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并首次打开了中国茶叶的世界市场。福建红茶曾很受欢迎,但她也经历了命运的低潮期,现在市面上再度掀起红茶热。本文概述了福建红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发展现状,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金针王”产自坦洋 工夫红茶原产地——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是福安市坦洋茶场创新配制的坦洋工夫红茶系列新产品之一,于年参加北京中国茶文化国际20002000研讨会暨展示会茶叶评比,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金将。其主要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净度良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叶亮红明。“金针王”的制作过程,我们注重保留其传统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经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以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3.
人工神经网络在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评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主要评定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坦洋工夫红茶等级与其主要评定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了对坦洋工夫红茶等级的预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坦洋工夫红茶评审专家预测系统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实用性强,克服了许多人为误差,提高了茶叶评审的速度,评茶人员只需具备一定的茶叶审评知识,就能正确地对坦洋工夫红茶的等级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坦洋工夫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随着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和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综述了茶树新品种在坦洋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和工艺创新进展,旨在为我国新型红茶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场是久负盛名的"坦洋工夫"发源地之一,现有茶园面积1800亩,主要有茶树品种福云6号、丹桂、九龙袍、春兰、大毫、毛蟹等,长期以来,我场主要是生产出口"坦洋工夫"红茶.2004年3月我场与省农业厅农垦局签订了农业丰收计划"生物农药制剂的增效技术在茶叶上推广应用"合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深加工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提高茶叶产品技术档次和质量、增加茶叶附加值、弘扬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红茶,开发名牌产品,奠定良好的基础,项目在实施过程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原产地。2006年福安市恢复坦洋工夫品牌建设以来,成绩斐然。然而,近年来,全国红茶发展迅猛,给坦洋工夫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更激烈。为进一步提升坦洋工夫品牌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我们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坦洋工夫品牌的转型升级。1坦洋工夫品牌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坦洋工夫经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课题小组评估价值19.5亿元,为国内最具经营力品  相似文献   

7.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原产地。2006年福安市恢复坦洋工夫品牌建设以来,成绩斐然。然而,近年来,全国红茶发展迅猛,给坦洋工夫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在加剧。为进一步提升坦洋工夫品牌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坦洋工夫品牌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红茶是当今世界的主销茶类,全世界80%的饮茶之人喜欢红茶。而福安市是闽红“三大工夫”之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近几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带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4,36(6):59-60
1 中国红茶扬全球本文所说的“闽红”是指产于福建的小种红茶(烟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红茶,亦称全发酵茶.始于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先有星村小种红茶,继而产生各种工夫红茶.清·刘靖《片刻余闲集》:“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品质特点为红汤红叶.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主产于福建、安徽、云南、江西、湖南、海南、四川、贵州、浙江、江苏、广东、广西和台湾.是我国的主要出口茶类.19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占重要地位,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坦洋工夫红茶是历史名茶,原产于福安坦洋而得名。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注册了"坦洋工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大力宣传,打造品牌,取得明显效益。茶叶产值逐年递增,从2006年到2008年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7.2%、53.65%、31.87%。2009年全市茶业总产值26.2亿元,其中红茶产量3200t,毛茶产值4.46亿元,  相似文献   

11.
张燕 《福建茶叶》2010,(8):32-33
<正>福安市社口镇的坦洋村是一个非常秀美的地方,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对坦洋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是茶叶,茶叶也见证了坦洋村经济的繁荣与衰败。早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坦洋村民胡成德就选育了"坦洋菜茶"品种。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坦洋村的胡福四创制的坦洋工夫红茶,其原料就是用坦洋菜茶的一芽二、三叶。由于这个茶种系灌木,分枝密集,枝壮叶茂,叶质软嫩,耐寒、耐旱、抗脊,适制红、绿、白、  相似文献   

12.
郑乃辉 《中国茶叶》2007,29(4):37-38
坦洋工夫是历史上福建著名三大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之一,其品质素以外形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色鲜艳呈金黄色,叶底均匀光滑见长。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坦洋工夫红茶获金奖。这一历史名茶几经沉浮,今天,又开始备受市场追捧。  相似文献   

13.
1福安茶业的现状: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和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现有茶园面积2万hm2,2006年产茶叶2.43万t,毛  相似文献   

14.
高香型坦洋工夫缸茶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发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就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鲜叶要求及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加工技术做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创新坦洋工夫红茶优质产品提供加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福建武夷山、天山是茶树物种起源"隔离分布"演化区域,武夷山市桐木关乃世界红茶的摇篮地。正山小种红茶被公认为红茶的鼻祖。武夷红茶,早于16~17世纪传播到西方。19世纪,中国武夷山市等地茶种和制茶工艺被英国人秘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福建红茶有正山小种和工夫红茶,后在印、斯等国又衍生有红碎茶,从此形成世界红茶三大品类。到21世纪初,中国茶种、种茶技术及制茶工艺已传到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至2015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96.2万吨,其中红茶出口量为153.4万吨,占出口总量的78.19%。世界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红茶成为世界第一大茶类。  相似文献   

16.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也是驰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原产地.茶叶为我市农村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是我市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茶产业在福安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福建省是我国重点产茶区,也是茶叶生产的最适宜区。全省宜茶山地面积广阔,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种优良,种类繁多,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茶叶作为福建省的传统主导产业,涉茶人口约400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8%。福建也是著名的特种茶产区,在全国茶产业占居重要地位,产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除绿茶外,均是福建首创,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福鼎白茶、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等名茶名扬海内外,  相似文献   

18.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工夫红茶。本文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设置不同晒青、摇青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晒重摇或重晒轻摇有利于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提高,而且采用重晒轻摇比轻晒重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林清菊 《中国茶叶》2010,32(3):10-12
福建省福安市是久负盛名的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带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坦洋工夫红茶的精制与拼配技术,阐明了坦洋工夫精制及拼配过程所需掌握的技术要求与关键因素。希望能为坦洋工夫红茶的生产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