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概述了茶叶机采技术在景宁山地茶园实施的基本情况。从选择适宜的地点、品种,培育适宜的采摘面等5个方面介绍了项目主要技术措施。从有效解决采摘难,提高夏秋茶利用率等3个方面概括了机采技术在山地茶园中推广应用的综合效益。并对项目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推行茶园管理机械化,是推动茶叶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产业化经营,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措施.由于梅州市的茶园主要建设在坡度大的丘陵山地,分布零散、集约化程度低、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着茶园管理机械化的普及,梅州茶园土壤耕作、茶园修剪、采摘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各有特点;同时技术人才缺乏,适用山地茶...  相似文献   

3.
机采茶园是指大宗茶类使用机械采摘的茶园。实行机采是节约用工,降低采摘成本,保障大宗茶类品质,提高茶叶产量的高效低耗生产技术。但目前的采茶机只适合于采摘大宗茶类,名茶还是要用手工采摘。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名茶需求量增加,名茶的生产已成为部分茶场的重要项目。怎样处理好机采与名茶生产的关系,机采园能否采摘名茶、怎样实现机采茶园的名茶优质高产、采摘名茶后又怎样进行机采等等一些问题已成为当前许多茶场在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依据试验结果与生  相似文献   

4.
机采茶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机械化采摘是解决"采工荒"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但机采茶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对机采茶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茶叶机械化采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7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7):31-31
1.夏茶采摘和树冠管理 生产茶园采摘夏茶,有条件地区尽量实施机采,以降低成本,机采时注意按操作规程进行,树冠较薄茶园可考虑夏茶留养,增厚叶层。春茶后重修剪茶园应注意留养,加强病虫害防治。机采夏茶根据市场情况和当地习惯主要生产红茶、黑毛茶或茶叶提取物原料。  相似文献   

6.
提高机采茶叶加工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紧张和采摘成本的上升,机械采茶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少茶叶科研部门和茶叶生产单位都在致力于开展茶叶机采技术的试验研究,但目前所研究的多是采茶机械的应用技术及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而对机采茶叶的加工技术和加工机械适应性的研究却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机采技术的推广。由于机械采茶是一次性采摘,无选择性,采摘批次比手采大大减少,茶叶  相似文献   

7.
我省茶园机采效益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前言茶业作为我省农村传统支柱产业和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项目,是农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它对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省茶叶采摘技术相对滞后,特别是绿茶区,茶叶采摘大多以手工采摘为主。加上近年来山区劳力相对缺乏,采茶工资上涨,成本增加,强采、滥采、漏采、不及时采现象较为普遍,使得茶叶产量质量下降,综合经济效益不高,要改变当前这一状况,使我省茶叶生产稳步持续发展,茶叶采摘必须实行机械化采摘,才能省工、省成本、创效益。本文就我省茶叶生产现状,浅谈我省茶叶机采若干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采茶的茶园条件、机械选配、栽培管理、树冠培养、茶叶采摘、机械保养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大宗茶类。 2.术语 2.1 机采茶园 使用采茶机采摘茶叶的茶园。 2.2 大叶种茶区 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3 中小叶种茶区 适宜中小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4 机采机剪 机器采茶和机器修剪的简称。 2.5 整形修剪 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在定型修剪之后,为使树冠符合机采要求而采取的整理树冠的修剪。  相似文献   

9.
六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6):30-31
1.茶叶采摘生产茶园采摘夏茶,有条件地区尽量实施机采。2.茶园除草施肥茶同杂草生长影响茶树生长的要进行一次除草,北方茶区注意适量增施肥料,施肥与除草相结合。幼龄茶园施肥量适当增加,还可根据当地特点选择种植夏季绿肥。  相似文献   

10.
茶园机械化采茶的利用和推广,给茶叶生产带来又一次技术革新。但现在机采茶区的采制普遍还是按传统方法进行,使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质量下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实,机采的鲜叶综合质量比大批人工采摘的高,只要合理利用机采,杨长避短灵活掌握,就能更好发挥其优势。1.掌握适采期。这是保证鲜叶“匀度”的关键,因机采茶园芽梢抽发相对整齐,乌龙茶区春秋茶在芽消80%达到中开面,夏暑茶达60%时即可开采,避免因芽叶太嫩产量不高或太成熟影响品质。2.选择最佳时间。机采速度快,应利用一天当中的最佳时间内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11.
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现行茶叶采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目前的茶叶采摘时期和采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兴茶区现行的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按照永兴茶区掌握的采摘期进行三种不同采摘方式比较,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单人采茶机与双人采茶机比较,双人采茶机采回原料的芽叶完整,破碎率低。永兴茶区的地势较平缓,推广应用双人采茶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吴平 《茶叶》2015,(2):86-92
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在编写依据和方法、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两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是在《六堡茶》基础上增加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内容制定而成,增加的内容主要有产品保护范围、原料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采摘、毛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产品等级从7个等级缩减至5个等级,前者比后者要求更宽广、更严格。《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对保证六堡茶质量特色、提高质量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茶园实现高效优质机械化采摘,树冠的构成状况是关键环节之一。综述了茶树树冠培育制度中茶树品种、修剪方式、施肥方式、采摘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黄金茶生长及栽培管理技术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茶产地位于武陵山腹地,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黄金茶为地方群体,属小乔木,树姿半披张,植株较高大,新梢生长势强。黄金茶在栽培上存在种植密度偏小、没有进行系统修剪、管理较粗放、基本不施肥等问题。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茶产业是贵州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本文就贵州茶叶发展现状与趋势、规模发展后将会带来的茶叶剪、采矛盾,提出了的相应缓解矛盾的措施和具体推广茶园剪采机械作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创意提升发展松阳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火香  张林福 《茶叶》2014,(2):94-96
茶产业已经发展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茶文化作为茶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提升发展茶产业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现。本文论述了文化创意的概念,以及当前茶产业的需求变化,分析了茶文化在松阳产业运用中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茶产业融合相关策略,实现松阳茶产业的提升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朝友  覃启平 《茶叶通讯》2007,34(3):24-25,27
调查表明,古丈茶区采工不足对产量影响已十分明显,调整产品结构、推广机械采茶是解决采工不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茶产业在山区农村经济和生态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素熙  梁月荣 《茶叶》2009,35(1):11-13
本文论述了茶产业在中国山区农村经济和生态中的作用。种植茶树可以提高山区绿色植被覆盖率,还可以为农民增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符合高效生态农业要求。茶叶生产规模灵活、产品体积小并具有高附加值,还适合开发观光农业,符合山区的生产条件。生态茶园一般有“专业茶园”、“茶—林间作”和“种—养循环经济模式”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叶昌松  杜一新  包佐淼 《茶叶》2011,37(4):255-257
景宁县是著名金奖惠明茶的原产地,茶叶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分析景宁县茶叶生产现实,依然存在着生产条件未经改良,产业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施肥不科学,有害生物防控措施单一等不足,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持续稳定发展。鉴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茶鲜叶PPO活性以夏季一芽二叶较高,酶活性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及桃源大叶;不同品种茶鲜叶的PPO同工酶在谱带数目、迁移率和谱带染色深浅3个方面有差异,20个品种有2条相同的同工酶带,其Rf值分别为0.27和0.53,政和大白茶、桃源大叶、福云6号均有5条明显的同工酶带,且以政和大白茶的谱带染色最深;单位质量的政和大白茶鲜叶匀浆液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高于桃源大叶与福云六号;参加酶促反应合成茶黄素的儿茶素主要为EC、EGCG和ECG;添加速溶绿茶作为底物合成茶黄素的量远高于茶鲜叶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其中政和大白茶反应体系中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达212.01mg/L,为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质量浓度(39.05mg/L)的5.4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