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连山 《作物研究》1991,5(2):34-35
1990年新田县在城关镇、城东乡等7个乡镇,示范玉米面积1.13万亩,其中2m分厢双行间套黄豆(花生)面积1200亩,亩产玉米420.7kg。2m分厢单行间套黄豆(花生)面积9800亩,亩产玉米217.8kg。净种面积300亩,亩产玉米750kg。共产玉米286.4万kg。 据1990年示范区内调查,双行玉米间套黄豆比单一种植黄豆每亩增加收入237.55元;双行玉米间套花生比单一种花生每亩增加收入245.21元;单行玉米间套黄豆比单一种黄豆每亩增加收入142.65元;单行玉米间套花比单一种花生每亩增加收入135元,经济效益显著。 其主要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在辽宁省建平县三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干旱无雨条件下,利用水浇条件试行了玉米双株双行中间间套2行马铃薯或蹲豆或小豆,玉米株间混种芸豆。即①玉米间套马铃薯混种芸豆;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③玉米间套小豆混种芸豆,一地三收高效种植形式。产量效益最高的是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  相似文献   

3.
恩施山区马铃薯与玉米、蔬菜立体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恩施州农户巧妙地将马铃薯与玉米、蔬菜进行立体种植,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这种立体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为在海拔855m的地方采用双行玉米套种单行马铃薯,在玉米生育期内套种两季四季豆、一季白萝卜;对照为传统双行玉米套种单行马铃薯。试验结果为:立体种植模式马铃薯商品薯667m2产量达615.9kg,玉米产量达614.6kg,四季豆产量达1577.0kg,白萝卜产量达2755.0kg,667m2总产值达4149.4元,净产值达3044.9元,比传统种植模式的净产值增加509.7%。  相似文献   

4.
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2比空、大垄双行和清种)和3种不同播种方式(双株定向种植、双株紧靠种植和单株种植)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变化与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株定向播种方式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较高,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20μmol/(m2.s);双株定向播种、清种种植形式下产量最高,为10 786.50 kg/hm2,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产量次之,为10 260.00 kg/hm2。大垄双行与双株定向组合较清种与双株定向组合的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大垄双行的种植形式更有益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是北方春玉米带的主要分布区,当前主要存在3种主要玉米种植模式,分别是均匀垄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乾安县为例,运用可拓优度评价法对3种玉米种植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乾安县现有的3种玉米种植模式中,从节本增效效果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优于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优于均匀垄种植模式。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推进玉米节本增效方面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凸显,可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单行双株、双行双株两种种植模式下黄金芽茶园的冠层光合特性,试验采用植物冠层分析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单行双株种植模式下叶面积指数平均值为4.60,较双行双株更接近高产茶园标准值;两种种植模式下光合有效辐射均呈现上冠层>中冠层>下冠层的趋势,说明单行双株种植模式下上、中、下冠层间密度分布更合理;综合分析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茶园中单行双株种植模式优于双行双株。因此,黄金芽单行双株种植模式更适用于茶园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唐永金  林绍森 《大豆科学》2007,26(3):363-368
采用10个玉米杂交组合与大豆间穴种植,研究玉米组合及其株叶性状与大豆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组合对间穴大豆的产量影响极显著;大豆的单株产量与间穴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呈正相关,与间穴玉米灌浆期单株叶面积和穗位上部叶面积呈负相关,与玉米穗位下部叶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从相关系数来看,玉米叶面积对大豆经济性状的不良影响是,穗位下部叶面积>单株叶面积>上部叶面积;玉米株型对大豆单株产量和经济性状的不良影响程度是平展型玉米略小于半直立型玉米.大豆植株顶部和基部相对光照强度与间穴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玉米的叶面积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玉米株型和叶面积分布不同,对行间地面和穴间的光照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大豆与玉米间穴种植和间行种植应选用不同株叶性状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辽西半干旱灌溉区春玉米最适种植模式。[方法]以早熟矮秆耐密品种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模式处理间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大喇叭口和灌浆期大垄双行处理叶片光合速率较高;灌浆期和成熟期三比空密疏密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大喇叭口和灌浆期二比空处理叶绿素含量较高。大垄双行模式下辽单565产量最高,达12841.5 kg/hm2。[结论]大垄双行为最适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豆间混种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个玉米品种和5个大豆品种间行和同穴混种的方式,研究大豆产量性状、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影响大豆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的组合对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登海11玉米与南豆12大豆组合的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的组合对单株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多以玉米为主,现今我国玉米种植模式已从单一式转变为多样式。本文主要探讨了东北地区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及双株等距等种植模式,重点分析了双行交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并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