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粗榧树皮和叶片中内生菌的群落组成与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粗榧树皮和叶片中内生菌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粗榧树皮中细菌的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169、170、3.58,均低于叶片,而真菌的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281、283、4.19,均高于叶片,说明粗榧树皮的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比叶片低,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高于叶片。粗榧树皮和叶片中内生细菌在门水平上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树皮和叶片中优势菌门;真菌门水平上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树皮和叶片中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内生细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均为树皮和叶片中的优势菌属;内生真菌主要有杯梗孢属(Cyphellophora)、帚枝霉属(Sarocladium)、德福里斯孢属(Devriesia)、Musicillium、Chaetothyriales_unclassified、Mycosphaerellaceae_unclassified、Sordariomycetes_unclassified、赤霉菌属(Gibberella)、Incertae_sedis_unclassified、链格孢属(Alternaria)、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Hannaella等,其中杯梗孢属(Cyphellophora)为粗榧树皮中的优势菌属,Mycosphaerellaceae_unclassified为粗榧叶片中的优势菌属。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对海南粗榧内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多地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多地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分离法分离土壤细菌,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去除冗余,对细菌进行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种属,研究其亲缘关系及多样性。【结果】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序列测定,38株细菌菌株归属于四个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2个科,13个属,包含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1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10株,节杆菌属(Arthrobacter)3株、类香味菌属(Myroides)3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1株、新鞘氨醇菌属(Novosphingobium)1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2株、诺卡氏菌属(Nocardia)1株、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2株、氨基杆菌属(Aminobacter)1株、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1株、威廉姆斯氏菌属(Williamsia)1株,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1株。【结论】西藏地区土壤中细菌多样性丰富,优势菌为链霉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根据多样性指数分析,同一地区,3000~4000 m海拔的土壤细菌多样性低于4000~5000m海拔地区,3000~4000 m海拔地区土壤细菌分布较均匀。林芝地区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山南地区土壤细菌多样性最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潜在荔枝内生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与内生菌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6 个不同品种荔枝的果肉组织为材料,PCR 扩增 16S rDNA 的 V3~V4 区,利用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果肉组织内生细菌在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结合 Alpha 多样性分析评估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对 6 个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进行扩增,共获得 2 139 086 条序列,其平均长度为 376 bp。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类,其次为放线菌门。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不同品种荔枝内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差异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迪基氏菌属(Dickeya) 在优良品种‘鹅蛋荔’‘糯米糍’和‘观音绿’中显著富集,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变形菌属(Snodgrassella)只在‘鹅蛋荔’中富集。根据菌群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观音绿’‘糯米糍’和‘鹅蛋荔’的相似性更高。Alpha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 种荔枝果肉内生菌群仅在丰度和多样性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首次分析了 6 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并在优良荔枝品种中发现特有的微 生物类群富集现象,可为后续提升荔枝品质、开发利用内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鸡粪好氧堆肥中温期细菌、放线菌的组成及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细菌具有群体数量优势;整体分解有机物的效果也是细菌强于放线菌;经筛选鉴定效应菌株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变形菌属(Prote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螺孢菌属(Spirillospora sp.)、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和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 sp.),其中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和指孢囊菌属对淀粉多糖类有机质具有分解能力,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菌属、葡萄球菌属、螺孢菌属、链霉菌属和指孢囊菌属对蛋白类有机物具有分解作用,芽孢菌属、葡萄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螺孢菌属和指孢囊菌属对脂肪类有机物具有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小年毛竹林毛竹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差异。【方法】采集I度、II度和IV度的大年和小年毛竹林中毛竹的竹鞭、鞭根、根际土壤和林间土壤,提取样本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毛竹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各组样本总共鉴定出31个门、49个纲、108个目、212个科、472个属细菌。从优势菌群及丰度来看,大年竹鞭和鞭根的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纲,优势菌目为根瘤菌目;小年竹鞭和鞭根的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优势菌目为芽孢杆菌目。在门水平上,大年竹鞭样本放线菌门的丰度高于小年竹鞭样本,大年毛竹鞭根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大于小年毛竹鞭根样本,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富度小于小年毛竹鞭根样本。在纲和目水平上,大年竹鞭和鞭根样本与小年样本相比较,主要优势菌群为弗兰克氏菌目和α-变形菌纲下属的根瘤菌目。在科水平上,大年毛竹鞭根样本在黄杆菌科的丰度都大于小年样本。在属水平上,大年毛竹鞭根样本在慢生根瘤菌属的丰度大于小年毛竹鞭根样本,而大年毛竹竹鞭和鞭根样本细菌在伯克氏菌科的丰度都低于小年毛竹竹鞭和鞭根样本。从多样性来看,大小年毛竹根际土壤在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疆盐碱环境中,极端耐盐植物盐穗木的根际土壤及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为利用根际促生细菌制作生物菌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16S rDNA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分析盐穗木根际土壤与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 在门水平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根际盐穗木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门水平下,盐穗木叶片内生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内生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Alpha 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在3 个土壤样品中,YS1的Shannon,Simpson指数最高,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其余2个样品高。【结论】 在3个叶片样品中,YP3的Shannon,Simpson等指数最高,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其余2个样品高。盐穗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叶片内生微生物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体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为利用微生物防治该害虫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结合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刚羽化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体内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分离出11株细菌,经鉴定归类于3个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3个纲(芽孢杆菌纲、放线菌纲和γ-变形菌纲)4个目(芽孢杆菌目、微球菌目、乳酸杆菌目和肠杆菌目)8个科(芽孢杆菌科、微杆菌科、葡萄球菌科、乳酸杆菌科、纤维单胞菌科、微球菌科、肠杆菌科和类芽孢杆菌科)8个属(芽孢杆菌属、微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片球菌属、纤维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6株,为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为优势菌属.[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无外源微生物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蚕沙中养分物质的利用状况,探索蚕沙无害化还田后的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湿热灭菌蚕沙的方式来模拟无害蚕沙还田,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揭示土壤微生物对于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快速响应状况。【结果】湿热灭菌蚕沙还田对土壤细菌结构无显著的影响(P 0. 05),但减少了土壤细菌的种类,其Chao I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 0. 05)。较对照而言,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在湿热灭菌蚕沙还田条件下会显著增加,特别是一些链霉菌属、芽孢杆菌目、梭菌科、毛螺菌科、短波单胞杆菌属、固氮螺旋菌属和假黄单胞菌属的细菌类群。【结论】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湿热灭菌蚕沙还田会快速激活与纤维素代谢相关的细菌类群,并通过增加相对丰度的方式促进土壤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年限桔梗根部内生细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为深入理解植物—微生物互作和挖掘可培养细菌资源,建立功能细菌资源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3年生桔梗根部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3~V4区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QIIME软件统计不同样本的群落丰富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运用R软件计算各样本共有OTU数量,并通过Venn图呈现各样本共有和独有OTU数量.同时,借用热图和LEfSe进行不同样本间的差异显著单元分析,共同阐述不同生长年限桔梗根部内生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生长年限桔梗根部内生细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桔梗根部内生细菌的丰富度及群落多样性持续降低,桔梗根部内生细菌特有的OTU数量持续减少.1~2年生样本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年生桔梗根部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蓝细菌门和栖热链球菌门(Deinococcus-Thermus)为优势菌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在3个样本中最高,分别为76.35%、82.38%和86.46%.1年生桔梗根部内生细菌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2年生和3年生样本(P<0.05),2年生与3年生桔梗样本间差异不显著(P>0.05).芽孢杆菌属(Bacillu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及Dyella的相对丰度在1年生桔梗中最高,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在3年生桔梗样本中最高.[结论]桔梗根部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生长年限桔梗根部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不同,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桔梗内生细菌的特有OTU、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持续降低.生长年限是造成桔梗内生细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的因素之一.芽孢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假单孢菌属及Dyella可作为可培养细菌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古油松根际优势的细菌与真菌群落,为筛选油松根际优势的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西山公园内不同树龄的油松根际土壤样品,利用宏扩增子技术对真菌菌群(ITS)和细菌菌群(16S rRNA)的组成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油松根际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以及绿湾菌门;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以及被孢菌门。古油松与壮龄油松根际共同的优势细菌属:包括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Vicinamibacteraceae属、Dongia属和嗜铜菌属。古油松根际中其他优势菌属分别为科萨克氏菌属、气单胞菌属和Rokubacteriales属;在壮龄油松根际中其他优势菌属分别为克雷伯菌属、贪噬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古油松与壮龄油松共有的根际优势真菌属分别为Lophiostoma属、被孢霉属、镰刀菌属、Solicoccozyma属、Ilyonectria属。古油松根际中其他优势真菌属分别为绒毛菌属、Geopora属、马鞍菌属、Inocybe属和柱孢菌属;在壮龄油松根际中其他优势真菌属分别为蜡质菌属、Tassonia属、周刺座霉属、Plectosphaerella属和块菌属...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雁荡山、白岩山和划岩山3个样地的细叶石仙桃为材料,在分离和培养内生细菌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3种内生细菌,它们来自果胶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泛菌属、科泽氏菌属、藤黄色杆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9个属;栖稻假单胞菌和胶质类芽孢杆菌为雁荡山细叶石仙桃特有,韦氏芽孢杆菌为划岩山细叶石仙桃特有。  相似文献   

12.
茄类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番茄、辣椒和茄子3种茄科果蔬的内生菌,并对青枯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3种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及菌块对峙培养法对已纯化的内生菌进行筛选。根据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等,对筛选出来的内生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归属。[结果]3种植株内生菌分离,共得到53株内生细菌、53株内生真菌、44株内生放线菌。筛选出14株青枯病菌有强拮抗性的内生细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土壤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短小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而且芽孢杆菌属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结论]提供了探索生物防治茄科植物青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茅台酒酒曲微生物的菌群组成结构,为其制曲工艺的稳定及质量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别提取2011—2013年的茅台酒酒曲微生物总基因组 DNA,经 PCR 扩增16S rDNA V4区构建文库并测序,进行茅台酒酒曲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茅台酒酒曲微生物群落构成较稳定,主要分布于γ-变形菌纲(50%以上)和芽孢杆菌纲(30%以上),分属于魏斯氏菌属、片球菌属、明串球菌属、糖多孢菌属、欧文氏菌属、真丝菌属、短状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醋酸杆菌属、糖单孢菌属、盐单胞菌属和德库菌属;各年茅台酒酒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福建特色茶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种类茶叶间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福建特色茶叶大红袍、铁观音、花茶共15组样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种类茶叶中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经过高通量测序以及统计分析,最终共获得11 472个OTU,包括37个门,95个纲,150个目,207个科,277个属。比较3种茶叶,发现大红袍在物种丰度上要高于铁观音与花茶,花茶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大红袍与铁观音,且同为乌龙茶的大红袍与铁观音在细菌群落结构上更为相似。在属水平上,10组大红袍样本中共有的优势属为乳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2组花茶样本中共有的优势属为拟杆菌属,3组铁观音中共有的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与双歧杆菌属。其中,丰度前10的优势属中有5个为乳酸菌。通过共现网络分析,表明乳酸菌与其显著相关的大部分物种呈互利生长的关系。【结论】大红袍与铁观音的优势菌纲为芽孢杆菌纲和放线菌纲,花茶的优势菌纲为梭状芽胞杆菌纲与拟杆菌纲。比较3种茶叶的细菌群落结构,发现茶叶种类可能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乳酸菌在3种茶叶中均为主要优势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间作麦冬对春季茶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茶园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互作机制,为茶园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地梯田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分析茶树单作、茶树—麦冬间作及茶园空地土壤(CK)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丰富度差异。【结果】相对于单作,间作麦冬能显著提高茶园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下同),以及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而pH无明显变化。相对于单作和CK,间作麦冬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明显影响,但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土壤速效营养、有机质和土壤相关酶呈显著正相关;芽单胞菌门与速效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绿湾菌门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LEfSe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中的根瘤菌目(Rhizobiales)、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罗丹诺杆菌科(Rhodanobacteraceae)、褚氏杆菌属(Chujaibacter)、伯克氏菌科未分类菌属(unidentified_Burkholderiaceae),以及放线菌门中的放线菌门未分类菌纲(unidentified_ Actinobacteria)为间作茶园土壤样本的标志性微生物,且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和单作处理。【结论】茶园间作麦冬可诱导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能富集更多参与土壤营养循环和拮抗病原菌的有益细菌,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茶树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毛竹根部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根部(包括根际、根面及内生细菌)解磷细菌进行了筛选,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79株毛竹根部细菌中筛选出26株解磷细菌,包括14株根际细菌、8株根面细菌、4株内生细菌。其中,芽孢杆菌BK24的解磷活性最高,其解磷活性达到369.06 mg/L。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6株解磷细菌中,13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50.00%),5株属于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19.23%),4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15.38%),4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5.38%)。芽孢杆菌属(Bacillus,38.46%)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9.23%)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盐碱环境中耐盐植物白刺的根际土壤和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方法】运用Novaseq测序平台对白刺根际土壤和叶片进行16SrDNA-V4区和ITS1区测序。经FLASH进行拼接,经过Qiim过滤叶绿体和线粒体序列,得到的序列在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上聚类成为操作分类单元(OTUs)。对序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物种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Alpha多样性。【结果】白刺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真菌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叶片内生细菌优势菌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真菌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刺不同部位的微生物菌群数量和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白刺各样地之间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明显。【结论】白刺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18.
小白菜内生菌的分离及菌核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凤  周天  王颖  韩寒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76-2679
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茂名市郊区种植的成熟小白菜植株进行内生茵分离,共得到3株内生细菌、5株内生真菌、2株内生放线茵.细菌分属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黄色杆菌属,真菌主要为曲霉属、毛霉属,放线菌分属链霉菌属和诺卡茵属.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2株内生放线茵及1株内生细菌对植物茵核病菌有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在犬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对犬盲肠菌群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一岁龄比格犬,体质量10 kg左右,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基础日粮、以生药计1%的黄芪多糖)和高剂量组(基础日粮、以生药计2%的黄芪多糖).第14天,犬处死后取盲肠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分析.【结果】通过样本内多样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发现,添加黄芪多糖可影响犬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增加菌群数量.且黄芪多糖组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数量增加,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数量减少.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与芽孢杆菌纲(Bacilli)数量增加,梭杆菌纲(Fusobacteriia)与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数量减少.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与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数量增加,梭杆菌科(Fusobacteriaceae)数量减少.普氏菌属(Prevotella)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数量增加,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数量减少.【结论】在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可使犬盲肠菌群数量增加,多样性上升,增加有益菌群所占比例,降低条件致病菌比例.  相似文献   

20.
广西柑橘黄龙病植株韧皮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柑橘健康植株和感染黄龙病植株的韧皮部内生细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柑橘植株韧皮部内生细菌与黄龙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基于16S rDNA基因的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的方法。【结果】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方法获得10个属细菌类群,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为无症健株的优势菌群;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考克氏菌属.为黄龙病罹病植株的优势菌群。PCR-RFLP方法得到29种酶切图谱,共鉴定出10属可培养细菌以及11种不可培养细菌。健株与病株中Dyella sp.、Pseudomonas sp.、Serratia sp.和未培养细菌所占比例均大于5%。柑橘健株与病株中细菌的种群密度和菌群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健株和病株韧皮部组织中的内生细菌优势菌群存在明显差异,而伴生细菌的优势菌群与黄龙病菌的相互关系正在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