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是国内外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文章针对赤峰市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虫草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赤峰大豆生产中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托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主要职责:以我国大豆主要病虫害的防控为目标,监测我国主要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状况,研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植物的抗性规律,通过与育种、栽培等功能研究室协作,提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控制技术方案,保障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发展。研究内容:建立大豆病虫害早期预警系统,提出适于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和南方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东省大豆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生种类繁多且不断发生演变,生理病害加重、新病虫不断增加。而化学防控仍是目前大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因此,实现大豆病虫绿色可持续治理,亟需加快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做好病虫监测预警,集成推行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使用低风险高效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主要热带作物病虫害基本情况和防控现状,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文昌试验站(下称文昌站)对所辖区域主要热作荔枝、胡椒的病虫害进行了有组织的监测和防控情况,结合长期以来的生产、工作经验和教训,对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菜用大豆是浙江省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是菜用大豆的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浙江省菜用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该文通过对浙江省出口菜用大豆病虫害种类和主要农药使用现状及风险情况的分析,对常见的使用农药与主要进口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比较,提出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以期为相关部...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衣剂防治大豆根部主要病虫害技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针对黑龙江省目前大豆生产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求应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大豆根部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研究,从而减少因其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经几年室内外对农药、微肥、成膜剂等的筛选及复配...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卜  黄爱斌  史峰  傅俊范 《杂粮作物》2003,23(2):114-115
针对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在大豆生产中只要把好土壤和种子关,就可以基本上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当大豆蚜虫和食心虫发生时,再采用保护天敌和生物的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傻瓜”式防控技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省工、省本、省力(三省)的目的。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能否达到“三省”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农药能否合理混配、精准施用。本文介绍了农药混配使用的优点、原则、目的,以及生产实际中农药配制、稀释等方法,以便农民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黑土区重迎茬对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重迎茬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明显加重,为了探讨黑土区生产田重迎茬对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影响,选择有代表性的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所有处理均一致的正茬、重茬和迎茬大豆田进行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同地势的不同茬口大豆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重茬和迎茬根腐病、灰斑病和大豆食心虫发生程度较正茬严重,重茬又重于迎茬,重迎茬根腐病和食心虫在洼地发生较平地和岗地严重,平地灰斑病发生重于岗地和洼地,土壤中胞囊数量岗地重茬最多.  相似文献   

10.
果品质量安全标准,对果树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出台的果品质量安全标准中,对优质果品中农药残留的限定标准更加明确,农药的投放和精准施药已成为果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要在不施或少施化学农药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就必须用先进的理念指导病虫害防控。因此,本文分析了优质果品生产中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和难点,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于2012年4月末三江平原地区降水多,导致土壤水分含量高,大豆幼苗发育缓慢,潮湿低温的天气易于大豆病害的发生,对大豆种子萌发、出苗及保全苗十分不利。为此,分析气候条件对大豆苗前苗后的影响,预测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指导今年的大豆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夏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淮海大豆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文论述了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历史、现状,分析了该区大豆发展的优势,并探讨了该区发展大豆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豆酱的国内外生产现状、安全性及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对豆酱生产过程及其产品中易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对涉及质量问题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豆生产发展历史、大豆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大豆主产区的分布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吉林省大豆产业生产发展的状况,详细探讨了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北部大豆生产中目前存在的大面积重迎茬种植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在加强农艺措施的同时,采取种子包衣、叶面追肥、虫害治理、科学除草等关键性技术措施来有效减轻大豆重迎茬产量及效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限制吉林省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及采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黄淮海地区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吉林省位于东北大豆主产区的中部。在历史上曾经是东北大豆科研和生产中心,对推动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大豆的种植面积在20世纪中后期呈下降的趋势,21世纪初略有回升。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大豆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豆地下害虫生物生态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豆一般地下害虫为害特点、主要种类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生物生态控制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植物源农药、昆虫病原微生物、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态措施对大豆地下害虫进行控制,为大豆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豆细菌性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大豆科技》2007,(5):21-21,34
大豆细菌性病害是大豆生产上常见的病害.如果气候条件适宜病菌生长、田间管理不当,则对大豆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基于生产实践及研究,介绍三种大豆细菌性病害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杂交夏大豆制种必备的几个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优势的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杂交制种产量过低是制约杂交大豆推广的瓶颈。杂交大豆生产受种植区域、杂交亲本、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四大因素的影响,只有同时满足各种条件,才能获得较好的制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北安地区大豆收获适时性损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生产关键作业环节适时性损失规律是影响大豆产量及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优化大豆生产机器系统的重要依据。以北安地区大豆收获作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去除边界效应、控制单一变量、随机区组等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确定每日收获大豆小区分布;依据罗曼诺夫斯基准则剔除异常试验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北安地区大豆收获量及收获适时损失率随收获日期呈二次函数规律变化。试验条件下,北安地区大豆最佳收获日为10月6日。试验结果为合理确定该地区大豆收获日期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