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孙干  裴宗平  涂永成  孔静  张鑫 《北方园艺》2015,(15):166-170
以牛羊粪和小麦秸秆为试材,其中添加自行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购自市面的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堆肥处理条件下堆体温度、pH值、电导率、含水率、胡敏酸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C/N和种子发芽率等堆肥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研和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均能延长堆肥的高温期,且前者堆肥温度最高。在整个堆肥过程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的2个处理含水率均低于CK处理,说明二者提前进入腐熟阶段。2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促进了堆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腐殖质的生成,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全氮含量。综合评价,自研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效果优于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提高黑木耳废弃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效率及处理效果,针对黑木耳废弃菌渣堆肥过程中的无害化处理效果进行研究,以堆肥物料组配方式及接种腐熟菌剂种类为变化因子,设置不同物料组配的堆肥处理,跟踪调查堆肥过程中的温度、GI、pH、养分、C/N等技术指标,明确不同外源物质添加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期评价不同处理对堆体无害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F和B温度提升速率最快,均在第4天达到50℃以上,较A、D、E处理提前2 d;高温持续时间也以F处理最长,C、E处理次之。各处理菌渣堆肥发酵时,堆肥物料有碱化的趋势,处理D、E和F的外源物质添加可以抑制碱化趋势;处理F的外源物质添加对于菌渣堆肥有机质提升有促进作用;调控助剂的添加及复合菌剂的倍量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后期总氮、磷、钾含量,与处理A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外源物质添加均降低了碱解氮含量,提高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上,不同处理对黑木耳菌渣养分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纯菌渣处理物料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率明显较其它处理低,通过添加助剂及复合菌剂可以显著提高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效率和堆肥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黑木耳菌渣无害化处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贝达葡萄为试材,采用槽式栽培法,研究葡萄连作土壤中接种淡紫拟青霉、木霉菌剂和重茬EB菌剂对葡萄连作土壤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中施入淡紫拟青霉后,土壤中碱解N和速效P含量降低,速效K的含量升高;木霉菌剂显著提高了连作土壤中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重茬EB菌剂提高了土壤速效K含量,对土壤碱解N和速效P含量的影响因处理浓度不同而存在差异。3种微生物菌剂均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除淡紫拟青霉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它菌剂均提高了连作土壤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五种微生物发酵剂对玉米芯的发酵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合玉米芯发酵的微生物菌剂,以不加菌剂为对照,研究了添加5种微生物菌剂对玉米芯的发酵腐熟效果和发酵过程中堆料温度、体积、营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加快玉米芯发酵并显著影响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其中添加"金宝贝"菌剂促进发酵的效果最好。5种处理中"金宝贝"升温速度最快,最高温度达52.6℃,50℃高温可持续5 d以上,且体积下降百分比最高达12%之多,速效营养释放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发酵至30 d时异味消失体积下降明显且表层出现大量菌丝,达到腐熟。5种处理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变化正好相反:全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速效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对照升温缓慢、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好氧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合西北非耕地荒漠区玉米秸秆单一发酵的微生物菌剂,以不添加菌剂为对照,研究了3 种微生物菌剂(菌剂1 主要由纤维素菌和降解淀粉芽孢杆菌组成,菌剂2 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唐德链霉菌、白浅灰链霉菌、黑曲霉、里氏木霉组成,菌剂3 主要由数十种微生物和生物酶组成)对玉米秸秆发酵腐熟效果和发酵过程中堆料温度、含水率、pH、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加快发酵进程,发酵效果优于对照自然发酵;菌剂1 和菌剂3 处理升温速度最快,均于堆肥2 d 后升至55 ℃以上,持续时间分别为27 d 和33 d,菌剂2 处理高温持续时间短;菌剂1 和菌剂3 处理发酵至30 d 时种子发芽指数大于80%,而对照需要40 d;各处理总有机碳含量随着发酵的进程呈下降趋势,菌剂3 处理的总有机碳降解速度最快;堆肥后4 个处理的pH 值均在腐熟堆肥的适宜范围之内。综合比较,菌剂3 促进发酵的效果最好,菌剂1 次之,菌剂2 最差。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秸秆为辅料,葡萄糖为起爆剂,设置了V0(蔬菜废弃物+ 玉米秸秆)、V1(V0+ 微生物菌剂)、V2(V0+ 微生 物菌剂+ 起爆剂)、V3(V0+ 起爆剂)4 个处理,所有处理的初始C/N 都调节为25,含水率调节为60% 左右,通过测定堆体温度、 含水率、C/N、pH 值、电导率(EC)、发芽指数(GI)等指标,研究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对蔬菜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结 果表明:同时添加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在堆体升温速率、最高温度、高温天数、含水率降幅、降低C/N、提高发芽指 数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且能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品品质。总体堆肥效果表现为:V2 > V1 > V3 > V0。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温室番茄最佳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冬春茬大果型番茄"金棚323"为试验材料,设置T_1(有机肥1.5t、微生物菌剂25kg、EM菌剂15L)、T_2(有机肥2.0t、微生物菌剂50kg、EM菌剂15L)、T_3(有机肥2.5t、微生物菌剂75kg、EM菌剂15L)、T_4(有机肥3.0t、微生物菌剂100kg、EM菌剂15L)、CK(仅施用有机肥4.0t)5个处理,主要测定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固酸比、口感接受度8项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番茄产量作为番茄综合品质的评定指标,研究有机肥(沼液)减施,微生物菌剂增加对番茄品质的影响,明确温室番茄优质高效的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除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处理均差异显著。其中,T_3处理的单果质量最大,为203.67g;T_2处理的维生素C最高,为37.04mg·(100g)-1;T_4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0.84%;T_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89.78mg·g-1;T_2处理的糖酸比含量最高,为14.63;CK的固酸比最高,为10.38;T_2处理的口感接受度最好,为49.40。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有机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比的供试番茄品种的单果质量、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8项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将8个品质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代表主要品质性状遗传信息的90.412%的信息量。通过综合分析,明确T_2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通过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番茄产量影响,明确T_4处理施用微生物菌剂最多,其产量最高。若仅考虑不同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对产量的影响,则T_4处理的配比最佳;若考虑番茄的综合品质,则T_2处理的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添加菌剂和鸡粪对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果园修剪枝条、鲜鸡粪为试材,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在枝条粉碎物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鸡粪及堆肥发酵菌剂,研究添加菌剂及鸡粪量对堆肥进程及腐熟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堆肥温度在不同时间内均上升到50℃以上并持续2周以上,符合高温堆肥无害化卫生标准;堆肥40d时,各处理的含水量、pH值、C/N比值、种子发芽势、总养分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综合上述测定指标,其中以添加菌剂、枝条粉碎物与鲜鸡粪混合比例为1∶1的处理效果最好,进入高温期的时间比其它处理提前2~5d,堆肥结束时该处理的种子发芽势为86.69%、C/N降为12.41,总养分含量为4.89%,均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日光温室土壤中施用EM菌剂和BGB菌剂2种不同的微生物肥料,研究2种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发育,提高小白菜的株高,增加小白菜的单株叶片数,提高小白菜产量,EM比BGB产量增加10.6%;EM和BGB菌剂与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小白菜叶片的硝酸盐含量、提高Vc含量和菜产量。EM和BGB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分别比单施有机肥增产48.2%和37.6%,比不施肥增产55.3%和44.7%可溶性糖含量。EM处理比BGB处理的硝酸盐含量低2.2%,两者差异不显著,而EM处理比BGB处理的Vc含量和可溶性含量分别高10.7%和25.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如何资源化利用数量日益增长的园林废弃物是一项紧迫而急需解决的任务。本试验对已完成一次发酵的3种常见园林废弃物材料进行二次粉碎,加入适量微生物菌剂后,研究二次发酵对这3种废弃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园林废弃物在二次堆肥过程中,堆体最高温度为30.3~33.8℃,显著低于一次发酵;p H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法国冬青树枝堆肥产品的p H值8.0,香樟和广玉兰的p H值在7.0~8.0之间;EC值呈略微上升趋势,均小于2.5m S/cm;C︰N值呈现下降趋势,最终成品C︰N值均小于20;发酵完成后,3种材料的有机质含量为60.94%~66.20%,全氮(N)含量为2.23%~2.59%,全磷(P)含量为0.48%~0.56%,全钾(K)含量为0.69%~0.78%。  相似文献   

11.
马理  刘文菊 《蔬菜》2023,(10):35-40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在定植期、缓苗期、膨果期施用含有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期施用颗粒微生物菌剂,可使番茄增产34.11%;缓苗期施用液态微生物菌剂,可使番茄增产27.10%;颗粒微生物菌剂和液体微生物配合施用,可使番茄增产23.36%;同时,颗粒剂和液态剂型配合施用,番茄果实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分别显著提高49.85%、0.33%、45.07%、26.05%、134.82%,土壤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9.08%、27.93%、59.71%和64.01%;因此,颗粒型和液态型微生物菌剂的适宜施用时期分别为定植期和缓苗期。  相似文献   

12.
以辣椒秸秆为主要原料,选用小麦秸秆和鸡粪为调理剂,VT微生物菌剂为接种剂,以升温速率、最高发酵温度、物料损失率和含水率变化等参数研究初始条件对辣椒秸秆快速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小麦秸秆进行堆肥发酵,堆体升温慢、温度低;加入鸡粪和微生物菌剂进行辅助发酵,能够促进堆体升温,加快堆体腐熟。总体来看,在辣椒秸秆与小麦秸秆干质量比为2∶1的基础上添加鸡粪,可使堆体迅速升温且有较好的高温保持时间,降低了物料损失率,含水率也保持在相对理想水平,因此辣椒秸秆-小麦秸秆联合堆肥的理想辅料以鸡粪最佳。  相似文献   

13.
利用香菇菌糠作基料,加入0.2%的具有高效快速降解能力的复合菌剂,可以使发酵堆体快速升温,提高堆料温度,缩短发酵时间;经堆制发酵后,香菇菌糠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均比没有处理的香菇菌糠有非常明显的提高,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香菇菌糠经堆制发酵后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菌肥对辣椒和土壤肥力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生物菌肥的效应和合理施用,在保护地施用生物菌肥后栽植辣椒,分析测定施用纯化肥、未发酵型生物菌肥和发酵型生物菌肥下的辣椒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增产增收效果方面,发酵型生物菌肥明显优于未发酵型生物菌肥。生物菌肥还对抑制辣椒亚硝酸盐积累、提升辣椒Vc含量、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有一定作用。发酵型生物菌肥能提升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有机废料发酵对有机栽培基质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秸秆、菇渣、鸡粪、苜蓿、牛粪、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为有机栽培基质的主要发酵原料,在发酵中期及发酵结束后分别测定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有机发酵栽培基质配方中含一定比例鸡粪、牛粪等材料的基质发酵速度较快,具有较为适宜的pH、EC、C/N比、容重和总孔隙度,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含量也相对较高.在9种基质配方中,T1、T2、T3、T5和T6配方处理在发酵结束后,各项指标相对更加适宜作物栽培,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塞罕坝地区云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pH、全磷、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在不同地势(沟底、坡面和曼甸)和不同土层深度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0~10 cm深度土壤各类养分在坡面地势的含量显著高于沟底和曼甸,其中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平均相差50.7%、34.8%、37.4%和46.3%,沟底的速效钾和碱解氮显著高于曼甸;10~2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上元素在坡面地势的含量比沟底和曼甸平均高出46.7%、34.2%、22.7%、27.3%和63.8%,但沟底和曼甸中各类元素的差异不显著;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坡面的含量明显高于沟底和曼甸,但沟底和曼甸中各类元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同地势条件下,各类土壤养分元素均呈现出地表高于地下的现象,其中0~1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比20~40 cm深度土壤高出65.2%、53.2%、80.3%和64.8%,pH在不同土壤深度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塞罕坝云杉人工林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配施氮肥设施菜田FDA水解酶活性与肥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期定位施肥设施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机肥配施氮肥条件下土壤荧光素二乙酸(FDA)水解酶与土壤肥力(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DA活性以施有机肥的处理综合表现高于单施氮肥的处理,其中以有机肥+尿素46.12 g表现最为突出;有机肥配施氮肥可使FDA水解酶的活性提高66.2%以上;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理化特性(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含水量)正相关(r0.9,P0.05);氮肥投入量影响了FDA水解酶活性与碱解氮和p H的相关性(r0.4);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脲酶、转化酶、纤维素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H、S、U)正相关性,仅与优势度指数(D)负相关(0.7|r|1);FDA水解酶活性与番茄产量正相关(0.8r1,P0.05)。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菌糠堆肥生产有机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金针菇菌糠配合鸡粪和堆肥菌剂规模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结果表明:研究获得的肥料产品有机质达到51%、全氮2.15%、全磷1.76%、全钾1.89%或总养分5.8%、pH值8.5、此外蛔虫卵死亡率、大肠杆菌数以及汞、砷、镉、铅、铬含量等均符合生物有机肥的标准,说明菌糠非常适合用于生产有机肥。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泰宁县的雷公藤、厚朴、杉木、马尾松为试验材料,将雷公藤纯林作为对照、厚朴/雷公藤(处理1)、杉木/雷公藤(处理2)、马尾松/雷公藤(处理3)为3种套种模式,研究不同套种模式下林地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并对土壤养分及雷公藤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且能产生最大效益的雷公藤套种模式。结果表明:厚朴林下套种雷公藤模式可显著提高雷公藤林地土壤的全氮、全钾、水解氮、速效钾、有机质的积累,含量分别增加了10.49%、3.98%、21.22%、31.31%和47.58%;杉木林套种雷公藤模式可使土壤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增加47.18%和25.11%,土壤的全氮、水解性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10.33%、12.48%、8.38%和7.29%;而马尾松林下套种雷公藤模式仅使林地土壤的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增加13.88%和16.10%;厚朴林下套种雷公藤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最高,说明此种模式下雷公藤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光合潜能最高,物质积累量多;处理1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全氮、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处理2和处理3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处理1和处理3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3种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全磷含量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厚朴林下套种雷公藤的模式可以提高雷公藤林地的土壤肥力且此种模式下的雷公藤具有较高的光合潜能,因此可作为优质林药间作模式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