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灭虫精对草鱼胚胎—仔鱼的慢性毒性短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毒性短期试验的结果表明灭虫精对草鱼胚胎-仔鱼的NOEC(无可见效应浓度)、LOEC(最低可见效应浓度)、ChV(慢性毒性值)和ACR(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比值)以及MSD(最小显著差异)分别是0.15,0.30,0.21,1.71mg*L-1和66.98%.MSD值表明利用草鱼胚胎-仔鱼慢性毒性短期试验来评价和监测灭虫精的毒性尚不够灵敏,但仍可对毒性效应发生的程度作出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1975,(5):14-15
鱼类中毒实验,是水生生物捡测水污染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验中常由于试验液缺氧或重要成分具有剧烈的挥发性,或由于试验液与实验鱼的代谢产物相结合等,造成有效成分降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采用自流装置(或称恒流装置),实行自流地稀释废水或配制药液,是鱼类中毒实验时(特别是慢性中毒实验)时,进行增氧与防止毒性降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1974,(3):25-28
杀草丹是一种较好的除草剂,它有较强的选择性能和杀草作用。但在稻田大量施用后,它对水质的污染程度以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如何,尚无确凿的依据。去年,省血防研究所和省水产研究所均作了杀草丹对鱼的毒性实验,但两者的致死浓度相差较大。今年六月,我们重新作了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污水毒性的评价采用“鱼类试验”的实验方法。但是,“鱼类试验”的方法仅能查明能引起鱼类剧烈中毒的浓度,对查明污水对鱼类的慢性毒害作用,这个方法不行。应该同时查明毒物对鱼卵、幼鱼和性未成熟的鱼以及浮游生物和水底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麦穗鱼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  周兴华 《内陆水产》2006,31(9):30-32
评价有毒化学物质和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急性毒性资料是最为常用的依据之一,然而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往往是有毒物质低浓度长时间的暴露。由于慢性毒性试验周期长、耗资大,如何缩短试验周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Macek和Sleight,  相似文献   

6.
在毒性试验及药浴治疗试验中.常常需要较长时间地把水生生物培养于一定浓度的自流药液中.此时需配备自流装置.凡属此类装置所依据的原理都是相同的,即在流量一定的稀释水里、添加一定流量的药剂原液,使之混合成一定浓度的试验液.引人试验水槽中.本文粗浅介绍一些自流装置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稀土蛋氨酸配合物及稀土氯化物对鲤鱼毒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报导了蛋氨酸配合物及稀土氯化物对鲤鱼毒性试验的比较结果,96小时半致死量分别为112.4mg/L和80.5mg/L。实验结果表明:稀土蛋氨酸配合物对鲤鱼的毒性比稀土氯化物低,都属低毒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换水式毒性试验法进行了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的慢性毒性试验和鱼体慢性中毒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对奥尼罗非鱼的鳃、肾脏、脾、肝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萎缩,肾组织中出现嗜曙红物质,严重者出现坏死灶;脾组织淤血,变性,组织中出现大量血铁黄素沉淀,严重者脾组织大面积坏死;肝细胞变性,小叶中央静脉充血,严重者发生大面积肝组织的严重坏死。  相似文献   

9.
以国际标准组织(ISO)规定的淡水污染指示生物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乍得湖区优势种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实验对象,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以96h半致死效应浓度(96h LC50)和毒性单位(TUa)为指标,对乍得油区石油勘探开发所用钻井液进行水生环境生态毒性评价及分级.实验结果表明,1号钻井液样品对斑马鱼和泥鳅基本无毒害作用,2号钻井液对斑马鱼和泥鳅均具有低水平毒性效应.2号钻井液对斑马鱼和泥鳅的96h LC50分别为42 362 mg/L、50 861 mg/L,TUa分别为2.36、1.97.对比发现,由于2号钻井液比1号钻井液多了一种添加剂——低荧光白沥青(JHBA-2),生态毒性即由无毒激变为低毒性,因此该添加剂具有明显的环境生物毒性,可在今后的研究开发中弃用或寻求低毒及无毒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条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b2 对泥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采用静水换水法进行铅离子对泥鳅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在0、0.5、1.0、1.5、2.0、2.5、3.0、3.5、4.0 mg/L铅离子浓度下染毒,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性变化.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铅离子均可使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强弱发生明显的变化,2.5 mg/L的Pb2 对POD有激活作用,其它浓度的Pb2 对POD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