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以皂化处理的莴笋叶渣为试材,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对Zn2+溶液初始浓度、莴笋叶渣加入量、Zn2+溶液pH、温度、时间5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了莴笋叶渣对Zn2+吸附率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在Zn2+溶液浓度60mg/L、莴笋叶渣加入量0.5g、Zn2+溶液pH8、温度40℃、时间1h时,预测吸附率YMax为76.14%;此吸附条件下,验证得到最佳吸附率75.95%,与预测值相符;与活性炭、纤维素吸附效果比较,莴笋叶渣效果最优;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描述莴笋叶渣对Zn2+的吸附热力学情况;SEM观测和FTIR分析可知,莴笋叶渣表面疏松多孔,且-C≡C等基团对Zn2+吸附起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影响橙皮渣(经酸碱等处理)吸附Pb2+的因子进行优化,建立了吸附时间(x1)、橙皮渣加入量(x2)、溶液pH值(x3)、吸附温度(x4)和Pb2+初始浓度(x5)5个因素与吸附率(y)的回归模型:y=85.260 42+8.200 00x1-4.689 17 x2-3.028 12 x12-3.385 62 x22-2.306 87x32-2.080 62x42。分析结果显示,Pb2+初始浓度60mg/L、橙皮渣(过100目筛)加入量0.15g(Pb2+溶液体积25mL)、pH值5、吸附时间2.5h、吸附温度40℃时,橙皮渣有最大吸附率(ymax=91.74%)。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橙皮渣对Pb2+的吸附发生在不均匀表面上。吸附速率模型研究表明,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橙皮渣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特点。与活性炭对比试验表明,橙皮渣对Pb2+的吸附在低浓度时优于活性炭。橙皮渣对Pb2+的吸附是物理和化学吸附相结合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利用廉价生物吸附剂去除废水中Cr(VI)的技术,研究了食用菌菌糠的吸附特性,调查了废水pH、吸附时间、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菌糠对水中Cr(VI)的吸附最佳pH值为2.0,最佳吸附时间为3h,铬溶液初始浓度为0.2mmol/L,菌糠投加量为16g/L,温度为30℃时,达到最大吸附率为79.72%。菌糠对水中Cr(VI)的吸附既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又符合Langmiur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利用廉价生物吸附剂去除废水中Cr(VI)的技术,研究了食用菌菌糠的吸附特性,调查了废水pH、吸附时间、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菌糠对水中Cr(VI)的吸附最佳pH值为2.0,最佳吸附时间为3h,铬溶液初始浓度为0.2mmol/L,菌糠投加量为16g/L,温度为30℃时,达到最大吸附率为79.72%。菌糠对水中Cr(VI)的吸附既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又符合Langmiur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5.
滑子蘑菌渣粗纤维素酶浸提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浸提法浸提滑子蘑菌渣纤维素酶,选取浸提时间、液料比和温度做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滑子蘑菌渣纤维素酶的浸提工艺,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浸提时间、液料比和温度对纤维素酶浸提均有极显著性影响,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30℃、时间1.5 h、液料比50∶1。滑子蘑菌渣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适pH为4.4,最适温度为70℃;滤纸酶活力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质量浓度Na2CO3溶液、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反应体系吸光度影响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优化反应条件;以微量移液器为工具,建立一种简化、微量测定葡萄与葡萄酒总酚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利用优化函数途径进行模拟选优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0.5mL样品,0.5mL l m...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香薷总黄酮萃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萃取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乙醇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香薷总黄酮萃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香薷总黄酮萃取的影响强度依次为萃取温度>乙醇浓度>萃取时间>料液比.香薷总黄酮优化的萃取参数组合是乙醇浓度55%、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35,采用该参数组合香薷总黄酮萃取量达24.60 mg/g DW,试验结果为香薷总黄酮提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红枣渣为原料,利用化学方法提取红枣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时间对红枣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红枣渣中IDF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5%,料液比1∶4 g/mL,水浴温度50℃,水浴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红枣渣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7.01%,此时产品呈淡黄色,无异味.  相似文献   

9.
芹菜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的芹菜叶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芹菜叶叶绿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95%,料液比为1∶9,浸提时间为8h。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取工艺为:皂化pH值为11~12,皂化时间为30min,酸化铜代的pH值为2~3,温度为75℃,CuSO4的加入量为理论值的2倍,反应时间1.5h。  相似文献   

10.
以胡萝卜渣为原料,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方法对提取液体积、氢氧化钠质量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以优化胡萝卜渣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回归得到二次多项式模型极显著,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326,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4个因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体积15mL/g、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1%、提取时间5h和提取温度38℃,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49.01%。其物化性能的试验结果表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力和持水力分别为8.87mL/g和3.97g/g。  相似文献   

11.
以26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大白菜对镉(Cd)积累以及吸收数量,以初步筛选Cd低积累低吸收大白菜品种。结果表明:大白菜品种ZBX叶片中镉积累水平较高,而JL-75叶片中镉积累水平较低。高镉积累大白菜品种ZBX根部对镉吸收的能力较高,低镉积累大白菜品种JL-75根部对镉吸收能力较低,说明根对Cd2+吸收的NMT结果与富集特征一致。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吸收过程中,吸收速度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一直上升,且流速到达稳定值的时间点也不相同,由此推断,这也是导致大白菜吸收能力不同的因素之一。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挖掘大白菜调控Cd吸收以及叶片积累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煤矸石基质进行小白菜无土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为材料,分析了脱硫煤矸石基质对小白菜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硫煤矸石基质上,幼苗成活率在90%以上;植株的生长速率、光合速率、产量均高于土壤,与炉渣相接近.且脱硫煤矸石中的小白菜品质高于土壤中,表现为NO-3含量降低和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脱硫处理的煤矸石作为无土栽培基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树脂对绣球菌多糖脱色率及多糖保留率的比较,选择脱色效果好、多糖保留率高的树脂对绣球菌多糖进行脱色。实验结果表明D303和HZ-830两种型号的离子交换树脂脱色效果较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对2种树脂的脱色时间、温度、pH、上样质量浓度对脱色率影响进行研究,得出较合适的脱色工艺。实验结果表明,D303树脂最佳脱色条件为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6h、pH8、样品质量浓度10mg·mL-1;HZ-830树脂最佳脱色条件为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3h、pH8、样品质量浓度20mg·mL-1。  相似文献   

14.
猪粪堆腐对不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好氧模拟堆腐试验,研究了猪粪腐解过程中对不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腐过程中的温度和pH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而后平稳的趋势。同一堆腐时期,不同种子的发芽指数明显不同,其中小白菜种子最为敏感,而黄瓜种子表现出的抗性最强。因此,可以选择小白菜作为猪粪无害化生物学指标的指示种子。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柚皮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蜜柚果皮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酮得率与乙醇浓度、提取温度、超声时间的关系;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1%、提取温度61.5℃、超声时间4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蜜柚果皮黄酮得率为6.667mg/g,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01%。  相似文献   

16.
朱进 《长江蔬菜》2012,(22):53-55
研究了NaCl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大白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种子期和幼苗期对NaCl胁迫的反应较为敏感,100 mmol/L的NaCl胁迫对大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大白菜种子的发芽指数,对幼苗期大白菜地上部鲜干质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根鲜干质量;150 mmol/L NaCl胁迫下大白菜幼苗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成株期大白菜对浓度150 mmol/L以下的NaCl胁迫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54个基因型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 对供体材料低温处理, 在0~5 d范围内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不大, 超过5 d则明显降低; 高温诱导在12~60 h范围内差异不大, 超过此范围则小孢子胚诱导率明显降低; 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 和细胞分裂素(6-BA) 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 添加的浓度过大时小孢子胚诱导率反而降低; 活性炭的有无和浓度大小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极大。通过基因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活性炭4因素分析表明: 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 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 基因型与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的互作差异显著; 其它的5个一级互作、4个二级互作和1个三级互作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超市主要销售的8种蔬菜为试材,研究不同湿度对不同种类蔬菜货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超市的室温条件下,12h货架期内,加湿处理极显著地降低了蔬菜的失重率,有效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其中,相对湿度90%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蔬菜种类不同失重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8种蔬菜中,普通白菜、青花菜为易失重类蔬菜,其次为胡萝卜,结球莴苣、黄瓜、菜豆为轻微失重类蔬菜,甘蓝、大白菜为不易失重类蔬菜;超市室温不包装状况下,普通白菜、青花菜的适宜加湿条件为相对湿度90%,胡萝卜、菜豆、结球莴苣、黄瓜的适宜加湿条件为相对湿度80%,甘蓝、大白菜可在不加湿条件下进行货架销售。  相似文献   

19.
菜心外表嫩绿,水分含量大,茎、叶等组织脆弱,在贮藏期间极易出现叶片黄化掉落、萎焉等现象,目前菜心多因采后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营养、口感等变差.菜心的贮藏品质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了解不同温度对菜心贮藏品质的影响,提高贮藏性,延长货架期,本试验研究了菜心在5 个不同贮藏温度下营养品质的变化情况.结...  相似文献   

20.
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白菜在根际土样和根外土样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探讨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的土样中,适宜白菜种子发芽的25~30℃条件下,根际微生物有利于提高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黑暗条件有利于根际微生物对白菜萌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