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密度、氮素、磷素、钾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667m^2施N 13.16kg、P_2O_5 14.3kg、K_2O 30kg、保苗2.2万穴,产量可达526.2kg/667m^2。优化栽培方案为每667m^2施N 13.16kg、P_2O_5 14.19kg、K_2O 20.63kg,保苗3.0万株,可以获毛收益1583.6元/667m^2。  相似文献   

2.
茶树平衡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施肥采用“3414”回归设计方法,对安溪县铁观音茶树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进行试验,初步建立茶叶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茶树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10.67kg/667m^2 N、2.96kg/667m^2 P2O5、3.81kg/667m^2 K2O,N:P2O5:K2O=1:0.28:0.36。茶叶最佳利润施肥量为11.46kg/667m^2 N、3.47kg/667m^2 P2O5、2.23kg/667m^2 K2O,N:P2O5:K2O:1:0.30:0.19。  相似文献   

3.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对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及效益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时建立的产量度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莆大麦7号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莆大麦7号的影响为施氮总量〉基本苗〉K20〉P205〉施N比例;要获得300~350kg/666.7m^2的产量和385元/666.7m^2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4.92万~16.12万/666.7m^2,施纯N16.19~17.04kg/666.7m^2,其中基施纯N比例为58.1%~61.3%,P2O5 3.43~4.10kg/666.7m^2,K2O 6.67~7.75kg/666.7m^2.  相似文献   

4.
引进早熟晚粳新品种扬粳4038在姜堰市沈高镇河横农场建立机插百亩示范方,应用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百亩示范方达到了723kg/667m^2的实收产量,产量构成如下:每667m^2有效穗20.3万,每穗粒数149.4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7.0g。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对新台糖16号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台糖16号在667m^2施用过磷酸钙60kg、氯化钾30kg的基础上,分别设施尿素40kg(N1)、60kg(N2)和80kg(N3)三个不同施氮水平处理。新植、宿根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尿素60kg,N:P2O5:K2O比例为1:0.35:0.65的施氮水平(N2),其株高、茎径、单茎重和蔗茎产量,在三个处理中最优,施肥效益最好,其工艺品质也达到糖厂11月份开榨的要求,是新台糖16号比较合理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6.
垦育28号生育期170~175d,剑叶上举,每穗粒数12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28g,米质优良,产量650~800kg/667m^2。栽培技术要点是旱育稀植或抛秧,秧田播种量80~120kg/667m^2。施肥应注意前重后轻,施肥量为纯N15.0~17.5kg/667m^2,N、P、K合理配合。注意病虫害防治,盐碱地施锌肥2.0kg/667m^2,以防缩苗。  相似文献   

7.
水稻在采用单季直播栽培的条件下,选择播种量、浸种时间、施N量、施P量、施K量等5个可控因子。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进行高产模式栽培。结果表明,五个试验因子与产量等8个目标性状呈不同的函数关系;得到两优2186直播栽培获得450kg以上的技术措施:每667m^2播种量1.46~1.50(kg)。浸种时间以28—30(h)为宜。每667m2施纯N:10.22—10.51(kg)、P2O5:5.04—5.37(kg)、K20:6.11-6.53(kg);以最佳技术方案各因子的取值为依据,即在试验水平区间的一定范围内。播种量、浸种时间、施K量与产量呈负相关。施N量、施P量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稻肥料效应试验,找出适宦当地的水稻施肥量,实现科学合理用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精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试验地最佳施肥量N为15.71kg/667in。、P20,为6.28kg/667m。、K20为9.86kg/667m^2,朱要素比例N:P205:K20=1:0.40:0.63,产鲢521.59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6.29;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18.42kg/667m^2、P2052.08kg/667m2和K2032.58kg/667m^2,N:P20j:K20=1:0.11:1.77,产量544.16kg/667m^2.投入产m比为1:4.65。  相似文献   

9.
超级稻特优627多因素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优627组合为供试材料,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播种量、移栽期、插植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等5个可控因子进行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试验,经过对单位面积产量与5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该组合欲夺取610kg/667m^2的产量,其优化农业组合方案为:播种量50~60kg/667m^2,5月8-10日移栽、插植密度1万~1.2万丛/667m^2,施纯氮10~12kg/667m^2为宜,即总的高产栽培原则是适当稀植、中等氮肥水平、多施钾肥。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磷钾组合搭配对佛手茶产量效应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目标产量为基础,以氮磷钾肥料不同组合搭配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氮磷钾肥取2:1:1水平为最优化配方组合,处理4(A281C2)、处理6(A283C1)较接近最优化配方组合,但经经济效益分析,只有处理6(A283C1)单产582.00kg/667m^2,纯收入2973.59元/667m^2为最佳组合。由此认为在粘质红壤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速效磷肥,即尿素32.60kg/667m^2、钙镁磷66.18kg/667m^2、氯化钾7.50kg/667m^2,纯N14.996kg/667m^2,N:P2O5:K2O=1:0.75:013为最佳组合较合理。佛手茶是大叶品种,适量增施氮磷肥,有利于促进新梢的生长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黔苦4号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黔西北温和气候区以苦荞籽粒产量为目标,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为试验因素,研究秋播黔苦4号籽粒产量与播种量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提出了黔苦4号籽粒产量2550kg/hm。以上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35.14~44.36kg/hm2,施N量52.56~67.44kg/hm2,施P2O5量168.48~221.52kg/hm2,施K2O量53.52~64.08kg/hm2。试验4因素对苦荞籽粒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种量〉施K:O量〉施N量〉施P2O5量。  相似文献   

12.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施用氮、磷、钾3种肥料的“341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际施用N12kg/667m^2、P205为4.8kg/667m^2、K:0为14.4kg/667m^2时,水稻的产量最高。在磷、钾施肥水平为最佳时,灰黄泥田种植的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N2〉N3〉N1),灰泥田水稻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3〉N2〉N1);在氮、钾处于最佳施肥水平时,水稻产量随磷肥的施用增加产量下降(P1=P2〉P1);在氮、磷施肥水平为最佳施肥水平时,水稻产量随钾肥增加而增加(K3〉K2〉K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回归设计方法,研究单晚粳稻机插秧的株距(X1)、丛苗数(X2)、施氮量(X3)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株距显著影响分蘖、有效穗、每穗总粒、每穗实粒、齐穗期和产量;丛苗数对分蘖、每穗总粒、实粒和产量的效应显著;纯氮量对每穗总粒、实粒、齐穗期和产量效应显著;3因子间的互作对每穗总粒、实粒、齐穗期和产量影响显著。模拟筛选单产≥560kg/667m^2的优化方案:株距为16.8-18.0cm,丛苗数为3.9-5.1本/丛,纯氮量为17.6-19.3kg/667m^3。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啤酒大麦新品种扬农啤9号的示范推广,本文以扬农啤9号为材料,设计了4个密度和3个施氮量的栽培试验,于2011至2012年在江苏省方强农场农科所进行,大麦生育过程中定点调查越冬苗、返青苗、高峰苗、穗数等茎蘖动态,成熟后调查产量要素及产量,分析密度和施氮量对扬农啤9号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的前提下,施氮15.0kg/667m2,基蘖肥:拔节孕穗肥比为6:4,16万/667m2基本苗,扬农啤9号的有效穗55万/667m2左右,每穗实粒22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产量可达420kg/667m2。  相似文献   

15.
京福1优527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强优势新组合,为了提供其大面积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因子1(密度)和处理因子2(N肥)三水平问差异不显著,处理因子3(P肥)和处理因子4(K肥)三水平间差异达显著;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处理2即密度20cm×23cm、施N10kg/667m^2、P2O5 6kg/667m^2、K2O 10kg/667m^2条件下,产量最高。京福1优527大面积生产,宜用处理2的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黔苦3号苦荞新品种春播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黔苦3号苦荞春播籽粒产量与其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间的关系,探索高产栽培优化方案。通过试验,建立了黔苦3号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经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提出了黔苦3号籽粒产量高于2550kg/hm^2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63.63~70.38kg/hm^2,施N量30.62~38.38kg/hm^2,施P2O5量173.06~216.94kg/hm^2,施K2O量60.11~69.12kg/hm^2;各因子对籽粒产量影响的程度大小为播种量、施K2O量、施P2O5量、施N量。  相似文献   

17.
甘薯氮磷钾肥施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组配量对甘薯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钾肥当季利用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减少,平均为25.1%、29.5%。磷肥当季利用率呈无规律变化,其值在负值~24.3%之间;施氮区和施钾区都比缺氮区和缺钾区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氮、钾肥的增产效果依低、中、高施肥水平分别为:87.4kg、41.6kg、25.5kg和46.3kg、24.4kg、15.1kg。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时磷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有效磷含量高时增产不明显;由回归方程得出最高施肥量为施N9.1~19.4kg/666.7m^2、P2O52.6-4.2kg/666.7m^2、K2O7.4-25.7kg/666.7m^2,最佳施肥量为施N8.4~17.4kg/666.7m^2、P2O52.3-4.2kg/666.7m^2、K206.1-24.2kg/666.7m^2。  相似文献   

18.
海城市耿庄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丽芬 《杂粮作物》2009,29(2):148-149
在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开展玉米“3414”试验,研究玉米在不同氮、磷、钾水平配比时的产量效应及最佳施肥量及最佳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本地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0.82kg/667m^2,P2O5 6.2kg/667m^2和K2O6.54kg/667m^2,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配比为1:0.57:0.6。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还田后施氮量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机插水稻的产量以每667 m2施纯N 22 kg最高,达644.3 kg/667 m2。随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生育期推迟,后期纹枯病呈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我市沿海丘陵旱地三种不同类型土壤通过“3417”田间肥料试验,并设置S、B、Zn中、微量肥效验证试验,分析施肥效果。建立甘薯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甘薯合理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时薯施用NPK肥料均获得一定幅度的增产增值效果,施用S、B肥效果较Zn肥好。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月巴量为154.3-173.6kg/hm^2N,44.4.75.3kg/hm^2P2O5,193.1-245.3kg/hmA^2K2O3,N2P2O5:K2O=l:O.26-0.43:1.24-1.41;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40.0-162.0kg/hm^2N,40.8-67.0kg/hm^2P2O5,199.8-227.3kg/hm^2K2O,N:P2O5:K2O=l:0.25-O.41:1.23-1.64。低产田土壤适当增施N肥,P、K比例较低,中高产田土壤P、K比例要高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