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用小型四冲程汽油机排放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68F型汽油机为例,引入排放物单工况分担率的概念,分析讨论了通用小型四冲程汽油机CO、HC、NOx排放物的生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分担率能明确给出各工况的CO、HC、NOx排放值对整机比排放的影响,指出通用小型四冲程汽油机需在控制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汽油机整机与化油器的匹配,各工况点选用合适过量空气系数来优化燃烧过程,能够满足美国和欧洲现行第2阶段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EPAⅢ阶段排放法规对通用小型汽油机的非常规温室气体N2O提出测量要求。为了对这种非常规排放物在通用小型汽油机上的排放机理进行详细的研究,试验以168F汽油机为基础,按照EPAⅢ阶段排放法规测试要求,分别对发动机使用工况以及氧化催化转换装置对N2O排放影响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节气门全开时N2O的排放值随着混合气浓度增大而增大,在通用小型汽油机采用功率混合气浓度时,N2O排放约为31×10-6。与原机相比,加装氧化催化转换装置后,CO降低了88.8%,NO降低了51.2%,N2O降低了76.3%。根据EPAⅢ阶段排放法规,综合比较CO和THC+NOX比排放后,在混合气浓度为0.86,CO比排放为145.4g·(kW·h)-1,THC+NOX的比排放11.6g·(kW·h)-1,此时N2O的比排放为0.21g·(kW·h)-1。  相似文献   

3.
降低通用小型汽油机排放,满足日益加严的排放法规是小型汽油机性能优化的首要任务。本文以168F通用小型汽油机为样机,由原机化油器供油改装为进气道电控喷油,以美国EPA第Ⅲ阶段排放法规为目标,对汽油机进行喷油标定,对试验结果计算分析,提出了通用小型汽油机低排放的理想油气混合比特性,应用它可使整机HC+NOX排放低,整机综合性能优化,形成了168F汽油机喷油的MAP。按EPA试验规范对整机与原机进行试验对比,168F汽油机采用电控喷油后,功率输出较原机提高9.8%,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了8.7%,CO排放下降了62.7%,HC+NOX下降了31.6%,排放满足了美国EPA第Ⅲ阶段限值。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结构特点和用途的小型单缸柴油机为样机开展整机排放试验研究,得出同一台柴油机用不同的试验循环得出的柴油机整机排放值差异较大。同一台柴油机用含有25%负荷的五工况、六工况试验循环得出的整机CO、HC排放结果比无25%负荷的八工况试验循环得出的整机CO、HC排放结果分别高出约49%和40%;用八工况试验循环得出的移动用途柴油机NOX排放值较高,降低全负荷工况NOX排放值是排放达标的关键;对固定用柴油机需关注控制CO的排放量。小型柴油机应根据实际用途不同,按其排放特性优化燃烧参数,并对技术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针对配用电控单体泵的某增压柴油机,为合理匹配喷油提前角及柴油机性能,采用八工况法研究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排放与油耗的影响,确定了各工况最佳喷油提前角。结果表明:随喷油提前角的推迟,NOX排放降低,排气温度、排气背压与油耗率升高,烟度、HC与CO排放的变化比较复杂,功率变化较小;八工况最佳喷油提前角分别为-4°CA、-1°CA、-6°CA、0°CA、-10°CA、-9°CA、-8°CA与0°CA,NOX+HC排放降低了32%,CO与PM排放变化较小,但油耗率增加了4.56%。  相似文献   

6.
影响四冲程小型通用汽油机排放因素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小型通用汽油机工业的发展状况,以美国和欧盟的小型通用汽油机第二阶段排放法规为依据,对188F小型通用汽油机进行试验研究;从生产控制出发,用五气分析仪检测汽油机尾气排放物的浓度,给出测量值与整机排放值的关系.试验给出了小型通用汽油机达到美国和欧盟第二阶段排放限值和能优化汽油机综合性能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同时降低车用汽油机NOx,CO,HC三种有害排放物的一套技术方案。其中NOx排放通过排气再循环降低,开发出了具有较优排气再循环率特性的排气压力控制点EGR系统,并阐明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由于采用EGR系统而产生的整机小负荷油耗恶化状况可通过适当提前点火加以弥补;CO排放通过严格控制空燃比加以限制;强制怠速工况HC排放可通过采用强制怠速断油装置消除。给出了相应的整机排放控制和优化试验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案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LPG/汽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电控喷射LPG/汽油双燃料系统的组成及控制方法。使用AVL DIGAS 4000型废气分析仅连续测量了废气排放,并与原机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LPG/汽油双燃料系统可以大幅降低CO、HC排放。而稳定工况下,由于双燃料系统可燃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的波动较大,连续测量的双燃料系统CO、HC排放波动大于原机。  相似文献   

9.
混氢对稀燃汽油机怠速性能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一台安装了氢气电控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上,通过调整喷氢脉宽,研究了氢气占进气体积分数为3%时混氢对稀燃汽油机怠速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氢后发动机指示热效率提高;火焰发展期与快速燃烧持续期缩短;过量空气系数为1.3时,平均指示有效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由原机的33.9%降低至混氢后的13.7%;稀燃条件下,进气混氢有利于改善汽油机怠速时的HC、CO与NOx排放.  相似文献   

10.
E10乙醇汽油在通用小型汽油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道路用车辆中使用的通用小型汽油机未做调整的情况下,试验研究了燃用E10乙醇汽油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用小型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后,动力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超过5%;与93#标准汽油相比,中小负荷下乙醇汽油的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加,而大负荷时与汽油基本持平;按照EPA排放法规对其比较排放性,发现乙醇汽油在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CO有所下降,而HC,NOx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1.
对J285T型柴油机试验不同供油提前角和喷射压力,测其HC、CO、NOX的排放量,得出了供油提前角和喷射压力对HC、CO、NOX排放影响规律;找出了J285T型柴油机排放HC、CO、NOX最佳供油提前角和喷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一台安装了氢气电控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上,通过调整喷氢脉宽,研究了氢气占进气体积分数为3%时混氢对稀燃汽油机怠速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氢后发动机指示热效率提高;火焰发展期与快速燃烧持续期缩短;过量空气系数为1.3时,平均指示有效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由原机的33.9%降低至混氢后的13.7%;稀燃条件下,进气混氢有利于改善汽油机怠速时的HC、CO与NOx排  相似文献   

13.
增压中冷柴油机EGR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增压中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点设计了废气再循环装置,试验研究了不同EGR率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NOx微粒、烟度、HC、CO等排放物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压柴油机借助EGR,可大大降低发动机的NOx排放,但随着EGR率的增加,柴油机的微粒、烟度、HC、CO排放也相应增加,同时对柴油机的扭矩和油耗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设计增压柴油机EGR系统时,要综合考虑EGR率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为各个工况确定最佳EGR率,并采用电控系统保证各个工况的最佳EGR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用F-T柴油燃烧过程和排放性能的影响,配制F-T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10F-T、B20F-T、B30F-T),在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逐渐增加。与F-T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掺混比分别为10%、20%、30%时,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分别增加1.9%、5.1%、6.9%,对应的时刻轻微滞后,且放热始点后移,放热率峰值增大。生物柴油掺混比由0增加到30%,燃烧过程滞燃期延长1 ℃A,燃烧始点后移,燃烧持续期略微升高,由35.4 ℃A增加到36.1 ℃A,燃烧重心由4.8 ℃A后移到5.9 ℃A,缸内最大燃烧温度由1 872 K升高到1 951 K。在中高负荷时,碳烟排放随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而明显降低。在F-T柴油中掺混生物柴油可以有效地降低HC和CO排放,HC和CO排放随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大几乎呈线性下降趋势。随着负荷继续增加,混合燃料的HC和CO排放均逐渐下降,在75%负荷时,与燃用F-T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掺混比分别为10%、20%、30%时,CO排放分别降低2.9%、7.8%、12.1%。在不同负荷工况下,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NOX排放均呈上升的趋势,且在高负荷工况下NOX排放上升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在高原地区使用纯柴油和乙醇—生物柴油—柴油(BED)燃料时的常规排放,模拟平原地区大气压力,与单组BED燃料和纯柴油在高原地区的常规排放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增大空气压力,过量空气系数增加。使用纯柴油时,CO和HC在高转速时明显降低,中等转速时升高,而NOx和PM明显降低;使用BED燃料时,CO排放量降低,NOx增多,而PM值大幅度下降。某些工况下,使用BED燃料可以降低HC和PM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6.
相关研究表明,柴油/乙醇组合燃烧使排放的炭烟和NOX减少,CO和HC增多;超声波雾化装置在单缸汽油机上使用时能减少CO和HC的排放。根据这个现状,分析了超声波装置在柴油机进气道上安装使用的可行性,并对装置的尺寸、形状、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简述了对比试验的过程。结果表明:柴油/乙醇组合燃烧能有效地减少原柴油机的NOX和PM的排放;经过超声波雾化的乙醇在原DECC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CO、HC的排放,但对NOX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甲醇柴油与生物柴油常规污染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增压柴油机燃烧甲醇柴油和生物柴油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验发动机,在喷油泵不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直接燃烧甲醇柴油和生物柴油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均不超过10%.燃油甲醇柴油能降低CO和NOX的排放,但会引起HC排放量的上升;燃用生物柴油能降低CO和HC的排放,但会引起NOX排放量的上升.在各种工况下,燃用生物柴油均能大幅度降低柴油机的排气可见污染物,而燃用甲醇柴油在高负荷时会增加可见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提高通用小型汽油机进排气系统的流通系数,可以有效改善汽油机性能,本文以CQ188F汽油机为例,对汽缸盖进、排气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气道稳流试验,对比分析气道优化前后进、排气道流通系数的变化;通过整机性能和排放性能试验,对比分析气道优化前后整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化通用小型汽油机进、排气道设计可有效提高气道流通系数,改善汽油机整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9.
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每个循环的空气进气量基本上都是恒定的,要改变输出功率,只有通过改变喷油量(即改变混合气的浓度)来调节各个工况。因此,柴油机不能像汽油机那样可以改变过量空气系数来改变部分负荷时的排放。柴油机在相同的过量空气系数前提下,要降低废气的排放,只有通过改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和对混合气质量的提高来完成。为此,论述了柴油发动机采用电控技术,特别是电控共轨式喷射技术(即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对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排放和提高有效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发电用沼气/汽油双燃料电控发动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精确地控制沼气与汽油的喷射以控制空燃比,对168F型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基于单片机AT89S52的特性设计了改造后的汽油/沼气双燃料发动机控制单元,并对发动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8F型汽油机改装成的沼气/汽油双燃料发动机在设计的电控单元控制下运行,沼气/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比原机大0.6%,在中等负荷及以上时,其输出功率与转速呈线性变化关系,在全负荷中等转速时其动力性能非常接近于原机;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在大负荷、全负荷时要远远的低于原机,最大可省油近9.4%;而双燃料发动机排气温度有所上升,其排放物CO、NOX和HC都有明显降低的效果,而双燃料模式下的CO排放在6 0%~8 0%负荷时要比纯汽油的低。研究表明:改造后的双燃料发动机具备了足够的承载能力,输出动力稍有下降,但经济性能明显提高,其排放性显著改善,设计的电控单元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与发动机匹配较好,沼气汽油双燃料电控发动机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