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光能,解决粮菜争地的矛盾,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试验推广了夏玉米行间套种大白菜的技术,获得显著效果,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可增收大白菜二万斤左右,纯收益增加300元左右,很受群众欢迎,其关键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辣椒套种玉米栽培是正邦种业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多年摸索研究出的一项新技术。据追踪调查,成功应用该技术模式的农户,每亩比单纯种植玉米增收2~6倍。该模式不仅适用于散户种植,而且适用于辣椒基地规模种植,辣椒、玉米种植地区的政府可将其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项目进行开发。目前此项新技术已在江西永丰等多个县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在我省中部地区棉麦套种双丰收的经验,我系栽培组棉花科研组教师与工农兵学员在保定地区安国县伍仁桥公社中送大队与当地群众结合搞了两年试验。一、两种两收试验1974年棉花与矮秆齐大麦套种,获得亩产大麦306斤,棉花159斤。今年小麦红蚰包锈病严重,千粒重低,每亩实收小麦338.4斤,棉花可望收到200斤。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养地作物。近几年,大豆间作玉米技术在我县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证明,比单作玉米每亩增收220元,比单作大豆每亩增收300元。  相似文献   

5.
官贵德 《耕作与栽培》2012,(2):55-55,37
通过对烟田免耕套种玉米和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对比及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烤烟套种玉米种植模式的总产值比现行的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总产值增收6.2%以上,并省工省时。烟套玉米的关键栽培技术是:播种期在烟叶采收后期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烤烟和玉米共生期控制在15~20d,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3 500~4 000株/667m2,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6.
玉米套种春萝卜能有效改善农作物产业结构调整,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更能进一步挖掘光、热、水等资源优势,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地膜玉米与春萝卜间套种、大田中耕管理,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池市高寒山区单季中稻产量低、效益差、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2007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改进农作物间套种方法,研究探讨河池市喀斯特山区春烤烟一秋高粱套种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改山区传统1年单季中稻种植模式为1年2熟种植方式,为河池市喀斯特山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经过1年多的田间试验研究和示范,在河池市海拔600m以上的高寒山区推广应用春烤烟一秋高粱套种栽培模式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收潜力,其中春烤烟每667m<'2>产量达135~140kg,产值  相似文献   

8.
郭守政 《种子科技》2023,(19):84-8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小麦、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其种植效益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实现增收增效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模式。目前鄄城县在小麦套种玉米种植上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示范,部分地区农民也肯定了小麦套种玉米所带来的高效益,但是由于应用该栽培技术较晚,还有部分农民受到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小麦套种玉米的价值,在种植实践中还受制于自身种植技术的落后而导致小麦、玉米的产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能够为当地农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新疆昌吉周边地区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少、单产经济效益低和农民增收难等问题,2004年以来,昌吉滨湖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配合昌吉市农技站探索套种栽培模式,以推广小拱棚梨瓜-鲜食玉米套种栽培模式增产、增收潜力最大。其中小拱棚梨瓜单产3000~4000kg/667m2,经济效益2000~3000元/667m2;鲜食玉米单产鲜穗2200~2500  相似文献   

10.
忻定盆地是山西省重要的瓜类制种基地之一.西葫芦套种玉米在山西省太原以北一年一熟地区一茬变两茬,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667 m2可增收西葫芦种子50~75 kg.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现状,总结出一套适合忻定盆地露地地膜覆盖晋园六号西葫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制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的播种期、种植密度以及与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采收后期。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烤烟和玉米共生期控制在15~20d,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3500-4000株/667m^2,对前作烤烟产量不存在显著不利影响。相反能提高烟叶品质。烤烟套种玉米种植模式的总产值比现行的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总产值增收23.2%以上。并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12.
早熟地膜马铃薯套种优质玉米,是近年来我市重点推广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平均每亩产商品鲜薯1500千克、玉米500千克,产值达到4000元,纯收入3000元以上。该模式的推广,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大豆、玉米、蚕(豌)豆、番薯和马铃薯等常见旱粮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组装创新,探索出包括"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和"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等一系列的鲜食旱粮作物新型的高效种植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单作套种和秸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模式与鲜食旱粮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有限耕地的复种指数,还进一步提高了旱粮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膜甜瓜套种玉米是一种高效种植模式,探索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单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5.
黄恒掌 《作物杂志》2012,28(2):119-122
根据间套种原理结合地膜覆盖和免耕栽培技术将传统的春季辣椒-秋季玉米一年两茬变为春季辣椒-夏季香瓜-秋季玉米一年三茬种植模式,即春种辣椒应用地膜覆盖种植,采取一次性施足基肥,在辣椒采摘后期,夏季免耕套种香瓜,在香瓜后期免耕套种秋玉米。该种植模式产值149939.45元/hm2,纯收入116049.15元/hm2,比传统两茬作物增加产值36308.93元/hm2,增加纯收入28773.08元/hm2。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众所公认的高产作物,它产量的迅速提高,应归于自交系间杂交优势的利用。实践证明,玉米单产提高的因素30%来源于杂交种的作用,70%来源于栽培技术。只要杂交种选用得当,良种良法结合得好,在同等条件下比一般品种平均每亩可增产100斤,高的可达150斤,甚至更多。玉米杂交优势的利用,明显超过了其它作物的增产幅度。  相似文献   

17.
孙曼曼 《茶业通报》2007,29(1):32-33
茶叶生产一般分春夏秋三季,我区夏秋茶产量约占全年生产量的六成左右、产值约为总产值的四成,抓好夏秋茶生产,提高夏秋茶产值及利用率,对农业增收、茶农致富、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为此,黄山区茶业局组织人员对全区夏秋茶生产进行了为期半个月全面调研,现总结报告如下。1黄山区夏秋茶生产现状1.1尖茶产区(以生产太平猴魁为主的产区)1.1.1夏茶采摘比重较小,秋茶不采尖茶产区全年采制重点是春茶的太平猴魁,每亩只采制十几斤。夏茶低档奎尖和尖茶基本不采,太平猴魁生产区的三合村夏茶奎尖每亩低于10kg的就没有人愿意采摘,夏茶采…  相似文献   

18.
郑秀理 《种子世界》2000,(10):37-37
1 秋玉米间作秋大豆。最方便的做法是玉米和大豆同穴播种,每穴留玉米1株,大豆2株。另一种做法是玉米等行距双株留苗,每畦2行玉米.行间套种1行大豆。玉米行距67cm。每穴留2株苗,这2株苗应相距8~10cm,秋大豆的播种选期.迟中熟品种在7月上旬,早熟品种在7月中旬,如收嫩夹(毛豆)上市可相应推迟10-15d,但也应在7月底结束播种。  相似文献   

19.
中单206玉米是中国农科院选育的高产、高赖氨酸单交种。本试验在兖州县五里庄村进行。试验地为粘壤质,土壤有机质1.02%、全氮0.08%、全磷0.18%,前茬小麦。5月30日麦田套种,密度为每亩3000、3300、3600、3900、4200株,小区面积0.03亩,随机排列,重复3次。试验结果如下: (一) 产量结果 试验结果以每亩3000~3900株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每亩增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杂交抗虫棉在南方棉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因为杂交棉花比常规棉花在同等种植的条件下要增产15%左右,因此,受到广大棉农的认可。但杂交棉花比常规棉花每亩种植密度要减少500~800株,它的平均行距达到1米,其中宽行达1.1~1.3米,为了充分利用宽行棉花果枝封行之前的时间、空间和地力,不少农民在棉花宽行套种了西瓜,每亩可增加收入800~1000元。棉套西瓜增收虽然好,但也有些农户套种西瓜的棉田却因为防除杂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