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雁北嗜蓝孢孔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其菌丝体在5种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并对筛选出的相对生长最佳培养基进行了配方浓度优化,以及确定雁北嗜蓝孢孔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以期筛选并优化雁北嗜蓝孢孔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及生长条件。结果表明:雁北嗜蓝孢孔菌采用沙棘木硫酸铵培养基菌丝日均长速最快,为0.41 cm;其满皿时间显著低于其它4种培养基,为28 d;且其菌丝萌发最快、色洁白,菌丝最浓密。优化配方为沙棘木木屑300 g、麦麸100 g、蔗糖20 g、硫酸铵1.0 g、琼脂20 g、水1 000 mL,该配方的长速最快,为0.443 cm·d~(-1);且菌丝边缘整齐,菌丝最浓密,满皿时间最低,为25 d。pH为6.5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为最适pH。该研究为雁北嗜蓝孢孔菌的人工驯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羊肚菌菌丝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自江西九江小羊肚菌人工栽培时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碳氮比及不同酸碱度等生长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羊肚菌最适宜的培养基为豆饼200 g(煮汁),玉米粉5 g,蔗糖20 g,KH2PO4 1 g,MgSO4 0.5 g,NaNO30.01 g,酵母膏0.5g,琼脂20 g,水1 000 mL;小羊肚菌菌丝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果糖为最佳碳源,以NH4NO3和牛肉膏作为最佳氮源,小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20:1,小羊肚菌菌丝培养的适宜pH为6.  相似文献   

3.
蜜环菌深层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各种发酵条件对蜜环菌液体发酵中菌丝生长的影响 ,确定了蜜环菌最适摇瓶培养条件 ,同时对乙醇的增菌进行了初步研究 ,实验表明 φ =1 0 %~1 2 %的乙醇溶液对蜜环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增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平菇、香菇、灵芝、真姬菇、银耳、杏鲍菇、金针菇7种常见菌草菌糠浸提液配制的培养基为试材,研究了其对竹荪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而对最适竹荪菌丝生长的菌糠进行水溶物质的提取。将该菌糠提取物配制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与PDA培养基进行对比,筛选出最适的菌糠提取物添加量,旨在研究出一种新式竹荪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以菌草灵芝菌糠浸提液作为培养基,竹荪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其它菌糠与PDA培养基(P0.01)。当向母种培养基中添加6g/L菌草灵芝菌糠提取物时,最适于竹荪菌丝的快速生长,且菌丝粗壮、洁白。  相似文献   

5.
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碳氮源及不同碳氮源浓度对虎奶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虎奶菇菌丝在蔗渣、木薯渣、桑枝、稻草、杂木屑、玉桂木、棉籽壳等培养基上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 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最适浓度10 g/L,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氮源最适浓度4 g/L;虎奶菇菌丝桑枝培养基上菌丝长势最好,对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野生皱盖钟菌[Verpa bohemica(Krombh.)J.Schr?t.]风味物质的组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野生皱盖钟菌风味类氨基酸组成,并与其近亲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样品钟菌子实体中含有与羊肚菌相同的15种风味类氨基酸.其中,天门...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蛋白胨对阿魏蘑、杏鲍菇菌丝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源、氮源是食用真菌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试管种培养中,最常用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蛋白胨.为此,进行了阿魏蘑、杏鲍菇菌丝生长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浓度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阿魏蘑菌丝生长最适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分别是20%和0.5%;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分别是3.0%和0.6%.  相似文献   

8.
以菌丝干重和菌丝生长速度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白耙齿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温度、pH值及通气条件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YPAD培养基,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7.0,在正常通气培养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干重积累。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摇瓶液体培养法,以菌丝干重、菌球密度、菌丝球回接平板萌发时间和菌球直径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和优化,以期筛选一种适合杏鲍菇生长的液体菌种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蛋白胨5g/L,黄豆饼粉60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0.5g/L,维生素B10.01g/L,该配方中菌丝量大、密度高、回接平板萌发时间短,且菌球直径适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期竞争性杂菌病害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传统形态学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拟青霉属真菌(Paecilomyces formosus),尚未见其他有关该菌危害黑木耳生产的报道。菌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0℃~35℃,最适温度35℃;在培养基pH 6~9条件下,菌丝均生长良好,偏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略优于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对Pilidium concavum(Desm.)Hohn.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丝生长量,用血球计数板法测量产孢量。结果表明:该菌在PDA上生长最适,在PYA上产孢最多。在最适培养基上培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30℃;在pH值6~11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pH值为11产孢最多;光照对菌丝生长、产孢无显著影响;在供试的碳氮源中,菌丝生长及产孢以葡萄糖、酵母膏最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木耳属4个主要种类的野生菌株生长速率和生长势等培养特性的影响,明确了黑木耳、毛木耳、皱木耳、紫木耳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以及最佳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在中国新发现的梨梢枯病病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pullulans)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和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明确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条件,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该病原菌进行9种杀菌剂的毒力筛选。结果表明:梨梢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适温度为20 ℃,温度高于35 ℃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甘露醇和酵母粉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可在pH 4~10条件下生长,pH 5为生长最适pH;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菌落会形成明显的轮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9 ℃。该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 <0.01 mg·L-1;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敏感性次之,其0.01 mg·L  相似文献   

14.
黄伞菌丝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伞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我们对其营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温度为10-30℃,最适25℃;pH范围5.0-11.0,最适7.0-8.0;最佳碳源为麦芽糖、山梨糖醇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蛋白胨;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CYM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势优于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势。  相似文献   

15.
火龙果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火龙果茎腐病进行诊断和鉴定,观察其病原菌形态及培养性状,并初步测定不同火龙果品种的抗病性及几种药剂对该病害的室内毒力。鉴定结果表明,火龙果茎腐病病原为Bipolaris cactivora,30℃为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初步发现黄皮白肉火龙果对该菌的抗病性最强,红皮白肉火龙果次之,红皮红肉火龙果抗病性最差。供试药剂中25%丙环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株野生平菇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正交优化最佳因子组合,并初步考察人工栽培的子实体。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0 g/L,磷酸二氢钾1.5 g/L,初始pH6.5;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整齐,大小较均匀,菌柄短,肉质嫩,韧性好,采收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49.27%。  相似文献   

17.
对一株采自云南省的野生真菌进行菌丝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法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隐孔菌(Cryptoporus volvatus)。采用体外间接酶连免疫荧光法对隐孔菌菌丝提取物进行抗病毒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菌丝提取物具有抗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病毒的作用。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隐孔菌最适液体培养条件和碳氮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26℃,pH 4~7,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黄豆饼粉。采用正交实验对隐孔菌最佳营养元素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80 g/L葡萄糖、45 g/L黄豆饼粉、1 g/L K_2HPO_4·3H_2O、0.25 g/L MgSO_4·7H_2O。  相似文献   

18.
以桂花为试材,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桂花叶斑病菌,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0~30℃;最适pH6~9;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天冬酰胺。9种杀菌剂对桂花叶斑病菌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6839、0.8754、1.2236μg/mL;百菌清毒力最弱,EC50为57.0778μg/mL。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20,(4)
以伊春地区野生羊肚菌(编号YYC-1)为研究对象,分离出纯菌种,通过测定其ITS序列进行初步鉴定,并进行菌丝培养碳源、氮源、酸碱度三个因素试验。结果表明:YYC-1鉴定为粗柄羊肚菌,其菌丝生长所需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最适pH为7.5。  相似文献   

20.
试验不同的碳源、氮源和不同的pH、光照等处理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玉米粉;最适pH值为5~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