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在稻草中分别在添加尿素、尿素+大豆粉条件下氨化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尿素+大豆粉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在5d、10d和15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尿素组(P〈0.05);尿素+大豆粉组的粗蛋白含量在15d比对照组提高了5.16倍,比尿素组提高了36.25%。(2)尿素+大豆粉组的粗纤维含量分别在5d、10d和15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尿素组(P〈0.05);尿素+大豆粉组的粗纤维含量在15d比对照组降低了15.71%,比尿素组降低了7.13%。  相似文献   

2.
稻草经尿素氨化外理后,干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和尿素残留量明显受稻草的含水量、尿素用量、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用尿素氨化处理稻草,尿素用量以5%(占干物质)、含水量40%、添加大豆粉4%(或鸡粪8%)的效果较为理想。在尿素氨化处理温度低、时间短的条件下,添加4%的大豆粉可加快尿素的分解;而在温度高、处理时间长的情况下,添加大豆粉与否,对尿素分解没有影响。用氨化稻草饲喂延边黄牛,可以增加采食量,提高日增重,瘤胃内的的PHTVFA浓度以及丙酸。乙酸的比值均得到提高(P<0.05)同时稻草中的有机物粗蛋白、NDF、ADF和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也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3.
大豆以其蛋白质品质好、能量高而被饲料加工业普遍接受,但因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使其各种成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外,为提高畜禽饲料能量水平,有些地方在饲料中添加 5%-6%的脂肪,但不论是流体还是固体油脂,粘滞性都比较大,添加在饲料中都增加了混拌难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全脂膨化大豆粉营养价值的认识和膨化工艺的逐步完善,全脂膨化大豆粉作为高能量、高蛋白饲料资源被用在畜禽饲料中,消除了抗营养因子的阻碍作用,并提高了蛋白质、脂肪及多糖的利用率。因此,用含油脂较高的大豆加工成全脂膨化豆粉,可提高饲料能量浓…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06,(7):23-23
该机集原料膨化与成品膨化的功能于一身,通过改变配置既可膨化大豆粉、玉米粉、米糠、棉粕、荣粕、豆粕、非蛋白氮(玉米尿素)、鱼粉、动物下脚料等各种原料.也可膨化配合饲料、宠物饲料和浮性水产料。同时,亦可用于油脂加工的原料预处理。  相似文献   

5.
膨化尿素精料的加工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尿素饲喂反刍动物可节省其它动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然而因纯尿素在动物瘤胃中水解快,极易造成动物氨中毒和尿素损失,使尿素的添加量和利用率受到很大限制。作者利用挤压技术生产膨化尿素精料,通过优选挤出机的工艺参数和合理的尿素添加量,使尿素在融溶状态被糊化的玉米淀粉膜包围,大大降低了其水解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当螺杆长径比为10、转速300r/min、模板开孔率为14%左右时,膨化尿素精料的产量和质量比较  相似文献   

6.
该机集原料膨化与成品膨化的功能于一身,通过改变配置既可膨化大豆粉、玉米粉、米糠、棉粕、菜粕、豆粕、非蛋白氮(玉米尿素)、鱼粉、动物下脚料等各种原料,也可膨化配合饲料、宠物饲料和浮性水产料。同时,亦可用于油脂加工的原料预处理。该机性能优越,设计合理、原料适应范围广、效率高。调整、维护和保养方便,故障率低、易操作、使用成本低、使用寿命高。同时,该机应用处理效果突出。如大豆膨化后,尿素酶活性指标值不低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豆粕和膨化大豆粉对鲤鱼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优化鲤鱼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豆粕和膨化大豆粉替代约60%(质量分数)的鱼粉,以全鱼粉为对照,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含量为360g/kg)、等能(总能为15.2 MJ/k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对初始体质量为(27.25±0.09)g的鲤鱼进行8周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算鲤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相关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豆粕组和膨化大豆粉组鲤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豆粕组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膨化大豆粉组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鲤鱼肌肉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鲤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成分因素,相同鱼粉替代水平下膨化大豆粉的替代效果优于豆粕。  相似文献   

8.
刘善庭  王永军  田秀娥  陈亮  黄玉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92-8493,8495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20只4日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滩羊公羔随机分为A、B、C、D 4个处理,5次重复。处理A,对照组,饲喂膨化大豆粉;处理B,膨化大豆粉+中性蛋白酶5000 U/kg;处理C,膨化大豆粉+α-淀粉酶4000 U/kg;处理D,膨化大豆粉+脂肪酶4000 U/kg。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分析测定13~17日龄滩羊羔羊对膨化大豆粉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及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羔羊对膨化大豆粉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其中5000 U/kg中性蛋白酶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淀粉酶组和脂肪酶组分别提高了8.45、6.66和6.68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P<0.05);4000 U/kgα-淀粉酶组无氮浸出物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蛋白酶组和脂肪酶组分别提高了5.66、6.88和6.54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P<0.05);4000 U/kg脂肪酶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蛋白酶组和淀粉酶组分别提高了4.73、4.13和4.88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尿素、柠檬酸对雏鸡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1日龄尼克红蛋公雏26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试验期42 d. 各组添加0%,0.1%尿素、0.2%尿素、0.4%尿素、0.3%柠檬酸、0.2%尿素+0.3%柠檬酸,研究尿素、柠檬酸及其复合物对雏鸡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添加0.1%尿素显著提高雏鸡期末体重(P<0.05),并趋于改善日增重、全期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P>0.05)。(2)与添加0.1%尿素相比,添加0.4%尿素显著降低期末体重、日增重、采食量(P<0.05),并趋于降低饲料转化率(P>0.05)。(3)添加0.4%尿素,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添加0.2%尿素+0.3%柠檬酸复合物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但不影响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添加0.1%和0.2%尿素,对血清尿素氮无影响(P>0.05),而血清总蛋白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尿素对雏鸡生长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羔羊对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粉中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为选择滩羊羔羊代乳料蛋白来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12只4日龄的滩羊公羔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其分为3组,对预饲后13~16日龄滩羊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对照组饲喂脱脂牛奶粉,试验组分别饲喂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粉。[结果]羔羊对牛奶粉、玉米蛋白粉及膨化大豆粉中各养分的消化率均较高,以牛奶粉最高;羔羊对玉米蛋白粉各养分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膨化大豆粉各养分的消化率(p<0.05)。[结论]从营养的消化性分析,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粉可作为羔羊代乳料的主要蛋白来源,以降低饲养成本。两者相比,玉米蛋白粉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公共场所和住宅起火后易引燃木质材料,迅速燃烧,火势蔓延,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导致人员伤亡。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消防安全水平,以及降低火灾危险性,需对木材进行阻燃处理。本研究用植酸与三聚氰胺处理木材,研究改性材阻燃性能,旨在为木材阻燃提供新思路,丰富木材阻燃体系。方法使用两步浸渍法在青杨内部浸入植酸?三聚氰胺阻燃剂,研究改性木材的增重、增容、热解与燃烧性能;分析改性材燃烧后的残炭形貌,探讨植酸三聚氰胺复配阻燃剂应用于木材的阻燃机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5%植酸与5%三聚氰胺复合处理组(PM2)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了91.24%和79.05%,热释放抑制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PM2组显示出更好的抑烟性能,烟释放速率减少了52.94%。与P15%组相比,PM2组的一氧化碳平均产率减小了51.29%,具有明显的减毒作用。PM2组的残炭量显著提高,较P15%组提升了69.58%,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78.4%。结论植酸?三聚氰胺阻燃体系能够进入木材,植酸与三聚氰胺复配处理能减少阻燃木材燃烧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总烟释放量与CO产率。植酸能催化木材脱水和炭化反应,使热解反应在较低温度发生,促使木材产生较多残炭。三聚氰胺能减缓木材热解速率,植酸与三聚氰胺协同作用可促使木材生成更多残炭。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分次添加三聚氰胺的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胶黏剂对中密度纤维板内结合强度、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率与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添加有利于提高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吸水厚度膨胀率,对E1级板材的甲醛释放量影响不大。因为后期加入的三聚氰胺,一方面提高了MUF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起到了防水剂的作用。最优配方为随第一次尿素一起投入总质量50%的三聚氰胺,剩余三聚氰胺随第二次尿素加入。  相似文献   

13.
利用13C-NMR分析了在传统合成工艺(碱—酸—碱)条件下,脲醛树脂及其改性树脂在反应不同时刻的结构差异。用于13C-NMR分析的样品分别在碱性阶段保温开始时、保温结束时和总反应结束时采集。通过对化学位移的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脲醛树脂和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在相同的反应时刻,存在相同的反应特征和结构特征,因此,不能证明聚乙烯醇参与了反应。三聚氰胺的改性作用在于,它不仅能与甲醛反应,而且能与尿素甲醛发生共缩聚反应;在树脂的缩聚阶段除了有亚甲基化的反应外,还存在着醚键的分解反应,少量的醚键在反应结束后仍然存在。分次加尿工艺能明显降低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含量,游离尿素并不存在,尿素主要以一取代脲和二取代脲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是业界普遍采用的脲醛树脂改性方法之一。三聚氰胺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脲醛树脂的耐水、耐候性,降低游离甲醛含量等。然而,三聚氰胺能否有效参与到脲醛树脂反应体系当中,形成有效的共缩聚成分,对树脂的应用性能更为关键。基于此,文中设置了在终反应摩尔比以及第1阶段摩尔比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反应原料用量,即三聚氰胺与尿素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仪(ESI-MS)对合成的不同MUF共缩聚树脂的分子量分布情况进行了表征。比较不同样品所测图谱,结果表明,在合成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三聚氰胺(M)与尿素(U)的用量对MUF共缩聚树脂分子量的形成、分布及共缩聚成分有较大影响,当M用量占M与U总质量比例增加至40%时,MUF共缩聚树脂分子量的分布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共缩聚成分的比例也有明显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在该试验条件下,增加M的用量可以有效促进共缩聚反应的进程,同时,真正意义上的共缩聚树脂的形成,要求M的加入量至少应控制在40%。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蛋中三聚氰胺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鸡蛋中三聚氰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采用1%三氯乙酸-甲醇(体积比1∶1)提取鸡蛋样品中的三聚氰胺残留,然后用PCX柱净化,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法对三聚氰胺的线性范围为20~400μg/kg,相关系数r2=0.998 5;在50、100、200μg/kg 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的回收率为87.0%、96.8%、94.4%,检测限为3μg/kg,定量限为10μ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选择性强,非常适合鸡蛋中三聚氰胺药物残留的确证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MS)快速确证水产品中残留的三聚氰胺的方法。采用乙腈水溶液沉淀蛋白,同时提取目标分析物,用装有SCX-C18均匀混合填料的反相色谱柱分离,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测定。LC-MS/MS的定量限为20μg/kg,在40.0~5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该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66%~113%。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法测定鸡蛋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鸡蛋中三聚氰胺的既简单又能满足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将5.0 g蛋清样品经沸水浴变性,用10 g/L三氯乙酸溶液提取,再经Oasis-MCX SPE小柱的净化和浓缩后上机检测.结果表明:4个平行的平均回收率为86.5%,RSD值为3.88%,最低检出限为0.10 mg/kg.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满足三聚氰胺分离、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PMUF共缩聚树脂制备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采用13C 核磁共振(13C-NMR)分析方法,对典型工艺合成条件下制备的苯酚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PMUF)进行结构分析,判断在树脂制备过程中树脂的分子结构变化特征,为寻找PMUF树脂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向脲醛树脂(UF)中加入三聚氰胺后,谱图简化,认为三聚氰胺与尿素之间可能通过亚甲基醚键连接.几乎所有的苯酚在树脂中也都处于游离状态,它既未与UF树脂或三聚氰胺树脂(MF)发生反应,也未与游离甲醛发生反应,因此,在树脂合成后期向树脂中加入苯酚的方法不能保证共缩聚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平菇菇渣(棉籽壳)的发酵工艺,在平菇菇渣中分别添加尿素5 kg/m3和酵素菌1 kg/m3进行高温发酵,以纯菇渣发酵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添加物对菇渣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发酵后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和酵素菌均可以缩短进入高温阶段的时间、提高堆体的最高温度、延长持续高温发酵的时间,最终缩短腐熟所需要的时间,其中,添加酵素菌的发酵效果较好。发酵结束时,各处理菇渣的物理性质均接近于理想栽培基质,但容重偏轻、持水孔隙度偏小,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物理性质与理想栽培基质最接近;p H值均略有增高,但差别不大;EC值均有所降低,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EC值最低,为2.25 ms/cm,最接近于理想栽培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全磷和全钾含量最高,全氮含量与添加尿素处理差别不大。在菇渣中添加酵素菌,发酵效率最高,且发酵后菇渣的理化性质与理想栽培基质最接近。添加酵素菌的菇渣发酵方法为平菇菇渣最优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20.
E1级防潮型中密度纤维板的工艺因子对甲醛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生产符合要求的E1级防潮型中密度纤维板,胶粘剂最好使用三聚氰胺改性的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三聚氰胺添加量为80 g·kg-1时能满足E1级防潮型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要求.在胶粘剂已定的情况下,施胶量增加可以降低板材甲醛释放量,11%~13%施胶量比较合适;热压温度升高、热压时间延长能明显降低板材中甲醛释放量;随着中密度纤维板厚度增加,板材中甲醛释放量也能降低.本次实验中板材厚度为16 mm时,热压温度190 ℃,热压时间25 s·mm-1是比较合适的.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