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中RAPD,RFLP,SSRA,AFLP概念、原理及特点,以及在国内外大豆育种应用中的现状,同时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对大豆育种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加入WTO后,我国大豆育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在普通大豆育种工作中,首先要丰富种质资源,其次要开展扁茎大豆的育种及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等工作,最后强调高蛋白大豆与高油大豆的选育。二、在开展特种大豆育种工作中,注意黑大豆、菜用大豆,小粒大豆等新品种选育,以提高大豆育种的竞争力。三、针对我国育种体制的不足,提出改革方案。走种业机构与育种单位联合开发的道路,并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与出让成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认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使美国大豆育种发生一场革命。育种家们应用生物技术可选取他们所需要的性状和基因,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创造出符合市场和用户需要的专用品种。他们还认为,如果大豆育种能在抗病性、耐除草剂毒害和可用于合成胰岛素等方面有所突破,那么大豆这一作物将身价倍增。 1、专用品种育种到21世纪,育种家应为消费者和加工商设计并生产出符合其最终需要的大豆品种。例如到1995年,先锋种子公司将向市场投放一种饱和脂肪含量为6~7%的大豆品种。当前的大豆品种饱和脂肪含量水平为15%。这种低饱和脂肪的大豆将受到消费者和加工商的青睐。采用生物技术,还可以除去使大豆含有豆腥  相似文献   

4.
植物诱变育种能够创造许多优异变异资源,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可以作为种质材料,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构建的突变体库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可为特定性状的研究提供遗传材料。本文介绍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生长特性、品质和抗性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诱变突变体库进行大豆生长特性、品质性状改良和抗性相关基因挖掘的研究进展,介绍诱变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发掘目的基因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今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在基因挖掘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能更好地运用诱变育种技术推动大豆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5.
大豆育种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大豆的生产现状、大豆育种常用方法及优缺点、未来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的分析,指出今后我国大豆育种目标是主攻单产,兼顾高蛋白和高油,同时选取具有更广适应性、更高抗病虫性的品种。同时要广泛引入国外优异资源,采用常规鉴定技术和生物技术挖掘资源的遗传潜力,为育种提供优秀的亲本和优良基因;在育种方法上应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和识别优异的变异个体,变传统育种为现代育种,使大豆品种在培育方面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的应用对解析作物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至关重要。当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研究作物性状相关位点的重要分子标记,可通过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应用于大豆育种工作。相较传统杂交选育手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以杂交育种为基础,凭借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高效快速检测目的基因的筛选策略,成为备受关注的育种方式。随着大豆各组学学科的兴起,基因组学研究与其他组学之间的联合分析使分子标记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延伸,成为大豆现代育种工作中的关键部分,使所筛选的遗传位点被有效利用。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往被忽略的microRNA (non-coding single stranded 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重新进入育种家的视野,使其与分子标记相关联的目的性状基因组区域能够被更好识别。为了详细梳理分子标记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范围,本综述汇总2022年大豆多种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大豆科学》2008,27(6)
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于1998年批准建设,2004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中心设有大豆种质资源、大豆产量品质遗传改良、大豆抗性和大豆育种理论与生物技术4个研究室,并建有配套的江浦试验场试验基地,还在河南工业大学共建“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在中心基础上,2006年申报获准建立“江苏省特色大豆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在甘蔗品种改良上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在甘蔗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甘蔗育种、品种改良上正逐渐显示出常规育种无伦比的优势。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在甘蔗育种、品种改良上应用情况,以及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知识讲座     
知识讲座第五讲大豆生物技术就大豆生物技术的概念而言,其本身井没有什么独特的含义,也和其它作物一样,在总体上均属于植物生物技术或植物生物工程的范畴。但把生物技术用于大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上,在某些方面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只就其基本概念、目前大豆生物...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豆品种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豆品种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王大秋,王维田,项淑华多年来,大豆有性杂交一直是大豆育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为不断选育出大豆优良新品种,我国大豆育种工作者在进行大豆有性杂交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亲本选配这一重要环节,不断扩大亲...  相似文献   

11.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优质高蛋白和双高大豆新品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优质高蛋白和双高大豆新品系利用开花植物受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直接导入外源总DNA,进而实现某些目的基因转移,实现农作物的分子育种,已被世人所公认,并不断在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和对其理论的深入探讨。该技术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中最...  相似文献   

12.
《大豆科学》2008,27(4)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将于2009年8月10~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描绘全球大豆产业蓝图,保障安全供给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议题包括大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理与生产、作物保护、储藏与加工、产品与应用、供求与贸易等。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科学》2008,27(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将于2009年8月10~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描绘全球大豆产业蓝图,保障安全供给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议题包括大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理与生产、作物保护、储藏与加工、产品与应用、供求与贸易等。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科学》2008,27(6)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将于2009年8月10~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描绘全球大豆产业蓝图,保障安全供给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议题包括大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理与生产、作物保护、储藏与加工、产品与应用、供求与贸易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稻米》2010,(3):67-67
<正>2010年大会的主题是"生物技术产业与粮食安全",届时将有李家洋(水稻品种的分子设计)、盖钧缢(大豆进化的基因组变异及其种质研究的启迪)、朱英国(生物技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陈温福(北方粳型超级稻育  相似文献   

16.
高蛋白大豆品种育成及其技术拓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钱华 《大豆科学》1998,17(2):182-185
高蛋白大豆品种育成及其技术拓宽研究钱华雷勃钧卢翠华李希臣周思君韩玉琴刘昭军(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哈尔滨150086)前言国内外大豆育种工作者普遍认识到,当前大豆高蛋白育种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而且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油菜育种与生物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概括了油菜育种的三类目标,简要介绍了油菜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全面分析了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上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豆轮回亲本回交效应的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栾晓燕,陈怡,杜维广,张桂菇,满为群,谷秀芝在大豆育种中,种质资源和亲本选配是大豆育种的基础。再加上适宜的杂交方式,就为有效选择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大豆育种家们已经认识到引用外来资源...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转基因大豆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展望了生物技术在大豆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需求量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育高产量、多抗性、优质大豆品种迫在眉睫。然而受生态条件的限制,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匮乏,遗传背景狭窄,而且大豆自然变异过程繁琐且漫长,仅依靠大豆自发突变获得优质遗传材料十分困难,因此利用诱变技术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新种质是发展大豆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诱变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基因变异频率,扩大育种选择范围,高通量筛选有益突变,促进优良性状重组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性状丰富的突变体,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广泛应用于优良性状的大豆新品种选育。本文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的原理、种类及特点,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大豆种质创新中常用的诱变方法和技术优势,展望未来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大豆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