructs were introduced in a loop structure. Following transformation of sour orange(Citrus aurantium) with these constructs, 8 p20 hp RNA(hp20) and 1 p25 hp RNA(hp25) expressing lines were obtained. The 7 hp20 transgenic lines were further characterized. Their reactions to CTV were tested following inoculation with CT14 A and/or TR-L514, both of which are severe strains. Results showed that 3 lines(hp20-5, hp20-6 and hp20-8)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to TR-L514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for no detectable viral load was found in their leaves by PCR. However, they exhibited only partial suppression of TR-L514 under screen house conditions since the virus was detected in their leaves, though 2 months later compared to non-transgenic controls. Further tests showed that hp20-5 was tolerant also to CT14 A under screen house conditions. The growth of hp20-5 was much better than others including the controls that were concurrently challenged with CT14 A.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ressing p20 hp RNA was sufficient to c onfer sour orange with CTV resistance/tolerance.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白猪SⅡ系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估计了中国大白猪SⅡ系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窝均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6、0.10、0.07和0.15.20日龄窝重(LW20)的母体效应为0.20,而其他性状的母体效应均较低.各性状TNB/ANB、TNB/LWB、TNB/LW20、ANB/LWB、ANB/LW20、LWB/LW20 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94、0.81、0.74、0.88、0.71和0.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