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段桂春  赵勇 《湖南农机》2012,(9):226-227
粮食安全是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稳定的基础,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的总产量,文章从冬小麦的播前准备、冬前管理、春季管理、中后期管理4个方面,介绍了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冬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冬小麦播前准备、冬前管理、春季管理、中后期管理4个方面,介绍了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冬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杰 《农业工程》2019,(6):69-69
5月21—22日,河北省在隆尧县召开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发展会议。据悉,2019年河北省冬小麦面积230.7万hm^2,其中强筋小麦面积24万hm^2以上。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隆尧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田和今麦郎集团面品加工生产线。种子企业与粮食生产和加工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洽谈,并现场签约了合作项目。河北是全国小麦主产省之一,是强筋、中强筋小麦的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4.
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增温、节水、保墒,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小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是获得早熟、高产、优质产品增产的实用技术,是实现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高产灌溉需要有良好的水资源条件,而采用适宜的灌溉制度则是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缺水的现状下,要解决好缺水和小麦增产的矛盾,唯一的出路是搞好节水灌溉。以“高产、优质、高效”和“节水节能”为目标,研究不同水文年份各典型灌溉制度下小麦株体各部分干物质的积累过程、产量结构的构成规律和分阶段耗水规律,总结出不同缺水条件下适宜的节水灌溉制度及相应的水生产国教,为不同水资源条件的地区提供省水增收的可靠参考依据,不论是对于缓解水的供需矛盾还是提高小麦收成方面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是国家小麦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干旱地区之一,小麦作为河北的主导粮食作物,耗水量比较大。由于小麦节水设施不健全和灌溉不合理,加剧了河北的农业用水的紧张状况。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河北省各地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些小麦节水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冬小麦生产中的问题,试验分析了小麦晚播情况下的节水高产栽培模式及其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当晚播并加强田间管理和肥水管理,仍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地区作为我国耕地面积最大农业区,小麦种植产量居其种植作物首位,是我国主要小麦产地,如今却因为干旱缺水而制约了小麦生产与发展。面对日益减少的水资源,如何在节水的同时实现小麦高产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热点话题。该文对于黄淮海地区优质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浅显探究。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过程、技术特点分析、关键栽培措施三方面,对榆次区小麦垄作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小麦节水高效立体栽培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机械覆膜穴播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增产节能效果显著的农业工程技术,是我国小麦实现高产高效的一项技术措施,也是农业部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它主要是采用机械方式,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按照农艺要求的位置(行距、穴距、深度)插入土壤中,并将地膜覆盖在地表上,从而达到增产、增效和抗旱节水的目的。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播种的冬小麦,一茬亩增产100千克,增收100多元,节水100立方米【b。一、配套机械与该技术相配套的地膜覆盖播种机械,目前正在研究推广,如河北省邯郸市农机研究所研制生产的与8.8~11千瓦拖拉机配套的…  相似文献   

11.
武兰春  王玉敬 《节水灌溉》2002,(5):15-17,19
0 引言 河北省水资源十分紧缺,缺水已严重影响工农业的发展,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农业节水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在冬小麦灌区大力推广了以喷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新发展喷灌面积36.67万hm2,这对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喷灌灌溉制度和水肥配合技术,在灌溉和施肥方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喷灌在一些地方有减产的现象,影响了喷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本文根据1997~2000年冬小麦喷灌节水高产优化技术田间试验研究的成果,论述喷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灌溉制度及水肥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华北小麦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观摩会"在河北石家庄市召开。据了解,针对华北麦区生产上对"精准、高效、优化、增值"绿色发展技术的需求,项目组通过集成节水广适高产品种筛选、规范化播种、"三化"精准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与增值型肥料、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与智能植保、抗逆增产生物调控、面制品加工适宜性评价和籽粒收获无损在线检测等8项先进技术,建立起了面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喷灌节水高产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2000年在河北省丰润县冬小麦喷灌试验结果,提出了在喷灌条件下冬小麦需水量及需水规律和河北省主要冬小麦区的节水型灌溉制度,并提出了在喷灌条件下以肥激水的新概念,保证了冬小麦既节水又高产。这一成果在河北省一定面积上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节水灌溉的作物需水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和水稻需水量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节水灌溉模式对作物需水量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与浅水灌溉模式相比 ,控制灌溉模式的水稻需水量减少 3 4.6% ,覆膜旱作节水模式的水稻需水量减少 3 9.94%。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后 ,冬小麦需水量减少 1 0 %左右 ,夏玉米需水量减少1 3 % ,棉花需水量减少 3 0 %。因此 ,对大田农作物进行高效节水灌溉 ,能在获得高产 (增产 )的前提下 ,较大幅度地减少作物的蒸发蒸腾量 ,其中无效蒸腾量的减少成为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 1 997~ 2 0 0 0年在河北省丰润县冬小麦喷灌试验结果 ,提出了在喷灌条件下冬小麦需水量及需水规律和河北省主要冬小麦区的节水型灌溉制度 ,并提出了在喷灌条件下以肥激水的新概念 ,保证了冬小麦既节水又高产。这一成果在河北省一定面积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是塔城市要粮食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近5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6%左右,为加快塔城市小麦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节本发展,推广新型小麦种植技术十分迫切。"窄行匀播"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发展速度较快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改变以往小麦种植使用的15cm行距的模式,推广示范7.5cm行距的46/48行"窄行匀播"播种机,通过改变小麦植株分布的均匀性,合理地利用土地、光热、水肥资源,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提高土  相似文献   

17.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在粮食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就必须重视高产小麦的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运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研究基地(曲周)开始进行双季玉米试验,即探索"春玉米—夏玉米"对传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替代。这个试验着眼于气候与资源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未来我国华北地区种植结构的改进和调整,探索建立既能提高产量还能节水、节肥、休耕的生态保育型农业。试验表明,在华北平原推广"双季玉米"可节水30%~50%,可产生4个月的休耕期,可下调钾肥K2O用量50kg/hm2,可增产20%~30%。现将中国农业大学双季玉米试验示范项目团队发表在《农民日报》(2015年7月23日第5版面)的"华北平原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技术规程"予以转载。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示范推广情况呼图壁县近三年冬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主要由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集中连片种植,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新品种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每年良种覆盖达100%,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达90%以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应用达100%,全程机械化应用水平达到了100%,单产水平逐年提高。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22号、石冬8号。主要推  相似文献   

20.
开展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监测预报研究对于指导农户调优栽培、企业分类收储、期货小麦价格、进口政策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冬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多层线性预测模型,并实现了2019年冬小麦蛋白质含量预报。为了解决预测模型在年际扩展和空间扩展存在偏差的问题,在蛋白质含量估算模型中考虑了气象因素(温度、降水、辐射量)、冬小麦筋型、抽穗—开花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等因素。结果表明,融合3个气象因素的蛋白质含量估算模型建模集精度(R2 = 0.39,RMSE = 1.04%)与验证集精度(R2 = 0.43、RMSE = 0.94%)均高于融合2个气象因子的估算模型和单个气象因子的估算模型。将蛋白质含量估算模型应用冬小麦主产区的蛋白质含量遥感估算,得到了2019年冬小麦主产区品质预报图,并形成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品质分布专题图。本研究结果可同时为后续小麦种植区划和实现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