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9.051),来自意大利果树研究部的Milena Petriccione等人研究了壳聚糖(1%)处理对荔枝果实贮藏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荔枝是非呼吸跃变型水果,采后寿命短,对褐化、冷害、紫斑病和微生物引起的腐烂敏感。荔枝采后用1%壳聚糖处理,然后在7℃下贮藏21 d,分析其品质及营养特性。研究发现,壳聚糖处理有效控制了果实重量  相似文献   

2.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9.065),来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的Mohamed A.Awad等人研究了外源反式白藜芦醇(1.6×10~(-5)M、1.6×10~(-4)M和1.6×10~(-3)M)和甜菜碱(GB)(10、15、20 m M/L)处理对"El-Bayadi"鲜食葡萄冷藏30 d后放置货架2 d后的果实品质、抗氧化能力、抗氧化物质和酶活性等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反式白藜芦醇尤其是中高浓度的白藜芦醇及高浓度的GB降低了果实贮藏后的腐烂率。与对  相似文献   

3.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2.014),来自江苏大学的Huan Li等人研究了壳聚糖对苹果采后青霉菌引起的果实腐烂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显著降低了苹果采后青霉菌引起的腐烂和棒曲霉素的积累,同时对贮藏15天后的果实品质没有影响。研究人员用2D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壳聚糖处理后果实中的蛋白丰度,质谱分析鉴定到20个丰度发生变化的蛋白。壳聚糖处理后,几个参与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文以''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经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后,定期测定芒果果实腐烂指数,品质指标和果肉抗氧化生理指标,并测定肉桂精油对芒果炭疽菌的离体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0.5%肉桂精油+0.3%壳聚糖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15 d后腐烂指数比对照降低23.73%,肉桂精油对芒果炭疽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3%,复合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TA)的含量,延缓果皮颜色b*值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果实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黄酮的含量,增强果实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说明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芒果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这与其直接的抑菌作用和提高芒果抗氧化能力进而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密切相关。结论:适宜浓度的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处理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应用于芒果采后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5.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10.017),来自印度比哈尔农业大学的Pushpa Kumari等人研究了采后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荔枝是亚热带水果,极易腐烂,采收1~2 d后就会因果皮褐化、果实品质退化而失去商业价值。研究人员分别用水杨酸(0.5 m M和1.0 m M)、壳聚糖(2%)及两种物质同时共同处理生理成熟的荔枝(帕比)果实。处理方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方软溶质水蜜桃‘玉露’的不同成熟度,比较果实单果重、果型、色差、TSS和TA含量、硬度、出汁率、腐烂率和贮藏性等指标发现,七成熟(CK)采收的果实色泽和品质都与成熟(八、九成熟)果实有显著差异,即使在室温下贮藏后,仍不能达到成熟果实品质;但室温下贮藏3 d后腐烂率为30.4%,6 d后腐烂率为41.9%,仍具有部分商品性。而成熟(八、九成熟)的果实,采收时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室温贮藏后,经过后熟,色泽与留树完熟的果实无显著差异;其中八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 d后,腐烂率达到40.5%,6 d后为50%,而九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 d后腐烂率即达到了68.2%,6 d后不具商品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为‘金艳’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金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1 μL/L 1-MCP熏蒸处理12 h,将果实置于常温(20±1℃)贮藏,不做处理为对照组,比较分析1-MCP处理对‘金艳’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含量的降低,延缓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同时1-MCP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H2O2含量的上升,保持了较高的总酚含量从而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在金艳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间,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果实后熟软化,同时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维持较高果实品质,从而达到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桂柚1号与沙田柚常温贮藏条件下的耐贮性,2016~2019年在桂林开展了套袋处理和套袋+浸药处理果实常温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常温套袋贮藏159d、181d,桂柚1号腐烂率为9.24%和17.95%,与沙田柚的2.0%和6.0%无显著差异;用12 mg/L,80% 2,4-D可湿性粉剂+25%眯鲜胺乳油600倍液浸果1min后晾干套袋常温贮藏144d和133d,桂柚1号腐烂率为1.46%和17.91%,与沙田柚的5.13%和38.31%也无显著差异;浸药+套袋处理桂柚1号在贮藏63d内极显著降低了腐烂率,在贮藏90d内极显著延缓了腐烂率的升高;腐烂率是否随贮藏期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上升缺乏规律性;贮藏期间桂柚1号的TSS与总糖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高于沙田柚,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低于沙田柚,降糖、降酸比沙田柚慢,果实品质总体优于沙田柚,其耐贮藏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6.011),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Pornchan Jongsri等人研究了壳聚糖和亚精胺涂层对采后Nam Dok Mai杧果炭疽病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杧果采后涂上混有亚精胺(SPD)的壳聚糖(CTS)涂层,在(25±2)℃环境下贮藏9天,并与CTS和SPD分别处理进行了比较。果实接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后,研究人员研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缓解销售压力。12月至翌年1月,在广西桂林采摘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进行0.4%苯乙醇、5 mg/L油菜素内酯和45℃热水处理后进行常温贮藏试验观察,以常用化学保鲜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1.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和腐烂率逐渐上升,果皮的色泽、亮度、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波动变化,可滴定酸和Vc含量显著下降。2.45℃热水处理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延缓沙糖橘果实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下降速度,用于沙糖橘采后保鲜。热处理可显著提高贮藏后期沃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失重;提高W.默科特果实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对果皮色泽影响不显著;虽不能显著降低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采后腐烂率,但可以和化学药剂混合使用降低化学药剂使用浓度。3.苯乙醇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和热处理和油菜素内酯相比作用效果最显著,可提高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可滴定酸、VC以及色泽影响不显著,可用于沙糖橘采后保鲜。4.5 mg/L油菜素内酯处理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对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探索自修复多层液膜处理采前涂膜处理对采后桂热82号芒果果实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芒果采后的贮藏保鲜提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以桂热82号为材料,于采前30 d对芒果果实进行以下处理,1% 壳聚糖浸涂(CTS)、自修复多层液膜浸涂(SMCM),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探讨这两种保鲜方式对芒果采后果实品质及保鲜的效应。结果说明,SMCM处理对芒果的果实品质和采后保鲜效应更好。SMCM处理可以抑制芒果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延缓芒果硬度、可滴定酸(TA)、可溶性糖(SSC)及VC含量的下降,更好的维持了芒果的果实品质,除此以外,其还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上升,降低了膜脂系统的伤害,提高了芒果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了芒果的抗氧化能力,对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因此,SMCM采前处理能较好的保持采后芒果果实的品质,减少膜脂系统损害、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提高了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可用于芒果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2.
正据《核农学报》2016年第10期《NO处理对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和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作者耿红兰等)报道,为探讨NO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保鲜中的作用机制,以红艳草莓为材料,定期测定草莓果实室温下的品质、抗氧化物质含量、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和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结果显示,NO熏蒸处理能有效抑制草莓果实采后腐烂,其最优浓度为20μL/L。NO处理可显著抑制草莓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浓度1-MCP(0、0.5、1.0和1.5μL/L)处理12h对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的‘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贮藏期间测定了果皮色差a*、b*、L*值和色调角h值,果实失重率,果实乙烯释放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的抑制贮藏过程中番石榴果实的失重率、推迟果实乙烯的释放高峰、延缓果实的黄化进程;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四季桃’番石榴果实的保鲜效果不同,其中1.0μL/L 1-MCP处理12 h的保鲜效果最好,在(25±2)℃下贮藏时,‘四季桃’果实未出现明显的乙烯释放高峰。因此认为,浓度为1.0μL/L的1-MCP处理12 h可以作为‘四季桃’番石榴果实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保持其果实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的最适宜的浓度条件。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普通冰糖橙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普通冰糖橙果实采后的科学处理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普通冰糖橙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BC蜡液(BC)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TD)处理,常温贮藏。对处理后的果实在不同时间节点检测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同时对皱缩度、风味和总体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并且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常温贮藏中后期,BC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实亮度;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固酸比差异不显著;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的果实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综合结果可知,BC蜡液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对减少普通冰糖橙果实腐烂率和保持果实新鲜度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水晶葡萄为试材,研究1-MCP结合SO2缓释保鲜剂CT-2自发气调包装低温贮藏对水晶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MCP结合低剂量(1袋 / kg)CT-2处理对水晶葡萄的保鲜效果优于单独使用1-MCP处理能显著延缓水晶葡萄落粒和腐烂,贮藏60天时落粒率仅为5.6%,好果率高达65.0%,长期贮藏期间抑制水晶葡萄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维持较低的TSS、pH,延缓果实硬度、黏着性、凝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的降低。由于高浓度SO2破坏果实细胞壁,1-MCP结合2袋CT-2 / kg 处理组反而会增加其果粒脱落和腐烂。综上所述,1-MCP结合1袋 / kg CT-2低温贮藏能有效延长水晶葡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沙糖橘果实在打蜡后的品质变化,在桂林荔浦市选取3家规模较大的采后处理厂进行采样,进行损伤率调查和贮藏过程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带叶打蜡对果实的机械损伤较大,损伤率达10.8%-26.4%;果实的失重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也在不断上升,第7 d失重率为2.07%-5.34%,第16 d为5.13%-10.41%,且经打蜡果实的失重低于只清洗未打蜡的果实;果实亮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波动下降,经打蜡果实的亮度高于只清洗未打蜡的果实,在贮藏第16 d,经打蜡果实的亮度为58.77-60.77,只清洗未打蜡果实的亮度是56.77;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在贮藏过程略有上升,在贮藏第31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3%-17.1%,还原糖含量为41.18-57.71 g/L;可滴定酸和Vc含量在贮藏过程中波动下降,其中可滴定酸在贮藏31 d后下降0.04%-0.09%,VC含量下降1.57-9.42 mg/100ml。感官评价分析认为在处理后第31 d,经打蜡的果实有轻微异味,商品满意度为一般或一般稍差。综合损伤率、失重率和感官评价分析认为,经打蜡的沙糖橘果实销售期应控制在15 d以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确定瓯柑合适的采摘期,为瓯柑的采收、贮藏和销售提供参考。设置了三个采收期,测定了不同采收期的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失重率、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指标。结果表明,采收期Ⅰ的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较低,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酸含量高;采收期Ⅲ的果实品质较好,但在贮藏中果实腐烂率高,果实容易失水干枯;采收期Ⅱ的果实,贮藏结束后果实腐烂率低,无干枯果,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高,总酸含量低,果实外观品质和口感好,并在常温贮藏中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耐贮性以及商品价值,因此认为采收期2(11月下旬)为瓯柑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大鸡心”黄皮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涂膜(1.5 %壳聚糖)、包装(0.02 mm PE保鲜袋)以及涂膜与包装复合处理(1.5 %壳聚糖 0.02 mm PE保鲜袋)对采后黄皮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5 %壳聚糖涂膜、PE保鲜袋包装、涂膜与包装复合处理能够减慢果实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的上升,延缓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的降解,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推迟果实的成熟衰老过程。综合来看,1.5 %壳聚糖处理对黄皮品质的保鲜效果最好,PE保鲜袋包装处理次之,1.5 %壳聚糖 PE保鲜袋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10.036),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植物科学系的SinathChea等人研究了采前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对冷藏期间“Bluecrop”(蓝丰)高丛蓝莓果实采后腐烂的缓解效应。用20mMBABA处理果实,并在处理后7天当果皮变成深紫色时采收,将采后果实在2℃下贮藏在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蛤壳中20天。  相似文献   

20.
正据《中国果树》2017年第3期《不同气调贮藏方式对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影响》(作者赵杰等)报道,以"赤月"水蜜桃为试材,研究机械气调(3%O_2+5%CO_2)、自发气调(PVC袋+吸氧剂)对果实呼吸强度、果实品质及腐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气调贮藏处理能有效地控制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