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酸枣传粉过程、明确酸枣有性生殖机理,以酸枣为材料,使用TM-1000观测了柱头与蜜腺的亚显微形态,测定了各个时期的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活力,计算其杂交指数,并定位观测了访花昆虫的活动。结果表明:酸枣属于花盘蜜腺,初开期的蜜腺孔已完全张开,这个时期的花盘会大量分泌蜜汁且都有接收花粉的能力;随着开花进程的进行,柱头可授性逐渐变强,而且柱头在初开期与盛开期的可授性最强,同时期酸枣最高花粉活力可达70%左右,这大大增加了传粉成功的可能;酸枣的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酸枣的访花者主要有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昆虫,且在初开期与盛开期时访花者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2.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获得大量花粉单倍体以来.花培技术的应用潜力已日益显示出来。花粉单倍体加倍后的二倍体(DH)在植物育种、突变、玻璃质选择、分子制图和植物改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花培育种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加倍的双倍体植株以及选育出综合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3.
以花粉为介导的基因飘流是水稻转基因逃逸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掌握花粉扩散规律对于水稻基因飘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5m×5m(TR1)、10m×10m(TR2)和15m×15m(TR3)三种花粉源尺寸,通过观测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的开花颖花数和单个颖花的花粉量以及主风向上的花粉沉降量,计算了花粉源强和有效源强比,就花粉源尺寸对花粉源强、花粉沉降量和有效源强比以及花粉扩散距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花粉源尺寸不影响单位面积的花粉源强,只改变总源强的大小。TR1、TR2和TR3的总源强比例为1:4:9。(2)花粉源尺寸不改变主风向上花粉沉降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花粉源区,花粉沉降量先迅速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在下风区,花粉沉降量与距离的关系可用负指数形式表达。(3)花粉源尺寸越大,各个距离上的花粉沉降量就越多,花粉扩散距离也相应增加。但是,这种效应会随着花粉源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减弱。(4)所有处理的有效源强比为27.9%~33.4%,意味着所有花粉中仅30%左右可以扩散到源区以外可能产生基因飘流。然而,随着花粉源尺寸的增大,有效源强比逐渐减小。(5)风对不同花粉源尺寸处理的影响类似。大风增加了有效源强比和花粉扩散距离,而风向主要影响有效源强比。需要注意的是,风对大尺寸花粉源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膜性质的研究,无论在生物学或物理学中,都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生物膜具有脂双层的复杂结构和环境因素,因此通过实验模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用物理、化学观点理解生命过程是必要的。单层分子膜是一种较好的模型。目前研究单分子膜已成为表面物理学、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是介绍目前用于研究单层分子膜相变形态学的一项新的光学技术──布儒斯特角反射显影术。  相似文献   

5.
鱼类工厂化循环水人工繁育设施装备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养殖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中国鱼类人工繁育生产方式设施装备化程度低,产业大而不强,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在眉睫。该研究在文献调研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就循环水人工繁育设施装备在亲鱼产卵、鱼卵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展开论述。相对于常规培育方式,循环水系统能够最大程度上构建出符合亲鱼交配和产卵的环境条件,养殖密度0.01~4.5 kg/m3,系统循环率9~76%/h,换水率0.7~3%/d;针对不同性质的鱼卵,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常用的孵化器主要有瓶式孵化罐、平列式孵化槽、漏斗式孵化器等,阐明了其适用对象、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表现;针对育苗和养殖系统构建需求的差异,综述了目前在循环水育苗设施装备应用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概述了中国鱼类人工繁育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循环水人工繁育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鱼类工厂化循环水人工繁育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引领性,但是要实现产业化应用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基于品种对象的人工繁育环境构建及循环水处理、繁育过程鱼类对环境应激源的生物学响应、智能繁育装备等方面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  相似文献   

6.
玉米单倍体核磁共振自动分拣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为满足玉米单倍体育种与研究的大规模应用,本研究利用玉米油份花粉直感效应的生物学特性,开发了玉米孤雌生殖诱导单倍体核磁共振自动识别分拣系统。该系统由单籽粒自动进样模块、玉米油份自动测试模块和自动分拣模块三大模块组成。结果证实该玉米单倍体核磁共振自动分拣系统具有快速(平均速度为4秒/粒)、准确(平均为92.3%)、自动、智能分拣玉米单倍体的优良特性,同时,本系统也可应用于基于油份差异的其他样品的自动智能化筛选。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成高产稳产的人工沙棘园,目前国内还未形成针对我国情况的系统理论。本文针对人工沙棘园的建园要求及沙棘传粉特性,对沙棘花粉飞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人工沙棘园雌雄株搭配比例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品种间的杂交集中到一个品种中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而利用基因型选择代替传统的表型选择将大大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其中,DNA标记的获得是进行DNA标记辅助育种的重点。随着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苜蓿(Medicago sativa L.)重要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苜蓿草产量、抗病(虫)害、抗逆性和繁殖特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RFLP(DNA-DNA杂交)、RAPD和SSR(PCR)以及AFLP(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等分子标记,最后还就苜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所面临的限制因素及其在苜蓿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类化合物是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类信号分子,并调控许多生理特性的表达。但由于AHLs分子为小分子物质,且AHL产生菌所产生的AHL的浓度极低,因此建立有效检测AHLs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两种细菌生物感应器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O26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136(pCF218/pCF372)建立了琼脂扩散法、薄层层析与细菌生物感应器相结合(TLC-Biosensor)、β-半乳糖苷酶活法等检测AHL的生物学方法,为研究革兰氏阴性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效应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11.
对白颈长尾雉圈养条件下的38个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及PCR检定,并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指纹法(ERIC)剔除各个样品的重叠分离株,检测获得的17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Ⅰ型整合子携带率及其可变区抗性基因,结果显示:(1)来自白颈长尾雉的分离株对实验用的9种抗生素的抗性比率和多重耐药性远高于环境源和人源者(来自白颈长尾雉的分离株100%耐受3种及以下的抗生素,而环境源者为50.7%,人源者66.7%);(2)来自白颈长尾雉的分离株的Ⅰ型整合子携带率(92%)高于环境源(87%)和人源(78%);(3)来自白颈长尾雉和来自人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的Ⅰ型整合子可变区抗生素抗性基因检出率相同(36%),但高于环境源(24%);(4)携带Ⅰ型整合子的分离株对实验用的抗生素的抗性百分率一般高于不携带者,只有个别种类抗生素这种差异为非显著性差异;(5)Ⅰ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基因为3类,即aadA、dfrA和未知功能的orfF;aadA、dfrA的频率相同;3类基因均以基因盒形式存在,分别是dfrA17-aadA5、dfrA12-ofrF-aadA2、dfrA12-aadA2。  相似文献   

12.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he columnar cactus Escontria chiotilla was analysed in wild and silvicultural managed populations in the Tehuacán Valley, Central Mexico, where this cactus is under domestication because of its edible fruits. Anthesis is diurnal, flowers opening between 8:00 and 17:00 h, the period between 12:00 and 13:00 appearing to be crucial in pollination success since at this time the maximum opening of flowers, turgidity of stigma, and activity of flower visitors, as well as the highest nectar production and pollen release occur. The bees Apis mellifera, Bombus pensylvanicus and Xylocopa mexicanorum, and the hummingbirds Amazilia violiceps, Cynanthus sordidus and Cynanthus latirostris were the most frequent flower visitors during the crucial period, and were observed contacting both stamens and stigma of E. chiotilla.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nthesis nor in flower visitors among both population types. Distances separating the populations studied and bridges of individuals of E. chiotilla between them are within the radius that bees and hummingbirds may travel, indicating that spatial barrier to pollen flow are unlikely. Breeding system is self-incompatible. Production of flowers occurs during the whole year in both population types, allowing continual pollen flow among them. This observation confirms reports of high gene flow among the populations studied in previous population genetics studies. The high pollen flow among wild and managed population explains that however the occurrence of artificial selection, the process of domestication is in incipient stages presumably because gene flow counteracts effects of artificial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辐照花粉辅助授粉、杂交液辅助授粉及切割花柱授粉等措施对克服百合‘cordelia’(♀)×毛百合远缘杂交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普通柱头授粉能够获得许多膨大果实和饱满种子,表明该杂交组合为亲合性组合。用经1000Gy或2500Gy剂量60Co辐照的母本花粉进行辅助授粉明显地提高了座果率和饱满种子结籽数,表明两种剂量的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均能有效地克服该组合的杂交障碍。结籽数的提高有利于后续的选育工作。采用杂交液辅助授粉,座果率和饱满种子结籽数有所提高。而切割花柱授粉明显地减少了座果率和结籽数,表明该方法不适合于克服‘cordelia’(♀)×毛百合杂交障碍。  相似文献   

14.
尾脂沉积能力在脂尾型绵羊和瘦尾型绵羊问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其沉积脂肪的遗传特性与分子机制仍不明晰。为此,本研究选择尾型极端差异的阿勒泰羊(巨型脂臀)、湖羊(短脂尾)和黑萨福克羊(长瘦尾),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绵羊X染色体59194976位点多态性,分析其与尾(臀)脂沉积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阿勒泰羊群体中G等位基因属优势等位基因,其两等位基因比值(G/A)分别是湖羊和黑萨福克羊的6倍和68倍,且G等位基因在阿勒泰羊中趋于纯合。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阿勒泰羊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湖羊和黑萨福克羊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极不平衡状态(p〈0.01)。以上结果提示,绵羊x染色体59194976位点SNP可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高、低脂绵羊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5.
气流速度(包括自然风速)对杂交水稻制种授粉过程中花粉分布情况的影响十分显著,直接关系到制种产量。为研究流速对授粉效果的影响,该文首先分析杂交水稻气力授粉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验证气流速度对花粉分布的影响,从花粉的分散密度、水平分布、垂直分布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花粉分布受气流影响显著,水平分布量、竖直分布量以及花粉总量都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水平分布出现特有的双峰图像,且后峰随流速的增大远离花粉源;竖直分布随流速的增大向气流中心靠拢,说明花粉在一定速度的定向气流中能保持较好的直线传播。气流速度为20m/s时,水平花粉量较多,且竖直分布能满足作用范围内花粉的传播要求。该文为进一步研究气力授粉机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研究气流作用位置对杂交水稻制种气力式授粉花粉分布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杂交水稻气力式授粉中花粉的两种运动情况,重点分析了气流作用下植株受力及气力作用层下层的花粉运动情况,对气流不同作用位置产生的弯曲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花粉的分散密度、水平分布、竖直分布三个方面评价气流作用位置对花粉分布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气流作用位置对花粉量、水平分布、竖直分布影响明显,气流中心作用在穗头中部位置(穗顶下100 mm/200 mm)时,能得到较大的花粉扩散量,花粉水平、竖直分布量明显增多,且有利于花粉沿气流方向的分布;作用位置主要影响传播花粉量以及花粉的分布,对花粉沿气流方向分布的距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我国分布极广的重要油料和经济作物,低温寒害是高纬度高海拔产区严重限制其生产发展的关键逆境因素,其中发芽期的危害最为普遍和严重。为深入研究花生芽期耐寒性遗传特性,本研究以耐寒性强的品种和耐寒性弱的品种杂交[HY44×DF12(HD-RIL)和YZ9102×XZ68-4(YX-RIL)]构建了两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RIL群体低温胁迫后的相对发芽率进行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RIL群体的耐寒性在2020年海南乐东(E1)环境中均表现为由3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HD-RIL和YX-RIL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6.72%、91.46%,在2021年山西汾阳(E2)环境中均表现为由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35%、79.56%;HD-RIL群体在2021年海南南滨(E3)环境中与YX-RIL群体在2020年山西汾阳(E4)环境中耐寒性均表现为由2对累加作用的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20%、59.05%。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花生芽期耐寒性分子机制研究、提高耐寒性分子育种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空间诱变甜椒后代的花粉粒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空间诱变后经连续4代自交授粉获得的变异体(SP06-31)和其对照L06-30为材料,评估材料的花粉生活力和扫描电镜下的花粉粒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部分花粉粒表面附有不确定颗粒物,同时一部分花粉粒形状发生变异。研究认为空间环境条件可以导致甜椒后代植株花粉粒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手持式风送授粉机工作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针对果树授粉作业普遍存在授粉量大、授粉作业不均匀等现象,采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对风送式授粉作业工作参数作优化研究。以手持式风送授粉机为研究对象,以喷管直径、收缩管直径、电机电压等工作参数为影响因素,以花粉授粉量、喷管出口固相质量浓度、花粉覆盖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两者之间的多元数学回归模型,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影响规律及最佳水平组合。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的回归分析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得到风送式授粉机最优工作参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喷粉量、固相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显著顺序依次为喷管直径、电机电压、收缩管直径;覆盖率影响因素显著顺序依次为电机电压、收缩管直径、喷管直径;最优参数组合为喷管直径为5 mm、收缩管直径为7.5 mm、电机电压为8.0 V,对应的花粉喷粉量、固相质量浓度、覆盖率分别为1.70 g/min、17.28 g/m3、77.71%,且各性能指标与理论优化值相对误差均小于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花朵柱头的覆盖率为67.11%,与性能试验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小于16%。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风送授粉机的结构设计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Nitrogen (N) status of corn plants influences yield performance through adjustment of yield componen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corn pollen produced under N-stressed conditions has not drawn enough attention in genotyp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program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effects of N nutrition of the pollen donor on kernel set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the pollen recipient in a field trial by using a restricted pollination procedure. Pollen from plants receiving 0 and 240 kg N ha?1 was manually applied to plants receiving 0, 80, 160, and 240 kg N ha? 1 during silk emergence. The high rate of N fertilizer applied to the pollen dono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kernel number, kernel weight, harvest index,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in the pollen recipient. The effect of N nutrition of the pollen donor was similar at all N levels that were applied to the pollen recipient so the intera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any of the vari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