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不同诱捕器悬挂高度两个方面进行测试,比较性引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Ⅰ的总诱蛾、日均诱蛾量以及最高单次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诱芯;诱捕器底部与水稻叶面齐平或者诱捕器底部低于水稻叶面10 cm引诱效果最好。稻纵卷叶螟诱芯Ⅰ搭配倒圆锥形诱捕器可用于福建闽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与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剂量、不同保存期的性诱剂和几种常见诱捕器进行了田间诱蛾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芯所含的性诱剂的剂量以300 μg为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1年对其诱蛾效果影响不大;泥盆诱捕器的诱蛾效果不理想,粘胶诱捕器的诱蛾效果也不及水盆诱捕器,但操作较为方便;在田间设置时,其适宜高度需随水稻高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豆"症青"发生面积的逐步扩大,点蜂缘蝽已引起了大豆科研工作者与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探讨高效的点蜂缘蝽诱捕技术,本研究于2019年8月份在安徽省当涂县用不同诱芯、诱捕器及其组合评价聚集信息素对点蜂缘蝽的诱捕效果。方差分析表明:诱芯、诱捕器及其互作间诱捕效果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缓释包诱芯1-2和PVC诱芯2-2显著高于橡胶塞诱芯3-x和空白对照。小船型诱捕器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显著高于通用桶型诱捕器和绿色粘虫板。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最佳,但小船型诱捕器底部组件粘虫板会粘住点蜂缘蝽导致点蜂缘蝽死亡。缓释包诱芯1-2、PVC诱芯2-2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次之,且其能诱捕到点蜂缘蝽完整活体,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试虫。对诱捕到的昆虫种类分析表明:试验期间诱到的蛾类昆虫相对较多,特别是橡胶塞诱芯3-x对蛾类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不同诱芯、诱捕器都只诱到少量蜂类昆虫;绿色粘虫板较其它诱捕器粘到显著更多的瓢虫类昆虫。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组成的4种组合能引诱到较多点蜂缘蝽,且其它昆虫较少,说明有较高的专一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发基于(S)-(-)-小蠹烯醇诱捕橡胶小蠹虫的安全高效诱捕技术,系统开展了不同(S)-(-)-小蠹烯醇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和无纺布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最好,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69.16头和66.22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60 d后显著下降,1~6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75.22~120.45头和70.69~112.22头。储藏瓶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24.85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至1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30 d后显著下降,1~3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48.53~64.66头。上述3种诱芯对严重危害橡胶树的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效果尤为显著,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占诱捕害虫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8.36%和47.89%、46.89%和40.48%、40.45%和40.24%。1~90 d的淀粉颗粒状缓释型诱芯和环糊精糊状缓释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变化,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均在10头以下,诱捕效果差。上述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和储藏瓶型诱芯均可广泛用于有效绿色监控橡胶小蠹虫,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60 d,储藏瓶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30 d。  相似文献   

5.
2021年6—10月在上海松江区开展了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诱集效果试验,解剖了雌虫的卵巢,并比较了食诱与性诱和灯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的诱虫效果优于性诱,可诱集到的Ⅰ级卵巢雌成虫占比达到30.95%,且未交配率达96.15%,被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雌雄比为2.34。综合分析表明,食诱具有雌雄同诱、诱集低级别卵巢发育阶段未交配雌虫的优点,为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几种性诱剂、性诱器诱捕棉铃虫成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性诱剂在棉铃虫测报中的效果及其应用前景,筛选理想的、使用简单、诱捕效果高的诱捕器和性诱剂,笔者进行了筛选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盆诱捕器+橡皮头诱芯等具有较好的诱蛾效果,且设施简单易行,调查方法简便,值得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8-18W太阳能双波诱虫灯的单灯诱虫数量,随灯泡功率的增大渐趋增多;对稻螟蛉、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叶蝉等稻田害虫的诱集峰次明显,预警作用较强;对稻螟蛉、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有效控制距离分别为50 m、30 m和20 m左右,近灯区的虫量比远灯区可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推广应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诱芯和诱捕器,对自主研发的四种诱芯和金龟甲型诱捕器的田间诱捕效果做了评价,为性诱剂防治蛴螬技术提供依据和参考。无纺布诱芯在每天更换的条件下,在整个成虫交配期平均单日单个诱捕器诱虫数283.4头。储藏瓶型诱芯在储存120d后诱虫效果无显著性变化。以药用淀粉和β-环糊精作为主要载体制备缓释型诱芯对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均具良好的缓释作用;两种缓释型诱芯的持效期分别达19d和30d以上。自制金龟甲型诱捕器和常规漏斗型诱捕器均适用于暗黑鳃金龟的诱捕,其中自制金龟甲型诱捕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性诱芯对棉铃虫的测报及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设置棉铃虫性诱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棉田使用性诱芯,不仅可以预测棉铃虫的发生高峰期及发生规律,而且对棉铃虫成虫有明显的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二化螟信息素诱控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信息素诱控技术是一项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高效环保的水稻绿色防控实用技术。阐述了其防治技术原理,强调做好越冬代二化螟虫情调查监测,以保证在越冬代蛾始见期前放置诱捕器,介绍了诱芯和诱捕器的选择、安放时间、安放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并根据防治区诱蛾量和害虫危害情况,通过对秋季田间防效调查、测产调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评价二化螟信息素诱控技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3种主要组分为Z11-16-Ald,Z13-18-Ald和Z9-16-Ald,剂量为300 μg)对60 hm[sup]2[/sup]早稻田的越冬代和第一代二化螟成虫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田间采用绿色水盆诱捕器,布设密度为25个/hm[sup]2[/sup]。对照区为24 hm[sup]2[/sup]种植者使用化学农药代替性信息素防治的水稻田,结果表明诱捕区的卵块数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为74.39%;第一代二化螟成虫的发生量较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1.41%;诱捕区田间稻丛的百株枯鞘率、枯心率和白穗率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70.90%、57.01%和44.30%;诱捕区未使用农药,但防治效果好于对照区(平均施药1.24次)。  相似文献   

12.
对新型飞蛾干式诱捕器诱捕效率进行了测试,从6月20日至9月20日,共调查13次,累计诱蛾量8 605头,平均每台诱捕器诱蛾344头。性诱剂处理区、施药区和不施药区虫伤株率分别为为1.77%、1.19%和81.90%,枯鞘率分别为1.11%、0.65%和14.68%,白穗率分别为1.87%、0.35%和38.83%。性诱剂防治效果95.18%,比药剂防效低3.92个百分点。就本试验结果来看,新型诱捕器操作简便,易于维护,使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杀二化螟的可行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育生态栽培配套频振式诱蛾灯物理杀虫技术应用示范表明,该项技术对稻田有害生物控效明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及纹枯病都未出现危害高峰期,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更为显著,免去了除草剂的使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与传统的栽培方式比较,早、晚稻增产率分别为5.7%和5.6%,两季合计每公顷增收4 665元.  相似文献   

14.
四种棉铃虫性诱剂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水盆、圆锥笼罩、圆筒及有盖漏斗等4种诱捕器类型进行了试验比较,发现圆锥笼罩诱捕器诱蛾效果突出,并进一步对该种诱捕器的规格与诱捕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经济、耐用和实用的总设计原则下,建议选用底口直径50cm、顶角30°的诱捕器。  相似文献   

15.
诱捕器的不同颜色对棉铃虫诱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具有无污染、成本低的特点。性诱剂的纯度、载体、载量、诱捕器等诸因素,直接影响着防治效果。在本文中,通过在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采用诱捕器不同颜色的诱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色诱捕器比褐色或红色诱捕器诱蛾数量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橡胶小蠹虫为害重,防治困难。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田间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将“牛皮纸+粘虫胶+诱集剂”组配,研究集成了一种橡胶小蠹虫粘捕装置,对其诱捕参数(粘捕装置材质、诱集剂药袋悬挂数量、药液暴露面积以及粘捕装置的间距、悬挂高度)进行了筛选,并与常规诱捕器在重量、成本和诱捕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莰烯、顺式-马鞭草烯醇5种诱集剂的诱集下,自制粘捕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554、445、341、381、367头;普通粘虫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260、230、179、202、199头。其中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自制粘捕带的粘捕数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粘虫带,表现出较好的粘捕效果。采用挂袋法的最佳药袋数为2袋,诱集剂的最佳药液暴露面积为6.6 mm2,粘捕装置的最佳相互间距为50 m,最佳悬挂高度建议在2.5 m。自制粘捕装置在重量、成本以及诱集数量上均优于常规诱捕器,对橡胶小蠹虫防控具有高效成本低、环保可降解、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引诱剂的5种不同诱捕处理在苦瓜地上对瓜实蝇和桔小实蝇的诱捕效果.结果发现,好粘主要诱捕桔小实蝇雄虫,稳得主要诱捕瓜实蝇雄虫,2种诱剂均可同时引诱小量其它实蝇;在用量1 g的条件下,引诱剂的5种不同诱捕处理中瓶内喷涂对2种实蝇的诱捕效果均明显好于瓶外喷涂,且好粘与稳得对2种实蝇雄虫的诱捕效果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先增强后逐渐减弱,加水50 mL时达最大值.研究还探讨了好粘与稳得2种引诱剂对苦瓜地外围瓜实蝇和桔小实蝇雄虫的诱捕效果,结果好粘与稳得2种引诱剂在寄主植物外围不同位点上均可诱捕瓜实蝇和桔小实蝇雄虫,且某一位点上虫量发生越大其诱捕量越大.  相似文献   

18.
长沙地区实蝇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穗  吴昌奇  肖铁光 《作物研究》2010,24(2):122-124
于5月至11月,采用2种诱捕器4种性诱剂对长沙地区的实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Me、Cue和蛋白诱饵性诱剂对多种实蝇具有诱集作用,其中Me性诱剂的专化性最强,诱集橘小实蝇共86头;Cue性诱剂分别诱集具条实蝇174头,瓜实蝇111头;蛋白诱饵诱集能力介于Me和Cue两种性诱剂之间,分别诱集具条实蝇17头,瓜实蝇7头,橘小实蝇12头;(2)Me和Cue性诱剂对橘小实蝇和瓜实蝇的种群发生动态、地理分布具有很好的监测效果;(3)本地区监测点未诱集到地中海实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闽北乌龙茶区最佳悬挂密度及其对后代幼虫的防治效果,设置每667 m2茶园放置2套、4套、6套诱捕器和不放置诱捕器等不同处理,调查各处理下灰茶尺蠖成虫诱集数量和后代幼虫种群数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悬挂密度下诱捕器平均诱虫数量为(14.33±5.24)头/周,4次调查诱捕害虫总数达到102头;其中,以每667 m2放置4套诱捕器为闽北乌龙茶茶园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悬挂密度,最佳悬挂密度处理区内的第一代幼虫种群数量最低,平均为(2.00±0.58)头,而CK为(4.33±1.86)头。  相似文献   

20.
对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比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有着更高的诱蛾效率,但变化规律不明显,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的诱蛾高峰在7月13—25日之间,而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的诱蛾高峰在7月20日—8月3日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