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浅析新农村河道生态护岸型式及选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村生态河道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河道护岸的治理是生态河道建设的关键。生态护岸的类型繁多,其中包括:自然草木类、砌石类、生态混凝土类等。其各自的水利特性、工程特点、经济造价和适用条件亦不相同。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河道建设中,应根据农村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型式。文章通过国内外生态河道治理思路的发展历程,对生态河道的护岸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详细介绍,并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新农村河道护岸选型的自然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的治理原则,以及建设生态自然、人水和谐的新农村生态河道目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农田水利工程易受水文地质、施工材料、基坑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在投入使用后会存在一定质量和安全风险。施工单位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详实了解工程特点和建设要求,并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社会条件做好前期勘察工作,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材料设备管理,把握好施工技术要点,可有效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雁栖河自然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由18个定量指标组成的河溪自然性评价体系,从水文、河流形态、水质、河岸带、水生生物、景观娱乐等6个方面对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进行了自然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22个河样带中,处于自然、近自然、退化自然、人工化状态的河段分别占总河长的4.5%、18.2%、68.2%和9.1%;雁栖河总体上受人为干扰较严重,处于退化自然状态。此外,对各评价河样带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符,为该体系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屯留县地处北方春播中晚熟玉米区,一般选择植株中等、紧凑、耐密植;抗丝黑穗病、黑粉病、大斑病和青枯病;生育期在120~130d的品种。同时,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只有做到“五分种、五分管”玉米才能夺高产。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方法、数量、次数和时间,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玉米增产增收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小型河流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对于城市发展及环境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沧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河岸生态系统健康性、生态景观匹配性、整体结构稳定性、生态安全稳定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沧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区域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区域适应性,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气候、社会经济以及设施园艺发展情况3个方面建立了以年平均太阳辐射、区域种植传统、设施种植年均每公倾效益等11个影响因素为指标的区域适应性评价体系。同时,构造了判断矩阵,并应用MATLAB6.5计算软件进行编程,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设施园艺发展区域适应性评价模型,并对所选北京、山东、上海等8省市区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根据评价结果对各区域相应适宜的设施园艺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表明本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较好的适用性,可为科学指导我国不同区域设施园艺适宜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山坝交错的情况以及各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与经营项目,选择适宜本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优化主机与农具的配套,充分发挥机械性能,提高农机利用率,尤其重要。为此,以云南省的地理条件和作为农业省的实际情况,就选择适合云南农业地理环境的农业机械、普及和促进农业机械发展进行了论述,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目前国内的主流农业机械品种。  相似文献   

8.
河岸带植被是维持河流系统健康的重要屏障,掌握其分布特征对河流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白马塘村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典型平原村庄中小河流河岸带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其物种的多样性差异。研究表明,该区域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7科41属43种,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植被分布在河岸的纵横向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随着与河岸坡脚距离的增加,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J)均呈下降趋势,距坡脚1~2m范围内的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显著高于岸顶以外区域(p0.05)。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件资料,在考虑各种影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因素的基础上,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性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并从经济可行性方面探讨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从自然适宜性评价上来看,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能够开发的面积为 11 675.25 hm2,考虑生态安全因素后,适宜开发且不引起生态退化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1 221.14 hm2,如纳入经济可行性因素,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全部不适宜开发。综合指数法与限制条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评价结果可为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微课、微课程建设方面,有效实施的模式有:可汗学院教学模式、非常4+1微课资源结构模式.这两种模式构成要素差异较大,各有其特点,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微课程的内容特征和教学条件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