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旱黄瓜栽培现状和主要品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人们把黄瓜分成两类:一类为瓜条细长、密刺瘤黄瓜,俗称"水黄瓜";一类为瓜条短粗、皮薄瘤少、颜色偏浅、脆嫩清香的黄瓜,俗称"旱黄瓜"。其实,所谓的"水黄瓜"按生态型区分属于华北型黄瓜,"旱黄瓜"属于华南型黄瓜。旱黄瓜在东北种植已久,河北唐山及天津蓟县的人们也喜食旱黄瓜。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枯萎病及霜霉病为主。其中黄瓜黑星病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病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保护地黄瓜早期发生且比较普遍,黄瓜枯萎病在连作棚室内发病较重,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后期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3.
<正>越冬温室黄瓜套种苦瓜是我国黄瓜保护地栽培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河南省越冬温室黄瓜栽培中面积最大的一种种植模式。该茬口黄瓜收获期全部在反季节时间段,效益高且稳定。在该茬口的收入比例中,黄瓜占总收入的60%以上,因此,选择适合的黄瓜品种对于越冬温室黄瓜套苦瓜茬种植显得至关重要。‘博新201’是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示范对比后,选育出的越冬温室黄瓜套种苦瓜茬口专用黄瓜品种,在河南的安阳、开封、郑州、新乡、焦  相似文献   

4.
张存英 《北方园艺》2006,(5):131-131
黄瓜疫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黄瓜大面积死亡,对黄瓜生产威胁很大.在北方以夏、秋黄瓜受害较重,在南方以春黄瓜发病较多.黄瓜疫病除危害黄瓜外,还能侵染葫芦、瓠子、菜瓜、冬瓜、西瓜等瓜类.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17,(7):1-3
黄瓜植物的野生株出现在亚洲的南亚及东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和我国的云南省,这些地方是黄瓜植物的起源地。黄瓜属下分2个亚属——黄瓜亚属和甜瓜亚属。黄瓜亚属只有2个种——黄瓜种和老鼠瓜(野黄瓜)种。黄瓜种下含1个栽培变种和3个野生变种。  相似文献   

6.
伴生小麦对黄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伴生小麦对黄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伴生小麦栽培模式与黄瓜单作相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黄瓜生长,延缓黄瓜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提高黄瓜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黄瓜SOD、POD的活性,同时抑制黄瓜MDA 含量的持续上升。伴生小麦栽培模式可以降低黄瓜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提高黄瓜抗氧化酶的活性,通过阻止氧自由基的积累,从而减缓黄瓜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黄瓜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生物间的生殖隔离,使黄瓜育种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解决了黄瓜传统育种过程中周期较长、种质资源狭窄及有益性状资源匮乏等难题。本文综述了黄瓜转基因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如改善了黄瓜的抗病性、抗虫害、抗逆性、品质、抗除草剂、单性结实和产量等;讨论了转基因黄瓜巨大的商业化潜力;指出近期黄瓜转基因的目标,以及在今后黄瓜转基因工作过程中应注意评估转基因黄瓜的生物安全和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对转基因黄瓜的食品和生物安全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不同嫁接方式(靠接、双根嫁接、双断根嫁接)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生长前期,双根嫁接黄瓜长势最优,而在黄瓜快速生长期,双断根嫁接与双根嫁接黄瓜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对黄瓜品质而言,双断根嫁接黄瓜明显优于双根嫁接。综合长势与品质指标,该试验认为双断根嫁接是一种获得高产优质的嫁接方式。  相似文献   

9.
黄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蔬菜栽培种类,在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很大,品种类型很多。白玉翠黄瓜属于北方品种类型,果实表皮颜色为白色,是在河南省周口市郊区广泛栽培的传统品种。白玉翠黄瓜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易于栽培,在周口市附近菜区栽培面积较大。进行白玉翠黄瓜秋延后栽培可较好地填补黄瓜栽培季节上的空缺,延长黄瓜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10.
高抗黄瓜枯萎病专用砧木品种甬砧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瓜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黄瓜食用方便,富含VA、VC以及多种有益矿物质,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黄瓜生产面积不断增加,黄瓜枯萎病等连作障碍发生严重,导致黄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了黄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嫁接技术是黄瓜生产上防治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获得高产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且能提高黄瓜耐低温、耐高温、耐旱等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亢立  龚跃逯 《上海蔬菜》2010,(1):55-55,71
<正>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冬春茬黄瓜,棚内光照差、温度低,不利于黄瓜的生长发育,在黄瓜生长中期常出现生长衰弱的现象,尤其是早播种、早定植的黄瓜植株表现的更为明显,造成黄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现将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早衰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黄瓜栽培技术黄瓜是立体栽培套种的第三茬蔬菜。在移栽芹菜同时,在芹菜哇埂上开好黄瓜定植沟,看气温、地温情况及时定植黄瓜。6月10日左右开始摘瓜,套种的黄瓜的盛果期正是一般春季大棚,黄瓜生产的后期,此时露地直播黄瓜还未下来。  相似文献   

13.
<正>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疤斑病,俗称黄点子病。近年来,该病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已成为棚室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田间黄瓜叶片的发病率在10%~25%,严重时可达60%~70%,甚至造成毁棚。由于该病易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混淆,往往造成防治不及时、不对症,另外很多化学农药对该病防效较差,因此黄瓜棒孢叶斑病已成为生产上突出问题之一。1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识别与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多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  相似文献   

14.
黄瓜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好,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黄瓜褐斑病为黄瓜生产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多发生于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对黄瓜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影响较大。该文介绍了设施黄瓜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对黄瓜生产危害很大,是全国保护地和露地黄瓜最严重的流行性病害。黄瓜霜霉病来势猛、传播快、病害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3~5天即可毁掉整个棚室,该病在各个黄瓜产区均有发生,黄瓜发生该病后,叶片枯黄,结瓜少而小,拉秧提前或未结瓜就死亡,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蚯蚓粪肥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棚研究了蚯蚓粪肥对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肥显著促进了黄瓜生长,提高了黄瓜产量,改善了黄瓜品质,其中蚯蚓粪肥用量1 500 kg/667 m2的处理效果最佳,其黄瓜产量比对照提高21.66%,在整个生长期黄瓜茎粗始终最大,黄瓜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高94.3%,且硝酸盐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保护地种植的发展,在冬季人们仍然可以吃到新鲜美味的黄瓜。但在黄瓜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特别是在冬季,如果想要生产出产量高、味道美的黄瓜来,关键是要做好黄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大棚黄瓜的栽培过程中,黄瓜病害发生情况较为复杂,发生较普遍,危害严重的有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和根结线虫病。1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全世界分布的病害。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是黄瓜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在保护地栽培中经常见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式对设施黄瓜主要病害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麦、燕麦与黄瓜伴生,毛葱、白菜、芹菜与黄瓜套作,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黄瓜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均显著降低了霜霉病和角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芹菜-黄瓜和白菜-黄瓜处理效果最佳,霜霉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2.8%和46.4%;小麦-黄瓜,燕麦-黄瓜和毛葱-黄瓜处理白粉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66.3%、65.2%和83.2%。毛葱-黄瓜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但也提高了硝酸盐的含量;白菜-黄瓜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硝酸盐的含量,芹菜-黄瓜处理显著降低了维生素C的含量。小麦-黄瓜、燕麦-黄瓜、毛葱-黄瓜和芹菜-黄瓜均显著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4个水果型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平菇混合基质的生物学性状在黄瓜生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菇渣可使水果黄瓜正常生长,在产量、品质方面,以哈研一号水果黄瓜为最好,适合菇渣基质栽培;在黄瓜栽培过程中,基质的pH逐步上升,而EC值则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20.
闫东林  许刚 《长江蔬菜》2011,(15):46-47
黄瓜在陕西洋县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约250 hm2,特别是龙亭镇三合村、贯溪镇东联村、谢村镇下溢水村种植的黄瓜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经过田间调查,黄瓜霜霉病在我县属常发性病害,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偶发性病害。由于这两种病害在发病初期症状极为相似,不易区分,菜农常常把黄瓜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