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借助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记述不同日龄(虫龄)桃蛀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雌、雄蛹的识别方法,详细描述幼虫腹足和气门等局部超微结构,以期为桃蛀螟幼期形态识别和蛹期性别区分提供分类依据。桃蛀螟初产卵乳白色,半透明,随发育成熟其颜色经历黄色、橘红色(或橘黄色)、红色等变化过程,近孵化时呈深红色。初孵幼虫体长2.05mm,灰白色,随着龄期增大,体色逐渐加深,2龄、3龄、4龄和5龄(老熟)幼虫体长分别为5.13,9.28,13.49,20.67mm。幼虫腹足趾钩双序环式,气门椭圆形。桃蛀螟蛹长约10.50mm,初化蛹浅黄色,体躯稍柔软,之后变为橘红色,近羽化时呈深褐色,翅芽上出现明显的豹纹状黑色斑点。雌蛹生殖孔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较长,达1.15mm;雄蛹较短,仅0.15mm。成虫翅长11.00~12.50mm,体黄色,翅面有豹纹状黑色斑点25~28个,雄蛾第9腹节具黑色味刷。  相似文献   

2.
何俊华双短姬蜂Bicurta hejunhuai Liu,Yan&Broad, 2019是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 2015的重要寄生性天敌。通过解剖采集于沈阳市白蜡树Fraxinus spp.的受害新梢和枝条中的白蜡外齿茎蜂幼虫,获取其体内的寄生蜂幼虫,结合饲养获得蛹和成虫,利用DNA条形码分子标记进行寄生蜂的物种匹配鉴定,确认白蜡外齿茎蜂幼虫体表卵泡中和体内不同大小的寄生蜂幼虫、蛹均为何俊华双短姬蜂。本文首次记述何俊华双短姬蜂各龄期幼虫(含预蛹)和蛹的形态学特征。何俊华双短姬蜂幼虫共5龄,不同龄期形态有变化,其中1~3龄幼虫第1~9腹节有侧刺突,末腹节有尾突,4~5龄幼虫各腹节侧刺突及尾突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了解水芹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揭示水芹叶象甲的生长发育特征,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差异.[结果]水芹叶象甲幼虫的头壳宽、体长和体宽与龄期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030、0.9188和0.9076.蛹和成虫在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表现为雌蛹的体长、体宽及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雌蛹和雌成虫的体长、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和雄成虫.水芹叶象甲成虫全天均取食,2个取食高峰分别出现在光期的第1个小时和第8个小时.水芹叶象甲雌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且雌雄虫暗期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光期.幼虫主要在光期取食,取食高峰出现在光期的第7个小时.幼虫的取食量随龄期增加而显著增加,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高于1龄和2龄.1龄和2龄幼虫光期和暗期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暗期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光期.[结论]通过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节律和取食量差异,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总结一种快速区分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 (Hampson)]蛹和成虫雌雄的方法,本试验以双委夜蛾健康蛹和成虫为虫源,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双委夜蛾蛹和成虫外部形态异同。结果表明,双委夜蛾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10腹节与第9腹节边缘相切后在第8腹节形成一个倒Y状结构,第8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9腹节腹面有一纵裂缝,边缘两侧分别有一个瘤状突起。双委夜蛾雌成虫腹部较粗,末端圆筒状,有黄色短毛簇,生殖孔清晰可见;雄成虫腹部较细,末端狭长,有黄色长毛簇。经检验,该鉴定方法正确率达100%,可快速准确鉴定双委夜蛾蛹和成虫的雌雄,对于人工饲养、田间采集、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一种准确快速鉴定团花绢螟雌雄蛹的方法,以及团花绢螟的时羽化节律。观察307 头团花绢螟 蛹的形态特征发现院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在第八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连接第七腹节与第九腹节,裂缝两 侧平坦,无突起,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八腹节无裂缝,第九腹节有一黑色 裂缝,连接第十腹节。团花绢螟成虫虽全日均有羽化,但主要集中于夜间,约占全天羽化量的75.1%。  相似文献   

6.
<正>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1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玉米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蛹、成虫、卵。1.1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0-30mm,黄白色,体背有3条褐色的纵线。1.2蛹体长12-14mm,红褐色,腹部第1-7节背面有横皱,第5-7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黑褐色。上有钩刺5-8个。1.3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0-40mm。雄:前  相似文献   

7.
木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最主要的食叶害虫。通过对木毒蛾雌、雄蛹(老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发现其主要差异如下:雌蛹平均体长(30.36±2.30) mm,平均质量(1.73±0.35) g,平均体宽(10.57±0.78) mm,均大于雄蛹[平均体长(23.51±1.65) mm,平均质量(0.74±0.14) g,平均体宽(8.46±0.60) mm];雌蛹头部腹面较为平整,雄蛹更为立体;雌蛹的中足明显较雄蛹宽且长;雌蛹的生殖孔与产卵孔均位于第8~9腹节连接处向第9腹节延伸的纵裂缝上,而雄蛹的生殖孔位于第9腹节中间处;雌蛹的排泄孔距生殖孔较远,而雄蛹较为接近。综合以上外部特征判断木毒蛾蛹性别,准确率可达100%。这可为木毒蛾的野外采样、林间性比研究及其监测预警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小菜蛾重要的幼虫-蛹跨期寄生蜂菜蛾啮小蜂为研究对象,在(25±1)℃条件下研究了1,2,3,4龄初和4龄末小菜蛾幼虫被寄生后,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各个虫龄小菜蛾的啮小蜂从卵到羽化的发育历期、羽化后成蜂寿命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虫龄被寄生小菜蛾羽化出的啮小蜂的性比只在3龄末和4龄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寄生4龄末小菜蛾育出的雄蜂比例最高.菜蛾啮小蜂对各虫龄小菜蛾幼虫产卵寄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但相比2龄和4龄小菜蛾幼虫,3龄末小菜蛾幼虫仍是较适合的寄主,寄生3龄末小菜蛾幼虫羽化出的啮小蜂个体最大.  相似文献   

9.
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1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玉米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蛹、成虫、卵。1.1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0-30mm,黄白色,体背有3条褐色的纵线。1.2蛹体长12-14mm,红褐色,腹部第1-7节背面有横皱,第5-7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黑褐色。上有钩刺5-8个1.3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0-40mm。雄: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的横线,两线间有2个暗斑,近外缘有一褐色横带。雌:前翅淡黄褐色,后翅线纹模糊或消失。2危害特征玉米螟以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  相似文献   

10.
常向前  吕亮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835-5838
模拟高温热浪的温度模式,研究了热浪式连续高温胁迫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和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时的初始虫态、胁迫温度、胁迫模式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可能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蛹的羽化率及生殖力有显著影响。小菜蛾3龄幼虫比蛹耐热,蛹更易受到高温危害。虽然小菜蛾较耐高温,但40℃,持续3 d每天8 h(3 d×8 h/d)的高温胁迫下,相比30℃1 d 8 h(1 d×8 h/d),小菜蛾羽化率降低了55.48%。从生殖角度看,蛹经高温胁迫后生殖力显著低于3龄幼虫,3 d持续高温胁迫与1 d高温相比,生殖力降低了48.84%,40℃胁迫相比30℃,生殖力降低了64.32%。持续长时间的高温热浪天气可能会导致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鉴定中国梨木虱性信息素的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其性引诱剂提供基础资料.本试验利用正己烷分别提取梨木虱冬型雌、雄成虫体表浸提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浸提物对中国梨木虱冬型雌和雄成虫行为反应的影响,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浸提物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雌虫浸提物对雄性梨木虱有较强的引诱作用,雄虫浸提物对雄木虱,雌、雄浸提物对雌木虱均无引诱作用,说明雌虫浸提物中含有雌木虱释放的性信息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表明,雌虫浸提物中13-甲基二十七烷和2-甲基二十七烷的含量多于雄虫浸提物中的含量.在保留时间为23.136 min时,雌虫浸提物出现色谱峰,而雄虫浸提物没有出峰.这3种化合物可能是中国梨木虱冬型雌成虫的性信息素成分.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雌、雄鱼血清中的14项生化指标及卵黄蛋白原含量的差异,并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建立了相应的性别判定函数。结果发现,鳗鲡雌鱼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鳗鲡雄鱼(P0.05),白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磷酸根离子的含量在鳗鲡雌、雄鱼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鳗鲡雌鱼的卵黄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根据不同生化指标,采用逐步选择法和全模型法分别建立了两个鳗鲡性别判定函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雄激素类似物在雄性拟黑多刺蚁性腺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雄性拟黑多刺蚁为试验材料,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雄性拟黑多刺蚁性腺是否存在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并研究雄激素类似物在其性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雄蚁的性腺内有雄性激素受体类似物的免疫阳性颗粒表达,主要分布在雄性附腺与精巢里。表明拟黑多刺蚁体内存在内源性类固醇雄激素类似物,其信号通路在调解其精卵发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与脊椎动物类似的性激素调控性征的通路。[结论]该研究为雄激素类似物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研究了褐飞虱雄虫2种鸣声信号的声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雄虫2种鸣声的时域特征个体间差异较大;求偶鸣声中间片段m频域特征比较稳定,脉冲重复频率平均为81.9Hz,且在整个m片段上脉冲重复频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平均为4.0Hz;第二种鸣声频谱范围较宽;对褐飞虱雌、雄虫回放褐飞虱3种鸣声,观察试虫行为反应,雄虫求偶鸣声除了用于求偶,还能激起同性之间的竞争;雄虫第2种鸣声不仅仅是雄虫间的竞争信号,还有聚集雄虫的作用,并能刺激雌虫性兴奋,但不用于异性间求偶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交配次数较多、求偶强度较强且单次交配时间较长。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蜂比有5~6次交配经历的雄蜂交配时间显著要长。麦蛾茧蜂雄蜂交配经历对子代雌雄性比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子代总蜂数量的影响不明显。较少交配经历的雄蜂与处女雌蜂交配繁育所获子代雌蜂数量较多,雌雄性比较高。室内人工繁殖时,适当提高麦蛾茧蜂种蜂中雄蜂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子代雌蜂数,当种蜂性比为1雌3雄,益害比为2(雌蜂数)10时繁殖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性比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方法]2007年9~11月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开展了3种性比圈养白鹇的行为学研究。[结果]不同性比的白鹇都具有明显的日节律:取食高峰出现在16:00~17:00,休息高峰在12:00~13:00。在时间分配上,同一性比的雄性与雌性间存在差异:性比为2∶2时,雄性与雌性在游走和休息上的差异极显著(P<0.01);性比为3∶1时,雄性与雌性在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比的同性间仍存在差异∶雄性在性比为2∶2与3∶1时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在性比为2∶2与3∶1时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并在性比为3∶1与3∶0时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比的白鹇个体之间亲疏关系不同,但总有2只雌性个体关系密切。[结论]性比对白鹇圈养白鹇的行为时间分配有影响,而且雌性个体更趋于集群活动,雄性则趋于单个活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酚-氯仿法和煮沸法从南疆绒山羊血液和早期胚胎中提取基因组DNA,分别以雄羊和雌羊的血液基因组DNA和早期胚胎基因组DNA(约20~30胚胎细胞)为模板,以AMEL引物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绒山羊5ng量和10pg量血液基因组DNA经扩增后雌性只得到1条非特异性带,雄性得到1条非特异性带和1条特异性带;超微量血液基因组DNA样本(10pg)经巢式扩增和电泳分析能够鉴定绒山羊性别;32枚绒山羊胚胎鉴定结果,雄雌性别比17/15;移植胚胎产羔雄雌比15/14.采用牙釉质基因(AMEL),经巢式扩增和电泳分析能够鉴定绒山羊性别,并对胚胎无损伤;南疆绒山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结果与胚胎移植后产羔性别结果对比,雌雄性别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性信息素在不同种鼠间产生的行为关系,以及不同种间和不同性别鼠对其各自不同物种间的识别及其社会行为,运用Y型迷宫测试法,以不同鼠种之间雌/雄个体包皮腺分泌物作为单一气味源,对性成熟期的SD大鼠(Rattus norregicus)和ICR小鼠(Mus musculus)进行异种间气味吸引的行为学试验。结果表明:以ICR小鼠包皮腺分泌物作为气味源,雄性大鼠对雌性小鼠包皮腺分泌物的探究行为和修饰行为均高于对照,差异极显著;以SD大鼠包皮腺分泌物作为气味源,则表现为雄性小鼠对雌性大鼠包皮腺分泌物的探究行为次数均高于对照,差异极显著。雄性ICR小鼠对SD大鼠性信息素成分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而雌性ICR小鼠的性信息素成分对雄性SD大鼠的探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小鼠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给不同性别小鼠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观察小鼠从合笼到分娩的时间、产仔总数、仔鼠性别比例情况,探讨了GnRH-a对小鼠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效注射GnRH-a对小鼠从合笼到分娩的时间、产仔数量不存在差异。在雄性注射组中,注射低浓度水平的GnRH-a对小鼠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注射组及对照组。可见GnRH-a对雄性小鼠的精液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剂量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绵羊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基因的723 bp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跨度为193 bp的两对巢式雄性特异引物,同时根据绵羊β-B-珠蛋白基因设计跨度为278 bp的两对巢式引物为内标引物,通过析因设计法建立了巢式PCR体系,对公、母羊肝组织基因组进行巢式PCR扩增,经1.5%的琼脂糖电泳检测,公羊同时出现278 bp的β-B-珠蛋白基因扩增带和193 bp的雄性特异扩增带两条带,而母羊只扩增出278 bp常染色体基因序列扩增带.用此巢式PCR体系扩增淋巴细胞,灵敏度≥10 pg DNA(约3个细胞),鉴定全程不超过1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