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逐步扩大,近几年设施栽培技术也延伸到了以种植水生蔬菜为主的吴中区、吴江区等地区.苏州市蔬菜所与吴江同里生元合作社共同探索研究了"一熟茭—豆瓣菜—藕莲—芡实—水芹"两年五熟高效设施栽培模式.该模式各茬口衔接合理,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年经济效益也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2.
茭白(zizania atifo lia)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具分蘖习性,行分株繁殖。一般栽植当年的新茭分蘖消长是“少—多—少”,而越年的夏茭是从“多到少”。因此,在夏茭栽培管理上,只有通过删墩、压墩删苗的技术,才能使苗株茁壮成长,达到适期孕茭。本文主要根据我们在夏茭覆膜催苗早熟栽培中,通过定苗密度试验所得的资料,作些分析研究,供制定夏茭定苗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樟义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1,(16):112-114
双季田藕(Nelumbo nucifera)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项把莲藕一年一季的传统栽培模式改为春藕—夏藕双季栽培的新模式,其中,春藕和夏藕都是以定植时间命名。双季田藕的春藕5月上旬上市,7月中旬采收结束,填补了浙江地区6月前后2个月左右无鲜藕供应的市场空档,实现了鲜藕周年上市,不仅使藕农增产增收,而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莲藕的食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绍兴的传统产品水生蔬菜早茭、晚茭又称稻茭或双季茭,为禾本科的一种浅水性水生植物。栽培早茭晚茭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必须抓紧,才能使茭白生长良好,获得较高的产量。 1.选择土地:种茭白的土地必须阳光充足,土质以耕土层深,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为宜。茭白不宜连作,以免发生病虫害,使产量和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双季茭大棚栽培品种,开展了大棚双季茭品比试验,比较了浙茭911、浙茭6号、梭子茭、德清大种茭、浙茭3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浙茭911品种采茭期早,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宜推广种植,浙茭6号可适当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二熟茭“无锡茭白”做试验,结果表明:茭白每亩栽植1100墩,基本苗以3.2万个较为理想。游茭多,产量高,品质好。基本苗少于2万或超过4万个时,产量急剧下降。夏茭的产量则取决于游茭的数量和有效分蘖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特性 该品系是1983年从广益茭中系统选育出的一个株系。它的株型比广益茭略松散,顶部1叶—2叶在生长过程中微下披,中下部叶呈剑形挺立,叶色略淡于广益茭。分蘖能力中等,略低于广益茭。地下根状茎长势较强,夏茭的分株(疏蘖形分蘖)数约占总苗数的30%。株高秋茭为190cm—200cm,夏茭为180cm—190cm,分别比广益茭高10cm左右。茭肉长度秋茭为23cm—27cm,夏茭为21cm—25cm,都比广益茭长1cm—3cm。茭重秋茭为90g,夏茭为75g,分别比广益茭重15g和5g。秋茭亩产1300kg—1400kg,夏茭亩产1450kg—1550kg,均比广益茭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区在夏茭栽培中采用培土护茭替代传统的深水护茭技术 ,不仅明显改善了夏茭的品质和商品性 ,而且克服了当地大部分田块田埂低、蓄水能力弱的不利因素 ,为当地夏茭的大面积发展创造了条件。1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 1999年设在澄江镇临西村 ,双季茭品种为“黄岩双季茭白” ,属夏茭为主的密蘖型品种。在试验区选土壤肥力状况一致的相邻田块设立深水护茭区 (下称A区 )和培土护茭区 (下称B区 ) ,面积均为 8 0 2m2 (米2 ) ,各栽 2 4墩。两区于 1月 5日搭小弓棚盖农膜进行保护地栽培 ,4月 1日揭膜。A区在分蘖前期保持 3~ 5cm(厘米 )水…  相似文献   

9.
浙江缙云县利用大棚茭白栽培的空档期,在大棚行间套种丝瓜,探索总结出了秋茭—大棚夏茭—丝瓜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既为茭农增加一季丝瓜收入,套种的丝瓜枝蔓又能为高温期的茭白遮荫降温,有利于茭白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667 m2产值14 800元。  相似文献   

10.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3,(18):83-85
浙茭3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为原始材料,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夏、秋季采收始期分别比浙茭2号晚约5d和2d,夏季壳茭产量33000~36000kg/hm2,秋季壳茭产量21000-24000kg/hm。,全年产量比浙茭2号增产7.34%,肉质茎个体较大,光滑细嫩,品质优。  相似文献   

11.
高山台地茭白的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德良 《蔬菜》1999,(10):11-11
高山台地由十夏季气温低、水源充裕,发展单季茭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高山台地的优势,加上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早单季茭上市季节,填补7、8月份茭白市场空档,667m~2产值在6000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选用良种进行高效栽培的茭白以早熟单季茭品种为宜。生产上可选用常熟“寒头茭”、宜兴“稻茭”、广州“软尾茭”、“美人茭”(浙江缙云地方品种,又名吴岭茭白)等品种。二、种株选择茭白都采用营养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茭白生产的效益、种株年年都要进行严格挑选。剔除“雄茭”、“灰茭”和易…  相似文献   

12.
在蔬菜生产中,早春以薄膜短期覆盖栽培夏菜,达到早熟丰产,已被普遍应用。在水生蔬菜中利用这一技术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为缓解春夏之交蔬菜供应不足,花色品种少的矛盾,我们在1985年开始对双季茭的夏茭作了早春薄膜小拱棚短期覆盖的试验,成功地获得了使夏茭采收期提早13~20天,增产9.6~34.9%,其中6月10日前的早期产量增产251.28~400.54%,增收50.84~104.4%。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修整的浅水池种藕,称为池藕。池藕由于水位及土层浅,水温地温都较高,肥料分解利用充分,加之水池一般都在房前屋后,经常有肥水流入和垃圾等污物倾入,因而肥料充足,水位易控制,座藕率高,一般亩产可达2000~2500公斤、高产者可达3500公斤左右,亩产值在1000元以上。还由于池藕面积小(0.1亩—0.5亩),便于管理,又可美化环境,是广大农户致富和发展庭院经济的一条重要门路。内江县四合乡尖山村9组邓维富1985年在房前空地上挖池种藕0.12亩,收藕310.5  相似文献   

14.
随着蔬菜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深化,无锡地区出现了专业种植水生蔬菜的基地,茭白等蔬菜的轮作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秋茭夏收(3月至8月)—水芹(9月至翌年2月)”的茭白水芹茬口模式。这种新的轮作方式由于茬口安排紧凑,栽培经济效益高,在无锡市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一般实行无锡二熟茭一年单季栽培,并做到秋茭夏收茭白每667m2产量达到1250kg,产值4000~5000元,后茬水芹产量达到4000~5000kg,产值6000~8000元,两茬相加年产值达10000~13000元,创下了水生蔬菜轮作套茬效益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地茭白生产有很大发展,以往种植的二熟茭类品种,一般在“十一”前后采收秋茭上市,翌年6月初开始采收夏茭。而在秋茭采收之前,如果6、7月气候适宜,一部分大分蘖也可孕茭,农民称之曰“带娘茭”;7、8月间和遇多雨天气,气温适宜,一部分大分蘖也会结茭,但因形状不正,采收期长,一不小心又会损伤其他分蘖.因  相似文献   

16.
宁波四九茭在福建地区种植具有上市早、品质佳、抗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一般667m2产夏茭1500kg(壳茭),比本地茭增产60%以上,最高每667m2产量达2300kg,产值2100元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宁波四九茭原产于浙江省宁波市郊区。夏茭早熟,秋茭晚熟。株高1.6~1.7m,分蘖性强,长笋多,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肥,采收期长。肉质茎长圆锥形,单茭重61~75g。2栽培要点①选好种苗,适时寄秧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秋茭采收的时候选种,要求选择健壮、高度中等、茎秆扁平…  相似文献   

17.
茭白常规露地栽培季节与茬口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又叫蒿芭、茭笋、蒿笋、茭白笋、蒿芭笋、茭荀、茭瓜等,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其主产区在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江苏、福建等地。我国茭白栽培形式多样,有常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及北移栽培等,主要为常规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茭白塑料棚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挺  陈可可 《中国蔬菜》2001,1(2):42-43
茭白(ZizaniaaqucaticaL.),属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泽植物,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传统的茭白都采用露地栽培。近年来,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过程中,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于1991年开始在茭白生产上采用棚膜覆盖栽培。目前面积已达到1335hm2,2000年上半年夏茭(壳茭)总产量达4.7万t,产值超过8000万元,其产值已占黄岩蔬菜总产值的60%和农业总产值的11.7%。黄岩棚茭品种为黄岩双季茭白,是以夏茭为主型的两熟茭,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与传统的露地栽培相比,黄岩棚茭具4大优势:①上市…  相似文献   

19.
我县四月茭白种植面积1200多亩,占茭白总面积的50%。种植四月茭白,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上市早:四月茭白成熟最早,5月上市供应。这时正处在早生蔬菜的缺档时期,它的上市,可缓和市场需求的矛盾。二是产量高,品质好:1986~1988年四月茭平均亩产3050公斤。四月茭采收后,还能收一熟“秋茭”,亩产一般1500公斤左右,全年亩产共4500公斤以上,是水生蔬菜中,  相似文献   

20.
《长江蔬菜》1992,(5):15-16
我市于1987年开始从无锡引进中熟两季、高产优质的中介茭,进行引种栽培和高产优质栽培试验,已获得成功。秋夏茭亩产均在1000公斤以上,亩效益2000元左右。茭白鲜嫩甜脆,营养丰富,品质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