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海涛 《农业工程》2019,9(11):24-27
该文对稻油轮作模式下水稻、油菜秸秆还田环节不同机具作业的秸秆还田效果和机具作业油耗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作业油耗之间的关系,为稻油轮作选择还田效果好、节能环保的作业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苏稻油轮作区稻茬油菜播种作业过程中遇到的田间秸秆量大、土壤含水率高、传统油菜播种机无法在播期完成播种作业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带状旋耕、洁区播种、开沟联合作业功能的油菜机具设计,以解决极端条件下油菜播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育插秧、田间管理、收获和烘干等环节介绍重庆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模式和配套机具;从品种选育、播种、收获和烘干等环节介绍重庆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模式和配套机具,并探索重庆稻油轮作的融合机制,对重庆稻油轮作模式的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东北一熟区、水旱轮作稻区、双季稻区三大稻区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配套机具的研究进展,从水稻收获、耕整地两个作业环节指出各区域实施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待解决问题。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配套机具已经基本满足农艺要求;东北一熟区的秸秆直接还田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秸秆韧性强、秸秆量大,造成秸秆粉碎抛撒不均匀问题,导致后期整地困难及春季泡田搅浆后秸秆漂浮严重问题,仍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南方双季稻及西南稻区由于地势限制导致的机收水平低问题,也同样限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配套机具发展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研究解决稻田秸秆还田关键机具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播种作业常因前茬稻收后秸秆量大,机具一次进地难以完成播种作业所有工序,且土壤含水率较高时易打滑沉陷,而联合收获机专用收获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联合收获机为动力平台配置油菜播种机组合式方案,设计了一种履带式联合收获机为动力平台的油菜直播机,该机通过前置收获平台收集浮草残茬,后置耕播系统实现旋耕播种,能用于稻收后未处理地表直接进行油菜播种作业,一次进地能完成秸秆还田、种床旋耕、作畦开沟与播种覆土等工序。设计了导轨式悬挂升降系统,基于ANSYS Workbench、Matlab优化工具箱开展了静力学分析,校核了悬挂升降系统强度并优化了链传动参数,确定了整机各部分结构与参数。通过对整机纵向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其纵向稳定性储备利用系数为0.198,符合履带式机组质量配置要求。以耕深稳定性系数、碎土率、旋耕层深度合格率以及机具通过性与工作稳定性为指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工作参数设置为作业速度0.6m/s、发动机转速2000r/min、导草装置风机转速3500r/min时,在留茬与土壤含水率较高工况下作业机具通过性和工作稳定性较好,耕深稳定性系数和旋耕层深度合格率均达90%以上,碎土率达83.7%,可满足稻油轮作区水稻收获后地表直接开展油菜播种作业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前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量留田,当接茬进行油菜精量联合直播作业时,浮秸易缠绕直播机触土部件,造成机具堵塞、种子落在秸秆上难以出苗等问题。为此,结合油菜覆草种植农艺措施,提出适于油菜直播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机械化作业方案,设计了一种与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配套的覆秸装置。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覆秸装置关键环节工作部件的结构参数、安装位置与安装角及工作转速范围。控制秸秆喂入量分别为0.9、1.1、1.3kg/s,进行性能测试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确定的各部件工作转速的适宜性和秸秆输送顺畅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播种覆秸作业机组配套69.9kW拖拉机、前进速度0.7m/s、捡拾装置滚筒转速80r/min、集秸装置螺旋输送器转速270r/min和链式提升装置转速270r/min时,机具作业顺畅,秸秆捡拾率达到90%以上。控制均匀铺放装置转速分别为210、240、270、300、330r/min,当转速为300r/min时,秸秆覆盖均匀率最高,超过92%。田间试验表明,覆秸直播机秸秆通过性能良好,各环节工作部件作业稳定,各项设计指标均满足技术标准要求,设计的覆秸装置与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集成,一次作业可完成水稻浮秸的捡拾、堆集、输送、覆盖以及旋耕整地、开畦沟、施肥、油菜播种等工序,适宜在水稻机收后秸秆未作任何处理的稻茬田作业。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每年水稻收获后,遗留下2 000多万t的稻秸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及后续小麦机械化种植,是农机及农业部门所面临的新问题。水稻秸秆粉碎埋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是指应用相关机械在水稻收割后对稻秸秆进行处理,而后用复式作业机具进行小麦机械化种植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能完成水稻秸秆粉碎、埋茬,一次性完成小麦整地、施肥、播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四川省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传统育苗移栽方式劳动用工多且生产效率低、水稻高产品种收获期越来越晚、油菜秋播季节雨水偏多等现实产业难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归纳总结了几种稻茬田直播油菜轻简化播种方式及技术要点,以期为直播油菜播种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100~200 kW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复式作业旋耕机的应用需求,开发适应稻、麦、玉米、油菜4种作物秸秆还田需要的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旋耕机具,力求机具在不同秸秆的还田适应性方面、深旋耕刀具设计方面、复式作业的时空错落有序分布方面形成突破,解决我国适应秸秆全量还田的大功率、高效旋耕作业机械方面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稻秸秆还田作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稻秸秆全量还田的自由振动深松开沟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解决我国浅旋耕埋茬全量还田带来的土壤秸秆比太高影响下熟作物生长问题。创新和发展我国局部耕作秸秆露地越冬工艺,解决了一般机具作业效率低、播种离散度大、深施肥易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稻秸秆还田作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稻秸秆全量还田的自由振动深松开沟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解决我国浅旋耕埋茬全量还田带来的土壤秸秆比太高影响下热作物生长问题。创新和发展我国局部耕作秸秆露地越冬工艺,解决了一般机具作业效率低、播种离散度大、深施肥易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受品种、气温、产量、种植习惯等客观因素影响,以盘锦市为代表的北方单季稻稻区水稻秸秆还田相较于南方稻区更为困难。结合秸秆全面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形势要求,开展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模式应用研究,提出3种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技术模式,分析各模式的技术内容,并试验验证该模式的优缺点,供水稻产区秸秆还田作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双轴旋耕灭茬施肥播种集成技术,包括在现有(水稻)秸秆还田、播种(麦)、施肥、深松、镇压等机具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集成、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形成复式作业技术。提高了机具作业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还解决了稻秸秆就地还田难及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的问题,为大面积以草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创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4.
东北稻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机具作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产增效的重要方式。东北稻区存在秸秆量大、收获时秸秆含水率低、切碎抛撒难等问题,既影响秸秆还田质量,又进一步影响后期耕整地和插秧作业质量,亟需研究适用于东北稻区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改善秸秆还田和耕整地作业质量,支撑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本研究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试验,共设4种模式,即:对照CK(秸秆不还田,秋翻+春搅浆)、还田处理1(秸秆还田,秋翻+春搅浆)、还田处理2(秸秆还田,秋翻、秋旋+春平地)、还田处理3(秸秆还田,秋旋埋+春平地)。试验选取不同模式各作业环节的配套机具,并监测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和耕整地机具作业效果。2年的试验检测表明,3种秸秆还田模式均能实现秸秆全量还田,并满足水稻插秧前的地表作业要求,能够保证正常的插秧作业和水稻返青。其中,还田处理3的综合还田效果相对最优,能实现较好的地表平整度、泥浆度和植被覆盖率;还田处理2与还田处理1相比,增加秋季旋耕作业,春季改用无动力平地作业,2年的数据尚未显示能显著改善插秧前地表状况。  相似文献   

15.
稻麦轮作区稻秸秆数量多,若全部埋入土壤或全部覆盖地表会影响小麦播种作业质量。为此,综合秸秆的还田效应和覆盖效应,研制了一种全量碎秸覆埋还田施肥播种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除茬混土、智能施肥播种及覆秸镇压等复式作业,且具有种肥余量监测、施肥播种异常报警功能,使整个施肥播种过程在智能调控监测系统下有序顺畅作业。进行机具的田间作业性能试验,选取秸秆粉碎长度、秸秆粉碎合格率、覆盖率、施肥和播种质量等关键参数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机具作业顺畅,作业质量高,各项作业指标均符合稻麦轮作区小麦种植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重点是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及稻草还田机具等技术的推广。 二、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技术 三、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行走式灌溉系列技术与复式作业机具、机械坐水播种技术。 四、秸秆还田机械化及综合利用技术 包括: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秸秆收获、打捆、青贮配套机械化技术等。 五、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技术 六、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1 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现状 南通市通州区三麦种植面积21.95khm^2,水稻种植面积31.18khm^2,全区三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为65%,即还田面积应达14.27khm^2;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为30%,即还田面积应达9.35khm^2。全区稻、麦、油菜秸秆年生产总量为56万吨,机械化全量还田20万吨,多途径利用22.6万吨,其余13.6万吨由农户白行收贮,用于堆肥或作生活燃料等利用。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出路。目前,夏熟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工艺已经成熟可靠,且能被广大农户所接受;秋熟稻秸秆因草量大、韧性强、腐解难,实施机械化全量还田的难度大,农户不愿接受。现结合泰州市姜堰区近几年来稻秸秆还田的实践,就稻秸秆机械全量还田的机具选择、工艺路线、技术要领进行归纳性总结,提出稻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的推广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秸秆覆盖还田和玉米免少耕播种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东北黑土区目前主要的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重点对比分析了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种床整备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及配套装备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围绕种床整备、高速精量排种、智能电驱排种、播深智能控制、垄作免少耕播种、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常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亿多亩,秸秆能源储量丰富,年总量达到4182.76万吨, 2014年以来,安徽省实行了最严格的秸秆禁烧措施,大力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和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形成了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其它多种方式为辅的综合利用方式,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体系和有效工作机制亦已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